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安琴 徐建 盧昱宇 何循宏
摘 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推進農業科研院所建設,引領農業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文章闡述了農業科研院所強化創新團隊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必要性,深入分析農業科研院所人才隊伍思想現狀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圍繞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目標、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服務科研中心工作需求、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學習教育質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創新生態建設等方面提出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創新團隊干事創業正能量路徑建議。
關鍵詞:農業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團隊;干事創業;路徑建議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1]。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農業科研院所肩負著農業科技創新重要歷史使命,面臨重大歷史機遇。如何構建黨建與科研融合聯動的長效機制和載體,如何提升黨建水平助推科研發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事關農業科研院所科技事業前途的重大課題[2]。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推進農業科研院所建設,引領農業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
1 強化農業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
1.1 解決單位改革出現的矛盾及問題
農業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和主體,農業科研院所也應在科技創新方向、科技資源配置、科技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3]。改革既是對舊的、傳統的、不太適應新時代事業發展的管理體制機制的革命,也是對人們現有利益格局的調整。改革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矛盾和斗爭,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單位、團隊或個人的利益受到一定影響,隨著改革逐步深化,必將在更深層次上牽動廣大科技人員切身利益和注意力。加強和改進農業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單位內部矛盾,提高創新團隊凝聚力,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力,從根本上促進單位和諧穩定有序發展。
1.2 保障農業科研單位內部的純潔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促生出形形色色的腐敗現象,使農業科研單位職工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面對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必須強化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職工旗幟鮮明講政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加強“四個自信”,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深化思想政治建設,增強黨員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保障農業科研單位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從而不斷提升農業科研院所的核心競爭力和凝聚力。
1.3 提升創新團隊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為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不斷深化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釋放創新活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制度為科研助力,科研人員有了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科研績效得到進一步提升;在成果轉化收入分配、技術入股、技術服務方面國家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和支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科研人員加強相關知識學習,緊跟國家發展的思路與步伐,適時調整研究方向與目標,積極投身農業科技創新事業,促進創新團隊聚焦發展方向,統一思想認識,切實把個人、團隊的科研夢融入到國家科研事業的發展中。
2 農業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現狀
2.1 部分黨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省級農業科研院所人才隊伍的顯著特點是學歷層次高、思想觀念新、獨立工作能力強、青年科技人員占比高等。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為例,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職工占比為 90%,其中中共黨員占比81%;具有高級職稱的職工占比為65%,其中中共黨員占比86%;青年科技人員占比為74%,其中中共黨員占比82%。在實際工作中,農業科研院所科技人員面臨著一系列科研任務,科研工作壓力大,再加上考核機制、人才評價機制等更多的是衡量科研業績,大家把主要精力基本都放在項目、課題、成果、論文、實驗室建設、職稱等硬指標上,部分黨員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熱情不高,對黨的各項理論知識學習存在得過且過現象。
2.2 適應新形勢的思政工作創新性舉措需要進一步加強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近年來,農業科研院所連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通過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建立黨員固定學習日制度等,使理論學習制度化、時間有保證,內容涵蓋面廣,覆蓋全體黨員[4]。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學習形式多為專題黨課、傳達會議精神、主題研討及參觀考察,相對單一刻板,缺乏互動性。日常思政工作,通過談心談話常態化開展,且覆蓋面較廣,但對行業差異化、個性化訴求等因素考慮得不夠全面,多是采取統一的標準,有時沒有直抵科研人員的訴求根本,使得通過思想教育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2.3 思想政治工作專業化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思想政治工作有著較強的綜合性,因此對于政工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具備關于人力資源學、組織行為學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人文情懷、換位思考等方面的工作方法[5]。現階段,大部分專業科研院所的管理體制是在黨委領導下的院所長負責制,專業研究所所長多是優秀科研工作者或是科研團隊負責人,科研任務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輕黨建的思想。專業所雖然配備了專職黨支部書記,支部書記率先垂范,開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但黨建與科研工作的融合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以中共江蘇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支部委員會為例,共有7名支部委員,由4名黨政領導和3名職工黨員組成,支委成員中僅支部書記和組織委員為專職管理人員,其他成員都是專業型科技人員,且其中2名領導兼任團隊負責人、1名領導在外掛職1年;而且大家都不是專業的政工人員。由此可見,科研院所的思想政治工作專業化隊伍有待充實且需進一步加強專業化建設。
3 強化農業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正能量路徑建議
黨建工作以引導人、團結人、凝聚人為中心;科技創新以依靠人、服務人、滿足人的需要為根本[6]。只有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同頻共振,才能形成推動發展的整體合力。新時代,農業科研院所基層黨組織應當著力建設政治功能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的“四強”黨支部,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積極探索黨建與農業科研工作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的方法路徑,不斷提高黨支部建設質量,不斷激發推進科技創新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3.1 圍繞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目標,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
作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單元和聯系職工的橋梁紐帶,農業科研院所基層黨組織應當以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為目標,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7]。一是配齊配強支部領導班子。按照高素質專業化要求,配強專職黨務干部、激活兼職黨務干部,把既熟悉業務工作又熱愛黨務工作的優秀青年科技骨干充實到支部領導班子中來,加大對黨務干部的培訓力度,促進黨務和業務能力雙提升,構建一支信念堅定、結構合理、決策能力強的黨務干部隊伍[8]。二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此項工作事關農業科研院所的發展方向,事關科研隊伍的創新力和凝聚力,各黨(總)支部應對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教育時間、方式方法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黨的建設和農業科研管理的各方面環節,確保思想政治工作與農業科研管理、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牢牢掌握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既抓科研業務工作也抓分管范圍內的黨建工作,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共青團、工會、婦聯、青工委等社會組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運行機制[9]。
3.2 服務科研中心工作需求,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基層黨建工作創新要緊盯中心工作目標,定政策、抓工作、促落實,推動黨建與農業科研事業發展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共融發展。面對內、外部環境諸多不確定性,既要防止重業務輕政治現象,又要防止游離于農業科研工作之外搞空頭政治等問題,出實招、干實事,提高“虛功實做”能力[9]。一是深入調查研究。領導班子積極深入科研及生產一線調查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更好服務科研和生產;二是領導班子積極帶領有關團隊到上級管理部門和同行單位匯報調研交流,爭取項目資源和科研合作;三是領導班子積極與團隊負責人、業務骨干和青年科技人員溝通交流,開展談心談話,了解掌握團隊與職工科研動態,思想狀態,協助解決面臨難題,盡可能給予支持幫助,成為干部職工貼心人。四是確保“三會一課”正常化,黨員大會結合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工作召開,充分利用QQ、微信等線上社交平臺進行學習與交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科研創新工作全過程,充分調動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積極性。
3.3 抓好青年科技群體,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當前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年科技人員占比超七層的農業科研院所更要注重增強青年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根據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更應加強對青年的思想引領,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培養“一懂兩愛”、有情懷、有擔當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一是強化正能量思想引導。深入研究學科團隊運行情況和分工情況,對青年科技人員進行梳理和分類,與其交流自身定位、研究方向與創新團隊發展方向契合度及創新團隊管理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議;日常進行正能量思想引導,使他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基層一線能夠吃得了苦、穩得下心、扎得下根,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崗位工作上來,推動科研創新,為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二是分類分層強化要求。對于已經擔任創新團隊負責人的青年人才要引導他們不僅在學術上成績突出,還要懂管理、善管理,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真正樹立服務意識,解決人浮于事,腐蝕員工士氣和發展動力的問題,真正提升創新團隊干事創業的內在驅動力;對于具有科研發展潛力的業務骨干,創造有利條件選送到國內外知名機構訪學深造,鼓勵多參加國際國內頂尖學術會議并做學術報告;對于目前科研任務不重的青年群體,引導其積極參加院所各項活動,賦予相應的職責和權力,增強其存在感,認同感和集體榮譽感。
3.4 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學習教育質效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摒棄教條式、說教式、“雞湯式”的工作方式,采取參與式、平等式、服務式的工作風格引導科研人員,換位思考,同心同向,共謀發展。一是理論學習與業務研討相結合。基層黨組織通過領學促學提高黨員干部理論素養和工作本領,把理論學習與科研工作研討結合起來,及時傳達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總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度,結合科研創新工作同步交流科技熱點問題、農業科研資源“卡脖子”問題、生產一線需求、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專題調研情況,克服學用脫節、促進學用相長。二是借助現代傳媒和手段。吸收借鑒廣大科研人員比較歡迎的教育形式,以單位QQ和微信平臺、電子顯示大屏、會議平板為載體,用好“學習強國”、江蘇干部在線學習中心、“亞夫在線”等平臺,用喜聞樂見、輕松愉快的形式,傳播分享正能量故事和思想,達到思想政治工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三是樹立服務意識。深入了解科技人員動態需求;遵循不同發展階段科研人員的工作生活需求規律,盡全力解決其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積極主動,盡力而為,想到、講到、做到,切實幫助科研人員排憂解難,努力創作一個拴心留人的科研環境[10]。
3.5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創新生態建設
以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帶動形成良好的創新文化生態。文化反映了一個單位的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一個群體的精神風貌和內在動力。創新文化建設既是價值導向和制度載體的頂層設計,也是科研院所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長期積淀形成。基層黨組織要充分挖掘其內涵,堅持以人為本,從物化形態和行為準則兩個層面深化文化建設。一是推進制度建設和落實。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農業科研院所黨建工作引領創新文化建設,激發創新意識,將價值觀融入科研管理制度層面。結合科技創新事業發展需要,健全完善科研競爭機制、考核機制、獎勵機制、成果轉化等管理制度,引導形成管理規范、秩序井然、作風嚴謹的干事創業發展氛圍。二是持續開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效應,把創新共同體的自律和組織規范的他律統一起來,倡導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創新精神,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功”。強化科研誠信建設,把教育引導與制度約束結合起來,引導科研人員樹立紅線意識,形成良好發展的政治生態。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21-07-12)[2021-12-18].http://www.news.cn/politics/zywj/20211015/C999091F56500001DB6DB94019001D03/c.html
[2] 史林溪,程相斌.高效基層黨建與科研融合聯動實踐探索[J].法制與社會,2019.9(上):150-151.
[3] 姚金玲,胡梅,王農,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改革路徑芻議[J].農業科技管理,2018,37(1):8-10.
[4] 王澎.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20,39(1):94-96.
[5] 李靜.新時期農業科研院所做好科技人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討[J].科技風,2019,(2):218,227.
[6] 陳套.新時代黨建與科研工作深度融合的實現路徑探析[J].觀察與思考,2021(9):66-73.
[7] 辛紅霞,華秀紅,萬云龍.關于農業科研院所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7,36(5):89-92.
[8] 歐亞峰,趙宏遠.新時期農業科研院所做好科技人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8,37(4):93-96.
[9] 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印發《關于破解“兩張皮”問題推動中央和國家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意見》[EB/OL].(2020-11-17)[2021-12-18].https://www.12371.cn/2020/11/17/ARTI1605580862935648.shtml.
[10] 常偲偲,吳瑕,黎志明.農業科研單位青年科技人員培訓開發途徑探討——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7,36(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