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李青 凌銘
2023 年永州市14 名同學被錄取為空中飛行學員,錄取數居全省前列;永州四中、永州一中、祁陽一中進入全省普通高中一流方陣;藝體、小語種、科技創新等特色育人發展明顯……
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尊師重教源遠流長,對教育始終堅持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而作為牽動千家萬戶的普通高中教育,近年來已成為永州教育的一張鮮亮名片。
近日,記者聚焦該市高中教育優質發展之因,探訪市區、縣域內多所普通高中,看這座千年古城書寫的滿意教育新答卷。
辦實事大力改善辦學條件
“高中教育質量是衡量一個地區教育質量好壞,人民滿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指標。”在7 月31 日召開的永州市普通高中校長座談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愛林說。
近年來,永州市把教育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不斷加大支持力度,補短板、強基礎、促均衡。“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17.7億元,高標準新建6 所公辦普通高中;并投入5 億余元,對9 所公辦普通高中進行改擴建。”永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贊校表示,5 年來全市共增加高中學位近5 萬個。
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省并不靠前的永州,卻在教育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正是得益于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堅持不動搖。近年來,永州將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和學位建設作為第一號民生工程來抓,加速破解“人”“錢”“地”難題,讓成千上萬的孩子享受公平優質教育。
2018 年秋季,寧遠二中整體搬遷至可容納6000 余人的新校區,而其地處城區繁華地段的老校區則改擴建成寧遠縣第十二小學,將城區6 所小學的4567 名六年級學生整體分流至此,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而在永州主城區,已被永州市城投以近4 億元價格拍下的原瀟湘技師學院閑置地塊,也停止了房地產開發,利用原有教學設施設備新建永州六中,在2018年秋季共解決學位約2600 個,給了更多初中學子升學勤讀的機會。
不為商業開發讓渡,是永州市委、市政府“縱使黃金萬兩在眼前,也要堅持教育優先”的決心。如今,永州市委、市政府在解決好大班額、大校額及學位缺口問題的同時,還在城市規劃中,預留了足夠未來5 至10 年使用的教育用地。
頭號民生辦教育的決心,讓心有鴻鵠之志的永州學子們靠讀書改變命運,拾階而上成就一番事業。而他們在反哺家鄉教育事業上也書寫了一段佳話。
3 月26 日上午,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唐岳向祁陽一中捐贈1000 萬元,并為校內的“ 楚天樓”揭牌。這是唐岳繼2022年向母校東安耀祥中學捐贈1000 萬元后,再次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行大愛之舉。
強核心 狠抓教師隊伍建設
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談不上高質量的教育。為了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高中教師隊伍,永州市教育局通過名師工程、人才引進、師能提升,全面提升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7 月27 日,2023 年省示范性高中學校校長、班主任及學科教師夏令營活動開營,營地分設于永州一中和永州四中,來自各區縣的數百名高中校長、教師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集中進行學習培訓和交流,以期提高校長的管理能力、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由于永州市域面積寬廣,全市南北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不平衡,優秀教師引進難、留住難等問題亦是存在,特別是針對人口大縣、生源大縣、文化大縣的寧遠縣和道縣的縣中“塌陷”問題。為此,市委、市政府精準施策,在舉辦夏令營的同時,創新實施永州一中、永州四中分別結對寧遠一中、道縣一中開展幫扶共建,進一步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促進縣域縣中教育質量提升。
“目前道縣一中和寧遠一中的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得到明顯加強,師生精氣神得到大幅提升,學校呈現出新氣象……”秋季開學以來,幫扶團隊進入道縣一中、寧遠一中有力有序開展工作,跨出了市、縣聯動構建縣中幫扶體系的有力一步。
市、縣財政每年為受幫扶學校設立專項經費,確保市直高中派出的干部教師有序開展教研教改、教師培訓、學生培優等各方面工作。
近年來,永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永州市瀟湘人才行動計劃》《永州市人才引進實施辦法》,2022 年制定出臺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新政“三十六條”,形成了招賢納士“1+19”政策文件體系,為全市教育系統吸引并留住人才,促進永州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從2018 年至今,全市引進高素質教育人才800 余名,2023 年,全市計劃引進優秀教育人才100 名,對教育部直屬師范院校公費定向師范生來永州市直屬學校從教的獎勵10 萬元。
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高中教師隊伍,同樣離不開名師的引領。永州連續3 年將“名師工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將其作為教育強市的重要抓手。
2022 年,永州市教育局組織遴選了20 名“永州市首席名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由“永州市首席名師”組建的20 個名師工作室予以授牌。“這些閃閃發光的名師工作室,就像一個個創業團隊,無論老中青,都走路昂揚,臉上帶著笑,眼里閃著光。”永州市教科院教研員文加友說道。
教研和培訓這兩個永州高中教師專業發展的腳手架,不僅讓教師提升了專業自信,激發了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撐起了永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廈。
樹特色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暢通高中教育“出口”,永州市教育局積極引導全市普通高中學校深度研究和主動適應新課程改革,積極踐行新課程理念要求,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和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特色辦學、多樣發展是永州市高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多年探索實踐獲得的經驗,目的就是讓各學校因校制宜、各展優勢、健康發展。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潛質,各高中學校以生為本,建立育人導師制度,教師全員參與,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將名生培優作為學校“一把手”工程,設立探究室和“一對一”弱科導師制,加強管理督促和弱科提升。
與此同時,各校還根據學生興趣特長制訂藝體教學規劃,推行“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學練一體培養模式,“一對一”精準指導,帶動學生多元化發展,每年有1000 余名藝體生圓夢大學。
“2023 屆高考飛行員軍校警校錄取生繼去年突破50 人之后今年再破60人!”盛夏時節,這一喜訊猶如一股清風,吹遍永州四中校園的角角落落,激人奮進、蕩人心扉。
軍事類學生錄取數量多、質量優,永州四中有何秘訣?“我們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永州四中校長張向東的一番話揭開了謎底。
“ 甄老師,我考上了湖南警察學院!”在等待學子高考錄取的時節里,永州二中高三年級組長甄阿林收到了俄語班學生馮海兵發來的短信。甄阿林對這個學習基礎較差的孩子印象深刻,“當初進二中他是藝體特長生,雖然學習成績不突出但一心想考大學,在進入俄語班學習小語種后,找到了目標與動力,高考時的分數比起三年前真是進步太多了。”
甄阿林告訴記者,永州二中自1987年開辦俄語,至今已有36 年,至今培養俄語畢業生7000 余人,今年開設的4 個俄語班,共有195 名學生過本科線,過線率達75%。
“如今,我們正把普通高中的生源競爭轉化為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的競爭,并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及能力特長,實施‘一生一策,通過分包輔導、生活關懷、檔案跟蹤等措施,充分挖掘每名學生的潛能,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讓每名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黃贊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