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師發展專項課題“無錫市鄉村定向師范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b/2021/03)。感謝趙敏、韓輝、盧鋼、顧雪飛、章文鳳、吳佳慧、周云、許紅杰、楊俊生、唐玉婷、趙小娟、段琳、韓麗等老師提供研究支持。
摘? 要? 當前鄉村“90后”校長的創新選育情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鄉村“90后”教師在工作時間、工作壓力、專業發展和職業晉升方面存在諸多困難或顧慮。以江蘇省宜興市為例,介紹該地區精準挑選“90后”后備干部人選、精心培育“90后”掛職副校長和精確選用“90后”副校長的實踐探索,總結鄉村“90后”校長創新選育的重儲備、授兵法、提本領的實踐經驗,提出豐富經驗、優化評價、專設指標的思考。
關鍵詞? 鄉村“90后”校長;創新選育;優化評價;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 G4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08-0093-04
“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陣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鄉村教育振興,需要統籌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工作”[1]。而振興鄉村教育需要一支情懷深厚、結構合理、水平先進的校級管理團隊。這是鄉村教育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農村學生發展,造就一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所在。目前,鄉村中小學校長隊伍年齡結構老化,“缺乏向上生長的發展動力,自我規劃不足,對鄉村文化認同感低,歸屬感、責任感不強”[2]。因此,基于鄉村“90后”校長隊伍現狀,探尋鄉村“90后”校長選育路徑成為振興鄉村教育、繁榮鄉村文化的時代命題。
一、現狀:鄉村“90后”校長選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轉型日益加快,鄉村基礎教育領域迫切需要一批有嚴格專業自律性、保持旺盛的專業成長動力,能正確自我規劃、明晰職業發展通道,熱愛鄉村文化、保持高度歸屬感認同感的年輕校級管理干部。經過調研發現,鄉村“90后”校長選育工作正遭遇不同的難題。
(一)工作時間問題
近年來,鄉村中小學校長日常工作范圍日趨擴大,工作內容日益增加,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工作時間也日漸延長。有調查顯示,在440位校長中工作時間為8小時及以下的占13.0%,工作時間為8~10小時的占56.1%,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的占30.9%[3]。鄉村“90后”教師大都追求價值多元的生存方式、個性獨立的生活方式和自由的生命狀態。不少鄉村“90后”教師更向往“人身自由”,認為擔任校級領導職務會太忙太累,因此不愿參與年輕校級干部選拔。
(二)工作壓力問題
目前,鄉村中小學校長背負“三重大山”:一是安全大山,“安全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二是質量大山。教育行政部門和家長都希望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進步。如果教學質量不好,學校就會面臨生源流失、學校地位下降的困境[4],這就給校長帶來了壓力。三是發展大山。受經濟發展狀況、地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鄉村中小學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育資源整合不夠,學校發展難以形成自己的特色,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及家校協同共育等都是鄉村中小學校長要面臨的發展難題。鄉村“90后”教師大多渴望“主宰人生”,不愿被“緊套枷鎖”而“負重前行”。
(三)專業發展問題
經過調研發現,鄉村“90后”教師大多數推崇“專業至上”。因工作需要,一些優秀的教學骨干被推到學校的行政崗位。但很多鄉村“90后”教師擔心走上行政崗位尤其是擔任校級領導后,可能會影響到其專業發展。同時,從目前校長管理考核制度來看,校長隊伍建設還未能真正實現專業化,這讓校長很難再回歸到普通教師的角色,也難以走向職業化的校長道路。
(四)職業晉升問題
鄉村“90后”教師職業晉升通道較為單一,且難度系數較大。校級領導選拔任用“基本遵循著自下而上逐層晉升的發展路徑,而且越朝塔尖晉升,難度系數越大”[5]。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方式中,以人選人和制度選人是最基本的兩大類,推薦提名是以人選人的典型代表,選拔考試是制度選人的典型代表,前者俗稱為“伯樂相馬”,后者俗稱為“賽場選馬”。鄉村“90后”教師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大多數人生態度較為“佛系”,人際關系簡單,相信職業發展是“水到渠成”的,推崇“賽場選馬”,不愿“鋒芒畢露”而被“伯樂”發現“提拔重用”。因此,鄉村校長隊伍中出現“青黃不接”現象,尤其是“90后”校長嚴重缺失。調研發現,2020年6月,江蘇省無錫宜興市中小學校校長為145人,平均年齡48.1歲;副校長為345人,平均年齡45.8歲。50歲以上的共112人,校級領導中35周歲以下的年輕干部僅為1人,鄉村“90后”的校級領導為0人 。
目前,鄉村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的現實是:一方面,鄉村中小學老齡校長因超負荷重復勞動而失去干事創業的激情;另一方面,鄉村中小學因后備干部梯隊的“空窗斷檔”而出現無人能用的局面。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區域配套文件的出臺,為鄉村“90后”校長隊伍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無錫宜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宜興市年輕干部選拔培養管理實施辦法》,著力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加大青年干部培養力度,要求“‘90后中層副股級干部必須占到中層副股級干部的總數的5%左右”。
二、路徑:鄉村“90后”校長的創新選育的實踐探索
面對鄉村校長選用的困境,宜興市按照“青訓班”—“掛職”—“任職”三個遞進式培養選育階段,創新鄉村“90后”校長選拔機制、培養路徑和考核方式等,選育鄉村“90后”副校長,助推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精準選拔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人選
掛職副校長人選是在遴選后備學員、開展專題培訓、組織嚴格考核后才最終確定的。具體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科學選拔鄉村“90后”后備班學員。宜興市教育局制定并下發《宜興市教育系統“90 后”后備干部培訓班的通知》,要求各校加大宣傳動員,認真開展報名工作。經過個人自主申報、學校初審上報(2名)和市教育局審核同意后,最終遴選確定105位鄉村“90后”后備干部培訓班學員。二是精心開展鄉村“90后”后備干部專項培訓。宜興市教育局聯合宜興市委黨校共同舉辦鄉村“90后”后備干部培訓班,實施為期七天的封閉培訓。培訓課程指向鄉村“90后”后備干部的職業特征、成長需求和管理技能。三是運用多元評價選拔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教育部門制定“90后”后備干部考核辦法,運用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元評價。重點考核“自我介紹和競選演講、即興演講、無領導小組討論、行政能力測試、模擬競崗演講”等五項內容(見表1)。經過綜合考核,評委組復議,共選拔了20位鄉村“90后”后備干部異校掛職副校長。
(二)精心培育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
為完善掛職干部選拔、培養和管理工作,宜興市教育部門又出臺了《宜興市教育系統掛職干部管理辦法(試行)》,確保掛職工作科學有序、簡約高效。具體做法為:一是科學設計“90后”掛職副校長職前培訓課程。分別圍繞社會發展、責任擔當、管理藝術和個人修養等維度設計豐富多元的培訓課程,為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開展精準職前培訓。二是開展“90后”掛職副校長和掛職學校精準匹配工作。為更好發揮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宜興市教育局開展人校相選、人崗相適工作,堅持做到“四有”:有好校長,給予掛職副校長業務和管理上的指導;有空崗位,掛職學校要有副校長崗位需求;有好關系,掛職學校和原學校互為集團校;有空間,給掛職副校長專業“補位”機會和展示才華的空間。三是賦權增能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加快培養掛職副校長,宜興市教育局采取“四給”培養策略:給“自己人”的思想,主動克服“客人”意識,尊重掛職學校教師的原創性勞動,用實際行動親近師生,服務學校。給分管條線工作,在全流程管理工作中,敢闖敢干敢為,將工作做實做細做深。給點撥意見,定期傾聽掛職干部的意見,對創新改革舉措及時通報表揚,對不夠成熟的想法提出建設性意見。給發展方向,除了做好學校條線工作之外,還鼓勵“90后”掛職副校長參加教學競賽、公開教學、社會公益等活動。
(三)精確選用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
宜興市教育局高度重視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一是制定完善的考核辦法。掛職學校要為“90后”掛職副校長制定培養規劃,嚴格落實日常監管考核和個性化考評。教育局人事科采取民意測評、深度訪談等程序,綜合評估掛職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二是開展好“90后”掛職副校長學年度考核。每年9月中旬,掛職學校向宜興市教育局上報掛職干部個人學年度提升計劃、青藍合同、任課表。宜興市教育局每學年組織一次匯報交流會,通過曬成果、亮成效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掛職干部履職盡責情況,通過學校鑒定、業績評定、面試答辯和校級副職競聘等對掛職副校長開展學年度考核。三是提拔任用“90后”掛職副校長。考核組在全面了解掌握20位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年度考核情況后,評定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等次,將獲得考核優秀者作為提拔任用校級領導動議對象。在召開專題會議和校內考察公示等環節后,宜興市教育局共提拔任用了13位鄉村“90后”副校長。另外7位“90后”掛職副校長將繼續掛任,待新一輪考核結果決定任留。
三、思考:鄉村“90后”校長創新選育的實踐經驗與深度思考
無錫宜興市鄉村“90后”校長選育工作實施三年來,促進了掛職干部的專業發展,使其厚植教育理想情懷,提升了教育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為選拔任用青年干部提供了“無錫范例”和“無錫經驗”,但在機制創新、考核方式和成果運用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之處。
(一)創新選育鄉村“90后”校長的實踐經驗
鄉村“90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堅持“一線工作法”,能夠辨識干部的忠誠、擔當、才干和實績,全面了解鄉村“90后”掛職校長的成長過程,初步探索出一套鄉村“90后”校長的培養體系,真正激發了鄉村“90后”校長的創業干事活力。
1.運用“一線工作法”發現并儲備后備干部人才
自2019年起,宜興市教育局就對鄉村“90后”教師隊伍進行了專題調研,重點了解他們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思想狀況、生活狀態等情況,通過組織預審把關,選拔優秀的鄉村“90后”教師進入后備干部庫,從源頭上改善干部隊伍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如豐義小學“90后”吳佳慧老師曾策劃開展“餐飲之禮”“云升旗儀式”“周三零書面作業”“問道七篇”“聲臨其境”等思政課品牌活動,被調研組發現并列為掛職干部儲備對象。據統計,自2020年6月起,宜興市共提拔45位副校長(含掛職副校長),其中鄉村“90后”副校長為23位,占51.11%。
2.巧用“情景模擬法”錘煉后備干部崗位實操技能
2020年6月,宜興市啟動鄉村“90后”后備干部培訓班,集中培訓采取“黨校+高校”的方式,除了常規報告、自我介紹、即興演講外,還進行了無領導小組討論、模擬競崗演講等情景化考核,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與歷練、理論與實踐、技術與技能”等素質。如紅塔小學“90后”鄭靜老師在掛職副校長期間創新德育工作方法,搭建了“慧愛大走訪”“慧愛云課堂”“慧愛聯盟者”三個支架,搭建家校共育新平臺,構建“校館共建”新課程。在實踐中,一批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錘煉了意志,拓展了視野,展示了風采,在競爭中借鑒經驗,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競爭中學會合作,充分展示了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3.善用“多維聯動法”全程助力掛職校長本領提升
對擇優選拔出20名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通過制定實踐鍛煉作戰圖,出臺管理辦法,創新人事部門“統籌管”、接收單位“直接管”和派出單位“協助管”的聯動管理辦法,促進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快速成長。和橋中學“90后”陳科宏老師自成為掛職副校長后,市局就指派人事處趙敏科長和程棟校長作為他的帶培老師。帶培老師和陳科宏老師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制定了個人發展三年規劃,細化思想、工作和專業等方面的提升方案。他在一線掛職期間,籌建學生會、組建志愿隊、舉辦“班主任節”、創辦創新研修營等,在教學大賽、課題申報、論文發表等方面成績突出,被評為市級“教學新秀”和“德育能手”,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所帶班級榮獲市級“先進班集體”和“五四紅旗團支部”。
(二)創新選育鄉村“90后”校長的深度思考
1.鄉村“90后”校長的管理經驗有待豐富
鄉村“90后”校長多是從一線教師成長起來的,受制于工作經驗,思考問題多是從班級管理、任教學科或個人經驗等角度出發,缺乏從學科到學段、從學段到年段、從教學到教育、從教育到治理等系統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思考。因此,鄉村“90后”校長要在多個崗位上進行跟崗掛職,如教學、德育、后勤等,同時還應該兼任年級部主任、部門負責人或教研組長等工作,這樣可以豐富鄉村“90后”校長管理閱歷,提高其綜合性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管理適應力和群眾公信力。
2.鄉村“90后”校長追蹤評價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鄉村“90后”掛職干部考核方式是在掛職一年后,根據提交的材料和現場答辯等綜合考評結果決定是否提拔任用。但為期一年的干部考核辦法,既可能因“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而出現教育教學成績的偶然性,又可能因他人“知人知面不知心”而出現評價的片面性,難以全面客觀真實了解掛職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等綜合情況。因此,鄉村“90后”掛職副校長培養周期至少要延長為兩年。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以實地走訪、座談交流、民意測驗為形式,以自我評價、導師評價和學校評價為手段,以“曬成績、說思路、比貢獻”等為內容,真正選拔出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鄉村“90后”校長。
3.鄉村“90后”校長綠色指標有待專列
鄉村“90后”校長的到來,讓那些苦苦奮斗的“70后”“80后”“行政干部”深感前途渺茫。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在不占用現有校級領導職數的基礎上,設立鄉村“90后”校長崗位專用綠色指標,定向用于鄉村“90后”校長,做到專崗專用。同時,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建立干部激勵考核機制,讓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在職業發展道路上“各行其道,各得其所”,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互相補充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學校管理團隊。
(張先義,無錫市教師發展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參考文獻:
[1]廖輝. 鄉村教育振興重在鄉村教師高質量發展[N]. 中國社會科學,2022-07-08(4).
[2]張先義.鄉村校長職業發展的現實困境與突圍之策[J].中小學管理,2021(2):21-23.
[3]鄒維.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小學校長時間管理的實證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7(2):39-42,38.
[4]陳學軍.誰來做校長:中小學校長更替的挑戰[J].中小學管理,2017(7):21-24.
[5]張先義.鄉村校長職業發展的現實困境與突圍之策[J].中小學管理,2021(2):21-23.
責任編輯:楊? 揚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