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卜蝴蝶
河北冀州中學在戰爭烽火中誕生,在改革開放中發展,至今已有近80年的辦學歷史。時間在流轉,學校在變化,如今,冀州中學綜合實力大大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成為冀州區教育的一面旗幟。“冀中人淳樸、不爭名利,像小草一樣默默付出,這是冀州中學最大的底蘊。”一位校領導如是說。多年來,冀州中學將“嚴、勤、活、實”的校風融入辦學發展,在教師成長、民主治理等方面著重發力,以實干精神書寫教育擔當,促進師生自由成長。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如何讓教師盡快提升能力、站穩講臺、安心從教,是冀州中學始終關注的重點。
為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站穩講臺,冀州中學全方位開展青年教師培養工程。一是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規劃路線。實行“一二三五”工程,即要求青年教師一年入門、二年得法、三年站穩講臺、五年成為骨干。二是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實行“導師制”,鼓勵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結對子”,簽訂“師帶徒”協議,使青年教師在學習的同時,還能守正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三是為青年教師成長搭建平臺。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賽和學術研究活動,開展青年教師匯報課、研究性學習公開課、多媒體公開課、教學技能練兵等活動,使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多年來,冀州中學教師隊伍穩定,在教師培養過程中,學校把骨干教師的個體優勢轉化為全體教師的群體優勢,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學科帶頭作用,對德才兼備的骨干教師委以重任,建立首席教師、名師、骨干教師津貼制、評議制,不僅貫徹了多勞多得、激勵先進的分配原則,又為名師、骨干教師不斷“創優、冒尖”提供動力。同時,冀州中學積極創造條件、搭建平臺,讓骨干教師走出去,進一步學習深造。學校先后與全國20多所中學建立密切聯系,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研討交流,吸收、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
要鞏固生源先要鞏固師源。冀州中學管理層深刻意識到,要想真正實現留人留心,讓教師安心從教,就要在科學考評等方面發力。為解決一些深耕課堂、以生為重的外聘教師在逢進必考的規定下難以集中時間復習的問題,根據學校青年教師的考編需求,冀州中學一方面利用學校作為冀州區的重點扶持單位的優勢,為教師積極爭取編制單列的名額;另一方面積極支持青年教師參加編制考試。每到備考階段,學校就會通過調課等方式為教師創造備考條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教師能有更多時間復習。
為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冀州中學對所有教師一視同仁,堅持同工同酬,在實施終端評價的同時更注重有減有加的過程評價,堅持多維綜合評價和量化、數字化管理相結合。主要包括教學成績量化、級部工作量化、教研組工作量化、學生對教師的綜合評價量化等。冀州中學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將其納入評價體系,對師德違規問題堅決“零容忍”,在綜合評價中采取一票否決制。在綜合評價階段,對各年級教師綜合工作績效進行評比,并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掛鉤,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平、公正、公開。
冀州中學始終堅持以師為本,從制度層面到人文關懷等多方面給予教師舞臺和機會,在這些暖心舉措下,教師也始終秉持“以校為家”的信念,這一“雙向奔赴”使教師的獲得感、安全感、歸屬感大大增加。
淡化行政、強化專業,是冀州中學一貫的治理方向。每位學校領導干部都抱著這樣一種意識:“在學校工作中,領導首先要放低身份、多做實事,不能把自己當成‘官’,誰也不能和老師們擺架子,要尊重老師、尊重學生、尊重家長。如果時時處處把自己凌駕于他人之上,那學校就沒有希望了,從本質上看,我們都是‘服務員’。”
曾經一段時期,冀州中學“行政化”現象突出,校領導班子就此制定多項舉措,將學校管理人員定位為“服務者”,即要為學生、老師、家長服務。為做好“大服務”工作,打破學校、家庭、學生各層級的溝通界限,冀州中學將校長及所有副校長的個人手機號碼公布在教師辦公群及家長微信群,教師、家長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可以第一時間和校領導直接溝通。
冀州中學提拔重用人才不受資歷限制,而是盡可能幫助每位教師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為充實中層管理人員,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冀州中學積極為教學一線那些能力強、班級管理工作突出的青年教師提供機會、平臺。
為保持學校教育管理隊伍的活力,冀州中學實行競聘制,大膽起用優秀的青年教師,設置能上能下、能進能退的晉升機制。在這一機制激勵下,教師在教學水平、學生管理工作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學校不拘一格、不以資歷用人,只要綜合考核結果優秀,即使是編外教師也能進入學校管理層。”校長助理張喜正說道。近年來,學校已有20多位一線青年教師擔任主任、副主任職務,給學校教育管理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
管理工作要善于打破圍墻,使人才任用的渠道暢通起來。“學校領導用人能放開手腳、出奇招,把人用活。”西餐廳主任張維安曾是高中政治教師,也是班主任,但因身體原因不能再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冀州中學破除“前勤”到后勤的“圍墻”,讓張維安全權負責西餐廳工作。餐廳工作龐雜但又需要精細化管理,面對160余人的后勤人員和近8000人的用餐群體,張維安也曾感覺壓力很大,但他很快就勝任了這份工作。在管理過程中遇到問題糾紛,他發揮專業特長,善用“辯證法”化解矛盾。因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張維安更清楚教師和學生們的喜好,自從接管后勤工作后,他通過抓職工、抓衛生、抓安全提高服務質量,食堂無論是從衛生、菜品還是后勤管理等都有了質的提升,冀州中學食堂也獲得了“河北省示范食堂”的稱號。從“前勤”到后勤,不僅打破了“崗位壁壘”,還通過精細化服務使前后管理實現了一體化。

整體來看,尊重、信任、客觀的量化指標使冀州中學在管理方面不斷“破冰”,成為其提升民主治理的奧秘所在。
在冀州中學的辦公樓后有大片的中草藥種植區。“這片中草藥種植區,種有艾草、板藍根、連翹、青蒿等幾十味中藥材,是學校五育并舉的重要實踐基地。”生物教師陳敬介紹道。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2019年12月,冀州中學依據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啟動傳統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項目,設計“百草園”為中草藥植物集中種植區,將其建設成饒有特色的勞動教育基地、科學實踐基地、美學教育基地。
在“百草園”建設過程中,學生們以極大的熱情體驗了春耕秋收的快樂。以高一、高二學生為主,從播種到澆水、施肥,學生在勞動中體悟耕種的艱辛;在種養護過程中,除了普通的栽培常識,“百草園”里還滲透著中醫藥文化精神;在采摘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比較不同藥用植物的根、莖、葉的大小、性狀和氣味,對中草藥感興趣的學生還品嘗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味道。在600多平方米的“百草園”里,學生通過勞動練就了堅毅的品格。
“我是冀中學生,我有做人良知;養育之恩,永生不忘……”這是冀州中學連續多年舉行的感恩儀式,活動中學生們向身邊的師長三鞠躬,感謝他們的養育和教導;與家長互換書信,信中既傾注著父母對孩子的綿長愛意,也洋溢著孩子對父母的感恩之情,許多學生及家長在讀信過程中潸然淚下……
作為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和深厚紅色底蘊的學校,冀州中學始終重視德育工作,根據學生的思想道德基礎和心理特點,寓德育于活動中,旨在把學生培養成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近年來,冀州中學不斷豐富德育形式,在各種德育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賡續紅色血脈,冀州中學邀請廣州軍區原司令員李希林及英雄后代到學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使紅色基因烙印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為引導學生關注國際事務,冀州中學承辦了2023年“力真杯”中報模聯華北地區會議,吸引了30多所省內外學校參加,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與世界溝通的平臺,通過活動提升了學生的能力素質、厚植了學生的家國情懷。
為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冀州中學不斷創新思政課形式,邀請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從外交視角為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此外,冀州中學還圍繞家國心、進取心、自信心開展“潤心班會”,通過宣揚正確的理想信念、健康的心理品質、優良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014年高考的第二天,冀州中學的一位考生早上突然暈倒了,清醒后四肢沒有知覺、無法動彈,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朱翠珍到醫院后推斷,這是對高考的恐懼心理導致的,隨即對其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很快,學生克服了恐懼心理,四肢也逐漸恢復了知覺,最終,該名學生順利參加了高考。
多年來,冀州中學始終堅持“學生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早在1998年,冀州中學就建立了心理輔導室。2003年,冀州中學設立了省內首家中學心理教研室,定期開展心理知識普及活動,開設“心理大講堂”,在每個班級設立“陽光使者”,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每到高考前夕,學校還會組織高三骨干教師和心理教師為學生開展大型集中咨詢活動和心理講座,為臨考學生解決心理困惑,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減少非智力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
冀州中學辦公樓里,“創一流名校,育中華英才”的標語格外亮眼,在“敬業、愛生、求實、創新”的教風下,冀州中學用心守護、用愛澆灌、用情暖人,充分發揮實干精神,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