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石英
摘 要:學習型社會的到來,讓人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轉變,更加注重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培育。項目式學習跟隨時代的發展,在當下的各學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整本書閱讀”的學習任務群,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發現項目式與整本書閱讀在目標、育人觀等方面存在一致性,而且以項目做引領開展整本書閱讀學習,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更深入、更全面。為此,文章以《紅樓夢》這本書為例,對項目式學習指導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展開了分析,期望在項目的推動下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項目式學習;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
以項目式做指引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實現學生淺層學習向深層學習的過渡,同樣也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項目式學習中,通過構建情境、巧設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而且在任務的指導下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文獻資料等資源開展學習,可以在獲得真實學習體驗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提升學生的實踐力。而且以項目做指引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系統知識體系的建立。所以,加強對項目式指導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項目式學習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特點
在教學改革的深入下,項目式學習更符合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項目式引領下的整本書閱讀活動,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注重學生自我探究力、合作力的發展,推動著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具體來講,以項目式做載體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有自己的特點:
(一)內容的核心知識指向性
項目式學習內容是在真實情境中表現出的復雜的問題,核心知識是項目式學習的要點,內容確定要以知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新課標為依據。項目式學習內容同樣是整本書閱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在整本書閱讀學習中,項目本身就是教學的核心環節。項目學習內容本身就是探究內容,這就決定了項目式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要以學科概念、原理為出發點,基于新課標的要求,設置相應的閱讀情境,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從本質來看,項目式學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以核心概念、原理為出發點,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要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基于整本書內容、學生以往的經驗設置項目內容。
(二)情境的真實性與挑戰性
項目式學習通過構建情境為學生提供知識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開展閱讀,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項目式為指導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為教師的導讀提供了新思路,即以情境做引導開展閱讀。從宏觀視角來看,項目式學習中的情境是為學生開展探究設定的環境,一般包含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先進技術構建的虛擬情境等。從微觀角度來看,項目情境是教師基于特定主題構建的問題情境[1]。
項目式指引下的整本書閱讀的情境具有真實性的特點,即學生的閱讀過程、探究過程、體驗都是真實的。首先,項目式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閱讀環境,其次學生對項目主題的探究是真實發生、存在的,學生可以從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如整合資料、開展合作、撰寫報告等都是真實的學習體驗。最后,項目式學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學生從中獲取的知識、提升的能力,是學生日后知識遷移的基礎。除此以外,項目式下的整本書閱讀并非局限于課堂上,而是課內外環境的綜合,加上引導學生閱讀的問題復雜、開放性的特點,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學習具有很強的挑戰性,要求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
(三)活動的建構性與探究性
項目式閱讀以問題做驅動,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進行賞析、理解、解決問題,可以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實踐做基礎的整本書閱讀項目具有建構性、探究性的特點。第一,項目活動具有建構性特點。在項目式學習的指引下,學生會經歷閱讀、整合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等過程,這便是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通過閱讀與活動經驗的融合建立新的知識體系。第二,探究性的特點。以項目式做指引的整本書閱讀涉及的元素眾多,而且項目式閱讀教學實現了書本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礎。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會主動參與其中,自我規劃項目任務,然后在小組合作中商討項目中的問題,共同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2]。
(四)成果的多樣性和評價性
一般情況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結果以成果展示的方式進行展現,項目式學習結果同樣是學生在項目探究中形成的成果,包含顯性與隱性兩個方面:顯性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如調查報告、PPT;隱性成果包含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升,如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對核心知識的理解,自我學習力、合作力和問題解決力的提升。所以,以項目式做指導的整本書閱讀需要學生將學習成果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如寫簡要匯報,包含閱讀的體會、項目成果展示、項目完成中收獲的經驗等[3]。由上可知,項目式學習下的整本書閱讀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成果一般有論文、演講、報告等形式。而且整本書閱讀的項目成果也是開展評價的載體,以此為基礎對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的優秀表現給予肯定、不足給予指正,并不斷完善項目式學習計劃。
二、以項目式學習促進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立足核心知識,統領整個學習過程
學習項目的設計要以知識為基礎。《紅樓夢》這本書的項目化學習知識定位于“把握這本書的敘事技巧”,而后從新的視角入手探索《紅樓夢》的文學與教育價值,與測試評價要求相適應。
1.文學價值
《紅樓夢》這本書的看點除了寶黛愛情、封建家族的興衰,更要關注作者的敘事技巧。有評論對《紅樓夢》的敘事技巧做出了評價:敘得有曲折、有隱有見,可見《紅樓夢》的敘事筆法是我們需要著重探究的,這對學生讀懂這本書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價值
新課標關于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中的小說閱讀進行了定位“探討整體的藝術架構”,單元導讀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把握小說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可見從理論、教材層面都對《紅樓夢》這本書的教學內容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不僅要關注這本書的寫作內容,更要對作者是如何描繪的進行探討,這是對傳統教學中對人物、情節、背景、主題等要素分析的有力突破,與高考語文教學改革相適應。
3.從測試評價視角來看
基礎知識是高考評價體系“四層”中的關鍵一層,是學生學科綜合能力、學科素養形成的基礎,而探索這本書的敘事知識是學生深入解讀《紅樓夢》的必備知識,與評價相適應。而且近年來的高考命題也多側重敘事方面,如2021年新高考中I卷的閱讀題就對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進行了考查。如若學生不具備這方面知識,就無法深入小說閱讀中去,無法與新高考的要求相適應。
由上可見,為學生推薦相應的資源,將敘事知識以項目化學習核心知識的方式進行展現,不僅彌補了學生的知識盲點,而且為學生的分析提供了多樣化的視角,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4]。
(二)以任務做驅動,推進學生真正閱讀
為了推進閱讀學習的真正發生,項目學習要指向核心知識,設定相應的任務,在任務的引領下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力,同時為學生的自我探究指明方向。《紅樓夢》整本書的項目化學習指向核心知識,具體地可以創設如下的學習任務:閱讀《紅樓夢》這本書,整合有關學者的評論、相關的影視劇資源,體會敘事技巧在故事情節開展、人物塑造上起到的作用;選擇《紅樓夢》內的一個片段,運用敘事技巧對其開展鑒賞,并在班內分享。上述任務的設計具有如下的特征:
1.以終為始的逆向設計
以終為始的逆向設計其重要作用在于通過預設學習成果開展項目化學習,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有效性。上述的敘事技巧的項目學習對大部分人來講有很大的難度,學生會受到思維惰性、以往閱讀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探究偏離主題,所以項目化學習開始環節的任務布置可以讓整個項目學習更規范、更具一致性,確保學生探究方向不偏離主題。
2.多重指向的情境設計
項目化學習中的任務設計推動著學生閱讀的真正發生,所以具備多種情境。本次任務設計需要學生從生活視角開展探究,并在自我思考、小組交流中更好地完成任務。另外,立足學科與學生個體認知情境,可以讓學生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獲取的經驗轉移到其他的文本閱讀中來,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感。
3.細化流程設計
將核心內容細化為相互聯系的小任務,是項目化學習持續性特征的充分體現,又為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提供了支點。從本次《紅樓夢》項目學習任務流程設計上來看,首先需要學生閱讀整本書,對敘事精彩的片段開展鑒賞,初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其次結合專家學者的評論、影視劇資源等對小說敘事進行初步感知,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紅樓夢》的敘事關注點羅列出來,而后標注好其相對應的鑒賞文字的評價標準;最后要結合敘事點與評價要求,分析相關的敘事文字,發現其語言的表達特色,將形成的成果在班內交流。
(三)學習實踐,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項目化學習的關鍵在于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通過在項目化學習中掌握的方法,遷移到其他的小說閱讀中來,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5]。本次學習任務的預設成果與審美、分享有關,為了完成鑒賞任務,需要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掌握“梳理”這一學習方法,通過對《紅樓夢》在敘事上的整理,把握其在表達上的成功與失敗,分析作者的精妙構思,從而完成鑒賞任務。
1.分類
分類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并合理地應用,可以采取學習資源提供的敘事知識,建立敘事技巧的分類維度如線索、時間、視角等,在此基礎上將各大類別劃分為細小的種類,如關于敘事線索可以細分為神話敘事線索、真事虛寫的線索、假事實寫的線索,關于敘事的視角可以分為內外視角等類別,內視角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故事框架、人物進行細分。
2.整合材料
在建立好分類標準后,學生要在閱讀中整合有關的文本材料。以敘事線索為例,學生可以整合小說中的有關內容。小說第一回,寫女媧補天,單剩了一塊石頭未用,不想這塊石頭已得天地之靈氣,已有人性,于是在這一僧一道的提攜下,化作一塊美玉,到那溫柔富貴鄉里體驗一番。其后,又有空空道人把石頭游歷的經歷抄了來傳世。由此,即奠定了小說的神話敘事線索。其次是甄士隱引出的“真事虛寫”線索,在用神話方式將小說由來交代完后,小說筆調一轉,說到了姑蘇城的一個鄉宦甄士隱,其諧音為“真事隱”,而且這甄與第二回賈雨村說到的金陵甄家相呼應,從而引出了一個與賈府并無二致,也有一個和寶玉長得一模一樣、脾氣稟賦完全相同的甄寶玉的大家族,在我看來,這是作者真正的本家,這條線索是虛寫的,也就是“真事虛寫”。最后是“假事實寫”的線索,作者以甄士隱資助賈雨村上京趕考的方式,用真事引出了“假事”,而這假事就是由賈雨村帶連出來的京城的賈家,這是小說的主線,也是實寫,但寫的卻是“假事”。
3.開展探究
在對文本材料梳理完成后,學生還需要開展系列探索活動,如此才能把握住相關的敘事手法的效果。文章依然以“線索敘事”為例,學生發現在敘事線索上各種穿插、交錯縱橫,形成的敘事效果撲朔迷離。在學生掌握其他敘事要點的基礎上,采取同樣的方法開展探究也可以有所發現:神話線索——串聯起書中眾多人物命運、結局;敘事留白——言近意遠,回味雋永。
(四)學習成果,學會交流與反思
項目化學習主張在“做中學”,更要在學中進行思考,所以項目化學習離不開評價,只有制定可以全面反映學生閱讀水平、學習狀態的評價體系,才能確保交流活動的有序進行[6]。
1.制定標準
在項目化學習開始,就可以制定相關的評價量表,從觀點、結構、素材多個維度入手,并根據學生的敘事成果進行等級劃分,讓評價更具針對性。
2.完成反思
在成果交流階段開展評價,不僅是對學生項目完成成果的診斷,同樣是學生對敘事知識進一步深化,從而引發學生的反思,推動后續學習更好地開展。以學生的鑒賞片段為例:以“元春省親”為例,在“元春省親”前,大觀園內的眾人開始題匾,以賈府的視角對大觀園的園林意境美進行了描寫;在“元春省親”途中,以元春的口吻描寫了大觀園的奢華;在“元春省親”中人物與故事外石頭視角的切換,描寫到“如若不虧癩僧跛道二人,何曾見得這般世面”,再次點題了大觀園的奢華。教學點評:觀點集中,敘事材料選擇具有典型性,從“元春省親”前、后、第三人稱視角對大觀園的奢華進行了描繪。
通過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交流、反思,強化了學生對敘事技巧的理解和應用,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與鑒賞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是新課標下的18個學習任務群之一,本意在于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拓寬學生的視野范圍,促進學生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發展。以項目化做引領的整本書閱讀,有助于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效果。整本書閱讀與項目化學習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將項目化學習中的各要素納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來,在項目的推動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倪蘊佳.開展項目式學習,推動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以《論語》整本書閱讀為例[J].教育家,2019(46):44-45.
[2]黎桂寧.項目式學習在整本書閱讀中的實施策略:以《紅樓夢》教學為例[J].文理導航(上旬),2022(7):10-12.
[3]金煒.閱讀: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生態初探:“《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語文項目學習[J].考試周刊,2020(69):26-27.
[4]王清香.項目式學習視域下的整本書閱讀[J].四川教育,2021(12):26-27.
[5]戴曉慧.借助項目式閱讀學習單推進整本書閱讀[J].中小學班主任,2021(24):7-9.
[6]楊明全.核心素養時代的項目式學習:內涵重塑與價值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2021(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