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騰
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是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單元。教材緊扣課標要求安排了認識多媒體、善用多媒體、辨識媒介信息等三個活動,使學生在與時俱進中充分感知信息時代學習語文的新特點,進入真實的多媒體環境,借助任務、問題、場景、過程等相關設置開展專題學習,有效將社會生活、信息、媒介等要素納入語文學習的范疇,讓學生的語文生活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作為綜合性實踐活動單元,很精準地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對承載的“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學習目標和要求進行了細化處理,是認識單元學習任務和活動內容的有效依據。
從單元結構順序看。“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單元由五個板塊組成,其中三個學習活動是單元的主體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所在。分析三個活動內容,可從中提取五個具體的學習任務:一是從一則新聞事件入手調查身邊人使用媒體的習慣,進而認識不同媒介的傳播特點;二是圍繞一則校園招聘啟事的改編探討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征;三是以校園戲劇節為背景策劃本班的宣傳推廣方案;四是在小組中合作總結識別虛假信息的方法與經驗;五是編制一份可以提供可靠信息的常用媒介清單。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各個任務之間有著內在的互相聯系,它們都是從學生的校園生活出發,運用學生適用的媒體生活,從不同角度關注學生讓信息技術成為語文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引導學生面對這些學習任務時要避免出現兩個極端,既要轉變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過渡抵觸心理,讓學生適時暢快地進入信息互聯互通的情境中學習,又要防止以信息技術代替紙質閱讀導致學生沉溺于網絡世界而不能自拔,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信息時代里學好語文。
從單元活動特點看。其一,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顧名思義必然帶有綜合性特點和實踐性特點,而且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中必須有思考和挑戰性,這是因為這些實踐活動都離不開多種新媒介的運用。其二,這些學習實踐活動需要設計具有體驗性、綜合性、開放性的專題,在開展專題學習中需要采取有效策略,通過專題任務的完成體現學習成果,主要是信息技術運用中語文素養的提升。其三,單元中的三個學習活動是梯次提出,在互相聯系中互相策應,具體的學習內容中體現出真正與時俱進的動態特色,而且在“信息”和“媒介”兩大要素中有機融入語文屬性,凸顯語文閱讀與交流的內涵,增大了語文學習的空間,自然也引發對語文學習多元價值的追求。
根據課標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課時安排可以推定“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單元一般用九個課時完成。這就需要對單元學習任務進行認真規劃,尋找合適的教學路徑,使整個單元學習既能有效承載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又能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達成雙向的教學目標。
首先,在學習形式上實行集中與穿插相結合。“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單元在內容安排上明顯有別于傳統單元,其中的許多學習活動不是單靠課堂和紙質媒體的學習能夠完成的,而需要通過課外學習、網絡學習和社會實踐才能有效完成。這就決定了本單元學習不適宜在九個課時內連續、集中進行學習,而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習活動,靈活安排學習內容與時間。具體地說,可以將九個課時適當分成幾個段落,每個時間段學習一種內容并有機穿插到其他相關單元或任務群學習中。如認識多媒介這一學習活動,可以放在新聞單元學習之后開展,使新聞學習中了解到的一些新媒介順勢成為學習活動的起點,二者有無縫對接的效果;還有善用多媒介學習活動,可以放在戲劇單元學習之后進行,畢竟戲劇單元學習中涉及了多種新媒介的運用,能夠成為新的學習活動的有效鋪墊;至于辨識媒介信息則可以在上述學習之后,可以創設情境直接集中學習,通過社會上發生的真實案例討論、辨析,形成辨識媒介信息的能力。
其次,在學習內容上實行專項與融合相結合。專項學習是課堂上常見的學習情形,主要配合教材的單元設計進行。如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借助詩歌和小說的閱讀思考“青春的價值”,可以通過設置兩個專題開展學習:一是理解詩歌運用意象抒發情感的方法,二是把握小說敘事和抒情的特點。但這樣的學習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來說不夠適宜,不僅因為這一學習任務群是從學習途徑的角度表述的,而且多個學習任務群之間是銜接延伸、滲透融合的,比較合適的學習路徑則相應地也需要走向融合。以“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中的“認識多媒介”為例,可以融合以下學習活動:閱讀《祝福》并觀看《祥林嫂》,比較文字與鏡頭在表達祥林嫂形象上的長短得失;還可以比較《紅樓夢》原著、電影《紅樓夢》、電視劇《紅樓夢》對“葬花”這一情節的表達,體會不同媒介中同一內容的不同特點與感染力。應該說,究竟什么樣的內容適合專項學習、什么樣的內容適合融合學習,還需要教師根據具體學情作決定。
“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單元的教學設計,從學情出發這一起點很重要,媒介的運用要盡量使用學生熟悉適宜的,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與時俱進的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中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具體教學方案設計要努力體現一線連串的綜合活動特色。
方案一:從一則熱搜認識新聞媒介。具體學習活動安排如下。一是讓學生在班級微信學習群中推送一條熱搜新聞,以新聞六要素對熱搜新聞進行分析,強化新聞作品的基本特點;探索一條新聞從產生、傳播到成為熱搜的過程,了解熱搜與社會關注的關系,初步懂得借助熱搜快速了解重要新聞動態的方法。二是圍繞自己推送的熱搜新聞,說說自己關注和推送的理由,并對這一熱搜新聞進行評論,提出與之相關的看法、觀點、主張,貼在自己推送的熱搜之后,互相跟帖評論。三是分類評選最佳熱搜,細評每一類最佳熱搜新聞帶給大家的信息,自己為什么為某熱搜的推送點贊,從某一熱搜中可以有哪些不一樣的收獲,今后如何精準把握價值量大的熱搜新聞。
方案二:引入融媒體元素推送一則校園招聘啟事。具體學習活動安排如下。一是根據自己學校、班級的真實情形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調整啟事內容,使其適合在融媒體平臺推送并具有現實意義,體現“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學習的成果。二是思考如何從紙質媒介的文字素材到融媒體制作素材選擇的變化,還有考慮團隊的組建與分工合作,包括文案的編寫,匹配圖片、視頻拍攝背景與場地,配樂素材的挑選等,還可以考慮就近請求免費外援。三是精心制作,即使準備工作完美無缺,還要看最后的成品質量和效果,這需要學生與團隊對此項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制作過程中盡其所能,反復推敲,不留瑕疵,初稿完成后可以向有經驗的老師或專業人士請教,力求盡善盡美再進行推送,力爭給每一個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在“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順應信息時代的呼喚和要求,讓學生在認真學習、積極實踐、勇于探索中與多媒體有融入感、依存感,切實把單元所承載的“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目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