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菲菲,覃祚蓮,鄧 旭,陸麗娟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護理教育肩負著為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實用型護理專業人才的重要任務[1]。內科護理學是護生的主干專業課、必修課,是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人文科學為基礎,理論與實踐結合最緊密的課程。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臨床新技術的更新,傳統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大量實踐證明,探究式學習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2]。為充分體現探究式學習的優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本研究將基于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案例教學(Case- based Learning,CBL)微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學教學,探討該模式對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進一步探究師生、生生合作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選取廣西中醫藥大學2020 級護理專業6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人,觀察組采用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納入標準:全日制護理專業本科在校生,愿意參與本次研究,了解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能保證學習時間者;排除標準:中途由于各種原因退學者。兩組教材均為護理專業本科專用的第6 版《內科護理學》[3],課時和教師安排完全相同。
1.2.1 觀察組(1)組建師資隊伍。從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選擇4 名具有高級職稱并承擔過本科教學任務的內科教師作為任課教師。對任課教師進行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混合式教學相關知識培訓,并對培訓效果進行一致性檢驗。研究過程中,每位教師負責一個學習小組的教學工作,并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制作基于SPOC 的CBL 案例微課,編寫教案。
(2)優化教學方案。根據內科護理學教學大綱、護理專業本科生培養計劃以及各系統疾病特點選擇相應專科的病例,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幾個模塊。根據內科護理學各模塊內容結合重點、難點,將臨床病例編寫成適合護理專業本科生使用的護理案例,遵循層級遞進原則由淺入深、由基礎到重點設計討論提綱,使學生通過案例學習和討論將疾病相關知識串聯起來,每次課2~3 學時。①制作微課。教師根據重點和難點確定所需教學案例或者小視頻,對其進行編輯后,以短視頻或者圖片形式呈現,每個視頻8~12 min,具體內容由教師確定,方便學生理解、掌握。②組建教學小組。SPOC 以騰訊課堂為網絡平臺,學生實名注冊后使用。教師提前上傳微課、案例和其他教學資源,并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打分,作為平時成績加分項。組建班級微信群,再將學生每5 人為一組分為若干個教學小組,所有教學活動均可在組內進行。教師聽取小組討論內容,及時回復學生提出的問題,批改討論報告。③課堂教學實施。課上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混淆點進行講解。之后對案例進行分析并與相關知識點進行聯系。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護理問題、方案或措施不做定性評價,而是鼓勵學生闡述理由,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進行知識的擴展與延伸。④課后拓展。課程結束后,學生可在組內分享自己的感受,就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線上討論,完成課后作業。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法包括講授、提問、演示、概括等,學法包括聽講、記錄、練習、觀察、討論等,授課所用案例與觀察組一致。教師向學生講授該課程重要知識點,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分組討論,教師補充。采用問卷星或者雨課堂進行隨堂測驗,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1.3.1 客觀評價指標 包括理論考試和護理技能考核成績兩部分。兩組理論考試及護理技能考核的內容、流程、評價方法均一致。
1.3.2 主觀評價指標 包括知識掌握、臨床思維能力提升、師生互動以及滿意度4 項,以1~5 分評分,1 分表示非常差,5 分表示非常好。
1.3.3 自主學習能力 課程結束后,采用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評價。該量表由國內學者林毅等[4]編制,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般、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計1~5 分,總分28~140分。量表包含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學習合作能力3 個維度,共28 個條目,得分越高說明自主學習能力越強。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觀察組,女28 人,男2 人;平均年齡(21.53±0.97)歲;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為(77.53±7.23)分。對照組,女27 人,男3 人;平均年齡(21.27±1.20)歲;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為(76.00±9.13)分。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理論考試及護理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成績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成績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s)
n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理論考試82.80±7.81 74.67±7.87 4.019 0.000 30 30 t P護理技能考核90.13±5.60 85.07±3.90 4.068 0.000
觀察組在知識掌握、臨床思維能力提升、師生互動和滿意度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對教學模式的評價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odel between two groups(±s)
表2 兩組對教學模式的評價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odel between two groups(±s)
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師生互動4.03±0.77 3.10±0.96 4.166 0.000 30 30 t P n 知識掌握4.63±0.49 4.00±0.74 3.898 0.000臨床思維能力提升4.10±0.89 3.57±1.04 2.139 0.037滿意度4.57±0.50 3.43±1.01 5.516 0.000
觀察組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s(±s)
表3 兩組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s(±s)
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學習合作能力29.10±3.12 24.20±2.91 6.293 0.000 30 30 t P n 自我管理能力36.10±10.67 30.43±6.57 2.477 0.017信息能力44.03±5.74 40.60±5.52 2.362 0.022總分109.23±12.86 95.23±9.06 4.874 0.000
為滿足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對教學手段、模式及方法進行改革。SPOC 是一種比慕課更小眾、更精致的在線開放課程類型,不僅融合了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優點,也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5-6]。CBL 強調在教學中引入臨床真實案例,有助于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理解、運用知識[7-8]。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向各行各業滲透,借助網絡進行學習已成為一種最為便捷和重要的學習方式,線上自主探究+線下協作研討的混合式教學成為未來學校課程教學的主流模式[9]。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理論考試及護理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學生知識面得以拓寬,能夠從不同渠道以及大量微課中獲取信息,開闊了視野,課堂內容也更加多樣。案例教學時,教師上傳臨床真實案例,學生課前預習、查閱資料,在觀看教學視頻、掌握一定知識后,對案例進行線上線下討論,對形成臨床思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進而真正理解和掌握。
內科護理學教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醫學基礎理論知識,而且注重其評判思維和臨床決策能力培養。實施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知識點融入臨床案例,濃縮成短小而完整的視頻,能滿足護理專業教育要求,但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同時作為引導者和解惑者參與學生討論,并進行指導。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個人的重要性,進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對于課上沒有理解的知識,也可以進行課后師生、生生線上討論,從而加以鞏固。本研究中,兩組對各自教學模式從知識掌握、臨床思維能力提升、師生互動和滿意度4 方面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學生對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混合式教學模式評價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與胡采霞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是新時代護士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也是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重要內容[11]。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混合式教學要求學生課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索,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多樣,課堂氣氛更加融洽。課堂上結合臨床案例主動查閱、獲取與案例相關的信息,通過師生、生生交流實現思想的碰撞,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滿足感。
將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學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學生滿意度較高。基于SPOC 的CBL 微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講授式教學法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師生互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不足,為本科護理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研究與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廣應用。今后,本教學團隊還將持續豐富案例,提高微課制作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