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炎冰
摘 要:新時期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體育育人新模式,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受到廣泛關注。基于此,從多個角度闡述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對高校羽毛球教學成效提升的價值,并從充分了解學情,科學合理分組;正確看待教師角色,更新教學理念;教學目標遵循一定原則,深入每個環節;確保競賽活動順利開展,有意義開展;競賽評價方式遵循一定原則,評價多元化五個方面提出實施策略,旨在為研究學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組競賽制教學法;羽毛球教學;價值;實施策略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group competition teaching method on the improvement of badmint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anbing
Fenyang Colleg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Fenyang, Shanxi Province, 0322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oring new models of sports educ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group competition system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based on this, the value of group competition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badmint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expounded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from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ic situati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grouping; Correctly view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update teaching concept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follow certain principles and go deep into each link; Ensure that the competition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smoothly and meaningfully;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competition follows certain principl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in five aspects of evaluation diversity, aiming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Keywords: Group competition pedagogy; Badminton teaching; Value; Enforce policies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強調,“立足時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著力推動高校體育育人新模式。為落實這一目標要求,近年來,高校羽毛球教學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享受樂趣,增強身體素質。小組競賽制教學法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和競爭的方式達成學習目標,具有直觀性、自主性、社會性、建構性等特征,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促使深度學習,以及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性和創新思維能力等價值。由此,探索小組競賽制教學對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價值和實施策略,旨在調動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積極性,提高技戰術能力,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和綜合素質,進而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效果。
1.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對高校羽毛球教學成效提升的價值
1.1從小組競賽制教學理論支撐角度分析
1.1.1行為主義理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行為主義理論強調,某行為出現的概率是由該行為的結果所決定。行為結果在預期內或受到獎勵,則以后出現的概率會增加,行為結果在預期外或得到懲罰,則以后出現的概率會減少。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中,通過競賽的性質,來確定積分多少和排名,進而激起學生的競爭性,增加學生喜歡上羽毛球課的動機,動機增加,學生興趣增加,掌握技能的速度可能就會增加。
1.1.2人本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羽毛球活動當中,鍛煉身體,提高技能,并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用于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中,學生同比賽體驗羽毛球帶來的快樂,感受羽毛球競技的魅力,增強體質,提升運動水平,在不斷的比賽中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同時,在小組交流互動中,增加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誼,更愿意積極去努力和練習,為團隊做出貢獻[1]。
1.1.3信息加工理論:促使學生深度學習
信息加工理論強調的是信息在人的頭腦中的變化。在傳統的羽毛球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將體育教師所傳授的動作學會,就完成了學習任務,而忽略了動作之間的協調性、穩定性,很少更進一步深度學習。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中,小組內部學習和交流環節,學生可以大膽表達自己想法,讓知識在動腦中再次加工和理解,從而加深對動作的理解和動作技能的吸收與運用。
1.1.4社會互賴理論:促使學生互相進步
社會互賴理論認為依賴關系有三類,即積極的依賴關系,成員之間相互促進,為同一目標而奮斗;消極的依賴關系,成員之間有沖突和分歧,阻礙團隊進步和發展;孤立的關系,成員之間沒有任何交流,也沒有任何影響,只是一種形式。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建立在積極的依賴關系上,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為了同一目標的達成而努力,同時,團隊氛圍良好,成員有較強烈的責任感,愿意積極解決問題,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進步。
1.2從小組競賽制教學的特征角度分析
1.2.1直觀性特征:幫助學生建立對目標技能的整體認知
傳統的羽毛球教學中,將技術動作“碎片化”輸入給學生,輸入端存在技術與技術之間結構聯系性不完整的問題,而輸出端則存在缺少將技術技能運用的直接環境。小組競賽制教學具有直觀性特征,通過設計、分組、比賽、反思一些列環節來建構和提升實操能力,小組成員在一定的氣氛和恰當的情境中,直觀感受,親自經歷,建立對目標技能整體的認識,并通過實踐深化這些認知。在羽毛球教學中運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學生通過劃分小組,遵守一定的規則秩序,將所學羽毛球知識和技能,以比賽的方式進行技術動作的熟悉和掌握,創造性地把比賽的資源、過程、考核方式引入到羽毛球的日常教學,內化羽毛球理論知識,扎實羽毛球技術技能,形成運動能力,以“賽促練”,“以賽促學”[2]。
1.2.2自主性特征:幫助學生提高參與運動的根本性動力
高校學生的知識背景、認知結構、技能水平不同,在羽毛球教學中,即使是同一個目標技能,因為個體的差異性和特殊性,理論上來說相對應的訓練任務并不完全一致。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具有自主性特征,其屬于高度的自主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劃分小組,小組內部成員可以設計符合自身經驗水平和發展需求的方案,并在實際實操中不斷進行修正,從根本上提升參與動力。在羽毛球教學中運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小組成員之間為了相同的目標,一起進行活動,一起進步,互幫互助,體驗合作交往感;以比賽作為一種興趣的誘因,激發學生直接興趣,體驗合作競爭意識;在逐漸被關注,被認同的過程中,真正參與到其中,愿意為團隊付出,進而享受運動的樂趣,提高了運動參與意識。
1.2.3社會性特征: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面臨著即將步入社會的實情,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素質。體育本身在培養群體意識和協作能力中具有特殊作用。小組競賽制教學具有社會性特征,是在小組合作與競爭的情境下實現意義構建,一定的環境模擬對主體的認知活動、交往活動具有重要作用。在羽毛球教學中運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小組內部成員增加了人與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通過參與一些列羽毛球競賽活動,消除孤獨感;在團隊合作的過程,個人所得助于團隊所得,彼此相互交流,相互信任;在小組之間設計競爭的情境,形成競爭意識。
1.2.4建構性特征: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當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可以培養思維的開拓性。小組競賽制教學具有建構性特征,其側重點是意義和過程,主張在過程中學習,小組內的個體運用自己的經驗、通過查閱資料、反復練習、互幫互助地構建對自己富有意義的理解。在羽毛球教學中運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在體育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小組內部成員自覺應用思維活動來設計共同的目標,明確小組成員分工,制訂練習計劃,大膽運用各項技術動作和戰術,在比賽時觀察分析對手,通過場上步伐移動,回球路線和落點來確定自己應對措施,同時掌握對方動作的規律,攻其短處,逐漸形成一定的戰術思維能力。
2.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實施策略
2.1充分了解學情,科學合理分組
當今,學情分析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學情并不是教師“想當然”的產物,而是要通過科學分析,恰當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應用到高校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時,體育教師要根據學情分析,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和競賽內容的安排,在該過程中,學情分析要與實際羽毛球教學活動密切練習,防止學情分析只是一種形式主義,僅是“紙上談兵”;要對學情分析進行深入理解,充分發揮其作用;防止僅采用單一維度的主觀經驗去判斷,往往帶有片面性。在分析維度上,可以引入大數據分析,借助互聯網技術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身體素質等情況;可以采用觀察法,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予以考察,對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均做到及時發現和調整;可以采用調查法,根據羽毛球教學設計,對學生的狀態和行為設計簡單、客觀的調查問題;可以采用訪談法,通過談話的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獲取信息[3]。
鑒于高校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能力、身體素質特征等學情存在較大差異,在分組時可以采用同組異質的分組形式,即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其羽毛球技術水平在不同的層次上,以此鼓勵和引導同組學生之間能夠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可以采用異組同質的分組形式,顧名思義,小組內的學生其羽毛球技術水平字同一層次上,但小組之間整體層次不同,以此保持組別之間的均衡性,形成良性競爭;可以創新分組形式,體育教師讓學生自由分組,以此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快速提高團隊凝聚力,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積極性,也可以基于羽毛球技術水平,根據互幫互助的原則,讓水平高的學生來帶動水平相對低的學生,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2.2正確看待教師角色,更新教學理念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小組競賽制教學應用到高校羽毛球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是關鍵,在該過程中,其是學生學情的調查者,能夠充分深入分析學情,深刻理解學情,并與教學活動密切聯系;是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能夠設計出具有科學性、實效性的競賽活動內容,幫助學生分組,制訂組內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同時,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變化和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是學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羽毛球小組競賽制教學中,教學由單純的知識技能傳遞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小組內學生自主討論、練習、總結,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給予積極的鼓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然而,要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全程參與分組教學,精心設計課堂內容,安排比賽形式。
合作是團隊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互相配合,競爭是為了獲得共同需要的資源而開展比較追趕的過程,從邏輯關系角度,合作與競爭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競爭是在合作基礎上的競爭,通過合作優勢互補,通過競爭取長補短,二者相互依存。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中,競爭與合作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通過引導學生在不斷的競爭中加強合作,通過合作學習,相互激勵,實現共同的目標,達到雙贏的效果。小組之間通過競賽的方式,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在小組內部,成員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互相督促,團結協作,使得一些不喜歡羽毛球,不愿意練習羽毛球運動的學生在團隊的合作下變得積極主動。
2.3教學目標遵循一定原則,深入每個環節
小組競賽制教學法展現的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教學過程,涉及到了比較多的教學環節,通過這些教學環節形成完整的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切教學活動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和展開。因此,在進行羽毛球小組競賽制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設計尤為重要。如果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參差不齊的學生,會給學生帶來壓力,因此,在制訂目標時要遵循統一與分層的原則,既有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制訂的基本目標,又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制訂的適應不同學生需求和發展的小組目標。
限于客觀條件,不可能在同一羽毛球課堂里將不同組的學生安排在不同的場地上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目標意識,面向全體學生主攻基本目標,又要兼顧小組發展目標,同時將目標深入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在比賽難度上,針對學生能力差異的客觀實際,找準“最近發展區”,設計難易有別的比賽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設置小組個人賽,讓每個小組成員選擇與自己水平相當的競爭對手開展競爭,將成績折算到小組;而小組競賽以團體成績作為基本評價,同時兼顧個人成績評價[4]。
2.4確保競賽活動順利開展,有意義開展
羽毛球是一項全身心運動,對硬件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需要球場、球網、網柱、球、球拍等。小組競賽制教學法降最終落實到競賽活動上開展,而優質的體育場地和器材是保障羽毛球小組競賽制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體育教師在開展羽毛球教學的時候,要著手準備體育場地和器材,確保器材的數量和質量。學校在體育經費上也應該加大投入,對學校體育設備進行重點改善。在課后,體育器材和場地要物盡其用,最終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要設計的小組競賽內容,既要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又要結合學生當下的知識技能水平合理控制難度,既要保障活動的開展又要確保活動有意義,便于學習深度的拓展。因此,將小組競賽制教學法應用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對羽毛球教學課堂結構和形式進行全面分析,并根據教學目標,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情,按照一定的分組原則劃分小組,在比賽內容的難易度和比賽形式上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體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潛力,既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又有深度和廣度[5]。
2.5競賽評價方式遵循一定原則,評價多元化
將小組競賽制教學法應用到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打破了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構建學習,在運用小組競賽制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評價方式上遵循個性與共性相統一的原則,共性指要充分尊重羽毛球課標相關要求,個性指在評價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所有學生通過羽毛球的學習來實現全面發展。同時,遵循可操作性原則,難度過大,不容易掌握,難度過低則不符合被評估對象的真實水平[6]。
小組競賽制教學模式下的羽毛球教學評價,切忌只關注學生羽毛球技術和戰術的掌握情況,要按照實際教學內容規劃與教學計劃要求,實現過程與結果的多元化評價。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參與評價的主體既有個人評價,又有小組評價;注意內容多元化,不能只單獨從羽毛球技能水平這一方面來評價,而是綜合體育態度、體育行為等各個方面;注意評價方法多樣性,可以采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方式,可以采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的方式,最終立足于羽毛球小組競賽制教學的整體過程,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情況。
3.總結
綜上,小組競賽制教學法以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信息加工理論、社會互賴理論為理論支撐,在羽毛球成效上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目標技能的整體認知,提高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的根本性動力,提高社會適應性和創新思維能力。然而,在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雖然把時間交給學生進行練習和比賽,但是應在其合理的安排和引導下進行,在該過程中,要能夠設計出具有科學性、實效性的競賽活動內容,幫助學生分組,制訂組內目標,確保活動順利且有意義開展,因而,體育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李曬曬.小組競賽積分法在寧夏大學體適能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寧夏大學,2022.
[2]黃智巍.論羽毛球教學中比賽教學法的運用[J].拳擊與格斗,2022(8):109-111.
[3]何娟.農村體育課開展羽毛球教學路徑思考[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2(13):169-172.
[4]郝龍,劉靜宏,扈中濤.高校羽毛球教學中應用分組教學的有效方法分析[J].科教文匯,2021(14):144-145.
[5]樊蓉. 多元反饋教學法在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羽毛球必修課中的實驗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23.
[6]高航.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多元化模式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