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晗 李雅日
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
大多數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課程仍然以基礎的美術知識為主,包括素描、色彩、裝飾基礎、三大構成、陳設設計等專業課程。這些課程參照高職和本科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而設置,課程內容大眾化。只有少數的學校會單獨開設民間工藝或新民藝設計等專業課程,大多數學校對傳統手工藝的講解較少,課程內容缺少傳統文化內涵。許多教師和學生盲目追求“全球化”和“后現代”,對傳統的圖案和造型毫不在乎。學生對傳統元素理解不夠深入,在創作過程中不能將其與現代的設計風格相融合。作為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創作過程中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藝術特色,才能推陳出新,創作出經典的作品。
中職學校雖然一直提倡“教學做合一”,但是由于硬件設施、備課難度、課時要求等種種原因,目前工藝美術專業課的學習以課堂內教師的講授為主。枯燥的講解不能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較低。實踐課程較少,不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又或是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只是單純進行模仿,創作出一些固有的工藝品,缺乏創新。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20)》 中強調“扶持一批中職教育民族特色學校改革發展,促進民族文化藝術人才和民間工藝技能人才培養專業化,加強民族文化藝術和民間工藝技能發展的活力”①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20)》,2011-01-01。。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肩負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也承擔著傳承創新民間工藝的責任。
1.文化價值。民間手工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民間手工藝的價值體現在精湛巧妙的工藝技巧及工藝品本身,工藝品的造型、花紋等元素中都蘊含著生活習俗、生活態度、民間信仰等文化內涵,它反映的是當地幾千年來逐漸融合形成的文化態度。就朱仙鎮木版年畫而言,它是我國民俗文化的實質載體。貼年畫是春節期間的傳統習俗,年畫反映了各朝各代廣大人民的思想情趣和審美情趣。年畫的題材主要包括門神、吉祥圖案、民間戲曲等,每一張年畫都飽含了他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學校教育是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之一。將傳統手工藝引入中職學校,使學生深入地了解這些民間藝術,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2.教育價值。將民間手工藝引入中職學校的相關專業,對它們進行科學系統的處理,并開發相應的課程資源,一方面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傳承創新這些技藝,另一方面可以豐富職業教育的課程資源。學習民間手工藝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觀察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同時在教授過程中也能對學生進行德育和智育。民間手工藝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沉淀往往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將民間手工藝引入中職學校,可以在學校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提高他們的民族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民間手工藝的傳承主要以言傳身教為主,注重技能的學習,兩者具有內在契合性。因此,把民間手工藝引入中職學校可以使兩者很好融合,充分發揮傳統手工藝的教育價值。
3.經濟價值。每一項手工藝的形成與發展都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有著密切的關聯。如在我國東北地區,白樺樹是當地最常見且應用最多的樹種。剛開始人們在白樺樹皮上刻字來傳達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各方面的共同影響下勞動人民逐漸開始利用白樺樹皮進行繪畫,白樺樹皮畫成了當地的民間手工藝品,這種手工藝的形成同樣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目前,手工藝品仍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一是與旅游產業相結合,民間手工藝品有著明顯的地域特征,作為旅游產品可以代表當地特色和文化內涵;二是與文化產業相結合,這是現在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的新的產業形態,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朱仙鎮木版年畫造型粗獷夸張,用色濃烈大膽,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極具地域特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色彩運用。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顏色主要以五套色為主,即紅、黃、綠、橙、紫。制作年畫所用的顏料都是以植物、礦物質等為原料制作而來,這些顏料質地較為粗糙,有著獨特的肌理和紋路,配合粗獷的人物造型,使人物更有韻味。朱仙鎮木版年畫顏色飽和度高,色彩鮮明,通過運用不同顏色來調節畫面的色彩對比,從而達到整體的和諧統一,形成獨特鮮明的視覺效果。這五種顏色在年畫造型中進行穿插運用,對比強烈、大膽率真,充滿了濃重的民俗意味。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領略、學習這種大膽粗獷的配色技巧,在模仿過程中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技巧,進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呈現出具有北方民間特色的設計作品。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配色方式對廣告招貼設計、裝飾設計有著啟示意義。
2.造型運用。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造型以民間戲曲故事、門神、吉祥圖案等為主。人物造型夸張,主體突出,留白較少。朱仙鎮木版年畫以剛勁的線條勾勒造型,不拘泥于細節,重在傳神,與濃烈的顏色相呼應,凸顯濃厚的民間特色。年畫主體人物和附屬人物位置主次有序,顏色飽滿豐富,線條交叉錯落且有虛有實,畫面整體富有節奏感、層次感,體現出中原地區人們豪爽、大氣、不拘一格的性格特點。朱仙鎮木版年畫風格特征明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在現在的生活中其使用價值逐漸弱化,一是由于紙張等問題,它已經不再作為年畫進行張貼使用,二是年畫的內容過于局限,不符合現代的主流審美特征。目前,朱仙鎮木版年畫一般作為旅游紀念品進行銷售,但是市場上現有的年畫內容題材非常有限,拘泥于傳統的造型。因此,在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的造型,運用傳統元素進行設計,讓學生對傳統的圖案造型進行重新構建。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要突破固有的人物形象,把現在的流行元素與年畫進行融合,豐富年畫的題材,以適應現在的設計趨勢。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制作流程復雜精妙,年畫手藝人需要經過長達數年的練習才能夠制作出傳神、精美的年畫。制作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步驟主要有處理木板、繪搞、貼稿、割紙、刻板、破顏色、刷印、晾馬子等。朱仙鎮木版年畫最突出的特點是套色印刷,即一個木版一種顏色,雕刻出所屬顏色的模塊,按照由淺至深的順序依次印刷。在引入中職學校時可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課程的開發,若是有開設木雕課程的中職學校,則可以將兩門課程相結合。在條件不允許的學校可以讓教師為學生演示制作流程,并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已有的材料,親自動手操作體驗木版年畫的魅力。
朱仙鎮木版年畫作為價值極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將民間手工藝融入學校教學,可以使這些手工藝長久傳承下去,同時也能促進中職學校課程資源的研發,進一步完善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課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歸屬感。
(轉載自《現代職業教育》2019 年第2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