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蓉 潘鋒鋼
[摘 要]精神譜系對于提高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質量、實現課程思政的內涵式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進過程中形成的紅色精神和歷史底蘊共同構建的精神譜系,如八一精神、蘇區精神、井岡山精神等時刻閃耀在贛鄱大地,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因此,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應緊緊圍繞這些別具特色的精神譜系,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深入,不斷推動黨的百年紅色精神在高校課程思政教學中的延續,引導學生學思結合,知行合一。
[關鍵詞]精神譜系;課程思政;新格局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奮進的過程中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形成了具有文化底蘊、自帶紅色基因的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精神的總稱。這種精神譜系蘊含著歷史底蘊和時代價值,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延安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等。中國共產黨奮進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譜系是引導革命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動力來源。它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精神的傳遞,更是其勇于奮進、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的集合。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應該以中國共產黨人凝聚的精神譜系作為思政元素,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職業理念、理想抱負等形成天然的聯系,通過課程思政教學不斷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時代精神。如何對精神譜系的內容加以梳理和凝練,使其能夠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發揮育人功能,體現時代意蘊,能夠以規范的內容和嚴格的要求融入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并形成標志性的路徑和方法,是精神譜系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所應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精神譜系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意蘊
中國共產黨凝聚的精神譜系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鮮明的時代價值,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需要結合專業課程的特征和時代需求,創造性地融入精神譜系的內容,對其賦予全新的詮釋。中國共產黨凝聚的精神譜系內容可以整合為愛國、復興、求實、民本及革命這五大精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挖掘精神譜系的時代意蘊,使其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必要的精神動力和價值方向[1]。
(一)引領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方向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本質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機融入各專業課程教學。精神譜系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資源,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所倡導的愛國情懷、公平民主、團結奮進、創新進取等精神,實質都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延續。一方面,精神譜系作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資源,與各專業課程依托的資源有著天然的共性,都能夠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觀進行重塑和升華,能夠以課程教學的形式有效融合個人或集體在奮斗中形成的實事求是、銳意進取、艱苦奮斗等精神,為學生個體的成長提供必要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百年奮進過程中的激昂旋律,能夠充分體現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團結拼搏、排除萬難的優秀品質,匯聚著中國人民的偉大精神。精神譜系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能夠有效引領其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使得大學生在接受專業課程學習時還能夠進一步理解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是如何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強盛及人民幸福的[2]。
(二)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注入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凝聚的精神譜系誕生于革命斗爭和民族崛起的歷史進程,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流血犧牲的偉大品質的凝結。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需要精神譜系的素材作為支撐,其蘊含的特質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向是相通的,高校可以以各個專業課程為媒介,培養大學生愛國、強國及報國的家國情懷。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在追求勝利、敢于勝利和勇于勝利方面表現出來的獨特精神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動力來源,有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寶貴品質。
(三)強化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文化支持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有賴于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譜系在形成和傳遞過程中匯聚了各地區的文化基因,其透視出來的紅色文化為高校鑄魂育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持。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同育人能夠充分體現精神譜系的底蘊,進一步擴大課程思政建設的深度和廣度。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和建設要注重引導學生繼承并發揚傳統文化,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融入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學中,使學生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中逐漸養成團結進取、敢于創新等時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將這些精神外化到各類愛黨愛國的行為中去。高校應鼓勵教師將精神譜系蘊含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引導學生通過紅色家書、紅色人物傳記等方式進一步感悟紅色文化的內涵,厚植大學生的紅色精神情結,使其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進一步明確自身的人生奮斗目標。在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感召下,能夠逐漸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堅定意志、理想信念等優良品質,并且轉化為自強不息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的學習和日常實踐鍛煉中掌握扎實的本領[3]。
(四)豐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資源載體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資源載體非常豐富,但是缺乏統一規范的整理和課程化處理。精神譜系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天然資源,中國共產黨人的百年奮斗進程中通過艱苦奮斗在勝利的道路上昂首前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通過教學和引導,使學生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積極發揚不怕吃苦的精神,通過堅定的意志克服一次次的畏難情緒,培養學生敢闖敢拼、自強不息的寶貴品質,進一步筑牢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學生學會調適自己的奮斗目標和人生理想,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資源載體,實現紅色精神和專業課程教育之間的相互融合,通過專業課程的教學資源整合不斷強化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志,進一步體現課程思政建設所必備的紅色精神內核。
二、基于精神譜系構建高校課程思政新格局的路徑
基于精神譜系構建高校課程思政新格局是一項系統工程,最終還是依據其落地環節來彰顯其育人效應。高校應以新格局的構建路徑設計為出發點,秉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建設理念,以專業課程為載體,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運動實踐,將精神譜系徹底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各個環節,使其更加符合課程教學和學生成長的現實需求。
(一)圍繞學生發展,將紅色精神創設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引導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具體化到學生的日常實踐鍛煉中去,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綜合課程建設的內在需求。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適當地選擇和調配那些能夠與精神譜系蘊含的紅色精神相結合的課程內容。例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紅色文化的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使學生能夠將本專業的實踐活動和愛國精神及民族復興精神聯系起來,逐漸使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實踐鍛煉能夠與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相統一。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蘊含了豐厚的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奮斗精神。這些精神應充分體現在專業課程教學,不斷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由于不同學生在學習方面會有不同的個性特征,并且由于學生個體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其實踐操作能力的生成也存在明顯差異。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敢于質疑,使學生能夠善于對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結構進行重構。當代大學生需要重點培養自身的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課程思政教學也要以其獨特的內容和教學實驗室不斷激勵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和個體成員的付出,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拼搏奮斗和無私奉獻是不可分割的。教師要通過精神譜系的紅色精神渲染,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自覺主動地養成奮斗志向和奉獻情懷[4]。
(二)依據教育教學手段,將精神譜系的精神內核轉化為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常態內容
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并不是一定時期的歷史產物,它具有鮮明的時代適應性和傳承性。作為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精神特征,其精神譜系反映出中國共產黨人對革命勝利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奮斗。當今國際形勢風云變化,而這種變化也延伸到了各個產業領域。這些產業領域共同構筑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保障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需要精神譜系的支撐和浸潤。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專業課程與紅色精神融合的重要渠道,應不斷優化教育教學的手段,使得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成為課程思政教學的常態化內容。教師要結合專業和課程本身的特點,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教學處理,使其更符合各類專業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成長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紅色文化的教學處理不能生搬硬套,而應根據課程的特點,將紅色文化和精神的感召及激勵的本質更加契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為學生營造出個性化的精神世界。教師要運用多元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黨的紅色精神能夠在不同課程中得以體現,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做中學和做中思。教師可以結合一系列的紅色教育活動,挖掘相關的紅色精神史料,通過建立課程思政的常態資料庫的方式,實現紅色精神和專業課程教學的完美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和體驗紅色精神。
(三)通過實踐鍛煉將精神譜系外化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勢資源
實踐鍛煉是課程思政建設中實現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橋梁。作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勢資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具有自身特色的傳承體系,而實踐鍛煉環節則能夠有效提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學的質量。作為專業課程教學的核心載體,實踐鍛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在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或困難,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獨立探究,積極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查閱紅軍不怕苦、不怕難、不懼挫折的光榮歷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討論并分享,使學生能在紅軍奮斗故事中汲取精神養分,進一步養成勇敢拼搏、堅韌不拔的品質[5]。
(四)通過課程改革將精神譜系構筑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在需求
課程思政建設本身也是各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創新,高校在推進教學質量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知識的生成,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職業倫理及時代精神。精神譜系蘊含的紅色精神走進校園、課堂和頭腦,是當代大學生對紅色基因傳承和弘揚最好的渠道。紅色精神的繼承不僅能讓大學生更清晰地認識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敢于爭先的時代使命感,使學生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通過課程改革將精神譜系構筑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在需求,需要各類專業課程改革理念和原則與之契合,使課程思政教學能夠更加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高校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探討基于精神譜系構筑課程思政建設格局的基本范式,使得紅色精神的挖掘和應用能夠進一步滿足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學的內在需求。
精神譜系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途徑,是構建新時代“大思政”格局的現實要求。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積極挖掘紅色精神的內涵,通過梳理和整合,不斷推動精神譜系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互融互通,將紅色基因和紅色精神的優勢轉化為一流課程和教材的優勢,通過融合精神譜系的示范課程和教材建設,進一步推動精神譜系融入課程育人、實踐育人的持續發展中。
結束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使得高校各類專業課程本身就蘊含了一定的紅色歷史和基因,漸漸形成具有學科特色的紅色精神。當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由于各種原因使得一些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進程面臨諸多困境,然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應始終圍繞精神譜系的內容展開,將紅色精神作為思政課程建設和改革的精神支撐,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為全面推進精神譜系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傳遞創造條件。首先,高校要圍繞學生發展,將紅色精神創設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引導;其次,高校要依據教育教學手段,將精神譜系的精神內核轉化為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常態內容;再次,高校教師要通過實踐鍛煉將精神譜系外化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勢資源;最后,高校教師應通過課程改革將精神譜系構筑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在需求。當然,高校專業課程教師還可以結合“四史”學習引導學生對黨的紅色精神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領悟。教師要通過穩定的課程思政范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使精神譜系蘊含的紅色精神成為各類專業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資源。
參考文獻
[1]萬建軍.基于精神譜系構建高校課程思政新格局[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4):189-192.
[2]劉素芳,尹根德.“黨建+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路徑探究[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4(2):45-51.
[3]季海群,蒯家偉,丁亮.航天類基礎課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與價值意蘊: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工程概論”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2(33):149-152.
[4]張佳賀,韓天澍,張瑞杰.大慶精神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東北石油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為例[J].大慶社會科學,2022(2):142-145.
[5]武金月.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的實踐探索[J].學習月刊,2021(11):52-54.
作者簡介:易蓉(1980— ),女,漢族,江西宜春人,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本科。
研究方向:醫學基礎。
潘鋒鋼(1980— ),男,漢族,江西宜春人,宜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
研究方向:醫學類課程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