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萬石正 廖超
10 月11 日,岳陽縣榮灣湖小學報告廳座無虛席,來自全縣中小學校的負責人、心理健康輔導老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成員,正聆聽中南大學唐海波教授的心理健康講座。課堂互動環節,老師們爭先恐后地舉手提問。這是岳陽縣教育體育局打造“點亮心光,向陽生長”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岳陽縣踐行“讓每個學生向陽生長”的育人理念,統籌開展全縣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建成國家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1 所、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3 所、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3 所。岳陽縣一中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湖南省委教育工委以《岳陽縣:“四個一”齊抓共管讓每個學生向陽生長》為題推介岳陽縣心理健康教育經驗。
今年,為持續打造“點亮心光,向陽生長”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岳陽縣先后出臺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框架性文件,以“五大”建設行動為主體,全面優化全縣心理教育體系,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強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行動
岳陽縣堅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推進全縣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進”,即進學校年度工作計劃、進各類班團隊主題活動、進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各學校統籌利用班團隊課、綜合實踐課、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確保每個班級每兩周開設1 課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
高考前夕是學生心理高原期。每年這個時候,各高中學校利用心理健康課,組織師生們出門踏青、運動比賽、講座輔導,總結開拓出一系列方法為學生們正確地緩解壓力。
如今,每學期給全體教師進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能力培訓、每季度開展一次“ 教師心理成長沙龍”活動、每月組織一次“家長學校”專題講座,已成為各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規定動作。
開展“向日葵”陽光驛站建設行動
為切實做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建設,規范中小學心理輔導室管理,岳陽縣在中小學校開展“向日葵”陽光驛站建設行動,每年安排80 萬元,逐步為各中小學校配備或完善學校心理輔導室。所有心理健康輔導室統一名稱、統一制度、統一設施、統一管理,建立健全值班、預約、輔導、回信、檔案建設及移交等管理制度,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5 小時。今年,岳陽縣又投入50 余萬元,高標準建立縣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并率全市之先,成立縣“家校社”協同育人中心,建好城南小學、縣二中、集英學校三個家校社共育示范中心,在鄉村、社區和學校設立12 個家庭教育服務站點,努力創設溫暖的心育陣地。
“目前,全縣1000 人以上的規模學校和全縣所有鄉鎮中心學校已全面建成標準化心理輔導室。”岳陽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林介紹,經過多年投入建設,岳陽縣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建設逐漸成形。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行動
專業化的心理健康隊伍,是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岳陽縣教體局多措并舉,致力于建立起一支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主體、班主任為主力、科任教師配合、社會志愿者參與、心理委員協同的全鏈條心理健康服務隊伍。
在縣教研中心專門設置了心理健康專職教研員,引領心理教育發展和教研體系構建。建立“郭玉良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坊”等,培育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為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打造平臺。同時,依托“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充分發揮岳陽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等組織作用,積極引入社會各界力量加入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開展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培訓行動
如何把一群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打造成能征善戰的隊伍?岳陽縣以規范化、專業化、全員化為方向,著力推動專兼職心理教師系統化快速成長。
規范心理健康教師專業資質。明確要求各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原則上應具有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支持具有相關學歷但不具有專業資質的教師參加市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崗位能力培訓,取得相應資質后上崗。
加強心理健康教師專業提升。對全縣所有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專業培訓,組織班主任等骨干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
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全員育人。建立和完善校長領導、分管副校長負責、以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全體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充分調動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課老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和危機干預行動
岳陽縣要求各學校完善心理預警機制和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全面建立“班級、年級、學校”三級預警體系,對學生心理狀態進行常態監測和定期排查,落實“一生一案”的心理成長檔案,做到對有高危心理危機學生的心理狀況變化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今年起,岳陽縣教體局還安排專項經費,依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組織縣域內中小學開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機排查工作。并明確每年面向小學、初中、高中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指導學校科學運用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結果。
“接下來,我縣將進一步落實落細五大行動工作機制,探索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用心用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該縣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