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婷
花坊游戲是一種很特別的游戲,既包含角色游戲的內容,也包含學習性游戲的內容。本文提到的花坊游戲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花店為原型,與其他角色游戲相關聯的游戲,其能夠讓幼兒通過扮演老板、花藝師等角色,發展幼兒交際、語言、認知等方面的能力。
一、豐富幼兒對花店的印象
對幼兒最好的教育源于生活。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生活的寶貴資源,如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家長在假期帶領幼兒參觀花店、欣賞花店的門面和環境布置,了解花店里常見的花的品種,觀察鮮花的擺放和包裝方式等。幼兒對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具有探索欲望,花坊游戲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新奇的游戲,大部分幼兒都充滿了極大的興趣。幼兒的身邊、班級的自然角里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花,他們每天都能夠去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因此,教師可在一日活動中進行滲透,如在幼兒觀察常見的花的外形時,告訴幼兒不同的花語;在散步時,引導幼兒尋找幼兒園里的花,并將自己喜愛的花用畫筆記錄下來;等等。
二、創設生活化的花坊環境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強調,“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適當的游戲活動可以帶給幼兒快樂、愉悅的情緒。幼兒在花坊游戲中扮演老板、花藝師、花朵包裝師等角色時,可以充分表現自己,通過操作游戲材料和物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良好的區域環境能促進幼兒的發展,有利于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操作興趣。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因此,教師應努力為幼兒創設生活化的區域環境,讓花坊回歸生活,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教師可以模仿生活中花店的布置來創設花坊環境,采用印有花朵圖案的墻紙裝飾整個花坊的墻面,在墻面上貼上插花、包花的步驟圖和欣賞圖;教師還可以將花布放在透明桌布的下面,并貼上常見的手工花制作示意圖。當春暖花開之際,幼兒可以撿拾各種美麗的花朵,制成干花,做成吊飾懸掛在花坊中,在富有美感的氛圍中開展花坊游戲,充分感受花兒的魅力。
(二)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觀察法是教師在花坊游戲中較常用的一種指導方式,教師要分析觀察到的情況,并選擇適當的時機介入。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因此,教師要把握介入時機,給他們充足的機會進行自主探索,不能強行干預幼兒。教師應扮演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多使用一些有指導性的語言,如“花店沒有生意時,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呢?”“梅花除了可以用皺紋紙做,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呢?”等,讓幼兒通過思考,動手操作,在不斷的嘗試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每次區域游戲結束后,教師都要進行評價,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在評價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講述自己遇到的問題和感受,然后總結幼兒遇到的問題,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
三、投放生活化的材料
(一)材料投放的生活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開展花坊游戲,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生活化材料。教師可以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帶領幼兒一起收集用于做花、包花、插花的材料,如樹葉、落花、秸稈、一次性竹筷等自然材料,珍珠、軟鋼絲等特色材料,水果網套、紙盒、卷紙芯、涼席、礦泉水瓶等廢舊材料。為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教師應鼓勵幼兒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去創造心中美好的事物。
(二)材料投放循序漸進
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無論是教學活動,還是游戲活動,都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要求。教師可以先投入彩紙、泡沫紙、剪刀和一些常見花的制作步驟圖,讓幼兒在練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技能,如學會使用剪刀剪、卷、貼等。在幼兒掌握基本技能后,教師可以再投放花籃、花瓶等,引導幼兒學習插花的技巧,如配色、長短等。接著投放各種包花紙、絲帶等,引導幼兒學習包花的技巧,如打結等。教師還可以投入更豐富的材料,如樹枝、樹葉、珍珠、秸稈等,鼓勵幼兒創作出更有特色的花朵。
四、花坊游戲實踐
進入中班后,根據班級情況和幼兒能力的發展狀況,筆者為幼兒提供了黏土、皺紋紙、毛根、樹枝等不同的材料,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制作出了各種美麗的花朵。熠辰小朋友是班級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之一,他制作的花朵很漂亮,子陌小朋友看到后,直呼:“好漂亮呀,我也想做這么漂亮的花送給老師!”在手工活動的討論過程中,筆者發現幼兒對手工花很感興趣,于是開始了花坊游戲的探索。
(一)第一階段
1.游戲片段一。今天子陽、悅悅、泡泡和佳欣來到了花店,他們將做花材料拿出來。不一會兒,來了一些小客人,子陽看到后馬上放下手里的做花材料,問小客人:“你們要買什么花呀?”小客人軒軒說:“我要買兩朵紅色的玫瑰花。”軒軒給了子陽一塊錢。泡泡將花瓣一片一片粘貼在吸管上,做好了一朵玫瑰花后,來到了子陽旁邊,問另外的小客人:“你們要買什么花呀?”悅悅和佳欣一直在玩黏土,過了好久,他們都沒有做好一朵花。悅悅看到賣花那邊很熱鬧,便也放下了手中的黏土,去招待小客人。
2.幼兒的表現及游戲情況。在游戲的起始階段,幼兒沒有明顯的角色分工意識,只是簡單地操作、擺弄游戲材料。當無聊時,幼兒會自主或輪流去賣花、招待小客人,出現簡單的買賣現象。幼兒做花主要是用黏土制作簡單的花朵造型,或將剪好的花瓣用膠水粘貼在吸管上,將做好的花隨意插在花瓶里,出售給前來買花的小客人并收取錢幣。在幼兒的游戲過程中,筆者發現一些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來到花店游戲后,不太愿意嘗試新提供的材料和新的做花方法,出現時不時就去賣花的現象。
3.教師策略。筆者計劃先和幼兒開展談話活動,拓展角色經驗,引導幼兒討論“花店里有哪些工作人員?”“他們的工作任務是什么?”等問題。接著,筆者會更新游戲材料,提供老板和花藝師的角色頭飾、掛牌和服裝,并引導幼兒制作展示區、制作區的標記牌,合理劃分花坊區域。然后,筆者會提供有層次的做花材料,如半成品花朵,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嘗試翻開花瓣,增添葉子等,使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最后,筆者計劃進行個別化指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二)第二階段
1.游戲片段二。今天悅悅在花店當“老板”,她將花都擺出來,坐著等了好久,都沒有小客人來買花。她這邊看看、那邊看看,又過了一會兒,她走到了制作區和“花藝師”一起制作鮮花,做好了幾朵康乃馨。筆者對悅悅說:“今天花店的生意好像不是很好啊,怎么辦呀?”悅悅問:“我可以去叫賣嗎,我看其他店鋪的人會拿著東西一邊走,一邊叫賣。”筆者點頭道:“正好你們做了一些鮮花,可以拿著籃子去娃娃家、小舞臺問問呀。”就這樣,悅悅將鮮花裝進籃子里,拎著花籃走到了小舞臺,她對小舞臺的小演員說:“你們好,你們要不要買花啊,新鮮出爐的鮮花哦!”星怡拿了一朵花,說:“這朵花好漂亮啊!”悅悅說:“這是我們剛做的,在搞活動,很便宜哦,一塊錢一朵。”
2.幼兒的表現及游戲情況。幼兒有了一定的角色分工意識,使游戲情節更加豐富。幼兒分別扮演老板和花藝師等角色,“老板”主要向小客人介紹及推薦各類花朵,收取錢幣,花藝師則自由選擇提供的各種材料來制作各類花朵。在游戲開始前,“老板”這一角色比較吸引幼兒,很多幼兒都爭做“老板”,但在沒有小客人光顧的情況下,“老板”顯得無所事事,興趣逐漸降低。另外,幼兒的動手能力存在差距,在扮演“花藝師”時,有的幼兒能夠靈活制作鮮花,但有的幼兒還不大會使用剪刀,不會制作步驟復雜的花朵。
3.教師策略。首先,筆者和幼兒討論了“花店沒有生意怎么辦?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吸引客人來買花?”等問題,引導幼兒制作價目表、免費券、每日推薦展板等,并為幼兒提供了包花紙、絲帶等,引導他們學習包花;其次,筆者和幼兒共同觀看了現實生活中花店工作情況的視頻和幼兒花坊游戲的視頻,并討論“花店里的買賣是怎么進行的?”“我們小朋友在進行花店游戲時的情況是怎么樣的?”等問題,引導幼兒根據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制定規則;再次,筆者以適當的身份介入,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角色分工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及時幫助幼兒豐富相關經驗;最后,筆者提供了常見花朵制作方法的步驟圖示,按難度劃分為初級、二級、三級,并提供一些自然材料和廢舊材料,如樹枝、樹葉、飲料瓶、紙盒等。
(三)第三階段
1.游戲片段三。辰辰是花店的小小花藝師,他拿了黃色的紙條,用剪刀將紙條剪開,每一條的粗細都剪得差不多,而且動作也很快;接著他拿出了小木棒,將紙條繞在小木棒上,一條接著一條卷,很快,一朵美麗的菊花便完成了。旁邊的花藝師涵涵,正在用彩紙和藤條制作尤加利葉,她制作好后便放置在柜子上。過了一會兒,小客人米粒來了,她要定制一束鮮花,為娃娃家的寶寶慶祝生日。花朵包裝師一一問她:“你要選哪些鮮花啊?包裝紙要什么顏色的?”米粒選了一些薰衣草和菊花,一一將米粒選的這些花放在一起,還加了幾根尤加利葉,用粉色的包花紙包起來,一束漂亮的鮮花就包好了。
2.幼兒的表現及游戲情況。幼兒的角色分工意識更加明確,游戲情節也更加豐富,交往互動明顯增加。“老板”負責整理展示區的花朵和花束,在無人光顧時到娃娃家、小舞臺、建筑工地等游戲區向幼兒宣傳,并派送免費券,吸引“小客人”光顧花店。同時,在買賣時,“老板”給“小客人”看鮮花的價目表,讓他們對鮮花的價格和數量有一定的了解。除了“老板”和“花藝師”,幼兒還增添了“花朵包裝師”的角色。有的“小客人”想要買一束花送給朋友或家人,這個時候就需要“花朵包裝師”將“小客人”選中的花包裝起來,也可以開展“送花”活動,告訴“花朵包裝師”花要送到哪里、送給誰等。在這個游戲情境中,幼兒學到美麗的鮮花可以為朋友送去祝福。
3.教師策略。筆者設計了小獎勵,或利用競賽的形式鼓勵幼兒制作花,增設插花、修花等情節,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同時,筆者尋找了更多的生活材料和自然材料,引導幼兒制作創意花朵,比如,筆者將珍珠投入花坊,引導幼兒將珍珠與花結合起來。
五、花坊游戲的收獲
第一,實現了區域間的聯動,提高了角色游戲的互動性。花坊和美工區游戲相聯系,“花朵包裝師”包裝花束時,在缺少某種裝飾品的情況下,可以請美工區的幼兒幫忙繪制。同時,花坊和娃娃家、小舞臺、建筑工地等游戲相聯系,開設了送花上門服務,豐富了游戲內容。
第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筆者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游戲情境,讓他們通過角色扮演、模仿等方式,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在游戲中,筆者向幼兒提供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自然材料,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引導幼兒與材料進行了互動。
第三,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花坊作為學習性游戲的載體,幼兒師在制作各種花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剪、卷、貼、捏、繞等技能,提高了動手能力,同時明白了“做一朵花不是一秒鐘、一分鐘就能完成的事”的道理,在制作過程中形成認真、耐心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另外,“花朵包裝師”在包花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第四,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在開展花坊游戲時,“老板”這一角色需要幼兒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熟悉買賣規則等。角色游戲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引導幼兒在游戲情境中交往,并充分尊重幼兒的選擇,采用合適的指導策略,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更多收獲。
結語
花坊游戲既是角色游戲,也是學習性游戲,其中蘊含了很多教育價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隨著花坊游戲的日益推進,幼兒越來越熟悉花店運營的基本流程,手工制作花的技能也不斷強化。因此,教師要繼續挖掘花坊游戲中的潛藏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全方面發展。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渭塘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