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檔案數字化外包過程中存在諸多潛在風險,如信息安全風險、技術風險、質量控制風險以及服務商穩定性風險。文章通過分析風險因素,提出防控策略:加強檔案數字化保密管理,選擇合適的外包服務商,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建立完善的數字檔案管理系統;選擇成熟、穩定的技術方案;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
關鍵詞:互聯網+;檔案數字化;外包工作;風險防控;服務商穩定性
當今時代,檔案數字化已經成為檔案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檔案數字化外包成為許多檔案機構的選擇。[2]然而,數字化外包在提高檔案數字化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風險和挑戰。為了更好地保障檔案安全和完整,有必要對數字化外包工作的風險進行防控研究。本文分析風險的來源和特點,以青島大學綜合檔案館為例,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以期為檔案數字化外包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 檔案數字化外包工作風險分析
1. 信息安全風險
檔案數字化外包過程中,檔案數據常面臨泄露、篡改、丟失等風險。若外包服務商管理不善、系統存在漏洞、內部人員濫用職權等,就會帶來信息安全風險。例如,檔案數字化有時涉及大量的敏感信息,外包服務商在掃描、錄入、傳輸和存儲過程中,如未采取嚴格的安全措施,將導致數據泄露。由于外包服務商需要訪問和處理敏感數據,也為非法訪問者提供了機會。黑客或內部人員可能利用系統漏洞或者濫用權限等方式,非法獲取檔案數據,甚至惡意篡改檔案數據,影響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導致嚴重的法律糾紛。檔案數字化后,數據的安全存儲和備份也至關重要。若外包服務商的數據存儲設施出現故障,或者備份不完善,將導致數字化檔案數據丟失,給檔案管理帶來困難。在檔案數字化過程中,病毒和惡意軟件可能通過掃描設備、存儲介質等途徑傳播,對檔案數據造成損害。
2. 技術風險
檔案數字化外包工作需要依賴先進的信息技術。然而,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可能帶來數字化檔案格式或系統的兼容性問題。在檔案數字化過程中,若掃描設備性能不佳或存在故障,易導致掃描圖像不清晰、顏色失真、數據丟失等,進而影響數字檔案的可用性;圖像處理軟件、數據庫管理系統、檔案檢索系統等軟件和系統之間的兼容性問題易導致數據丟失、處理效率低或系統故障等;若外包服務商未采用通用、可長期保存的數據格式,易導致數字檔案在未來無法正常訪問和使用;如果存儲設施存在故障或存儲介質質量不佳,則易導致數據丟失或損壞。
3. 質量控制風險
在檔案數字化過程中,掃描質量直接影響數字檔案的可讀性和可用性。若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和轉換,如進行文字識別、圖像處理時出現錯誤,可能導致數字檔案與原始檔案數據不一致,影響數據準確性。若數據傳輸、存儲或處理過程中出現中斷、延遲或錯誤等問題,導致數據丟失或損壞,可能導致數字檔案的數據不完整,影響檔案的可用性。若操作人員未按照規定流程、標準進行操作,可能導致數字檔案出現質量問題。外包服務商在開展檔案數字化過程中,可能出現掃描質量不達標、數據錄入錯誤、文件損壞等問題,影響檔案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4. 服務商穩定性風險
在檔案數字化外包工作中服務商的穩定性至關重要,服務商在掃描設備、圖像處理技術、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技術能力對檔案數字化工作的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若服務商技術能力不足,可能導致數字化質量不達標、項目延期等問題;若服務商項目管理能力不足,可能導致檔案數字化工作出現進度延遲、成本超支、資源浪費等問題;若服務商財務狀況不穩定,可能導致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資金困難,進而影響檔案數字化工作的進度和質量。若服務商存在法律和合規風險,可能導致項目陷入糾紛,影響檔案數字化工作。若服務商人力資源不穩定,如員工流失率高、技術團隊不穩定等,可能導致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人才短缺問題,影響項目質量和進度。
二、檔案數字化外包工作風險防控策略
1. 加強檔案數字化保密管理,選擇合適的外包服務商,確保數據安全
首先,要加強檔案數字化的保密管理。以青島大學綜合檔案館為例,一是聯合學校保密行政管理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檔案數字化保密管理的通知》,并配套印發《涉密檔案管理工作手冊》;二是組織全校所有檔案數字化單位建立清單臺賬,全面開展自查;三是組織對部分單位的檔案管理系統進行隨機抽查。其次,檔案數字化應該選擇具有豐富經驗和良好信譽的外包服務商。一是對其進行安全評估,了解其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與外包服務商簽訂詳細的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約定服務內容、價格、期限、保密及違約責任等條款,并對合同進行法律審核。二是設立相對獨立、專業的技術管理崗位,積極引進專業對口、高素質的電子檔案管理人才。在實際工作中,依據最新的政策和制度,充分運用諸如病毒查殺工具、木馬檢測工具、電子檔案“四性”檢測工具,全面提升電子檔案保密管理工作水平,實現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構建安全有保障的檔案管理體系。三是對外包服務商的工作進行監督和驗收,定期檢查其工作進展和質量,確保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最后,要建立檔案數字化外包工作的風險管理機制,包括風險識別、評估、控制和應急處理,及時發現和解決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
2. 建立完善的數字檔案管理系統,推動數字檔案的全面普及和使用
建立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可以更好地實現檔案館之間在檔案信息業務上的相互協調與銜接,構建網絡化檔案查詢服務體系。青島大學綜合檔案館注重數字檔案的宣傳和推廣,通過宣傳活動、專題講座等形式,向學校各部門宣傳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優勢和意義,增強大眾對檔案管理數字化的認識和支持。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經常組織相關人員參加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培訓和學習,提高其檔案數字化管理能力,推動數字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 選擇成熟、穩定的技術方案,確保數字檔案的長期可用性
一是選擇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掃描設備和數字化技術,確保掃描過程中檔案數字化的圖像質量,從而保證數字檔案的質量和可用性。二是采用成熟、兼容性好的軟件和系統,確保檔案數字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順暢運行。三是選擇具有廣泛應用和兼容性的文件格式,如PDF、TIFF等,這些格式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能夠在多種操作系統和設備上順利打開,減少因格式問題導致檔案損壞或丟失等風險。四是采用穩定、安全的數據傳輸方式,如VPN等,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的風險。五是采用高質量的存儲設施和存儲介質,定期進行設備維護和數據備份,確保數字化檔案數據的安全存儲。
4. 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檔案數字化的優質高效
應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一是確定檔案數字化的標準和流程。標準應該明確檔案數字化的質量要求,包括清晰度、分辨率、格式、文件大小等。流程應該明確檔案數字化從采集到保存的各個環節,包括采集、處理、存儲、檢索等。二是應對掃描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校準,確保掃描過程中的圖像質量。要采用成熟、高精度的數據處理技術,如OCR文字識別、圖像處理算法等,提高數據準確性。三是建立完善的數據校驗和備份機制,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制定詳細的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確保操作規范性。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對數字化檔案的質量進行全程監控,及時發現和處理質量問題。與外包服務商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協作機制,明確質量要求和責任劃分,確保雙方在質量控制方面達成一致。
注釋與參考文獻
[1]徐擁軍,王興廣.治理視域下檔案服務外包安全監管研究[J].檔案學研究,2022(4):116-122.
[2]金波,晏秦.從檔案管理走向檔案治理[J].檔案學研究,2019(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