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雅心

書名:播音主持專業的多元化發展研究作者:韓文婷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年6月定價:78.00元
作為連接媒體與受眾的橋梁,播音員與主持人不僅是媒體平臺的形象代表,同時也是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引領者和傳播者,在引導社會輿論、化解社會矛盾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發生深刻改變,原有的播音主持風格和工作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傳播場景和需求,新的環境對身處一線的播音員與主持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這就需要播音員與主持人順勢而變、主動作為,積極探索身份轉型與業務升級,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出發切實推動新時期的播音主持工作向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由韓文婷所著的《播音主持專業的多元化發展研究》一書,在系統梳理播音主持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新聞播音、新聞主持和體育賽事播音等具體實踐,對全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的多元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分析,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正如作者在書中指出的,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話語優勢受到巨大沖擊,特別是“泛播音主持”亂象的泛濫,使新時期的播音主持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在以大互聯為基礎的新媒介生態環境中,受眾群體日益分化,受眾選擇日益多樣,播音員與主持人需要具備更多的綜合能力和素養,不得不在風格塑造和知識拓展層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另一方面,隨著媒體場景的轉變和傳播方式的持續更新,播音員與主持人不再是簡單的信息傳遞者,而是全媒體輿論場的引領者,這就需要播音員與主持人進一步提升與用戶互動、溝通的能力,擔當起輿論引領的社會責任。在全媒體格局下,播音員與主持人不僅要在工作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還要注重個人形象塑造和政治素養的培養,切實提升自身跨平臺、跨場景、跨節目的全媒體傳播能力,真正實現從“一元”到“多元”的身份轉換和能力拓展。
立足全媒體格局,促進播音主持工作內容與形式創新。在傳統媒體時代,播音員與主持人的身份大多是串聯節目和傳遞信息,其工作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工作場景也基本局限于固定的節目和電視臺。如今,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媒體融合的深入推進,播音主持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媒介生態也日漸趨于移動化、社交化、智能化。面對媒體融合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播音員與主持人必須以融合的心態擁抱新的技術場景,積極探索身份轉型與業務升級,通過受眾喜聞樂見的新形式、新內容,讓更多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有效傳播、直抵人心。不僅要在精準把握受眾需求的基礎上,積極引入新的話題、研究熱門事件、探討社會問題,通過深入研究和獨到的見解,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和思考價值,同時還要持續提升自身全媒體技術能力,充分利用圖片、音頻、視頻、VR、AI等多種技術形式,不斷創新傳播場景,讓節目內容和呈現形式更具吸引力。
聚焦個人形象塑造,提升播音主持節目的品牌影響力。對于播音員與主持人來說,獨特的風格特征和個人魅力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在媒體融合深入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播音員與主持人個人形象的塑造成為節目品牌建設的重要一環。因此,播音員與主持人需要根據自身興趣、專長和經驗,確定自己的專業領域和風格,并在節目創作中突出自身特色,讓受眾能夠快速地與自己產生共鳴。同時,播音員與主持人還需要在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方面多下功夫,運用符合播音主持專業以及傳媒發展特性的語言規律對新聞內容進行二次編輯,重視語言藝術性、規范性和服務性的表達,使節目更具感染力。此外,互動場景的構建也是提升公眾形象和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借助社交媒體等平臺,播音員與主持人可以與受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及時、快速、充分、主動地發現受眾需求,回應受眾關切,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關注和認可。
強化政治素質培養,突出播音主持工作的價值堅守。互聯網開放的環境為個體信息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導致人人皆可做“主播”的“泛播音主持”亂象愈演愈烈,大量的新聞信息充斥網絡,令人眼花繚亂、真假難辨。面對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輿論生態的復雜變化,亟須進一步加強播音員與主持人的政治素養培養,切實保證各類播音主持節目的內容質量與價值取向。一方面,主流媒體的播音員與主持人要時刻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充分發揮引領社會輿論的核心作用,切實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引導力,規避當前碎片化信息傳播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其他各類播音員與主持人也要積極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在堅守原則的同時主動作為,為公眾傳播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