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



[摘 要]為提升新辦專業網絡安全與執法的教學水平,在教育部重點推進的新工科建設和課程、思政融合建設思想的指引下,課程組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重點課程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技術進行了課程資源建設,按照警務新工科的要求完善了教學資源,在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完成了組課,實施了新的適合公安專業特色的教學方法,并構建了面向“教”與“學”的評價體系。經過一個完整的教學實踐,本次課程資源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技術;新課程;資源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5-0021-04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于2019年10月發布的《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中國人民警察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智慧警務學院開辦了公安特色專業,正是為了響應國家戰略號召,培養適應警務新工科緊迫需要的實踐性人才。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但伴隨著色情、反動、網絡欺詐、網絡暴力等惡意信息的出現,其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為規范正常秩序,公安民警經常采用基于Web挖掘、大數據分析等的技術和方法,通過互聯網獲取情報信息,而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技術正是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計算機類技術課程,能促進公安民警勝任本職工作,是新時期公安干警必須學習的課程。此外,“樹人先樹德”,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如何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首創精神、拼搏精神、奉獻精神等思政元素,是當前新型工科人才培養,特別是公安隊伍人才培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國內的許多院校都設有和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技術相類似的課程,如:北京師范大學的網絡信息計量與評價、中國人民大學的信息分析等,許多大學通過網絡公開課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把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也是方興未艾: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侯曉娜[1]運用SWOT分析法,基于發揮優勢、改善劣勢、利用機會、回避威脅的原則,在如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學術研究、聚焦用戶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浙江警察學院公安政工研究所的龔正榮[2]提出了構建“兩融三全”教學模式推進思政理論實踐教學,探討在“三全育人”視域下構建“思政+智慧”的教學新模式。
國家為了推動教育教學創新,使目標學生能夠得到豐富的教學資源的輔導,在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大力推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混合式的課堂結構,可以在線上實現實時溝通,涉及多個元素(教師、學生、主題、學習素材、情境)的協同。這種混合式教學可以從多維度、多階段,利用“翻轉課堂”的模式來實施,這是近年來國內外大力提倡的新教法。
二、研究過程
(一)確立研究目標
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技術是我校公安特色專業的計算機類基礎先導課程,主要向學生傳授網絡信息搜集、獲取與數據分析的基本技能。學生要了解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目標,掌握網絡信息搜集的方法和技術、大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為信息決策和分析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技術課程教學總體目標(但不限于)如下。
1.知識目標
(1)學生了解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的目標、基本概念;(2)學生掌握數據檢查、數據轉換和數據清洗的常用方法;(3)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搜集與分析的方法和技術。
2.能力目標
(1)學生具備先進的搜集和分析互聯網信息的理念和方法;(2)學生具備采集分析互聯網資訊的基本能力;(3)學生具備信息分析技術綜合應用實戰能力。
3.素質目標
(1)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2)學生具備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現如今,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本研究著重解決實踐教學比重不足、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缺乏等難題。本研究將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構建一套完整的,具有警務新工科特色、面向實踐、以夯實實戰能力為目標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爭取在實踐教學組織、線上線下指導和實踐資源建設、思政教育等方面形成可行的閉環機制[3]。
(二)研究內容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程知識體系與內容建設
分析國內外類似課程的發展趨勢,以培養目標反向要求教學內容,更加科學準確地提煉知識結構內容,并與后續課程有序銜接。重點加強案例庫與思政內容建設:一是用網絡搜索工具搜集涉及人、事、物、時間、地點的案例,二是搜集網絡爬蟲進行Web挖掘的案例,三是搜集大數據建模與分析案例,四是通過課程教學融入思政教育,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2.教學過程實施
(1)課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教師結合專業特色收集、整理、設計教學資源信息,進行適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將每次教學任務的知識要點和重難點發布在學習平臺上,讓學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自主學習。教師對學生的在線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對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提煉,并針對有關問題搜集教學素材。(2)線下教師課堂授課。教師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設計各種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問題,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3)課后學生實訓。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及學生實際需求,設計并布置綜合性拓展訓練案例,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融會貫通,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操作技能。教師最后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
3.實踐實訓教學優化設計
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這要求教師在實訓內容設計上著力于提高實戰能力,加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訓內容的比重,并依據實訓專題內容,在實踐中設置可拓展環節,使得實訓內容由單一到綜合、實訓難度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融會貫通,提高學習的挑戰性。
4.考核評價研究
對學習者的最終學習效果進行評估,是課程考核評價的核心。實施考核評價,既能保證學習成果取得實效,又能對課程教學目標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考核評價研究主要包括:考核形式(線上、線下分類考核方式,理論+實操考核方式)、成績組成方式(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實訓成績及德育評價機制下的成績)等。
5.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為了使教師逐步從傳統的知識講授者轉變為任務布置者、行為引導者和過程激勵者,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尋找知識、積極主動地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可采用案例導引、小組任務、現場觀摩、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式。整體教學實施方法細分如圖1所示。
三、 亮點與創新
本研究的亮點與創新有:(1)知識內容創新。對課程知識點開展適合警務新工科特色的內容梳理、課程資源開發,尤其是案例庫的建設。(2)教學過程創新。采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過程輔導,同時建立了創新評價機制,進行全方位激勵,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尋找知識。(3)教書育人創新。在傳統的教書育人方法基礎上,大量引入具有時代性的先進思政教育內容。總體來看,課程采用的是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教學方案,如圖2所示。
四、研究成果
(一)課程資源方面
課程組重新制作了課程的教案、知識圖譜、授課PPT課件、教學視頻、習題庫、考試試卷等,并在超星、慕課平臺完成了組課,對學生開放選課資源,實現了網上教學與管理和部分評價功能。線上資源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1.課程思政部分
本課程主要是培養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符合“四個鐵一般”公安鐵軍標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公安工作現代化,公安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和新時期移民管理工作需要的,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深厚、專業技能精湛、社會責任感強、富有創新精神,具有法治意識和國際視野,具備運用法治思維和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在公安機關從事網絡安全保衛與執法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警務人才。對應的課程思政切入點,舉例如下:
介紹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發展史:從剛開始的網絡監察專業到現在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從單一的網絡信息監管到打擊各類網絡犯罪,使學生認知網絡信息搜集與分析始終是網絡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引導學生高度重視保障網絡思想安全風險問題。教師在講述網上數據搜索時,學生可能會發現網上出現的不和諧聲音,這時學生必須堅定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原則。網絡在當下的思想斗爭中已經走在了最前列,掌握網絡思想的主導權,是對國家主權、政權的一種守衛。教師要貫徹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網絡陣地建設,注重主流思想引導,正確對待網上輿論,在分析其來源和特點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出來[4-5]。
2.課程教學內容實施部分
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緊密圍繞教學大綱展開,主要訓練內容貼近公安業務實際,各個模塊的設置涉及數據的獲取與處理、網絡信息搜索、網絡信息分析、開源情報分析等知識點,其中還有一部分自學提升的內容。
根據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堅持“以學生、實戰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精心設計線上教學內容、教學案例和課堂討論題目、實踐實訓具體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主題式討論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布置的作業題目注重應用性、綜合性,有一定挑戰度,能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設計實踐課拓展內容及拓展題目,驗證性實踐題目,應用性、綜合性題目,擴大學生自修機會。課程設計和教學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收獲學習成果,讓學生將學習成果展示出來,證明自己所學,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要推進公安大數據資源的利用,探索“校企局”合作的新方法。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與公安部門開展橫向聯系,在“校企局”合作模式下,探索一種精準化教學服務模式、一條產學研有效結合的協同創新之路。此外,還要推進將公安大數據案例應用于教學中,實現“校企局”資源共享最大化、合作育人成果最優化、理論指導實戰最佳化。
3.案例建設部分
從經典案例中挑選合適的案例(如谷歌反作弊法),引導學生從案件勘察入手,根據現場線索進行數據整理,建立分析模型,選取搜索方式(如Web情報搜索),抽絲剝繭得出分析結論,教師最后加以修正,以提高學生的辦案技能[6]。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灌輸一些小技巧,如怎樣爬取某網站電影名、用Python批量抓取某網站用戶信息,掌握抓包+cookie、手把手教你抓取美圖、疫情數據爬取及可視化等操作技巧。大部分案例都配有視頻教程鏈接,學生可以課下自學。同時,教師要教育學生爬蟲必須合法合規,這里可加入思政教育。
人工手動信息搜集也是適應未來崗位的重要技能,教師可總結幾款搜索引擎的高級搜索語法技巧,幫助學生掌握如何使用Google搜索引擎進行搜索,如何使用Baidu搜索引擎實現關于人、事、物、時間、地點的信息搜集,指導學生明確“人肉搜索”的概念與思路。
案例導入、課堂講授等環節,主要利用“學在警大”App[7],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的模式來教學,為學生提供線上案例、實訓資源包、教學視頻等課下學習的資源。
(二)學生考評方面
學生考評方式及比例如圖3所示,教師在第一次上課時就向學生說明清楚,便于今后參照執行。
(三) 課程思維導圖方面
通過上述展示的教學方法、手段,以及教學資源的整合,課程組制作了本門課程的思維導圖,展示了研究過程中針對線上線下教學的過程實施方案與要達成的效果[8],如圖4所示。
五、展望
課程組以教育部重點推進的新工科建設和課程、思政融合建設思想為指引,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為本位,開發適應警務新工科實戰需要的教學資源。本研究成果可在本校相關專業的課程進行推廣;建設的案例庫可為其他院校相關課程所應用;采用的創新教學法普適性強,既可為本校其他專業課程建設提供借鑒,也可為依據新工科建設需求培養其他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普通高校提供參考,促進實踐性卓越人才培養。可以預見,貼近實戰策略的信息搜集、信息處理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應用,在公共安全領域的社會治理中必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 參 考 文 獻 ]
[1] 侯曉娜.公安院校圖書館服務課程思政的SWOT分析[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21,23(6): 124-128.
[2] 龔正榮.構建“兩融三全”教學模式 推進思政理論實踐教學:以“思想政治理論綜合實訓”國家級一流課程建設為例[J].公安教育,2021(10): 62-65.
[3] 周海芳,周競文,毛曉光,等.落實計算思維培養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實踐[J].計算機教育, 2020(3):92-96.
[4] 王彬,金海燕,黑新宏,等. 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教學[J]. 計算機教育, 2021(11):89-92.
[5] 夏小云,李紹燕,朱蓉,等.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20(8):75-78.
[6] 李羅嘉.互聯網環境下的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資源建設[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2,40(1): 64-66.
[7] 肖磊. 信息化教學平臺與課程資源建設研究[J]. 科技風,2020(10):53.
[8] 王秀珍,王粉梅,周麗媛,等.混合教學模式下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資源建設[J].計算機教育, 2022(2): 61-66.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