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時代開展大學生主題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意蘊,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當中,主題教育也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由于高校大學生的學習任務十分繁重,專業學習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因此很多教師對大學生主題教育工作的關注不夠,工作創新不強,降低了大學生主題教育的質量以及實效性。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主題教育的內容要向著豐富化、多元化的方向充盈和延伸,主題教育的方法要向著多樣化、一體化的方向創新和發展。高校要創新主題教育一體化方法、搭建主題教育一體化平臺、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等形式,縱深推進主題教育一體化。只有從高校主體、教師主體以及學生主體等多方形成全力,協同推進、共同發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才能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發展路徑
一、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新型媒體層出不窮,傳媒形態也日新月異,給人們的學習、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這些變化也存在著利與弊。新媒體引發人們產生了諸多的新思想和新理念,特別是對高校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情感交流、社會心理等產生了重要影響,極大地沖擊著他們原有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觀念,引發了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深思[1]。大學生主題教育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引導和促進廣大高校青年朋友成長發展而開展的一種教育形式。新媒體的出現,使高校主題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主題教育方式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吸引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不斷提高主題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在新時代,高校廣大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對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價值和引領作用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要在科學理念的支撐和引導之下,做好主題教育工作。通過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的推進和開展,為廣大高校大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優化、更加靈活、更加出彩的主題教育氛圍,這也是切實提升主題教育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手段。但是,對當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以后可以看出,這種“一體化”教育模式的應用范疇不是十分寬泛,所發揮的價值作用還不明顯,這也是當前高校主題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的特征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相比其他一些主題教育方式來說,具有自身的一些亮點、特色和屬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是吸引了更多主體參與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一般來說,傳統的大學生主題教育方式基本上都是在線下由高校的輔導員來進行,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打破了這一種傳統方式的局限和制約,更加突出線上媒體的運用,將高校的管理干部、宣傳部門的負責人、思想政治課教師等教育主體都納入主題教育當中來,使他們為主題教育做出了應有的貢獻[2]。因此,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首先實現了教育主體的一體化,帶動更多人參加到這一項工作當中來。
其次,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是一種全新的主題教育工作方式,旨在實現教育內容的豐富和延伸。一體化主要表現在能夠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當中的教育資源、社會熱點問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等多種元素吸納其中,這樣能夠讓當代大學生在主題教育當中接觸到更多的新生事物,讓自己的眼界和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在知識面不斷豐富的基礎之上,也能夠讓主題教育活動的教育作用得到進一步的發揮,更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
最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是實現教育方式創新優化的一種全新方式。這種一體化的模式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方式方法的創新,通過運用各類新媒體,如官微、視頻號、校園網等平臺來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落實、落小落細,更好地切合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也滿足了新媒體時代學生對主題教育的需求。
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發展路徑
(一)以高度重視為基礎,提供主題教育一體化支撐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領導干部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的發展,認識到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主題教育帶來的新挑戰[4]。新思想引領新實踐,只有在思想上足夠重視,才能在行動上落地落實,從而更好為主題教育一體化提供支撐。高校黨委要成立大學生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負責主題教育的頂層設計、組織、實施和管理等工作,切實保障主題教育的合理性、科學性[5]。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實現,可以借助主題教育一體化方式創新來積極跟進。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行動起來,針對主題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成立專門的工作團隊或工作小組,明確主題教育工作的責任分工,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從而構建一種“全員參與、全員配合、全員推動、全員跟進”的主題教育良好氛圍。
(二)以活動開展為途徑,創新主題教育一體化方法
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要開辟新的教育活動載體,創新主題教育的活動,要轉變過去以理論宣講、知識競賽、板報宣傳等為主的方式,很顯然這些方式已不能滿足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要不斷豐富“體驗式”的主題教育內容,使主題教育能夠有意義、有效果[6]。通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主題教育活動的創新,在線開展相關主題教育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學習教育過程中。當前,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傳播工具,應充分有效利用這些設備工具來開展主題教育。在學生課業負擔較為繁重的情況之下,主題教育的次數不能少,而如何保證能按時按量做好主題教育,教師可以積極推動“線上+線下”結合的主題教育,定期發布主題教育相關信息、學習技巧及相關話題的熱點解讀,在線針對某一個主題活動進行討論和分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和引導,及時完成主題教育的各項工作任務,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可以布置一些主題教育的“微宣講”任務,學生通過利用短視頻平臺,結合時代熱點問題,選取好的素材來拍攝內容,讓主題教育傳播的受眾更廣。通過利用新媒體創新性的開展主題教育的宣傳工作,能夠大幅提升主題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以教育資源為內容,搭建主題教育一體化平臺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各個專業的特點等方面,把準主題教育內容,把握主題教育方向,建立主題教育綜合性一體化的分層教育體系。聚集優質的教育資源,將各類課程、學習資料、教育視頻等資源集中在一起,為主題教育一體化搭建專門的線上教育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高校也可以建立相應的主題教育平臺、在線問答社區、直播課堂等交互形式,讓學生可以實現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的互動學習,學生也可以在這里分享問題,尋求問題解決方案等不同形式的互動學習,鼓勵學生使用專業知識解困惑,這樣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主題教育的需求。建立學生社群,設立主題講座、交流活動等,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分享學習心得,并吸引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參與進來,為學生提供更加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教育資源和信息,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和專業的了解和充分應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7]。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讓高校大學生主題教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教育模式,讓主題教育的主題內容和學生需求之間高度整合,使主題教育真正能夠助力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四)以隊伍建設為目標,縱深推進主題教育一體化
在大學生主題教育組織實施的過程中,各高校還要打造一支高素質、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通過一種良性競爭模式的構建,讓高校所有教師都積極參與到主題教育工作當中。為教師提供專門的培訓機會,培養新媒體時代教師的數字素養和新媒體運營能力,增強教師在利用新媒體進行主題教育上的領導力和示范效應。要進一步發揮高校黨員干部的組織協調能力,通過相關主題教育專題培訓,能夠讓這些黨政干部以及高校輔導員掌握更多的主題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會、各種社團組織的價值作用的發揮,培養一大批學生干部,讓這些學生干部能夠發揮信息上傳下達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大學生主題教育自主策劃能力的增強,不斷提升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當然,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主題教育是一個持續推進、動態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常態化的過程。在具體的工作推進過程中,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通過各種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投入,內部各部門資源要進行整合,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做好銜接,形成強有力的工作隊伍,為主題教育活動的科學開展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
(五)以評估機制為推手,優化主題教育一體化方案
伴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召開,我國各大高校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了一個重要高度。借助頂層設計的不斷優化,各種資源的不斷投入,主題教育工作得到了深入開展,而如何評估主題教育的效果、優化主題教育一體化方案是當前面臨的難題。高校針對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主題教育的評估體制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主題教育開展的實效性得到保障。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一是要對學生參與主題教育活動的基本情況進行記錄、歸檔,這些數據信息資料都將成為對大學生個人綜合素養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讓大學生更為積極地投入主題教育學習活動當中來;另一方面,要對主題教育活動的工作團隊、組織策劃人員等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考核,可以制定更為完善的評估考核方案和評估指標體系,要將高校開展主題教育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職務晉升情況等進行掛鉤,對那些在主題教育當中表現突出的教師,要給予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獎勵,這也是充分發揮激勵作用的一個關鍵手段。只有通過評估、定期的監督和引導,才能夠確保高校主題教育朝著更為科學、更為優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在多方主體協同監督和協同評估的良好環境下,還能夠及時發現高校主題教育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或問題,并積極地采取整改措施進行優化完善。
四、總結與展望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建設、志愿服務活動等方面提出了豐富的主題教育內容,這些內容是新媒體時代高校主題教育所需要回應和承擔的重大責任使命。在新時代,高校依托各類新媒體的介質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把握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規律,開展“潤物細無聲”的大學生主題教育,能強化大學生主題教育的感染力、滲透力和影響力,培養適應社會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結束語
近年來,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信息獲取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大學生主題教育也應適應這一趨勢,運用新媒體技術,將傳統教育模式與新媒體時代進行有機結合,為大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更加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當然,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要想得到切實的推廣,要想發揮效力和作用,僅僅依賴于上述這些方法和手段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高校主體、教師主體以及學生主體等多方形成全力,協同推進、共同發展。同時,高校大學生主題教育高質量發展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當中去尋找更為科學、更為適宜的方法和路徑。
參考文獻
[1]李吉彬.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路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5(8):101-104.
[2]肖麗玲.主題班會在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才智,2014(5):43+45.
[3]汪玉婷,李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大學生黨員就業觀的影響探析[J].承德醫學院學報,2021,38(1):86-88.
[4]李海波.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就業思想教育發展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12-01.
[5]田向國.新時期大學生主題教育一體化模式的構建研究[J].科技視界,2018(13):130-132.
[6]劉超,張鋒.新時期大學生主題教育內容與創新研究[J].科技視界,2017(2):51+4.
[7]張兆延.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教育新徑:以閩江師專“傳冰心精神展閩師風采”主題活動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7):54-57.
作者簡介:郭金龍(1985— ),男,漢族,湖南沅江人,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碩士。
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院級課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題教育的現實樣態及優化路徑研究”(編號:HNTKY-KT-20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