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潔瓊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其品德有著密切聯系,健康的心理能促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現代快節奏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生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由此引發的小學生品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以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分析,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我們的傳統德育工作中,從心理教育入手,更好地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
剛開學不久學生來報告:班里的男生小莫在男廁所里脫褲子了!其他男同學在廁所里圍觀、起哄!我馬上找到小莫,在走廊角落表情嚴肅地教育他:性器官是我們的私密部位,我們不能讓別人窺見……小莫低頭認錯。然而事情過去一個星期后學生來報告:小莫又在男廁所里脫褲子給別人看啦!這一次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他流下了淚水。可萬萬沒想到,一個星期后,他又故伎重演。憤怒于他的屢教不改后,我冷靜下來細想:以前小莫雖不是十分乖巧的孩子,但也沒有這種“出格”表現,而且還因字寫得好代表班級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書法比賽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脫褲子”呢?
經分析我發現小莫會出現這些不雅行為,應該是心理出現了問題:小莫的父母都是殘疾人,小莫雖沒有遺傳父母的疾病,是個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小男生,但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傷害顯而易見:因父母缺乏勞動能力,家庭收入低,雖有低保補助,但在吃、穿方面比不上班里其他同學,小莫感覺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父母因自身條件制約也未能對他進行積極的正面教育。在小學低年級因年紀小,小莫沒有感覺自己與同學有太大區別,但隨著年齡增長,小莫變得越來越敏感:別的同學能輕松得到的東西,他卻很難得到。沒有漂亮新衣、沒有新奇玩具……這讓他感到“沒面子”,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在學校,因學習成績平平,也得不到老師過多關注,慢慢地,小莫變成了一個內心缺愛的孩子,他渴望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注卻不可得。偶然間的“脫褲子”行為,竟然讓他“倍受關注”,雖然他也意識到這是不文明行為,但“脫褲子”讓他在同學面前感覺自己很“厲害”——你們不敢做的事情,我就敢!事情發生后,老師的單獨談話、父母的責備令他得到了“充分的關注和重視”,變相滿足了他內心的渴望,致使他控制不住自己,才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脫褲子”行為。
找出小莫心理問題的癥結后,我立即采取行動,從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對其進行“四心”教育:
一、細心關注,再樹美好形象。
因為之前的不當行為,小莫在同學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同學有意疏遠他,這讓原本就非常在意“面子”的小莫感到很失落。為了讓小莫重新回歸班級,幫小莫“掙回點面子”,我決定先幫他在班級樹立起美好的新形象。
在學校里,我會比以前給小莫更多的關注:在課堂上,經常給小莫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回答正確后馬上給予表揚;對他的細微進步,也及時給予表揚:小莫今天的紅領巾戴得很端正哦!小莫的作業書寫得比很多同學都干凈整潔呢!……讓他真切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和關注,滿足他渴望被關注的心理需求,讓他在學習上越來越有信心,他在同學們心里的形象慢慢改變,再次樹立起美好的形象。
二、精心呵護,重拾健康心理
為幫助小莫糾正用“出格行為博關注”的錯誤認知,我特意為小莫“量身定做”了一個“班級書法比賽”。
比賽分為初賽、決賽兩個環節。在全班參與的初賽中,字跡端正的小莫順利進入決賽。在決賽前,我找小莫談話,告訴他這是一次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讓他好好練習,爭取拿到好成績,小莫認真地點頭。決賽當天,進入決賽的十五名同學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由全班同學集體投票,小莫作品獲得了二等獎。接受頒獎時,小莫的臉上有羞怯的笑容,眼里有自信的光芒。小莫在書法比賽里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師同學的足夠關注,找到了自己在班級、在同學們心里正確的位置,重拾健康心理。
為幫助小莫擺脫敏感、自卑等不良思想,我決定與他進行一次“常談”——經常性的談心。課余時間經常找他談心,夸一夸他近期的良好表現,聊一聊他的興趣愛好。在“常談”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正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每個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絕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今后的生活。父母已經不遺余力的為我們付出了他們能付出的所有努力,而身為小學生的我們能付出的努力就是: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與同學不比吃穿比學習;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強大,長大后找一份好工作,承擔起照顧家人的責任……
一段時間的“常談”,小莫從當初的似懂非懂,變成若有所思,到后來明確表示:老師,你說的話,我都聽懂了,我會努力的!后來,小莫也如自己承諾的那樣,努力地學習,健康地生活:上課認真聽講,主動發言;下課與同學和睦相處,比賽作業誰做得更好,考試誰分數更高……
四、家校同心,幫助走出誤區
良好的教育,是家校合力的共同結果。每一次與小莫單獨談心后,每一次發現小莫進步時,我都會立即聯系小莫家長,或通電話,或當面面談,向家長細數小莫在學校的良好表現,讓家長看到小莫的改變,同時也讓家長在家里也與學校進行“同步教育”——在家里挖掘小莫的良好表現,如:幫忙掃地、幫忙收拾碗筷……等等,并及時給予表揚,讓小莫在家里也找到存在感和被關注的感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經過耐心的教導,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小莫再也沒有出現“脫褲子”的行為,我們一起幫助小莫成功地走出了心理誤區。
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小學生,因為年齡小,他們對自己的某些行為往往是不自知的,孩子的品行、心理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們是孩子們獲取知識的老師,更應該是孩子們人生的導師,當他們陷入困境時,讓我們用自己的細心關注、精心呵護、愛心常談、家校同心共同關懷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行,讓我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走出自己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