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歌?鄧三英



摘 要|小學生的品德發展對整個人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兒童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是現階段提倡的素質教育培養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首要任務之一。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對新媒體環境對鋼屯小學生品德發展帶來的影響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新媒體環境給鋼屯小學生的品德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同時也伴隨著許多的消極影響,本文對其影響從新媒體自身、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進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從新媒體自身、政府部門、教育工作者、家長四個角度出發,探討了培養小學生優良品德和品德養成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新媒體;品德發展;影響及對策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研究背景
俗話有云,“樹小扶直易,樹大扶直難”。童年時期的品德發展對一個人一生中行為習慣的養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中國提倡的素質教育,主張培養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其中培養兒童優良的道德品質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影響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兒童的先天條件,還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外部因素,其中社會作用對兒童的品德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每個時代都有著自身的特征,當今社會,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等通信設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出現率和使用率日益增多,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今小學生正處于我國經濟政治的繁榮時期,當今世界,信息網絡日益強大,新媒體環境對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影響日漸深遠,值得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重視,并加以正確的引導。本論文主要以鋼屯小學生的品德發展為研究對象來探討新媒體環境對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影響,并提出有效的對策來減少新媒體環境給在校學生品德發展帶來的危害。
2 研究對象和過程
2.1 研究對象
鋼屯中心小學是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鋼屯鎮的一所農村小學,學校現有1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86人,學前班3個,在校幼兒112人,共有教職工50人,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老校。學生均屬于正常學生,沒有智力和殘疾方面的問題,所以該校小學生的情況比較簡單,但是因為是農村小學,所以有部分學生是屬于留守兒童,是在祖父母的照顧下成長的,學生之間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學習情況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距;小學生的品德培養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祖輩父母的教育比較追求孩子物質生活上的全面滿足進而忽視了孩子品德的培養,與父母一起生活成長的孩子其品德發展相對來說會比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更加的全面。
2.2 新媒體環境對鋼屯小學生品德發展的消極影響
(1)新媒體環境讓小學生的品德發展復雜化
新媒體環境為小學生品德發展提供了很多方便,但與此同時也使其更加復雜。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更快,信息內容繁雜,各種不良信息容易在網絡上擴散。由于小學生的辨別能力差,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強,道德意識薄弱,所以很容易從新媒體傳播的不良信息中學習到不利于品德發展的信息。
由表1可知,74.5%的小學生認為在上網時需要有行為或者道德方面的約束,認為不需要約束的占比為25.5%,由此可見,鋼屯的少數小學生認為上網可以解放天性,可以肆無忌憚地做任何事情,這一無意識的行為讓小學生減弱了自身行為的約束力,導致網上的不良行為逐漸增多,不利于學生的品德發展。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無限性和更新的即時性使小學生品德發展趨于復雜化。
(2)新媒體環境造成了小學生品德認知的趨同
小學生本身的品德發展處于萌芽階段,道德認知不夠成熟,對外界的影響缺乏抵抗力和辨別力,對接收到的信息全盤吸收,當新媒體環境下傳遞不良品德時,小學生會失去對不良事物的否定力,甚至會模仿不良行為。這會造成小學生品德認知的趨同,對小學生的品德發展產生不良的印象。現在的小學生處在新媒體環境中,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調查發現,有67.1%的小學生每周上網時長大約10個小時,有21%的學生上網時長大于14個小時,11.9%的小學生每周上網時長大約2小時,筆者認為這些學生只是在學校才有可能接觸到新媒體設備,在家中幾乎是不會上網的。很多小學生在影視中或者電腦、手機上的網頁上看到不良信息或者不良品德時,在其好奇心的驅動下都有想要了解和學習的想法,部分學生會直接點擊網頁查看。
(3)新媒體環境導致小學生道德情感的冷漠
與成人相比,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容易深陷于網絡世界,形成網癮。由于在使用新媒體設備時幾乎都是“一人一機”這樣相對來說比較獨立的環境,容易使學生缺乏正常的人際交流,甚至可能產生孤僻、冷漠等心理健康問題,進而導致人際關系的疏遠,以至于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他們對人和事都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最好的玩伴還是同學,其次占比最大的是電子設備/電子游戲這一選項,筆者了解到選擇這個選項的學生認為電子游戲能夠讓他們忘記上課時的煩惱,能夠達到最佳的放松效果。選擇寵物、玩偶、自己作為自己最好的玩伴的學生所占比例一次是6.4%、4.1%、2.4%。
3 對策與建議
3.1 學校方面
(1)發揮學習主渠道作用
新媒體環境下的德育是開放式教育,改變了傳統的封閉式的教育模式。新媒體環境下傳播的信息是不能被教育工作者預先設定和控制的,其信息內容繁多,好壞參半。所以,小學生要提高對信息的辨識度,選擇正確的、對自身有益的信息。這就需要師生雙方轉變德育觀念,利用新媒體資源使校內、校外文化更好地結合。這種開放式的教育模式,使小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被動接受學習轉為主動探索學習,調動了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提高教師新媒體素養
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生的品德發展對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要求也是很高的,一個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的教師團隊對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生的品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新媒體環境下的小學生品德發展應該從教育工作者抓起,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盡可能地掌握新媒體技術,努力融入小學生的網絡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利用新媒體技術,更好地為培養小學生優良品德服務。
3.2 家長方面
(1)樹立威信形象
現在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對孩子上網的行為,有些家長是完全持否定、抵制的態度。持這種態度,主要是家長對于孩子上網沒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家長的想法和認識是片面的。然而,一些家長的網絡知識和網絡信息都是從孩子那里得到的。言傳身教是家長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家長需要樹立自身的威信,家長需要了解網絡常識,學會利用網絡技術,盡可能多地與孩子分享網絡信息。教育不是人類學習的第一方式,模仿才是。所以,如果家長不想孩子沉迷于手機,沉迷于網絡,“家長不玩手機”最重要。至少在孩子身邊的時候盡量別玩,多與孩子溝通,多走進孩子的世界。
(2)家長要做好監督和指導工作
家長在提高自身網絡技能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對孩子的網絡行為進行有效合理的指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和個性養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家長要做好監督工作,及時幫助孩子過濾掉不良的信息。家長可以通過限制孩子的上網時間和地點來監督和指導孩子們的上網行為。家長要給予孩子規范使用網絡的節奏感,比如每天賦予他們固定的時間去瀏覽網絡,對于他們瀏覽的內容給予引導等,讓他們早日形成自己規劃生活的能力。家長必須要放下有關網絡的舊思想和對網絡的片面態度,心平氣和、有耐心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孩子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這同樣也可以避免孩子沉迷于網絡而迷失自己。
3.3 學生自身
(1)提高學生防御意識
小學生對網絡沒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深刻的認識。在上網的過程中很容易被網絡上的信息吸引,對網絡上存在的不良信息沒有分辨能力,很容易沉迷網絡,誤入歧途。學校應該安排一門網絡教育課程,不單單是教孩子如何使用網絡,更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對網絡安全的利弊進行全方位講解,讓學生盡早形成網絡安全意識,科學正確地使用網絡。要想從根本上抵御這些不良信息對小學生品德發展和心靈的侵害就必須加強小學生自身的網絡道德教育,培養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生命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2)鍛煉孩子的自主性
沉迷網絡從而產生一些不良后果的,多是小學高年級到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如果孩子缺少自主性,那么很容易就會沉迷,因此,從小鍛煉孩子的自主性對于預防沉迷手機游戲也非常重要。比如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從小選擇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錯了自己承擔后果。如果家長和教師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他們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更容易偏向網絡,因為在那里,他們是可以完全做主的。
參考文獻
[1]巖有榮.當前小學生品德教育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學周刊,2019(28):62.
[2]王璐.新媒體環境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響及優化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8):234-235.
[3]劉英輝.闡述現代網絡媒體對小學生品德教育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62.
[4]戴娜,李印,戴仕橋,等.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創新策略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2):98-99.
[5]程剛.淺談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J].中國農村教育,2019(17):9.
[6]劉偉.小學生品德教育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19.
[7]楊玲,陳樹發.網絡時代小學德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南昌縣小學為例[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9,34(2):124-130.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Environment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ake Gangtun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Qin Ge1,2 Deng Sanying1,2
1. Wuling Mountain Area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2. School of Education,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Abstract: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life.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development in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dvocated at this stage.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environment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Gangtu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Gangtun, and it also has many negative effects. This paper divides its influence into three aspects: new media itself,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itsel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educators and par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the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moral character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New media; Moral development;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