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燕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互聯網與人們信息獲取、生活娛樂和工作學習緊密結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隨著互聯網市場快速擴容,調整優化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等以適應英語教學質量提升與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已經逐漸成為各學校英語專業教學的重要改革方向。
回溯“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背景,早在互聯網大規模普及之前,我國就已經明確了面向信息化推動現代教育改革的相關工作綱領和轉型要點,早期信息技術以多媒體工具等方式植入學校一線教學工作,為中小學到高等教育范圍內的“互聯網+教育”工作開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李夢茹、蘇濤 2022)。隨著時代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與運用,在原本依賴多媒體教學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互聯網工具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融合,打造更為可靠、安全且便捷的“互聯網+教育”工作機制(李玉婕 2022),已經成為當下教學工作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教育”特征逐漸清晰,英語教學逐漸向方便、快捷和多元化的方向轉型發展。學校不僅根據“互聯網+教育”改革目標調整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翁振祥 2022),而且教師契合英語教學轉型的實際需求開展了個人學習培訓,學校的計算機輔助設備等硬件設施也漸趨完善,在課程教學中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靈活教學與跨空間動態互聯實踐拓展等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條件。“互聯網+教育”的推進使英語教學逐漸突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也使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便攜設備無障礙參與英語學習和跨文化溝通,并發表個人的想法與見解。
具體到英語教學層面,當前學校英語課程教學占據重要地位,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廣泛應用音/視頻、圖片、案例等素材資源(肖琳、程雪連 2022),并使用多媒體設備加以信息化呈現,為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信息技術的運用仍存在相當的局限性,僅依賴多媒體設備難以保證互聯網被全面、廣泛地應用在英語學習的全過程,英語課程教學仍需要充分研討并對標設計“互聯網+教育”的具體模式,將英語教育從傳統側重成績考核、實踐活動不足、教學內容保守和學生英語實戰能力有限的教學局限中脫離出來,打造出氛圍更輕松、互動更多元、跨文化內容更豐富、專業能力持續深化和具體場景應用練習不斷豐富的“互聯網+教育”新型機制,切實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以“互聯網+教育”為特征的社會知識教育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并重構教育機制,必將成為新時期英語等學科教育教學工作轉型的必然方向,教師和學生也需要及時調整心態,以開放和包容的姿態接受“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英語教育改革,并主動成長為契合新時期英語教學特征的優秀人才。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在教育領域實現了深化應用。就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和學生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獲取全球化的學習素材與實時共享信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本只能通過教材和實體文獻查找的學習局限。在“互聯網+教育”的新時期英語學習背景下,學生可以運用手機等工具自主查找最新文獻,專著、國內外新聞動態和英文專業會議資料等學習素材,并結合自身知識積累與個性發展需求,廣泛獲取英語學習資料,進一步拓寬英語知識獲取、音/視頻互聯互動、跨文化在線溝通和專業情景模擬重現等多元化“互聯網+教育”學習機會。
在具體教學內容的選擇過程中,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英語教學需要在緊密圍繞課程教學目標的同時,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以網絡資源、音/視頻素材、最新實時信息等素材充實英語教學的資源庫。
在具體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更注重互動溝通和實踐拓展,鼓勵學生脫離書本理論知識,大膽溝通并實踐運用,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料查找和跨文化學習對象合作等方式,拓展多渠道的學習資源。另外,在教案設計和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前深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將個人的實踐經驗和文化素養融合到具體的“互聯網+教育”與創新課程設計中,錨定當前英語教育缺乏拓展性和實用性的問題,融入更多圖片和音/視頻等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打造能夠被學生喜愛的優質課程,體現出在互聯網資源支撐下的英語教學的時代性與先進性。
另外,“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英語教學還要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在融入更多元學習資源的同時,教師要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具體的教學工作,確保相關教學按照階段目標有序推進,并通過合理的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小組綜合評價等方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并聚焦個人亟須彌補的方向配置相應的互聯網自學資源,鼓勵其以專業深化和短板補齊等方式,借助互聯網培育并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素養。
互聯網使用的基礎條件為網絡支持,基于可獲網絡,學生可以突破時間限制,在有需要時自行查找資料并整理知識要點,不再受限于線下一對一教學時間安排、固定學習等要素。因此,互聯網發展使學生能以在線參與和實時共享的方式多元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和學習節奏,能將個人學習進度需求和實際學習活動開展有機結合,提升其學習英語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從而通過學習時間局限弱化特征幫助其提升英語學習效率。
目前,大學生使用手機、Pad和移動電腦等硬件設施開展在線學習與無紙化學習。統計數據顯示,在2014年,高等教育階段學生使用電子設備作為學習輔助工具的比例已經超過50%,近年來呈現飛速增長趨勢,多終端的電子化學習已經成為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重要學習特征(陳穎、張瑜珊2016)。大學生平均年齡較低,對展現形式多元、內容豐富的“互聯網+教育”學習范式適應性更強,好奇心也更顯著。近年來,隨著高校積極推廣信息化教學,大學生需要使用電子設備閱讀教材、學習課件、進行在線互動、完成課后作業和對標互聯網音/視頻資料練習英語口語及語法等,英語學習載體電子化特征極為顯著。
互聯網發展幫助學生了解并適應連接新媒體教學資源、跨文化實時共享和在線交流更新等“互聯網+教育”的學習方式,學習的邊界被打破。在此背景下,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中獲得種類和形式繁多的信息,接觸到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并探索英語學習與社會學、商務管理、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的交叉知識點,為結合教學目標與個人興趣深化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知識儲備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也有所提升,博識特征逐漸凸顯。
面向“互聯網+教育”的新時代英語教學轉型方向,學校需要重視教學設計和教育工具的信息化轉型,更需要培育一批能夠適應信息化、智能化和互聯化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專業教師。學校需要重視英語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幫助他們在持續鞏固提升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要領,以此支撐學校英語課程信息化教學有序推進。具體而言,學校要定期評價教師的專業能力和信息化工具應用能力,采用網課直播、定量課時學習、線上線下教學、專業講座培訓、月度和季度教學考核等方式,對英語教師的專業技術、網絡信息搜尋、多媒體應用、網絡互動教學、直播教學等技能進行綜合考評,并將其納入教師的績效考評,幫助教師通過定期系統的教學培訓,更新所掌握的英語教學技巧、完善教學知識體系、融合信息化教學理念、掌握適應信息化教學需求的教學方式等,以此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良好綜合應用。
在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基礎上,英語教學還要實現過程教學的信息化元素融合應用,即運用互聯網工具增強英語實踐拓展教學。
具體而言,教師要運用多媒體、共享網絡信息、示范教學網絡音/視頻和微課教學素材等相關資源,幫助學生在集中系統掌握學習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世界各地英語文化和情境應用案例,提升他們對知識點掌握和運用的專業度與靈活度,并運用在線工具組織開展線上英語談判、講網課、英語課題調研團隊合作等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檢驗此前學習成果提供良好的示范和交流平臺,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更多英語專業技能。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網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現代院校教育教學中,學生的信息來源途徑主要依靠網絡信息平臺和多媒體設備。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深刻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背景下,學校的英語課程教學要重視線上互動和線下教學相結合,在完成課時內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烘托并構建學校范圍內的情境英語與實踐探索氛圍,引導學生感受學以致用的趣味性并積極參與英語多元化實踐學習,助力其提升英語綜合素養、拓展對外合作交流。
具體而言,學校可以組織英語教師與相關信息管理平臺的工作人員合作,綜合運用各種類型的社交媒體工具,定期發布與英語課程資料、聯合國等國際重要會議的英語語境化應用素材和校內英語類競賽新聞相關的媒體素材,打造英語相關話題的網絡熱度,并在校園網站設置專門的英語教學與共享板塊,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自主學習素材;還可以由學生管理員定期整理英語教學錄像、英語知識、交流談論區,供學生隨機從模塊中學習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提升他們的熱情和創造力,以此構建基于信息化的多元共探系統性“互聯網+教育”課程體系。
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英語教學需要在保證課內教學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拓寬教學素材選取、團隊合作和溝通交流的教學外延,合理運用線上信息交流互動工具,引導更多學生將網絡注意力轉移到英語基礎知識學習和場景化應用的話題上,通過跨校互動、定期舉辦多校聯合英語演講競賽、整理編撰校內外英語相關實踐拓展活動素材和研究成果、借助互聯網公開選拔英語專業的跨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培養人選等方式吸引更廣泛的校內群體和校外群體共同參與“互聯網+教育”的英語學習,并實現優質英語學習資源的交流共享,提升英語教學的影響力和實效性。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元化的信息技術工具為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綜合運用多媒體、社交軟件、教學軟件和網絡信息等數字化、信息化工具的英語教學實現了教學模式的轉型和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效率也在不斷提升。聚焦“互聯網及相關教學工具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這一主題,探索并分析運用“互聯網+”教學范式以拓寬學生英語學習視野,提升其英語學做結合綜合素養,以期為“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英語高質量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