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晨迪 黃敏杰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新鄉 453003)
什么是“課程思政”?“課程思政”是指一種以構建“三全育人”格局為主要形式,把思政課與其他各類專業課相結合,從而協同發展的一種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教育理念[1]。最早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先行提出,并在上海的一些高校進行試驗,試驗過程中取得顯著成就。之后,在2016年,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其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在“思政”大會上的講話為“課程思政”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教育理念,主要的任務就是實現“立德樹人”不管是作為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作為宏觀的教育,都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充分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有助于“課程思政”的實施,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滿足社會對更高質量的教育的追求[3]。
生理學是生物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門研究機體生命活動功能與現象的自然科學,其中機體既指生物體,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體的總稱,在機體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時,能夠通過各個系統、器官、細胞甚至基因分子之間相互聯系,統一整合,使機體能夠保持正常的生命的功能活動現象和規律并闡明內在機制4。社會就像一個人,大學生就像是人體中的一個細胞,大學生作為時代發展的新人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才有利于“人”的發育。在醫學院校里,生理學是醫學院校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幾乎所有學生都要進行生理學的學習,作為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的青年,此時正是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的重要時期,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生理學課程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深入挖掘生理學課程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大學生提升正確的價值觀和專業素養能力。本文就生理學教學“課程思政”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把生理學相關內容引申到“思政”教育中,真正做到把“思政”融到專業“課程”從而使學生增加學習生理學的興趣,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作為一名生理學課程的授課教師,在生理學的教學備課期間必可不少的是了解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幾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從一定程度上向生理學基礎研究方向靠攏,認識到這個方面,這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研究生理學的相關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對生理學相關領域的認識,進一步擴大生理學在醫學生中的影響。在上課的過程中當我講到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時,必不可少的會向學生介紹俄國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故事,巴普洛夫發現非條件反射并不是順風順水的,而是經過各種嘗試,通過巴甫洛夫的故事激勵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在講述神經遞質時,我會引入Loewi做的一個“夢”,在Loewi的夢里出現了一個精妙的想法,通過實驗證明了這個夢,這在歷史上屬于第一次,這個實驗證明迷走神經釋放化學物質抑制心臟的;而交感神經正好是相反的。這是化學傳遞學說的基礎,這也證明特殊化學物質的生成會影響心臟的活動,在這之前普遍認為刺激神經使心臟功能發生變化,現在證明釋放特殊化學物質乙酰膽堿也可以改變心臟的功能,這也說明在科學發展的進程中不能認為其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變的,要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在學習生活中善于觀察,勇于創新,付諸實踐,相信付出終有回報,認準目標努力前進。2015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由于創制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青蒿素的研發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屠呦呦發現在做實驗過程中青蒿素越做藥效越低,研究沒有辦法進行下去,陷入了困境。于是,她開始查閱大量古代醫術。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本醫書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為屠呦呦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后來,屠呦呦找到了一本叫做《肘后備急方》的醫書,在這本醫書中的描述為屠呦呦后續的實驗提供了思路。后來經過不斷地實驗與嘗試,最終青蒿素上市,造福了人類,最終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人。不學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焉;心雖勤而無獲矣”這句話深刻體現出屠呦呦作為一名科學家身上的探索精神。通過講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的故事使學生接受正確的三觀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
生理學的研究任務是從細胞到分子生物到器官系統再到現在的整體水平研究,體現了從局部到整體,有局部組成了整體,在政治思想中人們強調“整體影響部分”,一旦離開整體部分就不能叫做部分。整體不論從功能上還是狀態上都能響到部分,就像整個系統出現問題會影響到其中的各個器官一樣,大學生每個班級就像是一個系統,整體如果能協同發展,同心協力朝著一個方向努力,作為每個整體的個體也會備受鼓舞,努力向好。這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從而實現1+1>2的效果。反過來說,部分也能夠影響到整體,每一個部分構成了整體,如果沒有部分,也就無法再談整體,從而構不成整體;生理書中,機體的各個器官、系統的生理功能活動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的完整而協調的過程,我們要重視局部,著重了解每一個個體的特殊性,從而使整體穩固發展,同樣班級中的每一個個體發展最終會影響班級的整體發展。穩態是生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機體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比如機體的溫度變化、酸堿平衡、機體體液組成成分相對恒定等,這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改變的,保持機體穩態對機體健康尤其重要,如機體保持36.5-37.5,血液PH保持7.35-7.45等等都可以保持機體的穩態,從而使機體能夠保持正常狀態。進入新時代以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黨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4],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新時代好少年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爭強環保意識,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消化和吸收這一章節腸抑胃素是由我國著名的生理學家林可勝在小腸黏膜中提取到的,生理學家林可勝對國家的貢獻不僅體現在專業領域,還體現在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上。林可勝的一生為生理學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在抗戰時毅然決然投身戰斗,用專業知識救助傷員,體現老一代生理學學者愛國精神,作為一名時代新人要努力發揚“愛國精神”,提到愛國,不僅要將愛國放在言語上,也要放在實際行動上。新時代大學生不僅要在認識上深刻理解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更要以實際行動體現對祖國的熱愛對黨的熱愛、對社會的熱愛。介紹脊髓灰質炎發現者顧方舟的故事,顧方舟在艱苦條件下帶領科研人員一磚一瓦,荒山上建起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為給糖丸進行7歲以下兒童的臨床試驗,為其不滿一歲的兒子顧烈東吃下了第一顆糖丸,最終研制出治療脊髓灰質炎的糖丸,成為“糖丸之父”使中國成為無脊髓灰質炎的國家,通過這個故事,培養學生能吃苦,能戰斗,能攻關,能奉獻的精神,努力加強思想高度。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對生理學的認識從最初的初步觀察到后續的動物、人體解剖技術再到現代的電與磁的發現,三維成像技術等,對生理學的認識水平不斷深入,這依賴于科研水平的不斷提升,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比如在介紹生物電部分時可以深入講解心電圖、腦電圖的應用,生理學膜片鉗技術,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加生理學課堂的趣味性。介紹神經系統時引入帕金森病和亨廷頓病,使學生不僅了解常見病,也可以深入了解神經退行性疾病,引用相關文獻,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增強學生的探究精神,介紹尿的生成和排出時,介紹腎臟透析,腎臟透析機的工作原理開闊學生視野,生理學不僅只是簡單介紹功能,各個系統的工作機制是生理學深入研究的內容,對于機制的探究就涉及最新文獻的研讀,課余時間可以推薦最新研究文獻研讀,通過研讀文獻了解生理機制的發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不懈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會有質疑,會有失敗,重要的是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進一步鼓舞各位同學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高校學生學習的途徑變得有所增加,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微信、QQ、知乎、小紅書、微博、抖音等新媒體途徑獲取知識,生理學本身的內容比較隱晦難懂,而在各位同學心目中“思政”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的學習點,如何增加學生學習生理學的興趣并在生理學的教學中增加課程“思政”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讓生理學課堂中“思政”元素做到融入時“潤物細無聲”都值得生理學任課教師去思考,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習平臺長江雨課堂發布“課程思政”相關內容,在課前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的材料對本章系統“思政”元素有所了解,真正做到“思政”融入每一節課。高校學生平時用到的社交工具就是微信,教師個人可以通過創建公眾號在每節課前通過發送生理學家的小故事等形式傳播“思政”思想,學生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課程思政”更易于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平時可以建立生理學抖音、小紅書平臺,在平臺上發布相關視頻,發布的視頻要著重體現生理學課程的“思政”元素,結合社會熱點,使學生在娛樂過程中也能加強“思政”思維的培養,潛移默化中提升政治素養,真真正正地成為一名“又紅又?!钡募缲撁褡鍙团d大任的時代新人。
很多人提到“思政”就認為是虛無縹緲的,在日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是踐行“三全育人”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在專業課、基礎課教學中體現“思政”元素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教學改革,許多專家提出如何讓有限時間內看到“課程思政”的成效,讓“課程思政”從量變到質變,這就需要引入專業課“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完善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是促進“課程思政”的良好實施的必要條件4通過評價體系能夠更直觀的評價“課程思政”發展方向,更有效的改進“課程思政”的方式,進行“課程思政”評價時要注重評價思政效果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主體,尤其是對教學主體評價,比如學生對教師“課程思政”效果的評價,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評價進行改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思政”效果評價,這個評價是一個過程性的教師可以通過期中考核等方式進行評價,教師也可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生理課“課程思政”的了解,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進行互評,自評,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對生理學“課程思政”的理解情況。目前“課程思政”的有針對性的教材出版比較少,學生對于教材的把控也是“課程思政”體系中重要一環,因此教材也是課程評價體系中重要的一環,加快編寫生理學“課程思政”案例庫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實施方案,將經典的生理學“課程思政”案例編寫成書更有利于后續形成較為完善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5]。
“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使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能夠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政治素養,這就要求學生除了進行“思政”課學習也要在日常學習中在專業課里融入“課程思政”教育作為一名生理學專業的老師不僅要扎實專業知識,更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入“思政”元素,做到“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能夠真正實現“科學武裝頭腦、人文滋養心靈”的目的[6],時代之河川流不息,我們現在所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升思想道德素養不僅僅依靠“思政”課,更應該讓“思政”課融入高校專業課,努力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信念,有價值追求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