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才 甘肅省山丹縣第一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正式頒布,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成為目前學科領域最受關注的話題。其中,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多種教學功能,比如評定、選拔、診斷等,能夠讓教師發現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動態生成課堂。所以,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一定要優化評價路徑,充分彰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義,讓整個評價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讓評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推動學生獲得較為深遠的發展,讓整個教學評價充分彰顯學科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和特點。
新課改倡導教師應該全面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理念。換言之,整個課程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作為課堂的本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現課程教學。所以教師就應該全面地解析新課改的理念,從中剖析出教學評價的基本指導思想。一方面,教師要確定“學生本位”的教學觀,所以整個教學評價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個性特點,在課堂上積極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教學評價以“成績為主”過渡到以“核心素養”為主上,實現對學生文化素養、道德情操及個性心理的多元化評價;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以學論教”的評價觀。以往的評價更加重視教師的地位,凸顯以教師為中心、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評價就應該強調“以學論教”,要保證整個評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既注重結果又注重過程,豐富教學評價的標準,讓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獲得多元化發展。從這兩個理念著手,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標準。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時,在實施課程評價的時候,就要打破傳統單一化的評價考核標準,充分彰顯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不同維度的評價標準對應課堂中不同學生的表現。在對第一小節內容“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為何屢次受挫?”展開教學時,涉及兩個主議題任務,分別為“近代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沉淪的?”“復興探索——救中國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道路?”針對主議題一所涉及的兩個探索子議題,分別為“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什么?”“中國人民應該完成哪些歷史任務?”需要讓學生回憶社會主義的三次歷史性飛躍,逐漸剖析出議題的相關答案,促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領悟中國的社會性質,了解中國人民應該完成哪些歷史任務。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評價的時候,教師就要豐富教學評價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著手去衡量學生的課程學習活動。具體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表1 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確定了以知識評價及素養和能力評價為主的評價標準,并且根據不同的評價標準,細化出了不同的評價細則。從多個方面著手,實現了對學生的綜合性考核,讓學生找到了對應的尺度和評價依據。這樣便能夠幫助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課程學習活動中獲得明確的目標和指向,借此發展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評價的主體不能只是教師,還可以涉及學生、家長,真正意義上凸顯出思想政治課堂評價主體多元化的特色。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實現了對整個教學內容的多方面、多方向考核,讓整個課程教學緊扣實際,實現了對學生的積極引導。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課本教材為例。對“偉大的改革開放”一課進行教學評價時,就應該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首先,要發揮教師評價的作用。教師是掌控整個課堂教學節奏的關鍵,所以教師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在對本節內容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改革開放進程及意義的認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果闡述”“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的分析”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還要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等對他們進行綜合性評估。在完成整個教學活動之后,還要根據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核,評價學生的政治認同(了解改革開放的進程和取得的成就、體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認同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科學精神(學會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原理分析并解決問題)、法治意識(具備法治意識,能夠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公共參與(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放飛青春夢想、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充分彰顯自身作為教學主導者的價值與作用。
其次,要發揮學生評價的作用。學生評價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學生自我評價及小組互相評價。比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教材30—33 頁,讓他們在時間軸上分別填寫出改革開放40 余年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并用一句話進行概括。通過改革開放的時間軸,全面理解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在完成了這一系列任務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相互進行評價,主要是針對小組內部參與的積極性、提供的幫助對組員進行評價。而后各個小組則可以針對彼此提供的實踐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充分彰顯多元化且極具個性化,實現對學生的積極引導。
最后,要發揮家長評價的作用。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課后探究任務,讓學生和父母共同觀看中國改革開放的相關視頻。因有些長輩經歷過改革開放,所以家長和學生可以組建“學習共同體”。家長向孩子講述自己的經歷,并結合孩子在課內學習到的知識內容,共同討論、共同分析。而后家長就可以根據孩子的表述內容,對孩子予以評價。相關的評價內容可以上傳至家校平臺中,讓教師及時看到家長的評價和反饋,而后有針對性地設計下節課的探究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便能夠保證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全面性,讓學生的認知更為全面、客觀、科學,實現對學生的積極引導。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所涉及的教學評價應該更為優化,所以教師就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評價的方式。本文將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課本教材中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例,分析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進與優化過程。
一方面,要實現結果評價及過程評價的有機結合。結果性評價主要是通過課堂及課后紙筆測驗以及學生利用所學習的文化理論知識對相關的事例進行分析等進行評估。例如,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去理解“中國夢”的內涵、本質和特點,嘗試以通俗易懂的話語加以闡述,并從自身的學習活動著手,分析如何實現“中國夢”。比如,在自己的專業學習領域內砥礪前行,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種結果性的評價能夠多維度考查學生的成績、態度及能力,有利于豐富評價模式。過程性評價主要是通過日常的觀察、經驗性檢驗及抽查作業的方式,針對學生的課堂專注度、思考點及問題解決能力進行考查。比如,針對于本節課,教師設計了不同的議題。各個議題中學生的不同表現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就要根據不同議題、不同學生的課堂表現、參與積極性、所呈現的成果進行評價和考核。將學生的學科學習內容細化到每一節課堂上,幫助學生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讓結果性評價及過程性評價相輔相成,推動學生獲得更為深遠的發展。
另一方面,要實現量化評價及質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是借助紙筆測試、實踐操作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具體評價成果為分數、等級等內容。雖然它能夠直接反映學生的課堂學習總體情況,但是無法反映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感及參與體驗。所以,教師還應該滲透質性評價,借助一些描述性的語言、記錄學生知識與技能成長的檔案袋等評價工具和手段,對學生的課堂具體表現、參與度、思考問題的點等方面進行考核及評價。這樣既能夠彰顯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夠更為全面地反饋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及體驗變化情況。量性和質性相結合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更為全面地審視自己。從理性及感性兩方面著手,衡量自己的學習過程,這樣能夠充分凸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更為科學的評價實現對學生的積極、有效引導。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特定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及認知理解角度,所以他們的學習活動更加具有個性化特點。因此,在實現對學生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正視學生之間存在著的發展差異,整體提升自身的評價技巧。利用教學評價語言的巧妙性,逐步引導學生正視自我,讓他們獲得個性化的成長及發展。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在對學生展開教學評價的時候,就應該使用教學評價技巧,讓整個教學評價充滿藝術性。
一方面,教師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弄清楚現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看到學生之間存在著的差異,讓整個教學在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原則的基礎上,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評價。比如,針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需要讓學生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背景、核心內容及地位作用。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三個部分的內容實施差異化教學。針對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表現,教師也要予以個性化的評價。比如,有的學生在背景分析中,對世界局勢的分析十分透徹,所以教師就在這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表揚和贊美;而有的學生卻對國內背景的分析比較單一、片面,所以教師就要點撥,引導學生嘗試結合國內的時政事例加以分析,實現對這一思想產生背景的綜合描述。總之,在對學生的教育評價中,教師一定要看到學生的優勢和特長,使用教學評價藝術將學生的閃光點充分體現出來,也要輔以耐心細致的語言,幫助學生認知自己的不足,逐漸完善自我,找準正確的學習步驟,借此幫助他們實現對本堂課知識內容的全盤掌握。
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有著不同的表現,所以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微表情和小動作,捕捉學生外在行為之后的內心真實情感,對他們予以恰當性的評價。比如,有的學生在分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時,他們對“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的地位認知不是很清晰。那么,教師就要以此為基準點,對學生進行層層點撥,幫助他們找準二者之間的差異。當學生有了準確的判斷之后,教師就要積極地表揚、鼓勵學生,繼續沿著這條線找出二者的不同點。通過這樣的方式,便能夠讓整個課程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結合學生的語言、表情及身體變化進行評價,并鼓勵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加以探索,其實能夠幫助學生展開進一步的實踐及探究,有助于他們感知所學知識的內核。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提升評價的技巧,既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在此基礎上使用藝術性的評價語言,有條不紊地對學生實施評價,充分彰顯出獨屬于自己的評價風格,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指示,建構更為高效的思想政治課堂。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價路徑應該更為豐富和多元,要嘗試以科學的評價帶動引導學生高效率地完成實踐探究。所以,教師就要豐富教學評價標準、拓展教學評價的主體、改進教學評價的方式、提升教學評價的技巧,保證能夠以更為科學、完整、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建構政治課堂,推動課程的改革及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