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元文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當前鄉鎮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并探討相應的對策。問題分析部分聚焦于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市場競爭激烈、基礎設施不足等主要難題,對策探討部分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包括提升融資能力、優化人才培養、加強市場創新以及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等,旨在促進鄉鎮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地方經濟的繁榮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鄉鎮企業;發展;問題分析;對策
鄉鎮企業作為鄉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地方就業、推動農村產業升級和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鄉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由于融資渠道有限,許多鄉鎮企業在擴大規模、技術創新等方面受限,影響了其可持續發展。人才匱乏也是制約鄉鎮企業成長的重要因素。相對于城市,鄉鎮的人才吸引力較弱,導致企業難以獲得高素質的員工,影響了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此外,市場競爭激烈,鄉鎮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相對不足,導致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難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基礎設施不足也限制了鄉鎮企業的發展,影響了其生產和運營效率。[1]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當前鄉鎮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對策,以促進鄉鎮企業的穩健增長和鄉村經濟的全
面發展。
一、問題分析
(一)資金短缺與融資難題
在當前鄉鎮企業的發展中,資金短缺和融資難是一大問題。鄉鎮企業由于規模較小、信用較弱等因素,往往難以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融資支持,這導致許多企業在擴大生產、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受限。資金短缺不僅制約了企業的內部發展,還影響了其在競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資金短缺問題的背后有多重因素:一是鄉鎮企業的創業風險較高,使傳統金融機構對其融資申請更為謹慎,難以獲得低成本的貸款;二是鄉鎮企業普遍缺乏完善的財務制度和信用記錄,這使金融機構難以準確評估其信用風險。
(二)人才匱乏與人力資源短缺
鄉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人才匱乏與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一方面,相較于大城市,鄉村地區的教育、文化等資源相對不足,造成人才的外流和稀缺;另一方面,鄉鎮企業的發展相對較為滯后,缺乏吸引人才的優勢條件,導致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回流或留在當地,限制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匱乏問題的影響在多方面顯現:一是缺乏高素質人才意味著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方面受限,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二是人力資源短缺也會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困難,難以形成穩定的組織結構和流程,影響了生產效率和質量。[2]
(三)市場競爭激烈與產品創新不足
當前,鄉鎮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產品創新不足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大問題。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要求企業不僅要滿足基本需求,還需要不斷創新以保持競爭力。然而,鄉鎮企業由于規模較小、技術創新能力有限等原因,往往難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也難以提供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創新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和產品創新不足問題的影響有多方面:一是缺乏創新產品意味著企業無法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難以吸引更多的客戶和市場份額;二是市場競爭激烈使得價格戰成為一種常見現象,降低了企業的盈利空間。
(四)基礎設施不完善與信息化水平落后
鄉鎮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當前很多鄉鎮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方面仍存在不足,這限制了它們的發展空間。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表現在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由于交通不便,物流成本較高,影響了企業的物流配送效率;能源供應不穩定,影響了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通信設施不完善,影響了企業與市場、供應鏈的快速互動。信息化水平落后問題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較低。鄉鎮企業在管理、銷售、市場拓展等方面往往沒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導致生產經營效率低下,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
二、對策探討
(一)提升融資能力與資源整合
針對融資難題和資源整合不足,鄉鎮企業應積極探索多元融資渠道,吸引風險投資,同時加強合作伙伴關系。政府可以制定優惠政策,降低融資成本,鼓勵創新融資模式。通過這些對策,鄉鎮企業將更好地獲得資金支持和資源整合,推動可持續發展。
1.探討政府支持政策與金融創新
建立并優化融資支持體系,為鄉鎮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擔保等金融服務,降低融資成本,增強企業信心。推動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如小額貸款、供應鏈融資等,以滿足鄉鎮企業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政府還可以通過稅收優惠、獎補資金等方式,為鄉鎮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金融創新也是提升融資能力的關鍵。政府可以鼓勵金融機構推行風險共擔機制,減輕鄉鎮企業的融資風險。此外,可以借助科技手段,發展 “互聯網+融資”模式,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融資途徑。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可以將更多優質融資資源引入鄉鎮企業,促進融資能力的提升。
2.引入風險投資與合作伙伴
為了解決融資難題,鄉鎮企業可以積極引入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不僅能夠為企業提供資金,還可以為企業帶來專業的管理經驗和市場資源。政府可以鼓勵風險投資機構加大對鄉鎮企業的投資力度,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也是資源整合的有效途徑。鄉鎮企業可以與大型企業、供應商、客戶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展項目,共享資源。合作伙伴可以為鄉鎮企業提供技術、市場、渠道等支持,幫助企業克服資源短缺問題,實現優勢互補,提升綜合競爭力。
(二)優化人才培養與吸引機制
解決人才匱乏問題,鄉鎮企業應建設全面的培訓體系,提升員工技能。政府可推出吸引人才的政策,包括住房補貼和獎勵。制訂培訓方案,培養多層次的人才,推動鄉村經濟蓬勃發展。
1.建設鄉村人才培訓體系
政府可以投入資金,建設鄉村培訓中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課程,提升當地居民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此外,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研究型培訓,提供新興產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還應注重職業教育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針對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的培訓方案,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人才需求。鼓勵農民工等群體參與技能培訓,提升其就業能力,促進鄉村勞動力轉移和產業升級。
2.制定激勵政策吸引優秀人才
政府可以制定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回鄉創業和就業。提供住房補貼和生活便利,改善人才的居住條件,增強其歸鄉的吸引力。針對優秀人才,給予稅收優惠、創業支持資金等政策,減輕他們創業負擔,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政府可以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知識產權、科研成果等資源的轉化,為創新型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鼓勵科研人員參與鄉村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實現科技與產業的融合。此外,建立人才評價和獎勵機制,公正評價鄉村人才的貢獻和業績,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和工作動力。通過榮譽、獎金等方式,鼓勵人才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3]
(三)加強市場營銷與創新能力
通過引入先進技術,拓展市場渠道,加強品牌建設,企業能夠提升競爭力,推動可持續發展。政府可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創新,以促進鄉村經濟的繁榮。
1.推進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
市場競爭激烈和產品創新不足是制約鄉鎮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鄉鎮企業需要加強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鄉鎮企業應積極投入研發經費,建立健全產品研發團隊。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展科技研究,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政府可以通過設立科研基金、獎勵創新成果等方式,激勵鄉鎮企業積極參與技術創新。鄉鎮企業可以借鑒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引進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此外,鼓勵員工創新和技能提升也是重要的一環。建立激勵機制,獎勵員工提出創新想法和技術方案。通過培訓和學習,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2.拓展市場渠道與加強品牌建設
市場營銷是鄉鎮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一環。鄉鎮企業需要加強市場營銷,拓展市場渠道,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鄉鎮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建立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在線銷售,能夠將產品推廣到更廣泛的地域,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同時,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推廣,增加產品的知名度。建立品牌意識和品牌文化是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一步。企業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標志、宣傳資料等方式,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將其融入產品和品牌建設中,增強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此外,與大型企業、商超、電商等建立合作關系,拓展線下銷售渠道,擴大產品的市場覆蓋范圍。通過合作,鄉鎮企業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資源和渠道,更好地將產品推向市場。
(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
為解決基礎設施不足和信息化滯后問題,鄉鎮企業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同時,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資金支持和政策激勵,促進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進程,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1.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基礎設施不完善與信息化水平落后是鄉鎮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并進行改善。政府可以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和方向,合理安排資金預算,確保建設資金的投入。政府可以引入社會資本,通過PPP等模式,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政府財政壓力,還可以引入市場機制,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率。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優化交通網絡,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加強電力、水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生產運營的穩定性;提升通信設施覆蓋范圍,加強移動網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信息交流和技術應用的普及。
2.推進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
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管理,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推動鄉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鄉鎮企業可以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ERP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等,實現生產和管理的數字化。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了解市場需求,優化生產計劃,提高資源利用率。政府可以為鄉鎮企業提供培訓和咨詢服務,幫助其順利進行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是信息化的深化,鄉鎮企業可以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應用于生產制造過程中。例如,在農業領域,可以利用傳感器監測土壤濕度、氣溫等數據,優化農作物的種植管理;在制造業方面,可以引入自動化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另外,政府可以鼓勵鄉鎮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共同研發適應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技術和產品。
三、結束語
當前鄉鎮企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政府和企業需緊密合作,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對策。通過加大融資支持、培養人才、推動創新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鄉鎮企業能夠逐步克服問題,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政策支持、合作伙伴關系和技術創新共同推動鄉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助力鄉鎮企業走向繁榮興盛。
參考文獻:
[1] 齊大偉.當前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中國市場,2023(13):110-113.
[2] 謝秋理.鄉鎮企業融資障礙及解決途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17):173-175.
[3] 張大鵬.鄉村振興背景下鄉鎮企業發展對策思考[J].中外企業家,2022(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