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娟
(安徽省宿州逸夫師范學校 安徽 宿州 234111)
一個喜歡、熱愛歌唱的人,隨著知識增多、人生閱歷積累,對歌曲的理解和欣賞能力也會慢慢地提高。哼唱歌時不由地融入自己的感情,不自覺地大聲唱出幾句來,別人聽后不由得發出贊美,歌者獲得很大的滿足感,于是更加地想提高自我演唱水平,向更深層地去探討聲樂學習和表演問題。這樣就在“需要”的心理基礎上產生了欣賞和親身演唱的“動機”,因此,有必要先說說“需要”。
心理學認為,需要是指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的一種內部緊張狀態,是個人活動積極性的源泉。那么在聲樂學習與表演方面的體現,學生們則必須有想學習聲樂的欲望或積極想進行聲樂表演的強烈要求,這就是需要。
與聲樂學習和表演相關的需要有四種:審美需要、社會交往需要、自我發展需要、生存需要。
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睂徝佬枰侨祟惻c生俱來的感性需要。不論是原生態唱法的歌聲還是美聲唱法的歌聲,不論是中國的歌曲還是外國的歌曲,都要具有藝術美感。符合人們自己的審美觀,人們都會接受,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
當然,不同的個體,對歌曲的審美需要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聲樂學習與表演中,對于同一首作品,有的學生覺得此作品正是自己所喜歡的風格,于是興趣倍增,那么他學習起來也就特別輕松愉快,也能夠很自信地將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在表演中很好地表現出來;相反,有些學生對這首歌根本不感興趣,所以不能指望他們學好這首歌,更別提其登臺表演了。
交往需要是構成學生學習聲樂藝術和聲樂表演的動力的重要源泉,他是個體生存環境所必需的一種精神生活的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種精神需要也在不斷地發展,在名與利的驅動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聲樂,從事聲樂表演方面的職業。特別是受當今社會網紅文化輸出,很多中職學生學習聲樂,其目的不是為了促進聲樂藝術本身的發展和進步,而是為了獲得其所在的社會群體的贊許與接納。
自我發展需要是更高層次的需要。有的學生開始學習聲樂藝術,先是從身邊老師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需要提高進步,就會尋找技術能力更高的名師:唱歌先是唱給周圍熟悉的人聽,或是參加一些市級表演亦或比賽,后來發展到省級、國家級的表演或比賽,要求自我發展進步、盡善盡美的需要程度越來越高。當然,也不能排除有少許同學,一心只為了炫耀自己的技術、賣弄自己的外表,以此博得別人的關注;只是想在競爭中獲得一種優越感,通過在聲樂方面的成就來提高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和威望。
人具有自然性,也具有社會性,人更多的是社會的人,所以人的一切需要都帶有社會性。人要生存,就要付出勞動。特別是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大多數同學畢業后就要踏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有些同學專門從事與聲樂教育有關的工作。這,也是生存的一種方式。但有些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聲樂學習與表演作為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生存到底意味著什么。很多聲樂學習者和表演者頭腦里裝著太多的成才與成名意識,而缺少一點點職業與生存的意識。
總之,高尚的聲樂學習和表演需要可以使人不斷地進步,為聲樂藝術增光添彩,而低級趣味的聲樂學習與表演的需要則會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歧途,扭曲了聲樂藝術本身的意義與價值。
心理學上認為,“動機”是引起并維持人們從事某項活動,以達到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人的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形成的。有了需要,人們才可能產生滿足這個需要的動機;只有當需要轉化為動機時,才能成為現實活動的動力。動機是需要的表現。前面講到過,一個人有喜歡熱愛聲樂藝術到想要參加聲樂藝術的學習和表演的過程,這就是在“審美需要”的心理基礎上產生了親身演唱的“動機”。
有的學生產生親身演唱的動機是為了體會聲樂藝術本身的美,通過刻苦努力處理好作品所需要的技術、技巧和感情,以聲樂表演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意境,從而感染觀眾,讓觀眾和自己一起進入樂曲的意境,享受聲樂藝術的美妙,進而引領觀眾一起學著體驗生活的美。而有的學生則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嘩眾取寵,亦或是抱著混混的念頭去進行聲樂學習與表演。這樣,就有了正確的聲樂學習與表演的動機和錯誤的聲樂學習和表演的動機之分。前者為正確的、良好的動機,后者則為錯誤的、不良的動機。
聲樂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會受社會外界多種因素影響而使動機具有復雜性。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動機可以說是一個比知識、技術、樂感培養都重要的學習因素,培養和保持正確動機對同學們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那么,如何培養聲樂學習的動機呢?
1.要對聲樂藝術真正地感興趣。音樂是流動的、有生命的。沒有發聲技能、技巧的歌唱是喊、是發泄;沒有感情的歌唱是白開水,淡而無味。意大利歌唱家、教育家培爾蒂說過:“學習歌唱需要的是用腦子,而不是嗓子。”聲樂藝術不僅需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技能和方法,還要充滿積極的情緒,以十二分的熱情去歌唱,才能感人肺腑。古人云:“感人心者,莫過于情?!鼻槭歉璩撵`魂。動聲之前先動情,所謂“情之所至,音之所生?!碑斈銘阎鴮λ囆g的崇敬,帶著滿腔熱情投入學習時,你會發現感情的運用和技術的方法同等重要,都有助于提高聲音的藝術表現力。
不要因為學習過程中大量枯燥的練習而情緒懈??;不要因為追求技術難度而忽略循序漸進;更不要因為經驗的積累而對知識麻木。所以對于許多聲樂學習者特別是在專業學習音樂的學生來說,學生時代是歌唱家之夢破滅的時候。我們要堅持原來聲樂學習的“初衷”,清醒地認識到聲樂藝術事業的高尚和艱苦。
2.形成良好學習動機。有了學習聲樂藝術的需要還不行,我們要充分將其調動起來,保持其活躍的狀態,這樣才能形成學習活動中的積極動機。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學習成效來激勵自己。及時了解自己的進展程度、學習成績以及在聲樂演唱的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的成效,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反思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這樣可以激起新的學習需要,經過及時改正調理,進而產生進一步的學習動機。
3.掌握動機與成效的關系。我們學習聲樂的最大意義在于掌握熟練的發聲技能和技巧,以聲樂表演的形式表達歌曲的思想和內容,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但是同學們在學習中不能一味只追求發聲技能和發聲方法,這種動機越強烈,最終獲得學習成效可能反而越低。因為每個人先天的生理條件不同、個人技術水平不一樣、個人能力也有所差異。所以我們要循序漸進,無論一個單音還是練聲曲,無論是兒歌、戲曲還是藝術歌曲,無論是較容易的還是有難度的,只要你保持一定積極情緒,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對待他們,定會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
4.聲樂學習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毕朐诙虝r間內就全部掌握聲樂藝術的高深造詣,那是不可能的。在學習過程中,與老師的溝通是取得良好學習成效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我們課堂上要積極配合老師,特別是初學者,要仔細體會、揣摩老師的要求與意圖,讓理論知識與藝術實踐慢慢磨合。課下也要下足功夫去吸取多方面的知識。聲樂藝術與其他學科藝術都是相通的,我們要從本質上認識到聲樂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技能和技巧,而是要培養和訓練自己全方面的素質。著名聲樂教育家喻宜萱說:“一個學聲樂的學生,如果僅有良好的音樂條件和音樂天賦,而缺乏一定的文化素養,要理解掌握各種文獻,以致最后發展成才,那是很困難的。”所以在漫長的聲樂學習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擴展自己知識的廣度、增長知識的深度、改善知識的結構,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高尚素質的真正才華出眾的聲樂人才。
5.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被社會陰暗面所影響。我們要對生活充滿熱愛,帶著愉快的情緒,以滿腔熱情對待人生,以博大的胸懷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所以,我們要認清人生真正意義與價值,養成每天都有歌唱表現欲望,有了歌唱表現欲望才能保障有良好的學習聲樂的動機,才會產生興奮的情緒,更好地展現聲樂藝術的魅力。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國家和民族——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從以個人利益為目的的不合理動機逐步轉變為以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為目標的合理學習動機。
聲樂表演即演唱。演唱,從字面上看,既要歌唱,又要有表演的成分。我們知道,語言是人們交流情感的工具,而演唱就是帶有情緒和旋律的語言。在聲樂曲中,多數曲子是帶有歌詞的,只有當表演者進行演唱時,詞、曲作家寫在紙上的死字和音符才能變成活的旋律,歌曲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表達才能成為現實。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表演動機,才能沿著詞、曲作家的指引,向觀眾正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思想內容。
因此,我們要培養和保持正確的表演動機:
首先,糾正自己的不良動機?!叭酥?,性本善。”但現實社會中,一些不良的社會因素會影響一些人的聲樂表演動機的正確性。看到好的聲樂表演時要認真動腦思考,向其學習;聽到別人正確的意見或建議時要積極反省自己,認真采納;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用正確的審美觀來影響自己的聲樂表演的動機,對演唱實踐進行正確的引導。
其次,經??偨Y演唱實踐中成功和失敗經驗。我們學習聲樂藝術,從老師那兒獲得了人類經歷漫長歲月才獲得的大量聲樂知識技能,再運用這些知識技能指導自己的聲樂表演實踐,有時候成功,有時候失敗,在失敗與成功交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這些經驗歸納小結成自己的心得體會,再把這些心得體會傳播開來與別人交流,通過別人的實踐結果證明來鞏固自己正確的動機。同時,自己的技能也會得到進一步地提升和發展,藝術表現力也得到提高,并于無形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再次,克服不正常的演唱動機。有的同學酷愛聲樂藝術,非常認真地學習歌唱方法,也踏踏實實地去掌握理論知識,但是只要進行演唱實踐,便緊張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那么即便他演唱前有多么強烈的歌唱欲望、多么美好的歌唱動機,最終還是什么藝術成效也沒有。所以我們平時要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練習多了,怯場心理自然而然就會慢慢減弱??傊莩獣r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排除單純的技術觀念,讓自己更自信。
最后,尋求盡可能多地實踐機會,參與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集體活動里的表演會讓人產生強烈的集體主義感,讓人覺得自己對集體活動的成功與否有著直接性的作用,那么,在演出中,“為集體多做貢獻”的良好動機就會更加強烈了。
聲樂藝術是需要多種能力的復雜藝術。無論是聲樂學習還是聲樂表演,其動機最終應該是使演唱作品的藝術美得到充分表現,使人獲得藝術享受,而非為了處處顯示自己的形象、為了成名、出眾。
作為一名新時代中職生,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不僅要在聲樂學習和表演的道路上,充分認識到動機的重要性,培養和建立良好的動機,還要讓自己成為高素質、有才華的聲樂人才,以此厚植愛國情懷,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正如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所說:“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在21世紀征途中,中職生咬定青山不放松,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繼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