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展堯

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與推進,各類教育教學活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中職院校是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搖籃,應當在教育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音樂作為重要學科,具有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的重要價值,有利于幫助學生提升審美能力與水平,使其更好地熱愛生活。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中職院校的學生在音樂學習上興趣不高,學習熱情低迷,導致教學成果難以理想化。俄國偉大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興趣。”基于此,培養中職院校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升音樂教學的趣味性應當成為音樂教師思考的重點內容。本文圍繞“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這一主題,詳細論述了興趣培養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應當遵循的原則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以期讓中職音樂課堂綻放新的光彩。
一、中職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意義與優勢
(一)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更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然而,在當前的中職音樂課堂中不難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課堂參與率低下,音樂學習對他們而言并非享受,而是負擔,長此以往,音樂教學只能流于表面,難以發揮實際的作用,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顯得格外重要。有興趣才會有熱情,有熱情才能有動力,教師可以運用創新的教育理念,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究”的狀態改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音樂學習也是一種積累,只有當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和飽滿的學習熱情,音樂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提升,心靈也會在音樂的熏陶中健康成長。
(二)提高審美水平,用音樂美化人生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電子設備進入家家戶戶,成為大多數學生生活的“必需品”,通過電子設備學生接觸五花八門的音樂,享受來自不同國度、不同類型的音樂熏陶。然而,音樂行業魚龍混雜,有高雅優美的音樂作品,也有低俗粗糙的歌曲,前者陶冶情操,后者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審美水平,還有可能給學生的三觀造成負面影響。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尚小,容易存在跟風心理,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應該樹立責任意識,將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作為自己的責任。學生對音樂課堂上高雅的音樂藝術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不理解其中的魅力,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感受高雅音樂的魅力,摒棄低俗的音樂愛好,追求高雅的藝術享受,用音樂美化人生。
(三)推動思維發展,張開想象的翅膀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與文化活動,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中職院校的學生正值青春時期,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期”,作為音樂教師,應當利用好這一“黃金期”,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實現思維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對音樂作品產生探索欲望與思考的內在驅動力,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作品的魅力所在,在想象與創造中讓思維更上一層樓。
二、中職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多樣性原則
在傳統的中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填鴨式”“一言堂”等教學方法屢見不鮮,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難以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較低。基于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策略,在實踐過程中遵循多樣性的原則。多樣性原則要求教師立足于具體的教學內容,盡可能豐富教學手段,讓每一種教學方法都能夠與教學內容相配適,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堂的趣味性,享受音樂學科的魅力。不僅如此,多樣性的原則還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為了促進音樂課堂的多樣性,教師需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讓學生對音樂課堂保持熱情。
(二)個性化原則
要想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教師不能想當然,而是遵循個性化原則。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每一個班級也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能循規蹈矩,而是分析每個班級的興趣特征,結合所學知識的具體特點展開教學活動。個性化原則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點,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趣味要素,并將這兩點進行結合,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充分應用。個性化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音樂課堂的趣味,感受音樂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創新性原則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離不開創新的教育理念與策略,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遵循創新性原則,學習新穎的教學理念,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在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策略循規蹈矩,教學方式較為固定,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可以大致猜到教學活動與流程,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對音樂課堂產生消極情緒。而創新性原則不僅可以讓學生享受最新的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還可以讓教學活動增添一分“神秘感”,讓學生對未知的教學設計產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便會對音樂課堂多一份期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路徑
(一)從興趣出發,增強教學趣味性
學生對音樂并不陌生,甚至大部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熱愛音樂。然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一些學生卻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這其實是因為絕大多數學生的音樂欣賞類型是流行音樂,認為教材內容是“老土”“落后”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固守成規、照本宣科地展開教學活動,而應當結合學生“喜歡追星”“愛好流行音樂”的特點,真正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將流行音樂作為教學資源引入課堂,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只有當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興趣時,所學知識才能真正內化于心,在實踐過程中靈活應用。
以“音樂鑒賞”方面的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喜歡哪位歌手的作品呢?為什么?”聽到這個問題,學生立刻來了興致,爭先恐后地介紹著自己的偶像,并說出偶像所創作的音樂特點。然而,當教師問道:“你們還能從哪些角度來解析所喜歡的歌手的音樂呢?”很多學生沉默不語,發現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所知甚淺。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從專業的角度審視和評價自己所喜愛的音樂作品。有了前面的問題做鋪墊,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充分調動,興趣逐步提升,在學習過程中格外認真,最終實現理想化的教學成果。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從專業、全面的角度評價藝術作品,并能夠對自己所喜愛的音樂類型進行審視,最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了音樂審美品位。不僅如此,學生還能通過所學的音樂鑒賞知識正確地評價教材中的音樂作品,深刻地感悟其中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實現學習興趣的再度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內容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幾支粉筆便可以作為一堂課的全部教學工具。然而時代在進步,創新性與科學性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如果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課堂效率不僅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會得到激發。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為教育行業帶來了便利,也推動了教學模式的新發展。相較于傳統的教學工具,多媒體設備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度。不僅如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讓教師輕松利用網絡上的音樂資源充盈課堂,推動教學內容多樣性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和文字向學生傳播音樂信息,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對所學音樂知識形成直觀認識,降低學習難度。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觀察學生對不同音樂作品的反應,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靈活調整,讓多媒體設備所呈現出來的學習效果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認知習慣,也讓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音樂課堂的新發展。
例如,教師在音樂鑒賞環節向學生介紹不同音樂樂器的演奏特點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該樂器的照片以及演奏家演奏該樂器的圖片,引導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和推測,猜想這一樂器的旋律與情感基調,讓課堂煥發生機,讓學生在自主聯想與自由想象中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增強課堂互動,拉近師生距離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音樂學習也是如此。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上,大多呈現出“師為主、生為從”的狀態,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不僅如此,音樂教師作為副科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遠遠少于主科教師,學生對音樂教師不熟悉,對音樂學習的熱情自然難以提升。基于此,音樂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多設計一些師生互動環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便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進度和模式作出針對性的調整。
例如,當學習一首新的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第一遍欣賞后提出問題:“這首歌帶給你們什么樣的感受呢?”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抒發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見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在這一環節做好傾聽工作,即使學生的理解與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也不要急于糾正,而是讓學生說完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這樣的教學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欣賞音樂作品,并結合教師的教學糾正自己的理解。不僅如此,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做一些課堂小游戲,如“你唱我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歌曲。這類游戲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四)創設教學情境,優化學習體驗
情境教學法是當前較為常見且有效的教學模式,在諸多學科中都得到了推廣,并取得了理想化的教學成果。在音樂學習中,很多學生之所以興致平平,是因為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抽象性的特征,而當前學生多以具象思維為主,因此很難領悟到音樂學科的真正魅力。情境教學法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具體的音樂情境,讓抽象的音樂藝術具象化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優化學生學習體驗的目的。
以《伏爾塔瓦河》的音樂鑒賞教學為例,很多學生并未親眼見過伏爾塔瓦河,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伏爾塔瓦河兩岸的美景,并播放《伏爾塔瓦河》音樂,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讓學生走入具體的音樂情境。在聽覺與視覺的聯合感知下,音樂課堂中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被打破,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仿佛置身其中,欣賞優美的景色。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這首歌曲的欣賞與理解難度降低,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以激發,有了身臨其境之感,對后續的教學內容產生了熱情與期待。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與推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中職音樂教學的新方向。作為中職院校的音樂教師,應該正確且全面地認識到興趣對學生學習效率的促進作用,并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遵循多樣性原則、個性化原則以及創新性原則,通過提高教學趣味、運用信息技術、增強課堂互動以及創設教學情境等方法,讓教學活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讓音樂學習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的審美水平得到切實提升。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