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朝向開放 正義的翻譯倫理建構

2023-11-15 08:59:57張翠玲莫伊拉·安吉萊利
外國語文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開放

張翠玲 莫伊拉·安吉萊利

內容摘要:倫理問題是翻譯研究中的持久議題,在最近十余年間獲得長足發展。近年隨著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和國際局勢的變幻莫測,倫理問題更顯迫切。然而圍繞翻譯倫理,仍然有諸多概念亟需厘清。莫伊拉·安吉萊利(Moira Inghilleri)現為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比較文學教授,翻譯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領域涉及社會翻譯學、翻譯倫理、移民和翻譯、符號學與翻譯,尤其在翻譯倫理和移民口譯研究方面著述豐厚。筆者于2022年訪學期間旁聽安吉萊利教授的翻譯課程,就“翻譯倫理”這一話題多次同她展開探討。在本次訪談中,安吉萊利教授就倫理的基本涵義、理論流派以及翻譯倫理的主要研究內容、路徑、以及理論建構等問題進行了詳述,并對翻譯倫理教學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訪談以英文進行,由筆者翻譯整理成文。

關鍵詞:翻譯倫理;翻譯倫理教學;開放;正義

作者簡介:張翠玲,博士,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翻譯教學與文學譯介。莫伊拉·安吉萊利,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教授,研究領域為社會翻譯學、翻譯倫理與符號學。

一、引言

倫理問題一直是翻譯實踐與研究中的核心議題。顧名思義,翻譯倫理是將主要關注人的社會行為的倫理學引入到翻譯研究,是倫理問題在翻譯領域的投射(任文 47)。翻譯倫理主要致力于探討倫理學意義上翻譯行為的“ 對與錯”“ 是與非”。雖然早期的翻譯學者并未明確表述倫理概念,但倫理問題自始至終都貫穿于翻譯實踐與活動之中。正如莫娜· 貝克(Mona Baker)指出,在每一項翻譯任務中,譯員都面臨著倫理選擇(Baker 105)。換言之,無論是筆譯還是口譯,倫理問題都是譯員及其他翻譯活動各相關方無可回避的現實。過去十年間,翻譯學界對倫理問題的關注和興趣不斷增長,倫理問題亦成為日漸增長的學術熱點(見Inghilleri 2012;Drugan and Tipton 2017; Greenall, Alvstad, et al. 2019 等)。然而,“ 在翻譯理論與實踐中,到底何為倫理學研究,我們并未取得明確共識”(Inghilleri & Maier 100),翻譯倫理研究依然存在概念不清晰、主題不明確等問題(吳術馳 5)。另一方面,近年國際局勢的多變與動蕩使得譯員面臨的工作環境日趨錯綜復雜,更多面向的倫理問題浮出水面,也因而對譯員提出了更高的倫理要求。稍有處理不當,輕者是交際失敗,嚴重者可能會攸關譯員性命。上述種種情況更進一步表明,如何在翻譯中做出合乎倫理道德的“ 正確” 選擇,關乎著交際成敗、公平正義、社會人倫、乃至國家利益與名譽。也正因如此,應積極發揮譯員在交際場中的調停作用的呼聲不絕于耳。安吉萊利教授即是倡導者之一,她呼吁停止對譯員作為“ 傳聲筒” 的期待,并主張給予譯員高度裁決權,以讓其在面臨倫理困境時能夠自行審時度勢,做出合乎道德的選擇(Inghilleri,Interpreting Justice 50)。在本次訪談中,安吉萊利教授對翻譯倫理的研究內容、研究路徑以及倫理構建進行了詳述,并對翻譯倫理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建議。

二、訪談內容

張翠玲以下簡稱張:安吉萊利教授,下午好。感謝您接受此次采訪。首先,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自己的教育背景、學術研究經歷等。前一段時間,我跟加拿大學者安妮· 布里賽特(Annie Brisset)交流,她說您是一位社會學家。所以,您能否談談您是如何開始翻譯研究的,又是如何開始口譯倫理研究的?

莫伊拉·安吉萊利教授以下簡稱安吉萊利:當然可以。沒錯,我本科讀的是社會學專業,碩士轉到應用語言學,博士所讀專業也非翻譯學。研究翻譯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機緣巧合。在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任教期間,我承擔了一門社會文化系開設的翻譯理論課程,直到那時,我才真正開始進入翻譯研究領域。在此之前,我雖然一直對語言、翻譯持有濃厚興趣,并且擁有將近十年的翻譯實踐經驗—— 主要是為律師事務所工作,翻譯移民相關的文件—— 但并未真正涉足學術研究。正是這門翻譯理論課程,讓我接觸到了卡特福德、奈達、韋努蒂、以及圖里等一批翻譯學者。彼時是21世紀早期,我的工作讓我接觸到大量移民,那門趕鴨子上架的翻譯理論課程讓我對翻譯學也有了初步涉獵。我于是開始思考移民與翻譯的關系,最初是較為宏觀層面的探索,借用圖里的規范理論,依靠自己的社學會專業背景,做了一些社會學的翻譯倫理研究。后來我的興趣轉向更加微觀的考察,通過對律師、移民法官、避難申請者進行訪談,做了相關的實證研究。回望過去,偶然之中似乎又有著某種必然。我對語言的興趣和移民相關的翻譯經歷,加上最后的翻譯理論課程,共同促成我的翻譯研究學術之路。于我而言,三者似乎缺一不可。

張:的確如此。從您的經歷看來,您的最新力作《移民與翻譯》將翻譯在移民過程中的作用、對移民群體的多文化塑造做了詳細考察。這不僅是您多年翻譯實踐的積累,而且是理論上的升華。我們回到翻譯倫理,您在翻譯倫理,尤其在沖突區譯員倫理構建上建樹頗豐,您能否談一下翻譯倫理是什么,研究路徑及其目的有哪些?

安吉萊利:談到翻譯倫理,最好從倫理概念開始。“倫理(ethics)”一詞源自古希臘語,原義指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和“秉性”?,F今我們所稱的倫理一般具有多種涵義,它可以指一套道德規范和準則,旨在告知人們如何(正確)行為。另一方面,倫理也可以指任何關乎道德準則和價值觀的理論體系,即倫理學是道德哲學的一門子學科,致力于研究什么是道德上正確或錯誤的行為。簡言之,倫理問題關注的是人類的社會行為在道德上的對與錯、是與非、好與壞。然而,我們知道人類社會是極其復雜的系統,倫理道德不是科學事實。道德價值具有主觀性,道德規范作為全社會意義上的共同行為要求,其本質具有模糊性。正是這種模糊性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很難對某些行為的好與壞、正確與否做出明確評判,繼而影響到人們對行為的選擇。

翻譯既然是一種社會行為,從本質而言,應該有對錯之分,好壞之別。以此來詮釋,翻譯倫理關注的就是翻譯行為的對與錯、好與壞、是與非。一般而言,翻譯研究借用最多的倫理學理論是規范倫理學,因其直接與譯員行為相關,其他還有應用倫理學、元倫理學(metaethics)等。我今天只談前者。規范倫理學旨在為人類的日常社會行為提供規范和準則,即為人們提供“某件事情應該怎么做才對”的行為指南(Cavalier)。規范倫理學有三個分支:目的論(consequentialism)、義務論(deontology)和德性論(virtue ethics)。顧名思義,目的論主張以某種行為產生的后果來判斷該行為的正確與否。結果是好的,該行為就是對的,反之,就是錯誤的行為。義務論則強調在判斷行為是否合乎道德時,不能憑借其產生的后果,而是需要將義務納入考量,即某行為是否履行了某種義務。而德性論聚焦人類本身秉有的優良品德,對行為的評斷依據這些品德而非某些具體行為抑或行為的后果。將這三種理論引入翻譯研究中,首先我們可以從翻譯行為產生的后果來對翻譯行為做出是非評判,就如何翻譯、要不要翻譯等問題做出抉擇。也可以譯員的義務為出發點(現在也有研究考察翻譯活動所有參與者的義務),制定譯員的義務和職責,以此來規范翻譯行為,幫助譯員做出翻譯選擇。還可探討譯員應具有什么美德。一個“好”人的標準是什么?我們可以列出很多品多,諸如勇敢、善良、勤勞等,那么一名“好”譯員應該具有什么品德?譯員以此來要求自己并做出翻譯選擇。

張:明白了。就譯員來說,目的論要求譯員根據可能產生的交際后果來做出行為選擇,而義務論和德性則是對人的要求。那么從義務來講,譯員的義務主要有哪些?

安吉萊利:一般而言,翻譯行業協會會制定譯員職業道德規范,會列出譯員的義務、責任,也會列出相應的權利。一般都包括公正、中立、保守秘密、翻譯時不能隨意增減等。比如美國翻譯協會(American Translators Association)制定的職業譯員的倫理義務,第一條就是要“ 忠實、準確、公正地翻譯”。然而,在現實中,尤其是在口譯交際雙方權力相差懸殊時,比如醫生和病人之間,法官和庇護申請人之間,處于權力強勢的一方更加希望自己被原封不動地準確傳達。我認為這是公正、中立的含義所在。在這個意義上,保持中立實際上是一種對局勢的掌控,譯員需要確保弱勢的一方被完全理解。

張:是的,權力關系也是翻譯研究中的恒久議題。照您剛才所說,翻譯事件中權力完全平等的情況似乎并不存在。那么,在這樣的場合中,面對權力強勢的一方,譯員能做到真正的公正、中立嗎?

安吉萊利:這正是需要翻譯倫理介入的地方,因為權力不平衡、權力強勢比比皆是。我們很容易忽視的一個現實是,面對交際各方的權力差異,口譯員也往往會傾向于跟“ 強者” 站在一起。即他們會更信任強勢一方的信息準確性與權威性,因而會首先選擇確保讓擁有權力的一方不被誤解,而忽視甚至阻擋另一方的聲音。這種情況在其他領域也同樣存在,比如合約的簽訂,往往是權力強勢的一方利用其掌握的權力,憑借控制信息等手段達成自己的目標,而弱勢一方往往非常被動,不是權利得不到保障,就是知情權被剝奪。所以我們需要中立、公正的倫理準則,而這往往也是翻譯倫理的最復雜棘手之處。當譯員選擇中立,確保雙方(尤其是弱者)的聲音都被傳達時,另一個問題是,其如何保證自己不成為其共謀者。比如,當譯員獲悉或明知一方存在欺詐、隱瞞等行為時,如何介入則上升為道德問題,并很可能與其職業倫理要求相悖。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倫理與道德的不同之處在于,倫理更多的是實踐操作層面是否符合倫理準則,道德行為則更多從人性出發,關注某種行為是否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在口譯事件中,倫理和道德并不常常同時在場,很多時候,倫理問題關涉的只是一方的某項權利是否得到保障,而道德問題則關注某項權利被剝奪時,在道德上是否造成傷害。換言之,如果譯員明知一方有隱瞞、欺詐等行為,他需要去權衡如果不如實“ 揭發”, 會對另一方造成什么樣的傷害。如果不作為,就是某種形式上的同謀和幫兇。

張:您在《翻譯正義:倫理、權力和語言》中探討了多種倫理理論以及它們與翻譯倫理的關系,并強調就翻譯(口譯)倫理來講,目的論的方法或許比嚴格意義上的道義論更加合乎道德(義)。您能解釋一下這句話嗎,為什么這么說?這句話可不可以理解成:在進行翻譯抉擇時,我們更應該遵循目的論,以翻譯產生的后果為準繩?

安吉萊利:我的意思是,從倫理角度講,單純地討論譯員的義務并不能說明或證明行為是否道德。比如義務論強調“ 公正”,而做到了完全公正,也可能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反之亦然,譯員在翻譯中沒有秉持“ 公正” 的原則,比如偏袒了某一方,而在道德上卻可被視作“ 正確的” 選擇。另一方面,譯員未踐行公正的原則(如有意偏袒了某一方),并不能代表這一方的聲音能被完全正確地理解,即違背了正義原則。因此,在翻譯、尤其是口譯交際中,更應該將后果納入選擇的考量。譯員需要考慮他的翻譯行為會產生什么后果,這種后果并不一定能及時顯露,很多時候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例如對交際雙方(或某一方)間接后果,嚴重與否等,以及從長遠來看,這些后果又會怎樣影響到整個行業。這些應是我們討論翻譯倫理的出發點,而非僅規定譯員的某種義務。

張:這就是說,翻譯行為并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與錯?翻譯倫理并不能告訴譯員該如何選擇?

安吉萊利:基本是這樣。

張:這是由于翻譯行為本身的特征造成的嗎?我們知道,本質而言,很多行為具有正確與錯誤之分。那么,有沒有一些翻譯行為,無論從哪個視角看,都是絕對錯誤的?

安吉萊利:某種程度上,翻譯倫理亦是翻譯研究中的灰色地帶,并不總是存在涇渭分明的對錯之分。倫理規范不是法律條文,我們不能因為譯員的某種“不當”的翻譯策略或選擇,而將其定罪。尤其在口譯當中,由于譯員不是直接當事人,所以他們沒有通行權(right of passage)。他們在很多時候會面臨倫理困境,諸如何種情況下保持中立是對的,何時是錯誤的,常常難以抉擇。不過,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換言之,倫理困境并非翻譯行業所獨有,社會的方方面面、任何職業都存在倫理問題,因為社會系統、人性的復雜性,人類永遠在做各種抉擇。翻譯中的倫理問題往往不只是簡單的語言層面上如何翻譯的問題。比如,面對一方的隱瞞,譯員要不要去報告真相并違背保密義務?如此種種,打斗難以判斷。但是,總會有些行為無論從何種面向看,都是“不道德”的,正如醫生行醫不能草菅人命,這是行業底線。同樣,譯員也不能有任何種類的歧視、傷害、侮辱當事人的行為等。

張:那德性論呢?譯員應具有哪些品德?這似乎和義務有所重疊。

安吉萊利:我們經常說某人是一個“好”人,經常做“好”事,這是德性論的基礎。每一個時代對“好”人的標準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人類社會基本的標準不會變。應用到翻譯研究中,問題則是:一篇“好”的譯文、一名“好”譯者應該是什么樣?歷史上,譯文“忠實”,譯者“忠誠”都曾經被看做標準,前者強調文本本身,后者關注譯者的行為。一名“好”譯者,在實踐中應該努力追求“好”的翻譯,這本是應有之義,也是所有翻譯倫理話語的起始點。就譯者所應秉持的德性而言,切斯特曼依照古希臘的醫師誓詞(The Hippocratic Oath) 撰寫的《圣哲羅姆誓詞》(A Hieronymic Oath)(Chesterman 154),就是基于德性論的運用。某種意義上,義務和德性的確存在概念上的重合,比如“忠誠”既可以看做義務,也可以視為一種美德,依視點不同而各有側重。除此之外,我們還需注意,由于翻譯職業的特殊性,這些倫理規范在很多時候可能會彼此抵牾,從而帶來倫理上的進退維谷。因此,重點不是概念是否重合,對于譯員來講,最重要的是在做出翻譯選擇時,要清楚自己的選擇所為何為,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后果,并為后果負責。在我看來,不同的倫理理論只是視角和路徑有所不同,但并非各自獨立、非此即彼的關系。比如,盡管譯員的翻譯選擇產生了某種“壞”的后果(或至少結果對某一方不利),譯員依然可以宣稱自己做到了“公正”。譯員也可以堅稱:“我是目的論主義者,只追求‘好結果,但這同時也是我的義務和責任”。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三者兼顧——譯員履行了義務,做到了一個“好”人,又促成了皆大歡喜的結局。重要的是,當不能兼顧時,要學會如何選擇。看似紛繁的術語與規范準則背后,體現的是人類對于“ 該不該做”“ 如何做” 等道德問題的深刻思考,是人類對自身行為和道德認知的結晶。

張:您在《翻譯正義:倫理、權力和語言》中寫道:職業倫理規范要求譯員必須遵守公正原則(Inghilleri,Interpreting Justice 45),這事實上等于讓譯員自行解決翻譯中的沖突。為什么這么說?什么樣的倫理規范不會這樣?換言之,什么樣的倫理規范會幫助譯員解決沖突?

安吉萊利:那本書就是對此問題的深入探討。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倫理規范是不存在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專辟一章深入廣泛地討論了康德、哈貝馬斯的話語倫理學、社群倫理、功利主義倫理、角色道德、以及政治道德等諸多哲學流派,目的正是在于深入挖掘和揭示翻譯倫理的多面性與復雜性,不只是簡單的是非對錯問題?;蛟S,最“ 正確”、最道德的行為應該是停止對譯員作為“ 傳聲筒” 的期待,而是將他們納入到交際中,好譯者一定是積極參與交際過程,而非只是單純、忠實地翻譯雙方的話語。單純強調譯員應該“ 公正”,事實上是未能充分認識到翻譯場中充滿辯證特征的種種對話, 既包含語言行為,又充滿非語言因素,同時也忽略了譯員作為對話參與者的主體身份以及在社會與政治關系中的重要性,而這些才是譯員必須要面對的關鍵問題。因此, 我們所需要的翻譯倫理,應該是開放式和指引式的,能夠幫助譯員在各種不同的語境下, 在所有參與者之間,創造有效溝通與對話條件的模式。

張:您向來主張正義的翻譯倫理。這里的正義是什么意思?是指譯員要站在弱勢的一方,為他們主持正義嗎?

安吉萊利:不是這樣的。以正義為核心的倫理本質上是要確保所涉各方的權利都得到充分保障,以此來處理道德選擇。翻譯的正義倫理是要確保對話各方的聲音都被準確傳達,并進而促成各方之間的相互理解。

張:在當下人工智能和國際形勢日趨復雜的時代,您認為我們需要構建什么樣的翻譯倫理?

安吉萊利:翻譯過程,尤其是口譯過程,往往充滿歧義、矛盾、誤解以及種種形式的暴力與背叛,這種語境特征決定了我們必須通過關照交際目標的實現來決定翻譯行為,而非脫離具體的交際環境,來達到某種標準。翻譯同時也是一個社會競技場。譯員在翻譯過程中,其職業責任意識會受到多方因素的挑戰,觸動其共情、正義感、甚至敵意等情感的產生,這些因素正是構成倫理學的社會學基礎。在口譯沖突發生時, 沒有人能夠準確預估風險是什么,會帶來什么后果。因此,在這個社會建構的翻譯倫理競技場中,允許譯員犯錯必須成為我們理解譯員及其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是翻譯倫理建構的根基。尤其是在戰爭或沖突地區,應該允許譯員充分發揮其主體性(agency), 從而使他們有能力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做出自我認同的倫理選擇。這就需要學界同仁共同努力,建構開放、包容的翻譯倫理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

張:從倫理角度講,譯員的任務真的是拒絕翻譯嗎?您曾經在文章中指出,譯員的倫理任務是能夠做出“ 不翻譯” 的決定(Inghilleri,Translation Studies 212-223)。莫娜·貝克也持有類似觀點,認為譯員在每一項翻譯任務中都面臨基本的道義選擇(Baker 105),并引用Séguinot 的話,主張譯員在必要時可以拒絕翻譯,因為“ 接受一項(不道義的)翻譯任務,就意味著某種共謀”(Séguinot 105)。我的問題是,拒絕之后呢?你不做,總會有譯員去做,對不道德的翻譯任務說“不”似乎并不是解決方案,是嗎?

安吉萊利:的確如此,我完全同意你的觀點,回絕翻譯任務并不是解決方案。我想莫娜·貝克也非此意,她意在表述,當遇到有違道德底線和做人標準的翻譯項目或文本時,在有能力選擇時(有很多譯員因為受雇于人無法選擇),請選擇拒絕,不做不道德的事情,盡管這種拒絕或許與職業倫理規范的某些準則相悖。也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的倫理如果能夠最大程度尊重譯員的選擇,使他們能夠依據具體的話語情境,發出自己的關切,并審時度勢,做出合乎自己價值觀的決定,才是最道德的事情。

張:最后一個問題,我想留給翻譯倫理教學。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國際局勢的日趨復雜,帶來更多倫理問題,也更凸顯倫理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我們該如何向學生傳授翻譯倫理,就翻譯倫理教學您有什么建議嗎?

安吉萊利:首先,課堂討論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不討論、不講授各種倫理困境選項,學生就無從選擇,或是盲目選擇,也不明白如此選擇的意義和根基何在。翻譯倫理不是規定性研究,其目的不是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而是系統地講授各種倫理問題,開啟各理論之間的對話,以便當倫理問題出現時,他們能夠衡量某種選擇的利弊得失,從而做出抉擇。

我們還需要明確,無論如何規定,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選擇最終還是需要譯員自行做出決定,他求助不了任何人。作為三角溝通中的關鍵一方,譯員對翻譯結果具有連帶(或有)責任(contingency),而非單純“傳聲筒”。換言之,譯員為翻譯后果應負的責任并不因翻譯任務的完成或結束而終止,可以“溯及既往”。歷史上,譯本因為褻瀆或其他原因,導致出版社召回的例子就是“溯及力”。正因為如此,不管是筆譯還是口譯,都需要“出言謹慎”。因此,建立學生的“責任感”至關重要,這個責任包括對自我、對參與的各方、對社會、以及對世界的責任。課堂教學最好能借助具體案例、角色扮演等有趣的活動,向學生展示各種倫理選項及其理論要義,以便為他們提供對各種倫理問題進行思考的機會??偠灾g倫理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空間,課程設計的重點在于促使學生參與、體會與思考,而非進行單純的講授。

張:非常感謝您的分享。本學期在您的《翻譯、跨文化傳播與媒體》課堂旁聽,您淵博的學識、包容的態度以及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已經讓我受益良多。這次訪談更是解答了我對于翻譯倫理的諸多困惑。

安吉萊利:也感謝您來到我的課堂,這使其成為一個真正多文化、多語言相遇與對話的空間。您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分享關于中國文學與文化的譯介以及中國文字的涵義,這對于我的課堂和學生,甚至對于任何翻譯課堂,都是彌足珍貴的構成。

三、結語

安吉萊利教授治學以實證研究為特色,她依托自己多年翻譯實踐和學術背景,輔以興趣,親自收集、觀察翻譯語料,對其進行融合凝練,自成一家,其理論建構也因此不流于空洞和抽象,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她的專著《移民與翻譯》即通過大量實證數據,從不同視角考察不同形式的翻譯對移民社會以及多文化語境的塑造。她對一線譯員—— 尤其是來自沖突地區、戰爭以及司法審判等口譯交際場所的譯員—— 的直接接觸與對談是其翻譯倫理研究與建構的出發點與歸宿處。安吉萊利反復強調的是,只有建構能夠給予譯員高度主體性的開放、包容的翻譯倫理觀,鼓勵譯員作為重要一方參與交際過程,充分發揮其積極的調停作用,才能讓其在面對倫理選擇困境時,能夠審時慎思,多方權衡,做出合乎倫理道德的“ 正確” 抉擇并促成交際的成功。換言之,翻譯倫理不是規定性的,而應該彰顯其對話性特征,培植學生放眼人類的是非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使其能夠辨識特定翻譯情境中的道德問題,并通過分析做出合乎道德且行之有效的翻譯應對。這就需要翻譯教育工作者將“ 倫理的視野擴展到未來的地平線”(陳向陽 44),重點建構學生譯員的倫理哲學素養,不只關注當前的文本與客戶,更具備心懷人類美好未來的目標與高遠情懷。

引用文獻【Works Cited

Baker, Mona.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 A Narrative Account. London: Routledge, 2006.

Cavalier, Robert. “Meta-Ethics, Normative Ethics and Applied Ethics.” Online Guide to Ethics and Moral Philosophy. Mar. 16th, 2023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12114345/http://caae.phil.cmu.edu/ Cavalier/80130/part2/II_preface.html>.

陳向陽:技術倫理教育的三重價值向度。《職教論壇》34(2012):43-46。

[Chen, Xiangyang. “Three Value Dimensions of Technical Ethics Education.”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 34 (2012): 43-46.]

Chesterman, Andrew. “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 The Translator 7.2 (2001): 139-154.

Chesterman, Andrew and Mona Baker. “Ethics of Renarration.” Cultus 1 (2008): 10-33.

Drugan, Joanna and Rebecca Tipton. “Translation,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Translator 23.2 (2017): 119-125.

Greenall, Annjo K., et al. “Introduction: Voice, Ethics and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27.5 (2019): 639-647.

Inghilleri, Moira. “The Ethical Task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Geo-political Arena: From Iraq to Guantánamo Bay.” Translation Studies 1.2 (2008): 212-223.

---. Interpreting Justice: Ethics, Politics and Language. London: Routledge, 2012.

--- and Carol Maier. “Ethics.”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nd edition. Ed. Mona Baker and Gabriela Saldanha.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任文:機器翻譯倫理的挑戰與導向?!渡虾7g》5(2019):46-52。

[Ren, Wen. “Ethical Challenges Posed by and Ethical Principles Proposed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5 (2019): 46-52.]

Séguinot, Candace. “Translating the Ideology of Science: the Example of the Work of Alfred Tomatis.” TTR: Traduction, Terminologie, Rédaction 1.1 (1988): 103-112.

吳術馳:翻譯倫理研究的反思與重構芻議?!吨袊g》5(2021):5-14。

[Wu, Shuchi. “Rethinking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Ethics.”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5 (2021): 5-14.]

責任編輯:胡德香

猜你喜歡
開放
開放教學,提升效率
騰訊“開放”5年秀成績單
攝影的新使命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0:36
關于有效思品課堂的幾點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2:38
基于多元與開放的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0:57
蘋果軟件更“開放”更“中國”
環球時報(2016-06-15)2016-06-15 08:48: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午夜|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天天操精品|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国产视频a| 国产屁屁影院|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日本国产精品|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www.99在线观看| 91热爆在线|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曰AV在线无码|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日韩国产另类|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亚洲黄网视频|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久草美女视频| 国产青榴视频| 色婷婷啪啪|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色135综合网| 97成人在线视频| 色综合成人| 91亚洲精选|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免费在线成人网|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视频二|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一区成人|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九色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日韩黄色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91视频首页|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欧美精品另类|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久久超级碰|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片|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一级不卡毛片|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九色最新网址| 国产一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亚洲最黄视频| 日本午夜三级|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