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40多年來,四川省農廣校始終扎根基層、服務農民,累計培養近百萬的各類鄉村人才。
新世紀前后,隨著大學擴招,中職生源減少,四川省農廣校不斷轉型發展,一手抓學歷提升,走聯合辦學之路,從中職擴展到成人大專及以上學歷教育;一手抓農民培訓,從廣譜性實用技術培訓到高素質農民培育,從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到扶貧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等,始終在不遺余力培養人才,尤其是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啟動以后,充分發揮了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陣地作用、主力軍作用。
據了解,目前在巴中市,各縣農廣校在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中繼續承擔著幾乎全部培育任務;在達州市,農廣校系統承擔任務占比近70%,大竹、渠縣、萬源市農廣校近兩年100%承擔本縣培訓任務。有獨立設置農廣校的地方,多數都在積極承擔培育任務,且培訓質量良好,得到了各方認同。近年來,受到機構改革和民辦機構的沖擊,農廣校體系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困難面前,不少地方積極作為,主動溝通,努力爭取,保持了農民教育培訓專門機構的基本穩定和作用發揮。儀隴縣農廣校、農機校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高素質農民培訓、扶貧培訓、產業培訓、東西部協作項目培訓齊頭并進,同時堅持在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中劃分20%比例,用于農機手培訓,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資中縣農廣校長期堅持開展中職教育,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機手培訓、庫區移民培訓以及其他單位委托培訓,常年不斷。達州市及達川區、通川區農廣校,被當地人社部門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擴大了農廣校的影響力。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