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具備足夠的教育智慧,才能應對各種各樣的狀況。語言是交流與情感互動的載體,班主任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情,更加信任自己,從而讓班級更有凝聚力。這樣班主任也能更好地助力學生的成長,驅動班級向前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語言;班級成長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性格的個性化會越來越明顯—有的古靈精怪,難以捉摸;有的內心脆弱,害怕困難;有的易驕易躁,特立獨行……因此,班級學生之間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班主任處理問題也愈發棘手。有的班主任為了快速解決問題,會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命令學生應做什么,不應做什么。長期如此,班級會變得死氣沉沉,甚至學生間的矛盾也會升級。由此可見,在處理班級問題時,班主任應該靈活巧妙地使用語言藝術,機智化解學生的問題,并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集體的關愛,從而對班集體產生歸屬感。這樣一來,班主任才能夠帶領班級不斷進步[1]。
一、組建和諧“家庭”,以愛發聲
班主任都希望班上的學生一開始就對班級有歸屬感和責任心。當然,這并不容易。要想營造和諧美好的氛圍,讓學生安心在班級中學習和生活,班主任就要學會以愛發聲。
(一)傾訴熱愛
毋庸置疑,在戶口本上的是一家人,是親人,有割不斷解不開的紐帶。為了讓學生們快速融入班級,對班級建設產生濃厚的興趣,接手班級的第一天,筆者便準備了一本特殊的“戶口簿”,給每個學生鄭重地“上了戶口”。在學生們好奇的眼光中,筆者率先向學生傾吐了自己對他們以及對班級的熱愛之情,并表達了對班級建設的期待和對每個學生在班級中成長的期待。
(二)承諾守護
在家庭建設中,如果只有一個人在使勁,而其他人都是冷漠地觀望,那么這個家庭是沒辦法建設好的,而且付出的那個人的熱情也會消磨殆盡。因此,即使是具備強烈的職業信念、業務能力出眾的班主任也沒辦法僅靠自己一人之力建設好班級。班主任要巧用語言藝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建設,為班級出一份力。比如,筆者將教室的一面墻劃為“承諾墻”,告訴學生承諾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心出發,認真思考作為一家人的我們需要共同維護什么,才會讓我們的家越來越好。問題提出后,筆者讓學生畫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班級的樣子,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走到“承諾墻”前面用語言表達出來。此后,筆者繼續發動班上的學生尋找班級里需要維護的地方,將其寫到便利貼上,并貼到“承諾墻”上去,再利用恰當的時間將這些問題擺出來,讓所有學生思考,最終制訂出“我們的承諾”,寫在“承諾墻”上。
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是,某日班上一個調皮的學生又犯錯,筆者就在放學后將他留下,陪他在“承諾墻”前靜靜地站著。十分鐘后,筆者輕輕詢問他知道錯了嗎,他使勁點頭的樣子至今印在筆者的心里。也許日后他還會因為克制不住再犯些錯誤,但那面“承諾墻”會時時刻刻提醒他改正錯誤。
班主任要讓學生將班級當成自己的家,可以為學生營造家的情境,為學生“上戶口”、設計“承諾墻”,對學生表達愛,并引導學生表達對班級的感受,讓學生主動參與班級建設。
二、開通“解憂雜貨鋪熱線”,說出煩惱
學生經常會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于由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迅速發展,并逐步依靠內化的行為準則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因而出現情緒問題的情況更多。女學生會有越來越多的煩心事,男學生也不像以前那樣輕意吐露心事。為了把握學生們成長的正確方向,筆者進行了不斷地實踐。
(一)開通“解憂雜貨鋪熱線”
“解憂雜貨鋪熱線”的開通靈感源自班上的一名學生小軒。小軒喜歡武術,一下課總在走廊上給大家展示劈叉和還未練習成功的側空翻。可一段時間后,他顯得憂心忡忡。下課后別人都到外面玩,他居然坐在座位上學習,且面色凝重。筆者喊來他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媽媽給他下達任務,要求他抓緊時間多看書,做作業,如果考試不及格就不讓他再去上武術班。這讓我陷入了沉思。小軒興趣廣泛、活潑開朗,但因為家長的要求而變得沉默寡言、心情不佳。如果筆者沒有及時詢問他緣由,或許他會變得一蹶不振。班上很多學生也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喜歡主動跟老師吐露心事,自己默默承受。筆者認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刻不容緩,于是馬上決定開通一條“熱線”,搜集學生們的煩惱并幫助學生們解決。
筆者在圖書角開辟出一個角落作為“解憂雜貨鋪”,并放置一個箱子,箱子上留下自己的電子郵箱聯系方式,讓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或直接向郵箱投遞信件的方式向筆者傾訴煩惱。同時,筆者還與家長做好溝通,告訴家長要支持孩子跟教師寫信溝通,比如給孩子提供電子設備支持,或給孩子留出寫信的空間和時間等。學生投遞信件后,筆者會以同樣的方式給學生回信。“解憂雜貨鋪熱線”開通后,學生們紛紛寫信傾訴心事,筆者也盡力發揮語言藝術巧妙解答學生的問題。如此,班級整體氛圍變得活力滿滿。
(二)重點為個別學生解憂
“解憂雜貨鋪熱線”開通一段時間后,越來越多的學生跟筆者熱絡起來,但還是有少部分學生只跟筆者聯系過一次或者一次都沒有聯系過。趨向青春期的學生對老師和家長是會逐漸封閉自己的內心的,除非遇到恰當的契機打開心門。因此,筆者切換思路,在班級邀請一批人緣好的學生幫助共建“解憂雜貨鋪”,把特別內向的學生列為重點解憂對象。
以班級新轉來的學生小怡為例。小怡是從其他學校轉來的一名女生,性格恬靜,勤奮努力,剛來我們班時,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很積極,作業也完成得不錯,可后來學習開始懈怠了,作業也經常拖拉。這讓筆者非常著急。在筆者的反復詢問下,小怡不情不愿地說出了原因。她家里姐弟三個,弟弟剛上幼兒園,家人的心思都在弟弟身上,而姐姐整天玩網絡游戲,也不怎么跟她交流,加上她是新來的學生,在班上也沒什么朋友,這令她感到很孤獨。于是她干脆也沉迷網絡游戲,上課的時候也總想著玩,在游戲中尋求慰藉。久而久之,她愈發覺得上學沒什么意思。看著小怡蔫蔫的腦袋,筆者暗自思忖,小怡的問題由來已久,要想解決不可一蹴而就,得循序漸進。基于此,筆者再次找到小怡,示意她將耳朵湊過來,悄悄地說:“咱們可以探討一下,制訂個蛻變‘三部曲。第一步用你的人格魅力讓大家對你改觀,交到新朋友;第二步用你的進步獲得家人的夸贊,與家人及時分享喜悅;第三步加入老師的‘解憂雜貨鋪,幫助和你一樣需要幫助的同學;如何?”她又驚又喜,信心滿滿地答應。在她走后,筆者緊急召來“解憂雜貨鋪”的“合伙人”,告訴他們暗中幫助小怡交到新朋友。筆者還聯系了小怡的家長,告知其小怡的近期情況。同時,筆者分析了小怡的學習情況,發現語文一向是她的強項,雖然最近成績下滑,可基礎保持得還可以;但小怡英語成績不好,尤其是口語表達方面。于是,筆者讓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多關注小怡,給小怡表現的機會。一段時間后,小怡改變很大,交到了好朋友,也受到了家人更多的關注,在課堂上的表現也越來越突出。自然而然地,她很快也被筆者發展成了“解憂雜貨鋪”的成員,用自己的行動去幫助別的同學。
語言是師生間溝通的重要橋梁。班主任要多溝通,多交流,主動出擊,用語言的魅力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親近自己,信任自己。恰到好處的語言,才能讓教師走進學生的心,才能收獲學生更多的傾吐[2]。
三、創新表達通道,解開心結
“解憂雜貨鋪熱線”開通后,筆者發現學生的表達訴求是多種多樣的,要想進一步發揮教育的作用,教師還需要通過多種渠道與學生溝通,尤其是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與學生溝通。于是,筆者又開始了新的嘗試。
(一)開設“心情快遞站”
筆者偶然看到課堂上有學生傳紙條,在課間筆者進一步觀察,發現學生似乎迷上了這種無言的交流方式。但學生具體在紙條上交流些什么,筆者一無所知。于是,筆者開始籌備“心情快遞站”。
在“解憂雜貨鋪合伙人”的幫助下,筆者了解到班上近期傳“飛書”的內容多是關于課外書的,比如借書、互相交流書的內容、推薦書目等。與此同時,學生還因課外書產生了一些煩惱,所以也用“飛書”互相傾訴煩惱。學生隨著知識儲備量的豐富、好奇心的增強,對課外書的閱讀需求會越來越大。這本是好事,但不少自制力較弱的學生容易被課外書擾亂學習計劃,甚至有的學生上課還偷偷看課外書,課后也忙著看課外書而不寫作業,如此沉迷課外書是不行的。
筆者注意到幾名學生深受課外書的影響,于是趁著學生去別的教室上課,筆者在那幾名學生的書桌里分別放一個折好的小盒子,盒子里裝著筆者寫給他們的紙條:“你好,這里是‘心情快遞站,聽說你最近心情跌宕起伏,請問我有什么可以幫助你的嗎?如有,請‘飛書至班主任辦公桌上。”筆者帶著期待的心情過了一天,等晚上收拾辦公桌時,果然發現了一張小紙條:“老師,我最近上課注意力總是不能集中,想尋求您的幫助……”這是小瑾留的紙條。通過紙條,筆者了解到,小瑾最近沉迷看課外小說,她的媽媽是個急脾氣,得知她作業沒寫完還在看小說,就把書撕壞了,可書是她向好朋友借來的,她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筆者暗暗高興“心情快遞站”起了作用,連忙給小瑾寄出第二個“快遞”。在“快遞”盒內,筆者放了一本科幻小說《流浪地球》,并附言:“好書要交換著看才更有趣,我把我最近看的這本小說給你看,希望你看完能與朋友交換,并一起交流心得。但是要記得安排好看書的時間哦!”小瑾后來又給筆者傳來一張紙條,說她很喜歡看這本小說,看完后和朋友進行了交換,感覺很有趣。筆者還留意到小瑾課上更加認真聽講了,交上來的作業也完成得很好。另外,筆者也陸陸續續收到了其他學生的紙條,筆者用同樣的方法和他們交換課外書,既鼓勵他們從課外書中獲取知識,也叮囑他們安排好看課外書的時間。就這樣,班級中還是流行著傳紙條的行為,但這一行為反而更加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了。
(二)開設“心情銀行”
開設“心情快遞站”后,筆者趁熱打鐵繼續開設了“心情銀行”,用幽默的語言告訴學生:“凡是來‘心情銀行首次‘存放近期不好的心情的,均可以得到存折一張,積一分。”同時,筆者還聯合“解憂雜貨鋪”推出活動,讓在“心情銀行”里存下壞心情的學生可以去“解憂雜貨鋪”尋找“解憂師”解決問題,如果問題順利解決,筆者會在其存折上劃去一分,并給其一份獎券,用于階段性獎勵的兌換。“樂天派”的學生如果可以自己調節好自己的壞情緒,那么他們可以去“解憂雜貨鋪”應聘“解憂師”,為其他人排解困擾。
(三)使用肢體語言
語言也可以是摸不著的肢體語言。班主任可以使用肢體語言恰到好處地溫暖學生的心,讓他們健康成長。
一個班級里有很多學生,班主任很難和所有的學生一一交心,且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愿意向班主任用語言或文字傾訴。這時,班主任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學生使用一些肢體語言,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意識到教師是關注自己的。如筆者在看到有的學生獲得好成績的時候,會跟他(她)擊個掌;在看到有的學生因成績不好而情緒低落的時候,會向他(她)做一個加油的手勢;在看到有的學生在窗邊看著同學玩樂而不敢加入的時候,會拍拍他(她)的肩膀,用眼神示意他(她)出去玩;等等。久而久之,筆者與學生形成了默契。筆者做一個動作或使一個眼神,學生就能領會筆者的意思,感受到筆者的關懷。
結語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舒心的環境,而巧妙的語言能營造和諧溫馨的育人環境,從而推動學生的成長。語言可以是嘴里說出的話,也可以是手中寫下的文字,還可以是動作、眼神等。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利用好各種各樣的語言,并把握好語言的分寸,發揮語言的藝術,以此為途徑靈活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懷,讓學生的煩惱得以解決,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享受班級生活。
【參考文獻】
[1]侯宗蕾.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語言藝術與溝通方法探析[J].教師博覽,2023(21):27-28.
[2]程芳.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語言技巧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23(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