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站在2023—2024學年的時光之橋上,回眸28年的工作歷程,我想用“不忘初心,心行相連”8個字概括自己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所行所感。28年辛苦不尋常,對于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我既有歡欣,也有感慨;既有深思,也有期盼。回想28年前初踏入體育教師工作崗位之時、第一次參加教師節表彰大會之時,我曾對自己提出3個“期盼”:期盼我在學校體育改革中不迷失方向;期盼我的體育教育教學能讓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期盼能與更多的體育教師共成長。如今,3個期盼基本得以實現。
一、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28年前我剛參加工作時,就遇到困擾學校體育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20世紀90年代,青少年學生肥胖、近視、脊柱側彎、心理健康是學校體育面臨的痛點問題。學校、家長本應該為孩子一個引體向上都拉不上去而著急;為孩子成為小胖墩而難為情;為孩子越戴越厚的近視鏡而憂愁。然而學生學業壓力大、過度競爭帶來的焦慮,使得學校體育遭遇了難以逾越的堵點。再加上當時中學體育教師收入低、地位低,讓我對體育教師職業有了動搖的思想。
28年前,我帶著對職業的彷徨走上體育教師工作崗位,遇到職業生涯的第一位導師—曹吉圭老師,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業務精進、專業精湛,為人師表、深受學生們的崇拜。進入安慶市第五中學體育組第一次見到曹老師,當得知他是教研組長和田徑專項教師時,心中非常高興,他40多歲風華正茂,短跨技術高超,是年輕體育教師心中的偶像與榜樣。在我印象中,曹老師非常善于學習,在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且我在工作不久后,就在學校閱覽室看到曹老師在《學校體育》(現《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這在90年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段時間,我以曹老師為榜樣,努力學習各種各樣的書籍和期刊,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名體育教師的多方面“知識積累”;我參加了函授學習,系統的學習為日后的教育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礎;我學習當時高中體育課程教學大綱,將高中體育課本精讀多遍,為教學打下了備課底子;我訂閱《中國學校體育》等學術期刊,抄錄有經驗同行的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為體育教育教學夯實了基礎;我撰寫教學心得和反思,寫了近百篇文章發表在《安徽日報》(教育版)、《體育信使報》等報刊中,為后來的教研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礎。90年代后期,我如愿以償被借調到安慶市師資培訓中心擔任《安慶師訓》責任編輯工作,由于我無法適應行政工作的環境,只堅持了不到1年,就再次選擇返回學校、回到體育課堂。至此我向所有青春夢想作別,再次篤定自己的職業——做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這也是我實現的第一個目標。
二、堅定信念,行者無疆
完成了“做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的目標后,我繼續以奔跑的姿態、清零的心態、奮斗的狀態,爭當奮進者,爭做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2004年我擔任安慶市第五中學教學研究室主任,2006年擔任安慶市第九中學副校長;2016年我被評為安徽省第11批特級教師,2017年被評為安徽省首批正高級教師。有了職稱和榮譽后我并沒有驕傲,而是把這些作為激勵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同時我希望將我的成長經驗和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動態信息與同行們分享,因為我知道體育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其不竭動力不僅來源于肩負學生健康成長的使命,也來源于幫助身邊其他體育教師成長的責任。但在這段時期,我陷入了一種“坐不下來”的痛苦中:每天除了上2節課,其他時間都在開會、寫材料、送材料、陪同視察……
難以抽出更多時間備課,遑論學習、思考。我覺得要與這種忙碌的生活做一次“割舍”,2021年,我辭去所有的行政工作,經參加北京市基礎教育人才選拔,來到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做一名純粹的體育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教育教學與研究中。
1.因為熱愛,堅定信念
做一名純粹的體育教師,歸功于我熱愛自己的職業,擁有職業認同感:熱愛自己的專業,喜歡自己的學生,敬畏自己的職業。因為有職業認同,才對學校體育各項工作感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工作,為之付出也無悔;因為有職業認同,才愿意不計名利,為之奉獻也無悔。
我的學歷不是最高的,資歷也談不上是最深的,但我很敬業、很認真。對待學校體育各項工作從來不講條件、不提要求。我把教學、訓練、競賽看成自己的“主戰場”,把學生看成自己亦師亦友的同伴。我和學生朝夕相處,學生在校的學(練)習狀況、心理成長動態我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對有些學生的了解甚至比學生家長還多。每次上課前,我都提前20分鐘到達教學場地,從場地、器材,到學情、安全防范措施層層分析,上課前的所有情況都提前做好防備,再逐人、逐事一一落實。如,學校田徑隊每星期二至星期四下午放學都進行課余訓練,有學生請假不愿意參加,我會主動找他了解情況、分析成因,幫助這部分學生消除學(練)習困難。這項工作很耗費時間,有時在完成教學或訓練任務后,要與學生交流到晚上7點多鐘,甚至更晚。但每年我都會主動提出盡早開展課余專項訓練,因為我知道體育訓練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在訓練中學生的反復練習、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是促進學生練習、提高專項運動技能的最好方式。對于中小學體育教師而言,這樣的職業認同感比任何學歷和資歷都重要得多。
2.因為初心,行者無疆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要注重學會、勤練、常賽,讓每一名學生都要學會至少一項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在厘清關系之后,我想到了選項走班。于是我和我的同事討論,最終確定將選項走班作為貫穿整個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學校領導在此過程中給予了體育組幫助和指導,讓體育組迅速將選項走班落到實處。2021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對陳經綸中學進行體育教育教學視導,專家們聽取我們的改革方案后給予了肯定。此后,我們將遵循教育規律管理作為課程教學工作的出發點,第一次解決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問題,使體育課變得好上了。
要全面增強學生體能和增進健康,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僅依賴興趣是遠遠不夠的。興趣可以將學生暫時吸引到體育課堂中,但學生的運動興趣處于動態變化中,僅靠興趣很難持久地吸引學生刻苦鍛煉,掌握技能。需要合理設置體育課堂學習內容,形成能有效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教材內容結構,這種認識上的深化使陳經綸中學體育邁入了體育教學改革的“深水區”。為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和突出高中體育課程的基礎性,體育組及時把體能內容列為體育專項教學必修教材,保證耐久跑、單雙杠等教材的教學時數,這與《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理念一致。同時體育組還設計制訂了校本體育專項課考核評價體系,確定了體能和技能的考核項目及標準,以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均衡發展。
三、超越自我,共同成長
初心是對學校體育事業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師生的關愛,這種內在動力將促使我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能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使命。同時,也影響著我身邊的體育教師,引導他們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培育新時代人才。與體育教師共同成長是我的第三個期盼。
1.總結“五項”,提升要求
28年間,我用體育教師業務提升的“五項”要求,影響帶動了數十名中青年骨干教師,為安慶市基礎教育培養了100多位體育教師。不懈追求和堅守體育教育教學崗位的初心,助推我在交流中綻放,這不僅逐步改進了我的職業短板,也促成了我善思考、會科研的學科認同。28年的教學傳承、思考、實踐,我總結提煉出了體育教師業務提升的“五項”要求,用此“五項”要求影響帶動更多的體育教師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自我。一是“六個一”,即每天讀一小時書、每周寫一篇讀書筆記、每月精讀一本專業雜志、每半學期上一節公開研討課、每學期發表一篇文章、每學年編寫一個校本特色的單元計劃;二是“三不怕”,即不怕寫、不怕看、不怕測;三是“三能”,即體能、技能、教能;四是“三權”,即位置權、版面權、話語權;五是“三會”,即會講,會做(做人、做事、做課),會反思。堅持執行“五項”要求可以豐富教學能力,獲得職業認同感,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釜底加薪”。
2.終身學習,拓展視野
針對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降的“痛點”問題,2022年我積極參加北京市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小學生日運動負荷監測工作,工作中我聯系北京市30所中小學的體育教師,依托“體醫工融合”平臺,找準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降的問題,融合現代信息技術,一起開展“三精準”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模塊化重構教學內容,立體化建設課程資源,情境化創設教學環境,多元化完善考核評價,打造特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閃光點”,建設成效顯著。在此過程中,我所帶領的體育教師團隊革新教育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教學方法,重構教學內容,也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為之后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28年間,我先后在4所單位從事體育教師、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教研室主任、教學副校長和副院長工作,但我始終扎根體育教學崗位不動搖,堅持回歸體育教育教學一線崗位。人民教育家于漪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句話于我,是真切的經歷。我會繼續努力把握學校體育發展的新機遇、新要求,匯聚智慧和力量,提升個人能力,發揮個人優勢,也繼續努力影響更多的體育教師不斷超越自我,進而為學校體育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