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貫徹生本理念,科學導學,巧妙使用學習單這一形式。學習單是以新課標為導向,以學習任務為核心,服務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總體來說,學習單主要包括課前預習單、課中練習單、課后作業單或課后閱讀單。在學習單設計上,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根本,以學習任務為載體,以單元學習為指導,讓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扎實而靈動。本文首先分析了“雙減”政策下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再從創新設計學習單和創新落實學習單入手,探討了讓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扎實而靈動的對策,以期提供參考。
一、“雙減”政策下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雙減”是指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其本質在于減負提質和提高課后服務質量。“雙減”政策的提出旨在切實提高學校育人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目前,“雙減”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然而筆者發現,部分農村小學并未真正落實“雙減”政策,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仍以知識為本位,未能深入理解“雙減”政策和新課標的真正內涵,未能將“雙減”政策的減負提質要求踐行到底。
當前,阻礙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扎實而靈動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雙減”政策推行與執行力度不夠的問題;部分教師的精力有限與課后服務質量亟需提高之間的問題;部分教師將“雙減”理解為“雙免”,忽視了“減負不減質”;部分教師與家長由于對“雙減”政策、新課標的不同理解或觀念相悖,所引發的教育矛盾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教學效果,不利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巧設學習單促進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扎實而靈動的對策
筆者認為,巧設學習單能夠讓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扎實而靈動。教師以學習單為依托,改變以往說教式、填鴨式教學,形成較為科學的教學模式,能夠將常態課打造為優質課,促進“雙減”政策下減負提質要求的落實。此外,學習單的應用有助于改善農村教學評價體系,完善農村小學語文學科的考評機制,從而真正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達到“教、學、評”一體化。
(一)緊貼“雙減”創新設計學習單,從“三單”中提質增效
“三單”是指課前預習單、課中練習單、課后作業單或課后閱讀單。為了落實“雙減”政策,減少占用學生的課后時間,教師應對作業設計重新進行定位,即作業設計不以量為主,而是以減負提質為主。小學語文教師需慎重、科學地設計作業,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核心進行多樣化設計。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習作板塊“國寶大熊貓”時,教師可以創新設計課前預習單、課中練習單、課后作業單,將新課標提倡的“教、學、評”一體化融入其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教師可以分兩個課時開展教學,事先布置課前預習單,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查閱、收集與大熊貓有關的素材,培養學生課前查閱和收集資料的意識和能力。在第一課時上課伊始,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特點,教師可以為其設計一系列課中練習單,具體內容一是審清題目,選擇此次寫作的對象;二是結合收集到的素材,寫一寫準備從哪些方面介紹大熊貓;三是當初稿完成后,寫一寫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在第一課時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繼續查閱與大熊貓有關的資料,完善自己的初稿。
課后作業單設計意圖有兩點:一是繼續夯實學生查閱、收集資料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讓他們養成逐字逐詞推敲、認真寫作的良好習慣。在第二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互評,讓學生將自己修改后的文章讀給同桌聽,并在互相分享后在設計好的表格中寫下自己的意見。該環節的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學會欣賞同學的習作,并學會對他人的作品進行謹慎、科學的評價。
教師要緊貼“雙減”政策設計“三單”,圍繞著新課標的“教、學、評”一體化開展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語文課堂扎實而靈動。小學語文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教學中要通過合理設計“三單”,一步步引導學生學會審清習作內容、厘清寫作思路、掌握習作技巧、正確運用寫作方法、做好自評和互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語文課堂提質增效。
(二)圍繞新課標創新落實學習單,從常態課中提質量
筆者認為,常態課是指在正常狀態、自然狀態下的平常課,即日常教學中教師每天上的課、學生每天聽的課,與其相對的課有示范課、優質課、評優課、觀摩課等。筆者提倡在常態課中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并非要摒棄優質課或評優課,而是要在優質課、評優課中尋得經驗和方法,從而優化常態課,將常態課打造為常優課,促進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在新課標導向下,如何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教學情境,創新設計學習單,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課堂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增強文化自信、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新課標中提到的學習任務群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等,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性需重點關注,這是因為知識具有情境性。情境具有動員學習的功能,揭示了語文和生活的天然聯系,對情境的學習力和應變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實踐性強調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和建構的,提倡學語言和用語言并駕齊驅;綜合性特指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追求的是語言、思想、知識、情感修養等多方面發展的綜合效應。
基于此,在設計課前預習單、課中練習單、課后作業單或課后閱讀單這三類學習單時,教師應注重體現學習任務群的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總體來說,農村小學語文學習單的設計應追求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追求課程內容、學生生活和語文實踐三者之間的融會貫通,以學生的生活為主線,引導學生關注自我和他人、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二是改變知識點、能力點的線性排列,引導學生進行逐點解析和逐項訓練。此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的變革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從單篇閱讀到閱讀單元,再到學習單元。因此,在設計學習單時,教師需緊跟新課標的階段性變化特點,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整個單元的教學思想,幫助學生厘清單元的學習任務。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夏天里的成長》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圍繞新課標的學習單元理念,對學習單進行創新設計。在設計課前預習單時,首先,教師可以設置讀單元導語的任務,一是寫出該單元的學習主題;二是分析該單元的學習要求;三是圍繞課文題目“夏天里的成長”,寫出自己的故事。其次,基于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一學習任務群,教師可以設計與自主識字有關的學習單,一是寫出學生會正確工整書寫的詞語;二是指出認為較難讀準的字;三是列出認為大家需要注意寫好的字。最后,教師可以設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嘗試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在設計課中練習單和課后作業單時,教師可以從識字、閱讀、表達、分享等環節入手,引導學生關注自我和他人、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例如,在課后作業單設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成長環境,圍繞“夏天里的快樂”“最美的校園”等話題寫一段話。
為了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從常態課中提質量,將常態課打造成優質課,圍繞新課標學習任務群內容與特點,做好課前預習單、課中練習單、課后作業單或課后閱讀單的設計工作。在學習單設計中,教師應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建素養型語文課程;形成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做好“三單”的創新設計,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等核心素養。此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學習單中布置不同難度的任務,既重視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又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結語
為了使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扎實而靈動,教師需要重視學習單的設計,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在學習單設計中,教師要突出“教、學、評”一體化,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整合學習主題,設置典型的實踐活動;應樹立從閱讀單元轉變為學習單元的意識,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整個單元的學習思想,厘清每一單元的學習任務,將單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學習;要明確學習單的設計意圖、任務要求,并輔以必要的教學提示。
(作者單位: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下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