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運用自然資源有利于提升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質量。幼兒園可以從以下方面幫助教師:轉變課程理念,提高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意識;基于幼兒園體育活動核心經驗,精心挖掘周邊自然資源的價值;整合家長與社區力量,利用自然資源自制戶外體育器械;依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不同結構化程度的戶外體育活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 自然資源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15-96-04
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獨特的自然資源,為幼兒的個體發展“提供了獨特的環境資源和課程素材”[1]。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是農村幼兒園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戶外體育活動開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然而,現實中一些農村幼兒園存在經費不足、場地限制、教師對戶外體育活動不夠重視、戶外活動材料極度缺乏等問題。因此厘清自然資源在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的開發與利用思路,對于提高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轉變課程理念,提高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意識
將自然資源運用于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的關鍵在于幼兒園教師。一些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與工作習慣難以更改,“鄉里幼兒園管吃飽穿暖就好”反映了一些教師的看法。同時,由于工資待遇普遍較低,農村幼兒園教師職業吸引性不強,發展動力明顯不足,導致整體師資隊伍的專業性水平不高。部分教師認為“保證幼兒在園內吃飽睡好、安全度過一天”即是工作的主要內容。實際調查發現,農村幼兒園教師對于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普遍重視不足,缺乏自然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意識,有教師說:“花花草草怎么用?我不會用。”
要想改善當前現狀,首先應通過分層培訓、網絡學習等手段幫助教師對課程進行科學理解,促進其專業發展,才有可能實現農村自然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科學的課程理解有助于教師養成多元、開放的課程資源觀,促使其正視自然資源的價值。將自然資源充分運用到戶外體育活動中,需要教師經歷一系列收集、篩選、加工等工作環節,而這些環節都需要教師一一落實。具體來說,幼兒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園周邊自然環境的具體情況,做出自然資源利用規劃。在戶外體育活動的環境創設、體育游戲的設計和實施等環節中,有意識地融入自然資源,從而主動利用周邊自然資源。
二、基于幼兒園體育活動核心經驗,精心挖掘周邊自然資源的價值
常見的自然資源可以分為自然環境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動植物資源。農村自然資源可分為場地類(田地、小路、土坡等)和自然材料類(樹枝、沙子、蒲草等)。在進行周邊自然資源開發時,教師可依據戶外體育活動的類型,分別對周圍場地、材料進行有針對性開發。
一方面,教師可根據活動特點,利用現成的場地資源設置戶外活動區域。例如基本動作練習活動中“跑”的動作,要求場地平坦,有一定距離,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平坦的小土路作為活動場地。小土路的質地很有彈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沖因為跑、跳而對幼兒膝蓋造成的壓力,減小運動對身體的沖擊。開展“跳”的活動則要求具有一定高度,教師可以選擇田埂、小土坡作為活動場地,讓幼兒跳過田埂和小土坡,既能有效鍛煉幼兒的腿部肌肉,又讓幼兒在與自然的接觸中體會到無限的趣味。
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將自然材料制作成戶外體育器械,科學合理地投放到各個活動區域。自然材料的巧妙加入可以豐富戶外體育游戲,尤其是木質材料的介入。例如在跳躍活動中,幼兒需要一定的距離進行緩沖,教師可以用小樹枝設置間隔,請幼兒一根一根跳過去,增加游戲趣味性。在攀爬活動中,利用各種水果作為道具,放在攀爬架的頂端,創設“小猴子摘水果”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基于不同類型戶外體育活動的自然資源開發見表1。
三、整合家長與社區力量,利用自然資源自制戶外體育器械
在利用本土自然資源自制戶外體育器具時,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和需要。[2]利用自然資源自制各類戶外體育器械是教師的一大難題,攻克這個難題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整合外界力量,為教師提供實質性幫助。一方面,幼兒園教師應幫助農村家長重視認知發展的育兒觀念,提升農村家長的課程參與意識與水平。例如在自然資源的收集環節邀請家長幫忙,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自然資源,制作成各種類型的活動器械。或是通過開展親子戶外大循環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兒體育游戲中,讓家長切身體會到自然資源帶給幼兒的快樂。另一方面,教師可適當擴大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積極與社區聯系,邀請各職業的社區人員以主體身份參與到幼兒園課程中,以解決農村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能力不足等問題。[3]與家庭、社區合作收集來的自然資源在經過加工、改良后,可以變成深受幼兒喜愛的戶外體育活動器械。
按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器械的活動方式分類,可以分為搖蕩式、滑行式、旋轉式、攀登式、起落式、鉆爬式、堆筑式。教師可利用自然資源制作各種類型的戶外體育活動器械,如表2所示。
此外,教師還可以依據自然資源的類型自制戶外體育活動器械。例如植物資源中的竹子可以制作竹筒、竹梯、竹籃、篩子等,將蒲草編織成草墊、草球、草繩、草席等,用木板制作成獨木橋、攀爬架、蹺蹺板等,把秸稈堆成“小橋”“防空洞”……又如土地資源中的沙子可以加工成沙包,用泥土制作泥坑、泥罐,用小石頭堆砌成一座座迷宮假山……既能實現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又能豐富活動材料。
四、依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不同結構化程度的戶外體育活動
(一)精心選擇自制體育器械,支持低結構性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要“考慮課程資源在內容和形式上是否滿足并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發展的需要”[4]。因此教師在選擇與利用自然課程資源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時,應根據各年齡段目標與幼兒身體發展特點選擇不同的活動器械。教師在開展活動時要考慮不同層次幼兒的水平,除了要提供豐富的、大量的、可供幼兒自主選擇的戶外體育活動器械,還應該注重器械投放的層次性。在利用自制器械前需要細化該器械的特性,使之與幼兒的認知發展、可能達到的操作層次相吻合。
小班幼兒的大、小肌肉尚未充分發育,缺乏基本的運動技能,器材使用方面也比較笨拙,因此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自制體育器械,保證安全性的同時,易于幼兒操作,如表2中的秋千、滑梯、蹺蹺板等。中班幼兒體力增強,力量和耐力得到了提高,身體運動技巧也變得相對靈活和協調,教師在自制體育器械的選擇上可以提升操作難度,如表2中的滑竿、滾筒等。大班幼兒手眼協調和身體各部分關節的調節能力進一步發展,因此可以選擇使用靈活性較高、有一定挑戰性的器械,如表2中的攀爬架、攀爬網、獨木橋等。
(二)建立合理期望,設計、組織實施高結構性的戶外體育活動
在戶外體育活動開展中,教師應基于理解幼兒的立場,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健康領域”的目標,建立對不同年齡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合理期望。在建立合理期望的基礎上,巧妙運用自然資源設計與組織實施戶外體育活動。
1.小班:鼓勵幼兒在教師提醒下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感知運動類體育游戲
小班幼兒對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被周圍環境干擾。這一年齡段幼兒的思維發展具有具體形象性,難以理解復雜規則。因此小班戶外體育活動應以感知運動類游戲為主,活動內容比較簡單,側重于讓幼兒養成一些運動習慣,感受運動的樂趣。例如表3中的“森林大冒險”,引導幼兒走過小路,跳過陷阱,規則比較簡單,又可以鍛煉幼兒的跑跳能力。
2.中班:引發幼兒自主利用常見自然資源開展象征性戶外體育游戲
中班幼兒注意力比小班幼兒集中,他們當中有很多幼兒對體育游戲感興趣。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能理解較為復雜的體育游戲的內容、情節與自己所承擔的角色。因此中班戶外體育活動應以象征性游戲為主。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確定戶外體育活動主題,創設有趣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游戲情境,引發幼兒利用身邊常見的自然資源進行戶外體育活動。例如表4中的“沙包大作戰”,將教師自制的沙包當作“炸彈”,用單手投擲的方法扔“炸彈”,鍛煉幼兒手臂肌肉力量。
3.大班: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周邊自然資源開展有挑戰性的規則性體育游戲
大班幼兒主動性逐漸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周邊自然資源,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開展游戲活動。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要求不僅僅在玩的層面上,更要求體育游戲具有挑戰性。因此大班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應以規則性游戲為主,適當增加活動難度。例如表5中的“我是勤勞小菜農”,幼兒在學會挖的動作的同時,還能享受豐收的快樂,體驗競技活動的樂趣。
當然,農村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絕不僅僅只運用到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對農村自然課程資源的關注“是為了讓幼兒園課程源于幼兒的生活、興趣和需要”[5]。基于不同視角對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進行挖掘與運用,應成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日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謝翌,邱霞燕.童年的味道:尋找田園中的課程資源[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7):38.
[2]李麗玲.本土資源在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評論,2018(2):146-148.
[3]劉英.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和途徑[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31-33,38.
[4]楊文.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內涵、開發原則與基本路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6(11):65.
[5]原晉霞.關于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幾個基本問題[J].幼兒教育,2019(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