【摘 要】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小學體育紅色主題活動設計,是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將紅色主題活動植入體育教學之中,凸顯了跨學科融合主題教育,實現了學科綜合育人的目的。在小學體育主題活動教學中,可挖掘經典紅色資源,設計主題活動;制訂行為養成目標,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開展英雄故事主題運動會,厚植學生家國情懷;組織融入紅歌的大課間,提升學生的活動質量;豐富主題活動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活動實效。
【關鍵詞】小學體育 紅色主題活動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14-79-03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文簡稱課程標準)提出:“準確理解和把握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然而目前仍存在有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課程思政融入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基于課程標準,力求通過課程思政的視角,挖掘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形成富有特色的紅色主題單元設計范本,并有機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以更好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
一、課程思政視角下小學體育紅色主題活動設計價值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挖掘傳統紅色文化資源,形成系列紅色主題單元體育活動設計,是傳承紅色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有效載體。通過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能夠打破學科界限,實現學科融通、課程思政;轉變教育方式,從單一的傳授知識和技能轉變為學科的整體教育;促進師生在生活中成長、在精神上得到洗禮。課程思政背景下小學體育紅色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責任,也是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時代新人的使命。
二、課程思政視角下小學體育紅色主題活動設計要求
課程標準是指導課程思政主題活動設計的方向標,只有方向明確,才能實現教學目標。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體育課程思政主題活動設計,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深入挖掘體育的綜合育人功能,找準課程思政主題與體育學科的連接點,從而達成課程思政與體育課程相融通,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第一,遵循規律,以生為本。小學生存在認知差異,開展紅色主題活動設計要遵循學生的生理、認知發展規律。紅色主題的挖掘要以生為本,凸顯情境性、教育性、人文性,要站在學生認知的高度,設置適宜的、可操作的紅色主題活動,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得到文化的浸潤,實現精神和生命的成長。
第二,主題鮮明,綜合育人。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學科育人,因此教師在設計紅色主題活動時應站在綜合育人的高度。主題設計要鮮明,在主題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注重提高學習能力和品格修養,同時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造。以育人為主線,以教對、學會為目標,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品格素養的提升。
第三,真實情境,結構化設計。課程思政視角下紅色主題活動的設計要凸顯情境性,圍繞主題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而情境的融合一定要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情境。要將單一、孤立、靜態的單個動作技術與真實的情境進行有機組合,引導學生在結構化的活動設計中進行學、練、賽、評,使學生在面對復雜的活動情境時能夠靈活應對,提高學習能力。
第四,注重評價,方式多元。課程思政視角下紅色主題活動情境和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評價維度要多元,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維度設計可觀察、可評價的標準,采取口頭評價、語言評價、肢體評價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學習行為的塑造。
三、課程思政視角下小學體育紅色主題活動設計策略
(一)挖掘經典紅色資源,設計主題活動
紅色主題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紅色主題教育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銘記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應充分挖掘當地紅色資源,收集相關故事,了解相關人物特點和典型事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如“我身邊的長征”“爭當英雄好少年”“唱紅歌”等。將體育教學有機融入其中,能讓學生感受家國情懷,厚植愛國情懷,傳承中華紅色文化。
(二)制訂行為養成目標,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養成的關鍵時期,各方面都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體育教學情境中滲透紅色文化教育,不僅能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而且還對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影響。
教師可以學生的習慣養成為目標,圍繞學生坐、立、行、走及簡單的隊列隊形,設計“我是小小解放軍”的主題活動。首先,抓住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模仿、樂于表現的特性,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解放軍戰士閱兵的視頻,引導學生認識正確的行為動作,鼓勵學生向解放軍戰士學習。通過引導學生在“有場景、有畫面、有神韻”的氛圍中練習,進行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將豐富的直觀體驗轉化為有效的直接經驗,促進學生有效掌握學習內容。其次,通過“我是小小解放軍”主題教學,學生感受到了解放軍的颯爽英姿,有條理,有紀律,集合站隊做到了快、靜、齊。在教學中,學生精神抖擻,參與練習時情緒高漲。最后,在學生正確掌握站立、行走動作的基礎上,將坐、立、行、走及隊列動作融匯成律動組合,配上《我是小小解放軍》歌曲,學生通過唱、演的形式,掌握基本的技術動作。
抓住小學生行為養成的關鍵期,設計“我是小小解放軍”主題活動,改變了以往教學內容單一、教法枯燥、組織形式生硬等現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集合站隊慢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為形成良好的體育課堂常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將紅色主題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更好地詮釋了體育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目標,使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實現了“體與育”深度融合的育人理念。
(三)創設合適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
課程標準倡導教學內容設計要結構化,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教學形式要情境化,引導學生充分‘動起來,運用已有的知識與復雜的新情境建立關聯,融會貫通地解決問題。紅色文化融入體育情境,不僅能強化體育課程思政和綜合育人功能,而且還能優化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教學中,既擴充了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理論,又加深了小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還豐富了實踐教學的素材。尤其在田徑類單元教學中,項目多以跑、跳、投擲內容為主,技術性較強,教師要注重復雜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復雜問題,在提高運動技能的同時,提高融會貫通的能力。
例如在水平二——三年級的“跑”單元教學中,涉及的內容有自然地形跑、快速跑、負重跑、協作跑、障礙跑等。如果不了解學情、鉆研教法,單一的教學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發展體能、提高技能。基于此,創設以“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為主題背景的自然地形跑,引導學生重“走”長征路線。教師先讓學生觀看紅軍歷盡艱險,為革命勝利翻越雪山、走過草地的視頻。然后充分了解學情,針對學生運動能力的強弱及個體差異進行分組搭配,讓學生通過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學校自然地形為依據設置多種情境:在平坦的道路上,按任務單的要求運用加速跑;園林曲徑通幽,要隱蔽蛇形跑;利用協作跑通過池塘上的小橋,保持平衡通過獨木橋;用低姿跑步通過橋洞,用負重跑沖過終點。通過主題活動教學,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體驗不同的場景,增加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紅色主題的應用,為體育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學練設計由單一性向結構化轉變,讓學生在教會、勤練、常賽中感受到革命先輩的英勇與偉大,使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運動能力、合作與交流的意識得到提升。在復雜的教學情境中,關注了學生知識的運用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
(四)開展英雄故事主題運動會,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紅色教育是一種浸潤心靈、滋養心靈的教育,是一種厚植感情、觸及價值觀的教育。新時代紅色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德育工作的重點。[1]積極健康的紅色文化在默默地滋潤著校園的德育工作,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小學生大多崇拜英雄人物,教師可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設計英雄主題活動。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在情境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戰術思維、預判能力及應變能力。其次,結合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迎難而上、不怕受傷、挑戰自我的鋼鐵意志。通過創設情境,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親身體驗英雄人物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加強學生對中國紅色文化價值的認同感。
例如以年級為單位,圍繞紅色主題開展以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為紅色文化素材的年級單項小型比賽——障礙跑接力賽。首先,創設“小英雄雨來送雞毛信”的情境,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及英雄事跡,讓學生體驗英雄足跡。其次,在障礙跑中設置鉆過樹叢、走過草地、跳過小溪、跑過獨木橋、沖過封鎖線等多種障礙,引導學生掌握障礙跑的方法,克服重重困難通過“敵人的封鎖”,進行傳遞“雞毛信”,同時配以“槍林彈雨”的音效,創設激烈、緊迫的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既突出趣味性、教育性,又提高了全員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提高運動能力的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健全人格,激發了自強不息、勇于挑戰、不斷超越的精神,弘揚了團隊合作精神,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五)組織融入紅歌的大課間,提升學生的活動質量
高亢激昂的紅色歌曲,能激發人們的斗志和愛國熱情。在大課間進退場、跑操中利用紅色音樂的烘托,豐富體育課程資源,拓展了體育的途徑,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心靈得到洗禮、體質得到增強、思想得到升華,較好地實現以體育人、以文化人的立德樹人目標。
在大課間活動中融入紅歌,進場曲、退場曲都選用節奏鮮明、催人奮進的曲目,學生伴隨音樂走出矯健的步伐。教師可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紅歌,打破學科界限,與音樂教師一起選取節奏歡快、耳熟能詳的紅歌,如《紅星照我去戰斗》《打靶歸來》《賣報歌》《好少年》等。此外,為了實現學習時間、空間、內容、形式、情境的多元融合,可利用音樂課學唱紅歌。學生在紅歌的熏陶下,精神飽滿,步伐堅定。
(六)豐富主題活動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活動實效
紅色主題活動能夠有效落實,科學的評價至關重要。設計體育紅色主題學習活動,不僅要注意活動內容的設計,而且還要注意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設計。評價要貫穿課程始終,評價維度要凸顯多元化,突出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狀態的評價,對學生合作學習的評價,對學生與同伴交往的評價,等等。評價要關注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多角度、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課程標準強調學科育人、立德樹人,因此課程思政視角下小學體育紅色主題活動的設計要遵循規律、科學設計,要關注知識的融合、情境的創設和學生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評價。紅色文化根植于體育教學,能夠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學科融合,拓寬教師的教學設計視野和增強能力,提升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課程思政視角下設計和實施小學體育紅色主題活動,旨在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金琪.沐浴新時代的陽光.中小學生紅色基因培養模式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103.
吳芳 / 江蘇徐州市銅山區大彭實驗小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從事小學體育教學(徐州 221100)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專項課題“‘融體育視域下小學體育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踐研究”(T-b/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