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慶嬌
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技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社會技能、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2周、1個月,觀察組SD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1個月,觀察組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境和精神/個人信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個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社會技能,改善其生活質量,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恢復期;個性化護理;社會技能;生活質量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在青壯年時期發病,臨床表現為感知覺、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障礙及精神活動不協調,但患者意識及智能基本正常。然而,部分患者疾病治療過程可出現認知損傷[1],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可進入到恢復期,但仍需要繼續用藥。雖然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幻覺、妄想等癥狀仍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影響,需要做好恢復期的護理干預工作[2]。本研究主要是為了探討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43.11±2.42)歲;病程7個月~6年,平均病程(3.02±0.46)年。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42.87±2.41)歲;病程6個月~6年,平均病程(3.11±0.4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病情處在恢復期;基礎疾病及精神癥狀控制好;年齡18~70歲;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患者或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體征不穩定;器質性疾病或精神障礙;心肝腎器質性疾病;濫用激素、藥物;長期酗酒者;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指導患者定期用藥,觀察患者的活動,定期進行查房以及觀察病情變化狀況。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個性化護理干預
(1)個性化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分析患者的病情與心理特點,為其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方案。給予患者支持性的心理護理,緩解其不良情緒。多同患者接觸,消除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恐懼感及陌生感,建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真實的想法,耐心傾聽,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患者提出的疑慮和困惑。予以患者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向其解釋精神分裂癥的病因、治療方法及預后效果,使其感知自身疾病,意識到配合治療對提高治療效果的意義。指導家屬為患者提供家庭情感支撐,提供安慰及鼓勵,使其感受到支持,提高治療信心。
(2)個性化生活技能指導: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引導其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對于生活技能掌握較好但由于患病引起生活技能受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詢問患者家屬情況,了解患者既往掌握技能情況,并通過反復訓練某種技能以幫助患者重拾生活技能;對于生活技能掌握較差的患者,可以從簡單的生活技能訓練開始,如穿衣、洗漱、大小便等,之后逐漸指導其學習更為復雜的生活技能訓練。干預過程中,告知患者堅持訓練以改善病情。
(3)個性化用藥指導: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具體用藥,為患者建立服藥指導卡,指導患者遵醫用藥。及時處理患者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首要的處理方式是減少用藥劑量,觀察減量后的情況。若減量后患者不良反應仍不能緩解,則停止用藥。在向患者給藥的過程中,注意藥物配伍禁忌。
(4)個性化認知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認知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健康指導。針對受教育水平低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通過動畫視頻等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知識宣教,并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針對受教育水平高及理解能力好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進行專業知識的宣教,發放健康指導手冊,并為其進行專業性知識解答,重點講解精神分裂癥專業方面的知識,提高其認知程度。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社會技能:兩組均隨訪1個月,在干預前、干預2周及干預1個月時均應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評價患者社會技能。量表共計包括10個項目,各項目均為0~2分,總分為0~20分,得分越高表明社會技能更差。
(2)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應用自制的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主要調查護患溝通、護理操作項目,問卷總分100分,問卷信效度0.862,根據得分情況分成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以下)三個等級。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
(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兩組均于干預前、干預1個月使用生活質量量表(QOL100)評價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境和精神/個人信仰6個因子,共計包含100個項目,每個項目1~5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社會技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社會技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P>0.05);干預2周、1個月,觀察組SD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1個月,觀察組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境和精神/個人信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不斷增加,使臨床中各種精神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截止2009年,我國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為17.1%,而在患病的群體中,精神分裂癥占比較大,精神分裂癥疾病的治療也成為研究關注的熱點內容。 目前,精神分裂癥尚且無特效治療方法,通常通過用藥干預控制患者病情,繼而使得患者病情進入精神分裂癥恢復期[3]。然而,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仍可出現不良情緒。
精神分裂者患者的病情存在個體差異,常規的護理干預方式無法根據個體差異對患者進行對應的干預,護理效果不甚理想。個性化護理措施是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予以其差異化干預。個性化護理予以患者個性化的干預指導措施,在干預強度、干預內容上均體現出差異性,并且遵循以人為本的干預原則,有助于不同患者病情的改善、恢復[4]。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2周、1個月,觀察組SD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個性化護理可提高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技能,分析原因可能為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根據患者的個體掌握情況對其進行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導,幫助患者掌握正確、健康的行為習慣,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并加強家屬對患者的干預指導,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社會技能[5]。此外,由表2、表3可知,干預1個月,觀察組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境和精神/個人信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個性化護理可顯著提高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個性化護理在護理干預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服務,基于患者對病情治療、恢復的實際需求,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生活技能、用藥以及認知方面的指導,有效控制患者的癥狀,調控其生理、心理狀態,改善其精神狀態,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個性化護理關注患者的訴求,有助于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6]。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技能,改善其生活質量,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 翟清艷.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技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2):221.
[2] 何卓玲,朱紫穎,王丹,等.綜合護理干預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2):175-177.
[3] 李虹娟,賈莉娜.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2):25-28.
[4] 陳少英,李艷麗,謝璧霞.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9,9(4):164-166,192.
[5] 王祖艷.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5):264-264.
[6] 孫傳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技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8,5(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