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升色彩心理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對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分析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闡述當下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有效的運用策略,包括提升色彩心理培養意識、加強學生的色彩空間應用能力、豐富色彩語言、構建培養機制、通過課外拓展加強學生色彩心理,旨在為高校美術教學的優化獻出綿薄之力。
關鍵詞:色彩心理;高校;美術教學
色彩可以表達情感,是提升藝術作品表現力的重要元素,同時能夠傳達作品的主題。文化背景不一樣,色彩心理風格也不一樣。培養學生的色彩心理,除了要具備良好的美術功底外,還要具有全面的文化修養。現階段,很多高校在美術教學中側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功,對于色彩心理的運用及培養缺乏重視。色彩心理在學生的美術創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升作品的整體水平,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色彩心理的培養。
一、色彩心理概述
色彩心理對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繪畫創作能力。將其運用到美術教學中,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及應用色彩方面的知識、技能,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色彩本身沒有情感,然而經過人的心理作用后,可以與情感相聯系,形成有固定思維的色彩心理。顏色及所在環境的差異,能夠帶給人不同的心理及視覺感受。即每種色彩在不一樣的環境中,帶給人的心理審美也不一樣,即便是相同的色彩,所在時期和領域不同,對人產生的心理作用亦不相同。
人們看到色彩時,能通過心理和視覺做出判斷,形成獨特的感受。各種顏色帶給人的感受是存在差異的,比如:看到藍色,會產生嚴肅、莊嚴、幽靜、冷郁的感覺;看到紅色,會感覺到陽光、熱情;看到綠色,會感覺到自然、放松、清新;看到黑色,會感覺到神秘、沉默、莊嚴;看到橙色,會感覺到溫暖、活潑、快樂;看到白色,會感覺到純潔、樸素、單調。學生的年齡及所在的環境,同樣會影響其對于色彩的感知,使色彩心理體現的方式存在差異。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色彩鑒賞能力的提升、美術知識的積累,他們的色彩心理會變得更加成熟。
二、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第一,能夠影響學生的情緒感知。受環境影響,人們對于色彩的感受存在差異。大多數人在夜晚會感到恐懼,同樣,美術作品中的黑色會讓人感覺到緊張。此外,我國京劇臉譜中的多種顏色,也分別象征不一樣的性格,如黃色意味著兇猛,紅色意味著忠貞、英勇,藍色意味著剛猛、驍勇,綠色意味著頑強、暴躁,白色意味著陰險狡詐、多疑,黑色意味著公正無私,紫色意味著剛正、沉著、穩練,金色意味著威嚴神肅等。色彩在美術創作中,能夠體現作品情感。例如電影《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其性格溫柔平和,然而在表現其強大、勇敢的形象時,便用紅色盔甲全身武裝,從而讓角色形象變得高大、威猛,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這就體現了紅色在加強角色塑造上的運用。
第二,對于美術作品的表現力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繪畫中應該掌握色彩的基本規律,只有先學習色彩心理,才能把握色彩應用的整體布局。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提到:“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在色彩相合,合則神氣生動。”在美術作品中,一些因素會影響其質量,如色相、飽和度和明度。傳統美術作品偏向中低明度的色彩,色彩飽和度高低錯落,色相方面,則傾向于青色和紅色。高飽和度及低明度的對比,可以展現冷郁與陽光相生的別樣氣氛及趣味。多數現代寫實作品也主要運用了高反差的明暗對比,展現出燦爛美麗的畫面色彩。
第三,屬于重要的教學工具。色彩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美術語言,有利于對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及想象力的培養,對此,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色彩心理及規律的掌握。若是色彩的應用無序、盲目,則會影響作品的生動形象。然而國內高校美術生大都側重造型方面基本功的學習,部分學生在黑色調寫實作品中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創造力,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要想提升作品的表現力,應該學會合理地運用色彩,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外,還要學會應用夸張的表現手法,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術創作,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
三、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問題
(一)色彩心理意識不強
一些高校在美術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對色彩感覺的把握,導致其色彩心理意識不強。要想提高學生美術作品的質量,應該引導學生掌握色彩的應用方法,從而提升作品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若是只側重于造型,忽視色彩應用,就會限制學生的發展,不利于作品質量的提高。現階段,部分高校美術專業招生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寫生或是臨摹,學生進入高校之后才套用色彩,這使得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較弱,無法擁有較強的色彩運用能力,更無法有效把握色彩感覺。
(二)色彩心理在空間中的運用不足
色彩是空間的主角,對色彩的運用情況能夠體現出對空間的掌握能力。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距離、角度存在差異,學生應該學習及掌握這些不同,了解色彩心理。比如在畫一個蘋果時,應該區分不同色面的背光、受光及反光,才能確保繪畫質量。然而一些高校在美術色彩教學中,并未注重空間方面的細節,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處理結構性的整體色彩,進而影響畫面的節奏感及協調感,特別是展現的純度、明度及色相應該得到進一步優化。
(三)色彩語言單一
一些教師在色彩寫生教學中利用的色彩語言較為單一,導致學生逐漸習慣了使用單一色彩表現物體,包括空間、顏色、明暗、質感。只注重寫生,忽視學生色彩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沒有深刻意識到色彩想象力在美術創作中的價值,僅在教學中讓學生單一臨摹,就無法讓學生學會自由創造。色彩理論較為復雜,學生往往難以全面理解,加上教師利用的教學手段落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部分學生缺乏較強的色彩語言應用能力。
(四)色彩心理培養不到位
在教學中對學生色彩心理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任務。然而隨著藝術軟件的開發和應用,部分教師為了追求高效的藝術創作,忽略了色彩教學。色彩不是堆疊,而是調和,若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就不能在藝術創作中提升觀察力,不僅會影響作品質量,還會出現用力過猛的問題。另外,一些教師并未給學生提供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的機會,僅讓學生自行體會繪畫作品中的色彩規律及所要表達的情感,并未引導學生運用色彩表達主題。這樣沒有結合具體的文化環境確定作品色彩的方式,不利于學生色彩心理的提升。
四、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提升色彩心理培養意識
第一,教師應該轉變過去的單色造型教學法,引導學生應用多色進行創作,提升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合理地減少素描課程,促使學生發揮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進行美術創作。第二,教師需要提升色彩心理教學意識,在教學中加大對學生色彩心理方面的培養力度,引導學生運用色彩創作作品,促使學生提升作品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第三,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利用色彩語言表達各種文化的意識,例如在花鳥畫創作中,學生可運用豐富的色彩,體現出畫面的典雅,重視且尊重色彩的自然調和,將寫實和寫意相結合。
(二)加強學生的色彩空間應用能力
一般高質量的美術作品在色彩構圖方面都較平衡,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如今,很多學生都缺乏這方面的能力,使得創作出來的作品質量不高。大多數學生在剛接觸繪畫時,不知道該怎么下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色彩空間應用能力。第一,應該讓學生先掌握色彩與空間二者的關系,不能只關注物體色彩,還要將其和整體環境進行結合,構建整體色彩空間思維,并保證作品的整潔。在學生日常繪畫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注重明暗關系的意識,從而確保畫面層次感。第二,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色彩冷暖關系,有效地應用不同色調,明確分辨各種色彩的冷暖,統一并充實畫面中的色調。第三,教師應該讓學生合理地運用色彩純度,防止作品過于灰暗,提升作品畫面的和諧度。同時,引導學生掌握相關因素,更好地表達出空間關系與各種物體的肌理,構建整體畫面風格。第四,提升學生顏色搭配的能力,以確保整體畫面的和諧性。例如將黃色、黑色和紅色進行結合時,若是無法有效把握空間關系,則會影響作品質量,導致畫面生硬。部分學生出于提升畫面表現力的目的,會單一地加重暗色調,這樣只會起到相反作用。在色彩搭配方面,應該熟悉色彩心理,并非單一地增加顏色,影響畫面的整潔。例如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百駿圖》,其中駿馬的姿態各不相同,以參天老樹來明確色調。雖然駿馬的色彩濃麗、鮮明,但是未影響整體畫風,反倒具有特別的意味和情趣。
(三)豐富色彩語言
第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用色彩表達不同情感的方法。在寫生練習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和感知自然的變化,培養其觀察能力,從而發現不同色彩的美。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想法進行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色彩心理及藝術審美。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所想的內容,展現自身作品的特點,防止作品同質性較高。第二,單一線性寫生會影響學生的創造力,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色彩表現物體,還可以利用畫作體現心情、感受等。例如學生若想表現憂郁,除了可以畫一個憂愁苦悶的人之外,還可以藍色為主調畫出沒有人煙的大海、破敗零散的船只、壓抑的天空等,一樣能體現出要表達的情感。第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色彩來深化角色,體現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情感。在利用色彩加強作品時,需結合角色的實際情況,確定與其相應的色彩。與此同時,學生不能只畫單一的實物,還要畫不同的景物,甚至可以嘗試畫虛擬內容。例如利用工業黃色加上銹跡斑斑的元素,表達角色老去,為其賦予新生命的復雜情感。第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色彩體現主題,掌握色彩的象征性,合理運用色彩襯托場景,體現出要傳達的精神。例如畫古村落時,可以運用具有破敗感的色彩,體現時光的逝去及不知何去何從的無奈。
(四)構建有效的培養機制
第一,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色彩心理的培養,除了要注重理論方面的講解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急著讓學生實踐,可以讓他們先欣賞優秀作品,體會作品中的色彩心理,增加學生的學習、欣賞、感受經驗。比如欣賞凡·高《麥田上的烏鴉》,該作品中運用了深藍色和金色分割畫面,雖然整體簡單清楚,但是意味深長,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體現出躁動、壓抑的情緒。通過欣賞優質作品,能夠讓學生體會和運用色彩心理,學習情感氛圍的營造方法。第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掌握色彩規律,提升色彩應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告知學生,讓學生能夠針對性地進行糾正,同時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提升學生的色彩應用能力。例如在人物繪畫中,若是學生在創作中未體現出人物的情感,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在之后的創作中通過調整色彩語言,體現出人物的情感。第三,鼓勵學生多創作,練習色彩速寫,有利于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想象力,從而更好地運用色彩。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綠色的地球,鍛煉學生的色彩心理運用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掌握色彩規律。
(五)通過課外拓展加強學生色彩心理
課外拓展是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觀察更多的色彩變化,提升色彩心理感應能力。首先,需要增強引導意識,在實踐中讓學生觀察及掌握色彩變化特點,鍛煉其感應能力。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配色設計、色彩明暗方面的知識,幫助其更好地掌握色彩及色彩心理,以加強色彩的應用效果。除此之外,在課外拓展中,應該將美術創作與生活進行結合,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靈感,利用色彩心理,提升美術創作能力,從而提升作品效果。最后,通過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了解更多自然色彩,體會色彩帶來的魅力,從而讓學生注重色彩心理,提升色彩心理感應力。為確保活動效果,教師應該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和對色彩心理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地講解知識,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色彩心理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加強對此的重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色彩心理在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引導學生掌握色彩心理應用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美術作品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祥震.高校美術教學中色彩心理的應用策略研究[J].天南,2023(2):158-160.
[2]吳樂.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觀,2022(11):147-149.
[3]俞朝彪.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17(10):402.
[4]李英翯.色彩感悟的認知及其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構建[J].參花(上),2017(11):137.
[5]農旭安.關于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大眾文藝,2017(10):223.
[6]李相春.關于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98.
作者簡介:
張輝,碩士,河南經貿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