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垚,楊 靜,王亞麗,郭變琴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 400030)
檢驗科是醫院病原微生物的主要集源地之一,每日接收來自患者的樣本數量成百上千甚至上萬份,存在著生物安全隱患。醫學檢驗專業學生雖前期在校學習了一些安全防護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操作經驗,安全防護意識較差。在醫院檢驗科實習中,發現部分實習生存在對安全防護知識理解不深入、實踐技能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因此,對醫院檢驗科實習生開展生物安全教育非常必要。為了在短時間內增強教學效果,通過分析檢驗科實習生生物安全知識掌握現狀,對比傳統教學(LBL)、問題導入式教學(PBL)和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CBL)模式的優勢和不足,探索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在檢驗科培訓中的效果。本課題擬在實習生實習階段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提升其生物安全認知水平,使其掌握生物安全個人和環境防護流程,把好醫學檢驗從業人員入口關。
將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在我院檢驗科初次實習的檢驗醫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53 人,其中男性21 人,女性32 人;年齡18~25 歲,平均年齡(22.50±0.20)歲;35 人為本科學歷,18 人為大專學歷。
通過隨機分組將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n=28) 和對照組(n=25),兩組實習生性別、年齡、學歷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1 對兩組實習生生物安全教育前的摸底調研 教育前,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實習生進行摸底調研,問卷包括單選題和多選題,涵蓋生物安全自我評估、在校參加的生物安全教育培訓、生物安全防護概念等方面的內容。
1.2.2 兩組實習生生物安全教育模式 邀請經過生物安全知識與能力培訓且取得合格證書,并具有豐富培訓經驗的人員擔任帶教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對實習生進行生物安全教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以帶教教師為中心灌輸式的授課模式;實驗組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即帶教教師結合前期摸底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授課內容,并根據生物安全教育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包含CBL、PBL 和LBL),授課形式多樣化,除常規的理論知識講解外,還結合了動畫教學、現場演練和實際操作等,均能促進實習生對知識的掌握。
1.2.3 教學模式滿意度調查及考核 實習生對開展的教育活動進行滿意度評價及理論和技能考試,按規定時間和規范步驟進行考試及評分。
采用Excel 2022 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和邏輯檢錯,采用SPSS 20.0 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人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 檢驗,培訓前后變化采用配對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實習生進入實驗室前進行摸底調研,對生物安全自我評估很熟悉的占30.19%,不了解生物安全防護概念的占7.55%(見表1)。
表1 培訓前兩組實習生生物安全認知行為情況Table 1 Bio-safety awareness and behavior of two groups of interns before training
對實驗組進行調查,了解其愿意接受的教學方式及教學方式滿意度。85.71%的實習生希望在線教學;宣傳手冊、報紙、宣傳欄等是實習生比較滿意的教學方式,另外,部分實習生建議補充多案例的教學形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見表2)。
表2 實驗組希望接受教學方式及教學方式滿意度的調查結果[n(%)]Table 2 Survey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desire to accept teaching methods and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methods[n(%)]
培訓前后實習生分別進行理論與技能考試,總分100 分。調查結果顯示,培訓后兩組實習生考試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培訓前后兩組實習生考試成績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exa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intern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s)
表3 培訓前后兩組實習生考試成績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exa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intern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s)
組別 P<0.001<0.001培訓后t對照組實驗組- 5.192- 13.672 t P培訓前42.84±12.65 41.64±9.18 3.970>0.05 58.64±10.12 72.07±6.79- 5.730<0.001
因在校學生所學課程繁多,許多學生在上實驗課前未接受過系統的生物安全教育。據復旦大學對研究生生物安全知識的調研[1],研究生由于在本科階段已參加過生物安全知識學習和培訓,對基本常識知曉率較高(93.95%),但對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實驗中具體操作相關的知識掌握仍需加強。
前期,課題組成員調查了重慶市基層醫院臨床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現狀及實驗室工作人員認知情況,發現很多實驗室工作人員生物安全知識匱乏,自我防護意識及意外事故處理能力不足,對生物安全相關概念知曉率僅為50%,主要在離心意外、氣溶膠暴露及標本溢灑等的處理方面。課題組對實習生的生物安全摸底調查發現,雖然大多數實習生在校參加過生物安全教育培訓,但83.02%的參加的是理論知識培訓,參加的技能培訓較少,因此其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特別是實踐技能,而部分實習生對自己生物安全知識掌握情況不了解。
張灼陽等[2]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了解病原生物學實驗室基本規則、知道如何處理廢棄生物標本及如何正確處理感染性材料溢灑的占70.9%,掌握正確使用生物安全柜的占63.0%。這一結果優于本研究結果,說明不同院校及區域間有一定的差異。本研究中,大部分實習生不知道醫療廢物處理流程,且常見意外事故如離心意外、標本(菌毒株)溢灑和針刺傷處理方法等均掌握不足。
多項調查結果[3-5]均反映醫學高校大多數學生生物安全認知水平不高,對職業暴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了解不足,實驗課前后不洗手或未規范洗手、用戴手套的手使用手機和觸摸皮膚、生活用品及污染用品未分類放置等現象常有發生,這與本次調查結果一致,因此學校應加強生物安全教育。作為即將進入醫療工作崗位的實習生,必須讓他們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始終堅守“質量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檢驗科應通過開展生物安全教育,提高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增強安全防護意識。
如何提高實習生安全防護認知水平已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Dorwal 等[6]認為,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要與時俱進,在信息時代可采用通信軟件來加強管理制度的學習和交流。王治西等[7]提出通過規范生物安全防護規章制度、強化實驗課堂管理、加強監管實驗操作、對違規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等,不斷提高學生對生物安全防護規章制度的認知。謝俊秋等[8]提出通過構建虛擬仿真實驗室,模擬不良安全事件及危險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學會如何應對安全問題。王哲[9]認為“集中介紹+ 多次復習”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牢固地掌握微生物實驗室安全風險點。
目前,在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教學模式有LBL、PBL、CBL 等。LBL 仍是現階段最常用的教學模式,但其弊端為學生被動學習,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忽視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及主觀能動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10]。
PBL 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將學習設置于問題情景中,讓學生主動探索問題背后的相關知識,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11]。PBL 教學模式較LBL 教學模式優勢明顯,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也有局限性:(1)檢驗醫學作為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在技能操作中采用傳統帶教演示講解的方式較好。(2)大部分帶教教師和學生對PBL 教學的認識不深入,無法很好地進行課堂互動,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12]。
CBL 教學模式可以以典型病例為基礎設定特定的場景,即先由學生匯報病例并演練診治流程,再由帶教教師引導總結,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及求知欲;帶教教師與學生共同剖析病例中的要點,不僅拓展延伸了相關知識,而且能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了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3-15]。
LBL、PBL、CBL 教學模式已在多個科室開展應用,但在檢驗科生物安全教育中的報道較少。本研究結合培訓前實習生生物安全知識掌握情況及希望接受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將不同的教學模式引入了生物安全教育中。(1)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對生物安全知識進行總體概述,如引入相關案例、法律法規、基本概念、實驗室工作人員基本行為準則等。(2)將實習生分成小組,每組安排一項任務,如哪些情況需要采用七步洗手法、不同類型的醫療廢物處理流程是怎樣的等。各組實習生準備相關資料,并向其他實習生講解,帶教教師進行點評總結。在教學中開展一些職業暴露相關應急演練活動,提升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因此,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進行實習帶教,能增強帶教效果及提高實習生綜合素質,值得推廣應用。
由于實習教學中生物安全教育占比較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讓實習生掌握更多的生物安全知識和技能及增強安全防護意識,這就需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宜適當精簡,保留精華。(1)通過生物安全案例引起警示。(2)重點介紹檢驗科常涉及的生物安全操作規范,包括針刺傷、標本溢灑等不良事件的預防及發生后應急處理等;編寫通俗易懂的生物安全宣傳手冊,方便實習生隨時學習;圍繞授課內容,將拓展性、趣味性知識借助多媒體視頻、網絡教學等傳授給實習生,以解決課時有限的問題,從而增強教學效果。(3)開展生物安全技能競賽,實習生通過小組探討、準備及現場展示等環節,提升自身能力。(4)在階段性或專業組考核中,增加部分生物安全理論及技能考核。
總之,生物安全教育至關重要,靈活運用LBL、CBL、PBL 等教學模式,可增強教學效果,使實習生熟練掌握實驗室安全操作,正確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