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焱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培養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應充分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故事教學的趣味性、交互性強,深受幼兒的喜愛。在開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優化故事教學的內容、形式,通過創設情境、開展角色表演等方式,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創設情境,鼓勵幼兒表達
情境教學法非常適合幼兒,能夠使幼兒在情境的吸引下快速進行故事學習,充分理解、感知故事情節。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托故事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支持并鼓勵幼兒進行語言表達,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以“環保”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述《小魚的苦惱》這一故事,這個故事主要內容為:小河里面生活著一條小魚,它最近十分地苦惱。由于生活的小河受到了垃圾污染,它已經沒有辦法順暢地呼吸了。在它抱怨時,正好有幾個小朋友路過,他們聽到了小魚的抱怨,于是幫助小魚清理河里的垃圾。很快,小河中的垃圾被清理干凈,小魚非常開心,并對小朋友們表達了謝意。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講述故事前要梳理好故事內容,依據故事情節創設適宜的情境。例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張臟兮兮的小河的圖片,然后提出“大家觀察這張圖片,你們發現了什么?”這一問題,鼓勵幼兒大膽回答,將幼兒帶入“環?!边@一主題的學習中。接著,教師可以講述《小魚的苦惱》這一故事的內容,讓幼兒更真切地感知小魚的苦惱之處,明白故事表達的思想,并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在講述故事后,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在生活中你看到過充滿垃圾的河流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應該怎么做?”等問題,并引導幼兒思考,以深化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環?!边@一主題開展“擬標語”活動,鼓勵幼兒自主擬定環保標語,如“環??看蠹摇薄肮芎媚闳永氖?,為小魚留下干凈的河”等,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及應用能力。
二、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
在開展故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托故事內容,聯系幼兒的生活提出一些問題,促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故事學習中,引發幼兒思考,并根據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以充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例如,在《小鴨找朋友》這一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聯系故事題目和生活實際,提出“小朋友們,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小鴨子?它是怎樣走路的呢?”等問題,引發幼兒的回想、思考,并鼓勵幼兒模仿小鴨子的走路方式,以激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好奇心,借機導入故事內容。然后,教師可以針對故事情節提出具體問題,如“小鴨子找的朋友是什么動物呀?”“小鴨子為什么能和它成為朋友?”等,為幼兒提供發言的機會,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回答問題,充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又如,在《狼和小羊》這一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循序漸進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在問題的引導下梳理故事內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故事開篇出現的動物的圖片,然后提出“小朋友們一起來看這兩張圖片,你們知道它們是什么動物嗎?”這一問題,以此導入故事內容。接著,教師可以依據“小羊遇到狼”這一故事情節,提出“小羊遇到了狼,你們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這一問題,鼓勵幼兒猜測并回答,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幼兒在發言的同時會對后續的故事情節產生好奇。此時,教師可以順勢講述后續情節,促進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聯系生活,總結故事內容,并提出“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像大灰狼一樣的壞人,你們應該怎么做呢?”這一問題,鼓勵幼兒大膽發言,以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故事內容,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展角色表演,感悟故事內涵
幼兒大多性格活潑、愛玩好動,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小動作、小想法。對此,教師可以開展角色表演,依托故事情節創編情景劇劇本,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演繹故事內容,以釋放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在真切的“演”中感知主人公的情緒,感悟故事的內涵,實現語言能力的發展。
此外,在開展角色表演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充分聯系幼兒的生活,結合故事內容創設一些生活場景,引導幼兒清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生活需求,以檢驗幼兒的語言學習成果,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語言教學活動的效果。
例如,在《小鼴鼠過生日》這一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故事內容,為故事中出現的角色適當增添一些符合現實生活的臺詞,如在爸爸媽媽買來汽車和蛋糕這一情節中增加“兒子,看爸爸媽媽給你買了什么?生日快樂!”“謝謝爸爸媽媽,我真的太開心了!”等臺詞,給幼兒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鼴鼠、鼴鼠爸爸、鼴鼠媽媽、烏龜、青蛙等,并依據故事內容,用恰當的語氣說出臺詞。教師以此方式開展故事教學,不僅能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記憶,還能活躍故事學習氛圍,使幼兒更輕松、更愉快地進行故事學習,并在表演活動中提高語言能力。
又如,在《逛商店街》這一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角色表演活動,引導幼兒扮演顧客和商家進行對話,讓幼兒了解購物流程,以增長幼兒的生活常識。在幼兒表演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增設一些意外情況,引導幼兒思考并講述正確的處理方法,以促進幼兒對語言的應用。如教師可以增設“小熊在文具店逛了一圈,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的文具盒,他應該怎么辦?”這一情境問題,引導幼兒設想并演繹具體情節。在演繹過程中,大部分幼兒會向“店員”詢問,但描述得不夠清楚。這時,教師可以用語言引導幼兒先說出自己想要的物品,然后描述物品的材質、外觀等信息,完整、順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我想要一個文具盒,它是塑料的,上面有多個按鍵。”教師以此方式開展故事教學,充分地聯系生活,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語言解決問題,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推動幼兒實現全面發展。
四、利用音樂,拓展語言活動
在故事教學中,僅依靠單純的“講”可能無法很好地吸引幼兒,滿足幼兒的求知欲。對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音樂,拓展語言活動,讓幼兒在音樂的帶動下把注意力集中于故事學習,在音樂的感染和影響下充分體會故事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抒發自己的情感,強化幼兒的情感感知和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講述《我媽媽》這一故事后,教師可以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這一音樂作品,讓幼兒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媽媽的偉大,產生情感共鳴,并自發進行語言表達。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媽媽、回想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分享自己與媽媽之間的趣事等,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分享結束后,教師可以總結幼兒的發言,并提出“媽媽為了照顧我們這么辛苦,我們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怎么做呢?”這一問題,讓幼兒充分感知媽媽的不易,并引導幼兒在平常的生活中多關心媽媽、幫助媽媽,幫助幼兒形成優良的性格品質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五、鼓勵創編,提高語言能力
故事教學更高層次的要求為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創造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故事教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對故事情節進行開放設計,并用語言表達出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興趣愛好等,創設簡單、有趣的故事情境,以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使幼兒主動、踴躍地參與其中。
例如,大部分幼兒喜歡小動物,也去動物園看過各種動物?;诖?,筆者以“動物”為主題創設故事情境,對幼兒說:“小朋友們,森林王國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各種小動物都想參加,它們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請你們大膽想一想、說一說?!币源思ぐl幼兒的想象力,引發幼兒深入思考。有的幼兒說:“小豹子聽到要開運動會的消息,馬上就報名參加了跑步比賽,它心想肯定沒有人能跑過自己。”有的幼兒說:“小兔子也準備參加跑步比賽,它想著上次運動會輸給烏龜真是太丟臉了,這次一定要贏!”有的幼兒則構思了比賽的意外:“為了參加歌唱比賽,百靈鳥每天都站在樹枝上練習,但在比賽的前兩天,它的嗓子卻突然啞了。為此,百靈鳥傷心不已,眼淚嘩嘩地流?!惫P者以此方式開展故事教學,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信任、支持,從而調動了幼兒的學習主動性,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結語
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幼兒園教師的重點教學工作之一,教師應充分重視并采用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故事教學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方面發揮著較為突出的作用,教師可以積極開展故事教學,通過創設合適的情境鼓勵幼兒進行語言表達,提出合理的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組織角色表演活動優化幼兒的語言學習體驗,利用音樂渲染語言學習氛圍,并鼓勵幼兒創編故事,以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高層次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沿河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