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 王會霞
摘 要:“一帶一路”給高校帶來了更寬廣的國際交流平臺、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大的國際影響力等機遇,同時,也對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應在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與國內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交流,以及重視學生的多元綜合技能的培養。
關鍵詞:“一帶一路”? ?高校? ? ?人才培養
課? 題:本文系2023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后真相時代大學生信息倫理失范行為影響因素研究”(課題編號:2023SJSZ0199)的研究成果。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耙粠б宦贰笔橇暯娇倳浱岢龅闹卮蟪h。通過與沿線國家積極發展經濟合作伙伴關系,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以及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教育國際化和文化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對創建新的經濟結構體制、實現中國與世界的深層互動,甚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一、“一帶一路”為高等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精準扶貧”“互聯網+”……為中國經濟、文化、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教育事業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而高等教育作為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最為密切、聯動最為靈敏的一類教育,自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耙粠б宦贰苯o高等教育帶來的機遇有以下幾類。
(一)提供更寬廣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涉及沿線多個國家。截至2023年1月,我國已同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種多國家加入、多人才參與的合作交流平臺,給高等教育提供了廣闊的互動、對話機遇。高等教育借助“一帶一路”,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加強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各高等院校之間、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發展、共贏,迎來了更多的國際發展機遇。
(二)促進高校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為我國高校學習與探索沿線國家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成長經驗、管理體制、實踐路徑、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方案等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以我國卓越大學聯盟高校(E9)與東盟各國8所大學聯合組建的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為例,該聯盟在課程開放、信息共享、人員流動、雙學位項目、合作共識以及獎學金6個方面切實進行了合作交流。這為國內高校的專業發展、課程建設、教學質量提高等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這對高校提質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三)增加畢業生的實習就業機會
隨著“一帶一路”的實施,中國與沿線國家及地區的基礎設施、交通、經濟、文化和旅游等產業、行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就為我國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參與境外實習和工作的機遇,開拓了畢業生的就業市場,豐富了畢業生的就業途徑,從而增加了畢業生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四)擴大高校的世界影響力
“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的國家眾多,使人才需求、市場規模與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伴隨“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將得到更多國家的關注。這將進一步拓展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高校作為“一帶一路”相關技術、人才支持與輸出的重要陣地,自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與重視,這對提升我國高校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具有顯著作用。
二、“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創新人才類型
人才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支點與關鍵。“一帶一路”建設為高等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迎接挑戰,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從“一帶一路”建設情況來看,土木工程類、現代物流類、語言類、財務管理類、文化產業與教育類、旅游管理類人才較為緊缺。
(一)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理方面的人才
“一帶一路”強調“五通”發展,其中“設施聯通”“貿易暢通”離不開“通路通航”的建設,即公路、鐵路、港口、物流和航空等的支持;離不開“基建產業鏈”的建設,即裝備制造業、建筑基礎設施業和鋼鐵建材等材料業的支撐;離不開“能源行業”的建設,即電站、電力和油氣等的發展。這就需要高校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人才的培養,加強人才的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其管理、實操等水平,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語言服務行業方面的人才
據《2022中國翻譯及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分析,目前,我國英語仍處于“一家獨大”的局面,小語種人才較為匱乏,相關小語種服務業務與能力水平較低。隨著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經濟全球化業務的拓展,語言服務相關人才的缺失將嚴重阻礙我國與沿線國家與地區的溝通交流、貿易合作甚至“一帶一路”相關行業的發展。
因此,伴隨國家“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的需要,高校應加強語言方面人才的培養,考慮語言、宗教和文化各方面的相似或相通等因素,科學有效地設置相關專業,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和培養體系。注重語言服務行業軟實力的提升,加快語言服務行業的發展步伐,進一步拓展延伸語言服務業的發展深度與廣度。
通過培養精通外語、熟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的相關人才,進一步提升我國在語言服務方面的話語權,從而在全球化競爭中把握住機遇。
(三)具備綜合能力的國際貿易人才
投資貿易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與國內企業交易來往日益頻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金融貿易服務。2021年,我國同拉美地區的貿易總額仍創歷史新高。中拉進出口總額約為4515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增長41.1%??焖侔l展的國際貿易,迫切需要熟知貨幣流通、資金運作、金融服務、貿易文化、國際貿易政策、貿易合作機制以及開展的線上貿易服務的復合型人才。
(四)文化旅游方面的人才
在歷史悠久的絲綢之路上,聲聲駝鈴搖蕩出中西方交流的序曲,文化的交融、文明的碰撞一直隨著絲路延續千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文化交流、人文旅游等產業正蓬勃發展。
考慮到“一帶一路”沿線涉及國家眾多,地域較為遼闊,政治、社會、文化、歷史、宗教信仰和民風民俗等差異較大,各國國情較為復雜,政局情況難以預料,我們要更多地了解、掌握各個國家的人文風俗,重視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學習,加強有關文化、教育、旅游和影視等方面人才的培養,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快速、有效地向前推進,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有效地帶動國內旅游業的發展,真正做到“民心相通”。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
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人才類型,為了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實現“一帶一路”發展愿景與目標,我國高校應該切實擔負起培養創新人才的使命,不斷摸索、探討人才培養的路徑。筆者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期為高校提升“一帶一路”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一)準確定位:明確人才培養方向與宗旨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相關用人單位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高校作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理應適應新的形勢,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這是實現高??焖侔l展、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因此,高校應該以《“一帶一路”:愿景與行為》為切入點,分析“一帶一路”發展形勢,正確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圍繞“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設置相關專業,建立相關人才培養改革的機制體制,積極實施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創新高校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從頂層設計到具體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有的放矢的人才培養發展規劃。
(二)師資先行:打造高水準教師團隊
師資隊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畢業生的專業技能,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對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為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需求,高校教師應具備較寬的知識面以及較高的技能水平。
高校應注重優質教師團隊的建設,加強對教師專業素養、技能水平和國際視野等方面的培訓,重視對在職教師跨文化、跨地區、跨專業的溝通、協作能力的培養,進一步促進高校教師與國際知名大學、科研學術機構交流學習。同時,注重對教師小語種的培訓,提升教師團隊國內國際影響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三)合作培養:加強跨國學校和企業協作辦學
“一帶一路”的實施不是一家企業或一所學校的單打獨斗,也不是局限于某個國家內部的合作交流。“一帶一路”沿線涉及多個國家,不同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制度、文化環境和高等教育發展基礎等各不相同。這是一項跨越國家、超越地域限制的發展偉業。
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該嘗試與國內外相關院校及企業建立溝通橋梁,加強與國內外企業、行業、商會和協會等的協作交流。通過組建“一帶一路”高教聯盟,為國內高校與絲路沿線成員國高校的合作學習提供平臺。
完善跨國校企協作辦學體制與機制,采用多種聯合培養方式,爭取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形成優質資源互補,達到創新人才的共培共享共贏。
(四)技能多元:注重學生多元能力復合培養
“一帶一路”下各行業、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針對我國高校存在的人才培養模式單一、高層次復合型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高校應該根據“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找準定位,對人才進行“量體裁衣”式的培養,借助信息技術賦能高質量教育,通過數字教育改革傳統教育形式,加快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依靠“產學研用”立體化、全方位的培養方式,采用項目教學、時間實習、定向委培等方法,加強對學生多元技能的培養,豐富其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一批批實用性強、技能水平高的復合型人才。
四、結束語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的經濟中心、政治格局、科技力量都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面臨重構。
我國高校應該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帶給教育的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更加主動、積極、高效、更具活力地參與到全球大發展中。
我國高校應加強研究,重視創新,注重發掘本土文化優勢,著重長遠發展,抓住機遇,以開放、積極的心態,加快“一帶一路”跨區域教育合作機制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充分利用好國際資源,抓住機遇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在加強與國內外相關高校、企業的合作交流,契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辦學質量,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更快地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琪,張義民.“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回顧與展望:基于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考察[J].比較教育研究,2022(6).
[2]周谷平,闞閱.“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支撐與教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5(10).
(作者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