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彭輝



[摘? ?要]? ?目的:探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對前列腺癌患者術后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方法:前列腺癌患者80例,依據隨訪1年期間是否出現復發、新轉移及死亡,分為預后良好組52例和預后不良組28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特征,將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二項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預后不良的相關危險因素及獨立高危因素。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術前血清VEGF水平與年齡、術前轉移及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的相關性。應用ROC曲線分析血清VEGF、PSA以及VEGF+PSA聯合預測模型對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結果:預后不良組年齡、術前轉移率、血清VEGF及PSA水平分別為75.43±6.40歲、46.43%、28.72±8.47 ng/mL和16.47±3.84 ng/mL,高于預后良好組的74.5±65.82歲、23.81%、23.02±8.74 ng/mL和12.70±3.96 ng/m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齡、術前轉移、術前血清PSA高、術前血清VEGF高是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的相關危險因素(P<0.05),術前轉移、血清PSA水平高是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術前血清VEGF與PSA水平成正相關(r=094,P<0.05)。ROC曲線分析顯示,VEGF+PSA聯合預測模型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明顯高于血清VEGF及PSA,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VEGF升高是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的相關危險因素,血清VEGF、PSA水平對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預測價值,兩者聯合能明顯提高預測效能。
[關鍵詞]? ?前列腺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預后預測
[中圖分類號]? ?R737.25 [文獻標志碼]? ?B [DOI]? ?10.19767/j.cnki.32-1412.2023.04.016
前列腺癌是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于65歲以上老人,近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增長較快,尋找前列腺癌潛在的預后指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擇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診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探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對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前列腺癌患者80例,均為腺癌,Gleason評分≥8分34例,<8分46例;TNM分期I/II期41例,III/IV期39例,術前轉移23例。根據隨訪1年期間是否出現局部復發、新增轉移或死亡,分為預后良好組52例和預后不良組28例[1],預后不良組中局部復發4例,生化復發8例,新增轉移16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前列腺癌早期診斷專家共識》診斷標準[2];(2)首次確診為前列腺癌并接受根治術治療;(3)術前未接受任何針對前列腺癌的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其它原發性腫瘤;(2)既往有前列腺手術史;(3)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血清VEGF檢測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時肘靜脈血,應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ELISA)檢測血清VEGF水平,依據試劑盒(碧云天公司)說明書操作。從冰箱中取出試劑盒,室溫下平衡20 min,設2 000、1 000、500、250、125、62.5、0 pg/mL共7個標準品濃度。將血清樣品和標準品加入96孔培養板,室溫孵育2 h,加入反應顯色試劑進行反應,最后加入終止液。置于酶標儀(Biotek公司)于540 nm處讀取OD值。
1.3? ?局部復發、生化復發、新增轉移定義? ?局部復發:前列腺穿刺活檢發現癌細胞。生化復發: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連續2次測定≥0.2 ng/mL。新增轉移:直腸B超、CT、MRI等影像學顯示存在原發灶外新發病灶、淋巴結轉移等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進行相關性分析。繪制ROC生存曲線,應用MedCalc(Version 18.2.1)軟件分析血清VEGF、PSA以及VEGF+PSA對預后不良的預測效能。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 ? 果
2.1? ?兩組臨床特征比較? ?預后不良組年齡、術前轉移率、血清VEGF及PSA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中低分化及III/IV比例高于預后良好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危險因素分析? ?將年齡、是否有術前轉移、術前血清PSA水平、術前血清VEGF水平逐一代入二項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顯示高齡、術前轉移、術前血清PSA高、術前血清VEGF高是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相關危險因素(P<0.05)。見表2。將年齡、是否有術前轉移、術前血清PSA水平、術前血清VEGF水平同時代入二項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顯示術前轉移、術前血清PSA高是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2.3? ?術前血清VEGF水平與年齡、術前轉移及PSA水平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術前血清VEGF水平與年齡(r=0.02,95%CI:-0.20~0.24,P=0.88)及術前轉移(r=0.01,95%CI:-0.21~0.24,P=0.90)無相關性,與血清PSA水平呈正相關(r=0.94,95%CI:0.90~0.96,P<0.01)。見圖1。
2.4? ?術前血清VEGF、PSA水平及VEGF+PSA預測模型對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預測效能? ?ROC曲線分析顯示,術前血清VEGF、PSA水平對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預測價值,PSA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大于VEGF,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VEGF+PSA聯合預測模型的AUC、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明顯高于血清VEGF及PSA,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圖2。
3? ?討? ? ? 論
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與家族史、年齡增長、基因突變(如BRCA1和BRCA2突變)以及Lynch綜合征等疾病有關[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預后良好組比較,預后不良組患者年齡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認為雄激素是前列腺癌發展中外源效應子和分子位點間的中介[4]。前列腺癌和其他腫瘤一樣,其生長依賴于血管生成,VEGF是促進內皮細胞分化、遷移、增殖、血管形成和血管聚集最重要的細胞因子。前列腺是前列腺癌患者體內VEGF的重要來源,血液中VEGF水平可以反映前列腺VEGF的生成,因而成為潛在的腫瘤標記物[5]。本研究結果顯示,與預后良好組比較,預后不良組患者術前血清VEGF水平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6],提示前列腺癌患者術前血清VEGF水平升高可能與預后不良相關。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顯示,高齡、術前轉移、術前血清PSA高、術前血清VEGF高是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術前轉移、術前血清PSA高是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術前血清VEGF水平與PSA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94,P<0.01)。ROC曲線分析顯示,術前血清VEGF、PSA水平對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預測價值,術前血清VEGF的AUC(0.67)小于PSA(0.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VEGF+PSA聯合預測模型AUC、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明顯高于血清VEGF及PSA,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術前聯合檢測血清VEGF+PSA能顯著提高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的預測效能。
綜上所述,血清VEGF升高是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相關危險因素,血清VEGF、PSA水平對前列腺癌術后預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預測價值,兩者聯合能明顯提高預測效能。
[參考文獻]
[1] 王磊,梁雙偉,常安民.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L-6、PSA的表達及與手術治療預后的關系[J]. 醫藥論壇雜志,2022,43(14):69-72.
[2]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前列腺癌聯盟. 中國前列腺癌早期診斷專家共識[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5,36(8):561-564.
[3] SUNG H,FERLAY J,SIEGEL R L,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49.
[4] KOLONEL L N,ALTSHULER D,HENDERSON B E. The multiethnic cohort study: exploring genes,lifestyle and cancer risk[J]. Nat Rev Cancer,2004,4(7):519-527.
[5] 孫旭東,喬慶東,王磊,等. 血清VEGF、PSA水平與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短期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1):118-120.
[6] 熊永高,彭麗紅,張勇科,等. 血清Gli1和VEGF水平與前列腺癌轉移的相關性研究[J]. 甘肅醫藥,2022,41(4):315-317.
[收稿日期] 2022-10-18
(本文編輯? ?王曉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