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英,胡遠麗,周紅麗,陳 娟
(德陽市人民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是內分泌科常見的急性并發癥,發病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給予DKA 患者及時、有效、準確的救治,提高搶救成功率,是醫護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1]。臨床工作中,由于護理實習生理論水平及操作技能不高,存在對患者病情變化不能及時做出判斷、急救操作不熟練、搶救經驗不足等問題,因此參與急癥搶救的機會較少。加之實習時間較短,對DKA 等急癥接觸較少,應急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帶教教師要兼顧日常臨床工作以及教學培訓,對備課投入的精力較少,往往采用純知識灌輸的單一模式。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下,實習生扮演著“旁觀者”角色,影響了學習熱情和學習自主性[2]。由于帶教教師自身對急癥診治較為熟悉,有時可能在備課過程中花費的心思較少,容易遺漏相關教學重點。而實習生對臨床教學的反饋途徑缺乏,導致帶教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下降,不利于教師的發展。
317 護是包括護士培訓考試、患者宣教處理方案等各類功能的云平臺,現已被國內多家醫院應用于護士培訓,能使護士利用零散時間進行片段式學習[3]。BOPPPS 教學模式建立在建構主義和交際法基礎之上,把學習分為導言、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6 個環節[4]。在實際教學中BOPPPS 模式既可以通過導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實習生進行參與式學習,還可以開展隨堂教學評價,師生共同參與實現教學目標?;?17 護平臺的BOPPPS 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拆解教學活動,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目前,基于317護平臺的BOPPPS 教學模式較為少見,本研究將其應用于內分泌科臨床護理教學,以DKA 教學為例進行實踐探索,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以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3 月的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隨機編號。以實習輪次為單位,根據隨機數從小到大進行排序,前一半編號較小的實習生為對照組,后一半編號較大的實習生為試驗組。挑選符合標準的研究對象90 名,對照組44名,試驗組46 名。性別:男10 名,女80 名;年齡:18~21 歲,平均(19.54±0.62)歲;學歷:中專1 人,大專84 人,本科5 人。兩組各項基本資料比較均P>0.05,滿足對照條件。所有實習生均自愿參加本研究且知情同意。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利用PPT 展示病例并結合講述、板書等,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實習生以聽講為主,整個流程為“課前教師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復習—考核”。試驗組采用基于317 護平臺的BOPPPS 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1)課前:在正式上課前一周,教師按照內分泌科護理學實習教學大綱,通過317 護平臺將相關資料發送給實習生[5],要求其自行提前了解相關知識點,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基礎。
(2)課中:采用基于317 護平臺的BOPPPS 教學模式,以DKA 教學為例介紹如下。①導言(B):正式教學前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之前的預習內容以及教師在課前播放的新聞視頻《大學實習生暴飲暴食,吃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都屬于這一階段,目的是激發實習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教師利用貼近實習生生活且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新聞導出課程,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念,同時引起實習生對相關急癥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而課前317 護平臺的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實習生提前了解本課程相關知識,對課堂產生熟悉感,從而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②目標(O):本堂課的學習目的和要達到的學習效果。本堂課實習生的知識目標:掌握DKA 的基礎診斷與臨床表現判別、治療及護理措施、步驟;能力目標:能快速識別DKA 癥狀,能針對DKA 患者開展急救;情感目標:培養責任心、同理心、慎獨精神。教師基于以上目標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設置課堂活動,并且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及時調整節奏。這樣的設置能夠讓實習生明確學習任務,學習更有目標感,從而促進目標的實現。
③前測(P):根據學習目標進行適當的事前測驗或調查。針對實習生預習情況,選擇一問一答方式對其進行DKA 診斷與臨床表現提問,根據回答來判斷其知識掌握程度。從長期來看,317 護平臺反饋的實習生預習情況,能幫助教師階段性了解實習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積極性等,而本節課學生答題情況能幫助教師及時調整課堂講解思路。
④參與式學習(P):師生互動式教學。教師先利用PPT 講解DKA 的基礎理論,包括診斷、臨床表現、治療及護理措施等,然后讓實習生觀看微視頻《DKA 的護理措施》,最后進行角色扮演。由教師設定一個DKA 急救場景[5],實習生扮演患者、醫生、護師、家屬等角色,教師在旁指導,及時糾正錯誤。此過程極具互動性,通過師生互動式學習,增強實習生對病例的體驗感,鞏固相關操作技能。實踐過程中的每個步驟都是實習生對所學知識的輸出,而以輸出倒逼輸入,能夠讓實習生更好地吸收、理解DKA 相關知識。教師及時指導和講解,也保證了實習生對DKA等急癥的正確認識,避免了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參與式學習是BOPPPS 教學的核心,該環節強調實習生的主體性,弱化了教師的引導性。若教學內容過于晦澀難懂,沒有師生互動,那么實習生很容易走神,連基本聽講都做不到,更何談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形成自己的理解。
⑤后測(P):課程結束之際,對實習生開展隨堂檢驗或隨堂評估。由一名實習生扮演DKA 患者,隨機抽取部分實習生示范DKA 護理措施,但教師不再進行實時指導。我們希望通過此方法讓實習生及時復習DKA 護理相關步驟。后測結束后,教師提出 “DKA 的誘因有哪些”“DKA 如何補液”“補鉀注意事項有什么”“DKA 的護理措施”等問題[5],實習生予以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對DKA 知識的整體掌握情況,加強對基礎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對教師而言,可以了解實習生學習情況及知識掌握程度,也能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
⑥總結(S):教師和實習生共同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概括、總結。先讓實習生自由討論發言,對DKA 急救角色扮演情況進行評價、總結。然后教師結合實習生預習效果、上課存在的問題以及基礎知識薄弱點等進行點評[5],對教學過程進行完整敘述,補充知識。接下來教師引導實習生運用思維導圖歸納本節課知識點,并引出下節課的教學內容,提出下一階段課程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教師總結過程中,對于難理解或易混淆的知識點,可以直觀的圖表對比等方式進行講解,并將相應的資源發布到317 護平臺,還可結合相應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創新、總結及設計。
(3)課后:教師將錄制好的DKA 視頻按照BOPPPS 流程分解為6 個課堂教學視頻,發布在317 護平臺。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于培訓后第1、3、6 天推送至實習生手機端,并讓實習生在規定期限內自行學習。課程結束后,實習生撰寫學習小結匯報并通過317 護平臺反饋給教師。
(1)考核成績:教學完成后對兩組進行考核,包括理論知識和技能考核,各100 分。(2)教學滿意度:自制調查問卷了解實習生對教學的滿意度,總分100 分,<60 分為不滿意,≥60 分為滿意。(3)教學評價:教學結束后向試驗組發放教學評價調查表,內容涉及學習興趣、自主積極性、獨立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合作意識、自我表現能力及師生交流7 個方面[5]。
運用SPSS 22.0 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 和%表示,統計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理論知識和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教學滿意度評分也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考核成績與教學滿意度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results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兩組考核成績與教學滿意度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results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s)
n對照組試驗組組別 理論知識87.77±6.13 91.00±5.45 2.640 0.010 44 46 t P技能92.13±7.06 95.01±2.78 2.560 0.012教學滿意度96.21±2.81 98.29±2.66 3.607 0.001
表2 試驗組對教學效果的評價[n(%)]Table 2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y the experimental group[n(%)]
從表1 可以看出,試驗組理論知識和技能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317 護平臺的BOPPPS 教學模式應用于DKA 教學有利于實習生的學習。在BOPPPS 教學中,帶教教師把知識點拆分為微視頻上傳到317 護平臺,實習生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片段式學習,可提高學習效率。而教師提前發放學習資料,能使實習生更清楚教學目標,課堂上播放貼近實習生生活的視頻[5],能激發其學習熱情。由于導言階段實習生學習興趣濃厚,課上能集中注意力,思維處于激活狀態,此時教師運用經典DKA 案例讓實習生體驗護士角色,從而使其更容易掌握相關護理操作。前測階段既是對導言階段的驗收,也是對目標階段的調整。前測階段的提問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實習生的要求,也能夠讓實習生更加明確教師設置的目標任務。而基于317 護平臺開展的前測能夠讓教師直觀了解實習生課前學習情況、學習積極性等隱性指標,對于后續教學有指導作用。參與式學習是BOPPPS 教學的核心,正是這一步的交互性設計,讓教師把課堂還給實習生,讓實習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在實踐中學習符合護理教學理念,在教師的及時指導下實習生對DKA 急癥相關知識的學習成果得以鞏固,教師也因對實習生進行交互性指導而更加清楚其存在的問題,為接下來的總結環節奠定基礎。后測與前測相對應,本質上是對參與性學習的輔助,3 個階段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實習生對DKA 相關知識的掌握。后測階段教師通過隨堂問答,檢驗實習生對目標的達成情況及參與式學習成果。總結階段通過教師的總結性講解,能夠讓實習生更加準確地理解DKA 相關基礎性知識。課后教師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在317 護平臺發布按照BOPPPS教學過程拆解的教學視頻,這是本研究對BOPPPS 教學模式的拓展。根據實習生對DKA 相關內容的理解情況,教師也可以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幫助,以增強實習生整體學習效果。
將基于317 護平臺的BOPPPS 教學模式應用于DKA 教學,選擇典型的真實臨床案例,將教學過程分為6 個階段[6]。通過該教學模式,實習生可提前、主動參與學習,改變以往被動灌輸式學習習慣。教學過程是實時互動的,教師可以了解實習生學習效果并及時調整教學重點,課后以思維導圖將知識匯總,讓實習生回憶總結,一目了然,提高教學質量。從表2 可以看出,試驗組大多數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習興趣、自主積極性、獨立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表現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加強師生交流。護理實習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學習積極性相對較高,客觀上為開展BOPPPS 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學中通過急救場景的設置和角色體驗,實習生掌握了DKA 護理技巧及護患溝通技巧,提高了急救能力,達到了實習目的。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在內分泌科臨床護理教學中運用基于317 護平臺的BOPPPS 教學模式切實可行,在提高實習生應對臨床問題的綜合能力方面卓有成效,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