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有著較強的人文性特征,在對學生語言技能、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的培養上發揮著積極作用。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初中英語教學賦予了重要使命,即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因而初中英語教師應發揮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優勢,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綜合性的鍛煉。故此,本文主要基于德育教育,就如何推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創新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新時代? 初中英語? 德育教育
引言
在“五育并舉”的教育號召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不同學科中都有著獨特的德育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課程中的德育教育內容,能夠形成強大的德育教育合力,強化德育教育效果。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也應樹立起德育教育理念,并結合英語語言學科的特征,挖掘和利用其中的德育元素,并與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促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獲得德育素養的發展。
一、初中英語德育教育中需提升之處
(一)學生方面
學生是德育教育的主體,他們對于德育學習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德育教育的效果。雖然一些初中生都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們都會認為德育是思政課程的內容,與英語課程無關。[1]再加上一些學生會將英語學習重心放在語言知識和技能上,對于文化素養、思想品質等方面的發展相對忽視,對于英語德育教育表現出的積極性和配合度不高,影響到德育教育有效性。
(二)教師方面
教師是德育教育的實施主導者,其德育素養和教育能力同樣是影響德育教育成效的關鍵性因素。雖然多數初中英語教師都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但一些教師德育素養和德育教育能力有限,所開展的德育教育活動存在不足,如教學目標不合理、德育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導致學生無法對德育教育內容形成深刻認知,影響到德育教育有效性。
二、新時代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德育措施
(一)與學生語言學習相結合
良好的德育應該是一種常態化的教育,和學生的語言學習相結合。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而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接受到先進語言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和思想品質。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語言學科的特征,對德育教育環節進行優化設計,將德育教育與語言教學進行有機融合,讓德育成為一種常態化教育。以“How much are these sock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在語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德育教育常態化。[2]比如,在本單元內容中包含“購物”“問價”等對話內容,教師則可以在語言教學中滲透“消費觀”的德育教育內容,讓學生在語言學習,學會分析自己的消費類型,并形成正確的消費觀,達到德育教育效果。
(二)文化對比,增強文化自信
任何一門語言的形成與發展都與其所處地區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因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也是如此。在初中英語教材中,除了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外,還有著大量的文化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見識到文化的多樣性,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文化講解,引導學生在對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對比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文化歸屬感和文化自信。以“When is your birthday?”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向學生講解中西方國家在慶賀生日時的不同禮儀文化。而在文化講解過程中,教師需要滲透德育內容,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我國文化對語言形成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文化現象,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多元文化觀。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
英語教學和德育教育都有著較強的實踐性特征,因而在基于德育教育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充分凸顯實踐性特征,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強化對德育內容的認知與理解。[3]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德育主題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演講、角色扮演、辯論賽等都,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英語將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并將德育內容滲透到其中,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正向引導,強化德育教育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挖掘和利用英語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能夠有效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和形式,提升英語學科育人價值,促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綜合的發展。因而初中英語教師應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清晰認知,并加強對德育教育的研究,準確把握德育教育內涵和要點,探索英語德育教育新模式,促使學生在高效掌握英語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柯偉娟.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融合策略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2(34):113-115.
[2]達選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德育的有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9):161-163.
[3]王建智,張靜,張洋.新時代初中英語課堂德育滲透教學研究芻議[J].校園英語,2021(2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