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潔 劉玲玲
(1.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南寧 530000;2.桂林理工大學,廣西桂林 541000)
我國“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持續深化期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深刻變革期。國家將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重點突出位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這將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促成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立足當前的新階段,隨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文化產業將深度融入國民經濟體系,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時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新的規劃中將文化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方向,將進入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也隨著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文創產品設計的專業人員需求量也在逐步上升。面對著新的發展方向,各大高校都在積極地探討著文創產品設計的人才培養方式,對其進行了改革和創新。部分地方高校的文創產品設計課程以當地的旅游、文化特色為基礎,其教學內容包括了挖掘地方旅游、非遺文化、研究智能化產品、地域文化產品、著重用戶體驗的產品及互動設計等方面,尤其注重了在地域旅游、文化方面對專業內涵進行了多元化的拓展。[1]
“新文科”是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學等傳統文科的課程中,開展文理交叉,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達到知識擴展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文化創意產業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中興起的一種新型的、以創造性為主要特征的行業,它通過文化的創新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文創產品設計是通過挖掘區域的旅游、文化資源等來進行文創產品設計。高校扎根地方,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高校根據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來培養具有全面發展能力的高質量人才,運用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法來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滿足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新潮流。[2]同時,文創產品設計人才在新文科的背景下也出現了多學科交匯教學模式,為創新性文創產品市場提供了人才搖籃,可以說文創產品設計課程是一門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重要的課程。
由于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限制,不管是在基本課程中,還是在主題設計課程中,對知識的傳授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偏重,而忽略了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市場和受眾人群的需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忽略了在這門課程中實踐的重要性。這就導致了部分文創產品設計的作品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實際經驗和實踐練習,缺少解決文創產品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4]課程應強調了文創產品設計的實用性和文化性,著重學生在實踐中的應用,并提出了相應的問題解決方案。
文創產品設計是一種以特定的載體為媒介,把規劃和概念表現出來的一種創新設計,出色的作品可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過去的教學方式中,文創產品設計的表現形式主要是以效果圖為展現的形式,忽略了實際生產結果和使用效果;另外,前期的計算機軟件設計和效果圖表現技巧等課程,都是以計算機軟件使用、繪圖和產品外形表現技巧為主,因此計算機操作和表現技巧也就成了課程考核和平時測試的重要內容,這就導致有些同學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過于依靠電腦來表現理想的、高級的效果,往往忽略了對產品制作工藝、造型、材料等方面的實用性探討。這種過度注重展示效果的文創產品設計,忽視產品的實用和是否能實現的可能性,導致了一些學生所開發的產品脫離了市場的需要,其結果不但沒有實用的意義,也很難在不斷變化的市場需要下達到創新的目標。
如今藝術設計類專業競賽日益增多,“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賽學融合模式已在各大高校中執行,學校鼓勵同學們多參與藝術設計類專業競賽,目的就是要利用競賽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水平,通過拿獎來獲取師生成就感。[3]但在進行課堂實踐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有些課程的教學質量與課堂效果并沒有得到較大的提高,因為有些老師和學生為了獲得更多更高的獎項,將不同專業競賽的要求融入課堂中,導致過度重視比賽項目而忽略了本來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與指導,這樣導致課程內容比較單一,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獲得較少,學生因此沒有把文創產品設計的基礎內容打扎實,過多地去追求符合評委、賽事風格的作品。還有現如今的競賽類型很多,參加的學生人數也很多,比賽存在較大的競爭壓力,并不是每位學生參賽都能拿獎,這在某種程度上打擊到學生們參加競賽的熱情;也有部分學生不愿意參賽,強制參賽導致他們對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興趣越來越小,應當在賽事融入課堂時,把握好基礎內容的傳授和賽事內容的比例,讓賽事內容遵循課程節奏。
在過去的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中,由于文創產品設計涉及地方的旅游、文化,然而文化類的內容較為深奧和難以挖掘,學生對地方文化的研究缺乏足夠的耐心和主動,難以深入研究文創產品背后的文化性;抑或是由于文創產品需要設計出成品,大部分生產方都需要高額的制作費和大量訂單才會接受制作,這也就導致學生在設計的時候有所顧慮,往往設計一些容易實現的文創產品,比如直接貼圖或者使用樣機效果,學生對成品的追求缺乏主動去實現和研究。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往往停留在設計稿和一些簡單的文創樣式,也有很多優秀的設計作品未能制作出來。這些類似的情況下,他們的積極性和內驅力不高,探索和創新意識主動性不強。
王受之曾對現代設計教學提出過這樣一句話:“設計教學要適合于市場,只有讓學員把在學校里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市場中去,那才是真正的教學效果。”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市場的多樣化,文創產品設計已經不僅僅是過去的單純地對某個圖形元素進行簡單的貼圖設計,而是要在時代的審美和市場需求下、互聯網的沖擊下,實現多領域、多學科的整合與創新。文創產品設計的課程培養跨越了專業的限制,著眼于不同的學科,并著重于不同的思考觀點,以多維的教學方法來進行不同的教學。例如,在文創產品設計相關課程的教學中,除了教授相關的軟件技術之外,還要重視對設計之美以及對其文化含義的表現,這涉及了藝術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范圍。在設計的最初,做好調查研究,考慮人群定位,這部分就涉及心理學和營銷學的內容。可以說在新文科背景下,文創產品設計是需要多學科交叉思考的。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充分運用各類的互聯網學習平臺之外,還應該將項目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融入其中,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軟件技術、產品文化元素的挖掘等綜合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對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要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讓他們從被動學習的狀態與思維定式中解脫出來。
一所大學要達到人才培養目的,其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課程體系設置合理、科學。因此,建立一個合理、科學的課程體系,是一所地方大學向應用型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從文化創意創新的角度出發,我們在對人才培養的課題體系設置的時候可以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例如,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運用的比例;深入地進行地域文化的調查、設置文化創新產品的學習實踐安排等等。教學內容包括對優秀設計和設計公司成功落地的實例來剖析,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老師們可以采取項目驅動式或問題驅動式的方法來展開討論與溝通,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自己尋找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及時輔助學生查找,共同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實踐項目、實地調研等方面的培訓,讓學生們不但可以將市場的需要和文創產品的發展方向相聯系,將文創產品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從而設計出一款真正體現出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原創產品,還可以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對知識點的認識,從而激起他們的創造激情,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從而提升他們的設計水準和美學品位,為文創產品設計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只有創新才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沒有一種文化遺產和資源是沒有辦法自然轉化為產品的,只有通過對其進行二次創作,才能轉化為富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創意產品。隨著世界各國的商品經濟發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文化創意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擺脫對設計思維和創造性的傳統訓練,尋找一條多元化的訓練途徑,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發展。例如,在文創產品設計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多種形式的教學實習,并將其與地方旅游、鄉村振興、大學生創新創業等相關的專業命題相結合,進行產品品牌及衍生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從市場調研、資料搜集與分析、方案構思到產品效果的表現與制作、產品設計的實際評估,在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實戰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地累積自己的設計經驗,拓展自己的設計眼界,最終達到了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專業性實踐課程的創新實踐環節。[5]
文創產品設計是一門以“旅游、文化、產品設計”為核心的課程,它體現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運用。學生的課程考核、畢業設計、科研成果、設計競賽成果、創業項目等,可以從課程內容轉移到了課題構建上,從設計研究轉移到了社會服務設計項目上,在課程資源和教學方式上持續創新,傾向于產、學、研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協作是實現教育結果轉化的重要方式。[6]學生以學習和研究為導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獲得了知識和經驗,從而對學習和研究進行反饋,從而達到了學習和研究的深度結合。這種方式對在互聯網和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對學生的綜合設計與創新能力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可以掌握知識的整合、應用及創造,從而提高他們的實戰和探索能力。同時,通過對教學成果的轉化與體現,還可以對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系統構建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推動了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內涵建設與可持續發展。讓學生從過去簡單地進行貼圖樣機、效果圖設計轉換成真正的執行實踐,讓學生在新文科的背景下,多學科交叉融匯,全方位地掌握一個文創產品從構思到設計再到實際生產的完整過程。
從文化和創新的角度來看,文創產品設計的課程教學模式還有待于深入探討,其可行性和合理化還有待于實踐檢驗。新文科視域下高校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發展離不開對人才的培育改革,地方大學應立足于專業學科,立足于區域經濟的發展,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大力發展文化創新產業。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地方文化的理解和研究,讓學生真正地了解文化的傳承與文創產品設計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對地方文化內涵的理解與挖掘、轉換,從而為文創產品設計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人才搖籃,推動了現代教育的創新性發展。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對地方高校的文創產品設計課程有較大的影響,必須結合地方發展及文創產品需求,認清目前文創產品設計課程的發展趨勢,從而培養出適合于更高水平發展的實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