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芬
讀寫結合是基于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關聯性所提出的一種學習模式。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育任務持續深化的今天,以提升學生綜合語用能力為導向展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成為大多數教學工作者的首選。就具體的運用情況來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仍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導致學生難以實現有效的語言經驗遷移與運用。因此,為切實規避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流于表面問題的出現,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討產出導向法融入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的路徑。旨在通過對產出導向法優勢價值的深度開發,為學生構建周密、完善的英語語言學習循環,達到切實推動其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的。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簡稱POA)是文秋芳教授針對外語教學提出的一種課堂教學理論。該理論強調將外語教學的輸入性學習(聽、讀)與產出性運用(說、寫、譯)以更為緊密的方式聯結起來,讓學習者的外語學習效果得到全面提升(文秋芳、畢爭 2020)。其核心理念在于將學習者視為外語教學的中心與學習主體,將一切課堂教學活動指向學習者的產出性運用,讓其在教學者的引導下對輸入性學習材料進行選擇性加工,從而實現有效產出與合理運用。概括而言,產出導向法是以促進學習者學以致用為主要目的的外語教學理論。
文秋芳教授將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流程劃分為驅動(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與評價(Assessing)三個階段(文秋芳 2020)。在驅動階段,教師要通過構建真實語言交際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讓其自主嘗試產出;在促成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語言輸入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與加工,并助力其順利完成產出任務;在評價階段,教師要運用多元評價手段對學生輸入性學習、產出性練習進行即時評價,對其產出成果進行延時評價。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基于對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特征的把握及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解讀,構建如下頁圖1所示的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為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提供更為堅實的理論支撐,以驅動學生實現深度英語學習。

圖1: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模式
驅動是應用產出導向法展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所需把握的首要階段,對學生輸入性學習效果、產出性運用水平起關鍵作用(姜輝 2021)。在實際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設計中,教師可在明確語篇閱讀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定與之相匹配、相對應的產出任務,讓學生在寫作產出任務的驅動與引領下主動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使其實現對語篇內容的深度理解,從而在高效輸入性學習的推動下順利完成寫作產出。
1.整合語篇主題,設定目標,明確產出任務
主題是語篇核心內容的反映。從整合語篇主題入手,設定輸入性學習目標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主題意義,能夠更好地增進其對語篇內容的把握和認識程度,提升其英語閱讀學習成效。在精準設定目標的基礎上,設置與之相對應的寫作產出任務,能夠讓學生明晰讀寫結合英語學習方向,主動對語言輸入材料進行選擇性加工(薛海燕2021)。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The Freshman Challenge一文時,教師采用產出導向法開展英語讀寫結合教學,通過全面閱讀語篇,提煉出“人與自我”主題語境,并在明確核心主題Campus Life—Freshman Challenge后,設定如下指向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輸入性學習目標。
(1)語言能力目標:能夠整合性地運用已有語言知識,理解The Freshman Challenge一文的內容。
(2)文化意識目標:通過閱讀The Freshman Challenge一文,能夠感知中西方青少年的校園生活差異與文化差異,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3)思維品質目標:能夠在閱讀The Freshman Challenge一文后,對新生挑戰、校園生活等話題發表具有創造性的個人主觀見解,獲得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4)學習能力目標:能夠靈活運用恰當的策略與方法閱讀The Freshman Challenge一文,并合理質疑及評價自身閱讀學習過程。
之后,教師設定與上述目標相對應、相匹配的寫作產出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有選擇性地加工和處理語言輸入材料。
Task 1: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見下表).

The main idea of The Freshman Challenge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The main idea 1 234
Task 2:Combining the article The Freshman Challenge,summarize the emerging challenges you are facing.
Task 3: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campus lif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eenagers based on their actual campus life.
Task 4:Collaborate in groups and provide targeted solutions to the new challenges faced by oneself.
由此一來,學生能夠在學習目標、產出任務的引領和推動下自主探究The Freshman Challenge一文的主題意義,并通過梳理、歸納文本各段中心意思的方式,實現對語篇的全面解讀,自覺聯系自身校園生活、所面臨的新生挑戰進行寫作產出。
2.圍繞語篇主題,構建情境,調動閱讀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與行為情緒的關鍵因素。在運用產出導向法展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時,教師可通過創設與語篇主題意義有直接關聯的教學情境的方式,有效調動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更加投入地參與語篇主題意義的探究,從而為其高效寫作產出打好基礎。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的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時,教師在圍繞語篇主題意義設定明確讀寫教學目標與產出任務后,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文中所描繪的Tangshan Earthquake(唐山大地震)場景還原出來。通過播放唐山大地震紀錄片片段、相關紀實照片、影視劇片段的方式為學生構建更立體、形象的英語閱讀教學情境,有效調動與激發其主動閱讀、自主探究語篇主題意義的積極性,從而在有效深化學生英語閱讀學習體會與感受的同時,讓其在探究與分析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的過程中,認識到地震這一自然災害對城市、人類、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危害與影響,從而自主收集與整理相關英語閱讀資料,圍繞Tangshan Earthquake、natural disasters進行英語寫作產出,發展和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促成是應用產出導向法展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的關鍵階段,直接決定學生的產出性學習成效(王璐 2020)。在這一階段,教師必須重視優良教學“支架”的搭建,為學生的選擇性學習與加工提供可靠抓手,讓其通過全面、深度閱讀獲得完成寫作產出任務的寫作素材、寫作手法與寫作思路,從而實現有效產出。
1.優化“黃金三問”設置,全面解讀語篇內容,獲取寫作素材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一文時,教師設置如下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展開寫作產出的“黃金三問”問題串。
第一,What?
問題串設置:
(1)What is the main focus of the article 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
(2)What traditions have Ireland developed?
(3)What are the best ways to experience Irish tradition and culture?
第二,Why?
問題串設置:
結果表明,超聲提取與加熱回流提取的效果相當,但超聲操作簡單便利,因此選擇超聲提取。超聲時間選擇了20、40、60 min進行考察,提取時間對提取效果無較大影響,且希望保證每批藥材提取完全,因此超聲時間確定為40min。通過比較不同提取溶劑的圖譜,70%甲醇測定的圖譜中峰的高度強度展現的較為均一,更適合對各批次的藥材進行共有峰的指認,因此提取溶劑定為70%甲醇。
(1)The article is titled 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but why does the article extensively depict the beauty and magic of “Emerald Isle”?
(2)Why does the author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when depicting different locations in Ireland?
(3)Why does the article say “Irelan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has always had a great impact on its people and conditions”?From what aspects can we see the impact of Irelan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on its culture and traditions?
第三,How?
問題串設置:
(1)How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breathe in the sweet scent of fresh flowers while birds greet the new day with their morning song” in the text?What effect does this have on describing the traditions of Ireland?
(2)How to introduce your favorite places?
(3)How to experience China’s local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在如上問題的引領與驅動下展開更深入的語篇研讀與文本分析,對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一文中所描繪的愛爾蘭鄉村風景、翡翠島景色及當地文化傳統有較好的把握和認識。另外,學生還會受到語篇中情緒情感的觸動,自主歸納描述景色的詞匯、語句;自覺探究體驗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主動探索描繪我國美麗景色的寫作方法,從而實現有效的英語寫作產出。
2.完善教學指導方式,深度理解語篇意圖,把握寫作手法
在學生通過“黃金三問”引領全面把握語篇內容并得到優質寫作產出素材積累后,教師對教學指導方式進行完善、創新,組織他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語篇研討活動,使其更深入地把握語篇的寫作意圖,主動結合相關社會背景、文化信息材料識讀語篇主題,解析語篇寫作方法,把握在寫作產出中創造性地發表個人見解、觀點的學習策略。
仍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一文為例,在學生明確把握文本主要內容后,教師布置如下指向寫作產出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推動和促進下主動圍繞語篇展開深度研討,把握情景交融(feeling and setting happily blended)的寫作手法。
Task 1:Sort out the vocabulary related to emotions and feelings in the article 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and analyze the meaning of these vocabulary in context.
Task 2:Imitate the sentences describing Jade Island in the article and explore how to depict the scenery as if it were real?
Task 3:Choose your favorite location or attraction and describe your feelings about it to other members in the group.
之后,教師利用微課展示我國的九寨溝、西湖、長城等風景名勝的圖像或影像,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其從自身的旅游經驗與賞景、觀景的感受出發,嘗試運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寫作,并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3.突出思維導圖作用,整理語篇結構框架,提取寫作思路
若想讓學生實現有效的英語寫作產出,除了要讓其在語篇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手法外,還要讓其建構起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框架(駱春利 2018)。對此,在運用產出導向法引領學生展開讀寫結合英語學習活動時,教師可將思維導圖這一思維可視化工具嵌入促成階段,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語篇結構,從而展開主次明確、詳略得當的寫作產出。
例如,在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對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一文的分析研討后,教師鼓勵他們利用思維導圖從Opening、Main text、Ending三個角度整理英語寫作結構框架(見下頁圖2),自主完成英語寫作產出,并在課堂中相互分享與傳閱英語習作。

圖2:Mind Map of “Describing a place”
評價是應用產出導向法展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的最終階段,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有效產出,讓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以致用(顏琳 2017)。在實際的英語教學組織與設計中,教師可將評價與師生的教與學活動進行對接,打造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讀寫結合學習過程進行合理評價,從而在充分彰顯評價促學助教優勢的同時,更好地強化教學效果。
一方面,教師可利用階段性評價引導、調節學生的語篇閱讀學習行為,提升其語篇研讀精度,為其英語寫作產出提供保障。
例如,在指導學生解析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5 Music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The Virtual Choir一文的說明手法時,教師鼓勵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并分享交流成果,并引導他們以自評、互評的方式進行自主評價,查漏補缺,學會運用正確的時態、清晰的條理、明了的語言表述介紹與說明一種或一類事物的特點,從而實現說明文英語寫作產出效果的提升。
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結果性評價評測、判斷學生的英語寫作產出成效,強化其英語寫作產出效果。
例如,在學生完成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 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的英語寫作產出任務后,教師從Language expression、Lexical collocation、Writing Techniques、Discuss depth等方面評價,并展示優秀的英語習作,供其他學生借鑒、參考、學習。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增強學生的英語讀寫結合學習體驗感與成就感;二是更好地激勵學生實現優質、高效的英語寫作產出。
產出導向法是一種強調輸入性學習活動與輸出性學習活動緊密結合的外語教學理論。在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中,將產出導向法貫穿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不僅有利于打破語言學習與運用的界限,推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良性發展,而且能讓其親身經歷完整語言輸入、輸出的過程,潛移默化地提升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