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

任務型教學法是交際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在“做中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法是學習英語、提高語言能力的前提和基礎,然而在現實情況中,語法卻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弱點,尤其是從學生角度來看,所展現出來的語法成果差強人意。本文以分析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內涵及其在初中語法教學中需要遵循的原則為起點,運用階段劃分、豐富情感、小組模式、巧設情境等多種方式探討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策略,旨在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成效。
語法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通常教師會首選講授法。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以及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將任務型教學法推向了新的高度,要求教師在明晰任務教學概念和特點的前提下,在語法教學中不斷應用和嘗試,充分發揮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法能力。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需要教師科學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提高語法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訓練中逐漸掌握語法的學習技巧和記憶規律,提高語法教學質量和效率。
1 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以及運用原則
1.1 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切實提升任務型教學法的重視程度。任務型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在課堂中完成相應學習任務的方式實施教學,學生則是在任務完成中不斷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充分發揮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自主完成任務目標,旨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以及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而任務型教學法能將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融入學習任務中,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且直觀,不僅能夠滿足初中生的好奇心理,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2 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趣味性原則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形象鮮明、新奇事物上保有較高的好奇心。因此,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抓手,通過巧妙的任務布置,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法學習中。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趣味性任務或者增添趣味性元素,例如在定語從句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看動畫電影“The house of small cubes”的片段,并從影片中選取定語從句的臺詞吸引學生學習語法知識,以影片欣賞為載體實施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法的積極性。
(2)合作性原則
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可將小組合作模式作為實施載體,再結合小組的總體表現對教學任務和計劃做出合理的規劃和調整。以被動語態的教學為例,先在班級中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英語語境,制訂和分配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分析調整句式,將所學語法知識運用到情境中,期間教師可給予恰當提示,保證學生運用被動語法的準確性。不僅如此,小組合作還能在學生之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思維碰撞,共同思考。教師要注意認真觀察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對小組成員的學習狀況、任務接受程度進行總結,及時調整課程安排,也能為后期的任務設計提供參考。
(3)遞進性原則
初中生所掌握的英語語法知識有限,在學習了解新的語法知識后通常需要一定的消化時間才能做到理解和運用。所以,在語法教學中遵循遞進性原則是十分必要的,課程設計和任務安排時應做到由少到多、由易到難,避免因所學語法知識過多、過雜導致學生出現知識堆積的狀況。以虛擬語氣教學為例,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保護環境的動畫片段,鼓勵學生采用虛擬語氣的語法結構進行描述,如“If I were an environmentalist, what could I do to protect the planet on which Blue depends”“If I'm an environmental evangelist, how can I educate people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planet”等。另外,教師應指導學生將之前所學的語法知識運用到新知識學習中,盡量采用虛擬語氣完成表達,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
2 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2.1 階段劃分,賦予教學靈活性
著名英語語言學家Jane Willis在所寫的《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要將任務型教學法分為三個階段實施,即任務前、任務內循環、任務后。以“A holiday trip”話題為例。第一,任務前,教師可將語法教學情境創設為“I wanted to go on a holiday trip, but I didn't have enough money”。以此為抓手提出問題“What should I do”,將學習任務呈現出來,之后要求學生認真傾聽提前準備好的錄音,并運用小組合作方式討論所聽到的語句,如Why not, Why dont you, What about等等,還可以讓小組之間在課堂討論中相互交流所獲信息,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法學習興趣。第二,任務內循環,當學生聆聽錄音后,借助問、答形式,加深對句子結構的理解。如:
師:Why not work part-time?
生:Because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師:Why not borrow it from your friends?
生:I don't want to do that.
師:How about selling CDs?
生:I love CDs too, but I don't want to do that.
師:Why don't you ask your parents for money?
生:That's really a good idea.
由此讓學生明白Why not、Why dont you、What about句子是為別人提出建議所用。這樣的任務型教學設計,并沒有提出明確的學習建議以及給出固定的語法項目規則和結構,而是借助聆聽錄音的方式讓學生運用所聽到的語法結構完成表達和對話,既增添了語法課堂的生動性、具體性,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又能將Why not+v、Why dont you+v、What about+doing等句型中隱藏的語法知識轉化為自己所用,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任務后,教師可將學習任務布置為調查班級學生的生日,你認為買什么樣的禮物最合適。布置這一任務能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由語言意義轉移到語言形式上,深化對英語語言的認識和理解。而且此任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符,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還能在語法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2.2 豐富情感,強化英語學習興趣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將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作為學習英語的核心,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其中情感態度是影響英語學習、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教師應將重點放在情感調試上,幫助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動機以及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落實到實質,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同時努力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現在完成時教學中,可將話題設計為“environment”,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描述一下自己周圍的環境,然后以問題“How we should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展開學習,將學習氛圍營造成“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所有任務均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能讓學生在任務完成中做到“有話可說”,又能鍛煉語言運用能力。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任務分為三步實施(如表1):第一步,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環境污染現象,并展開調查,如water pollution、Atmospheric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等等;第二步,簡單描述自己在改善環境中能做的事,討論能為改善環境做些什么,如No littering、No spitting、Recycle used bottles等,期間盡量采用現在完成時進行描述;第三步,評價環境的好壞,這一過程可利用小組模式,每個小組可借助網絡查詢、圖書閱讀等途徑,了解其他國家或城市的環境狀況,并與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對比、討論,說一說自己在保護環境上的想法。此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既能實現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又能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豐富學生的情感。
2.3 小組模式,交流合作學英語
(1)游戲化教學
初中英語教材中涉及許多練習情景,教師要合理運用這些內容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借助交流合作的方式學習英語。這需要教師運用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例如,利用游戲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認知起點,可尋找學生熟悉的著名人物,采用文字描述形式由一個小組出示謎面,其他小組猜測是誰,如He i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peaks English, sings and dances well, who do his classmates think he is? He i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peaks English, sings and dances well, and his classmates think he is?He is a Chinese, a student in our class, can play the piano, who do the classmates think he is? 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參與語法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人人參與、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游戲設計來活化語法規則。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合理地把一些語法教學設計為精巧、難易適度的游戲活動,學生在游戲中運用語言時,整個大腦都處于活躍狀態,對所學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形象和思維更加深刻,記憶也就更加牢固了。以由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教學為例,教師可先講述游戲規則,再讓學生自行完成“接龍游戲”。如,學生A:“If I can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I will be famous!”學生B:“If I could become a singer, there would be a lot of attention to me and listening to me sing.”學生C:“If my life becomes difficult, my whole person becomes very unhappy.”,等等。游戲化教學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聽力水平、英語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其英語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從而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在游戲結束后,還可以將游戲中出現的句子展示出來,帶領學生展開分析、討論、總結規律,實現語法知識的整理與歸納。
(2)組建俱樂部
在小組活動中,因為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進步較快,同時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起到了領導和組織作用;而對于英語學習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雖然也想積極參與任務,但因自身性格、不善表達等因素影響,給人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如果將這兩類學生劃分到一個小組,就會出現優生進步明顯、差生停滯不前的狀況。基于此,可采用自由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行組建小組,成立俱樂部。期間,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或是小組,并及時給予引導。例如,教師將任務布置為“Design a promotional poster for the club”,運用英語方式說服其他人參與到自己小組的俱樂部,讓每名學生都能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還可以讓每個小組以分頭的形式“Conduct job fairs”,將所學語法知識運用到交際能力的培養上,使每名學生都能獲得語言鍛煉的機會,實現英語運用能力的提升。最后,小組設計“Plans for the club's upcoming activities”,加深知識認知和理解,能將任務活動中所學知識轉化為英語學習能力。以小組協作方式實施任務型教學法,不僅能實現教學任務的拓展與延伸,還具備較高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2.4 巧設情境,培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體態語、表演等方式,以圖片、多媒體影像、實物等為輔,采用形象、直觀的方法營造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并提出明確的任務,借助師生交流、師生對話,帶領學生在良好的語境中感知、接觸和理解語法規則,降低語法教學的單一性,通過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話題情境實施語法教學時,以頻度副詞教學為例,教師可借助“What do you often do on weekends”這一話題,在師生對話中引出經常使用的頻度副詞,如Do you like to do sports?Yes.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I usually exercise once every three weeks.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將所使用的often、usually等頻度副詞標注出來,除了能正確理解頻度副詞的使用方法外,還能將任務教學法的真實性、交際性彰顯出來。又比如,在圖片情境中實施語法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呈現任務內容,將圖片按時間順序排列好,根據圖片內容寫一兩句話,介紹圖片發生的事情,使其成為一個連貫的故事。例如,在“It's+adj.+for sb.+to do”的句型總結教學時,將圖片作為教學載體,先出示一張紅色交通警示燈圖片,同時出示例句:When crossing the street, it's fun to see the kids playing soccer;For people, i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do a good job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所學句型造句,加深學習印象。期間,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As you can see from the picture, the light is red, what dangers will you encounter?”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It's dangerous for us to cross the road.”教師要將這一句型板書在黑板上,幫助學生鞏固所學。之后,再展示準備好的其他圖片,如綠色的交通警示燈、骯臟的環境、孩子們在操場上踢足球等等,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內容,利用所學句型造句。教師可給予一些提示,如It's safe for us. 可見,以圖片為載體實施語法教學,能將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語法知識的學習難度,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做到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2.5 實踐活動,促進學習效率提升
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應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活動內容的安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知識掌握情況做出全面考量,通過合理設計活動內容實現語法知識和詞匯的運用,深化語言理解能力的同時,鍛煉語言運用能力。比如,在“to do”用法學習結束后,可將活動任務布置為:利用不定式句型討論“如何學好英語”這一話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模式展開分析、討論和交流,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之后在由小組代表總結觀點,并用英語表達。而教師的任務是對各個小組提出的意見和結果做出綜合性總結,并提出學好英語的建議,如(1)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in class or out of class.(2)When you dont know how to so live the problems,you may ask your teacher to help you.(3)Of course,if you never give up, youll find it not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well. 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能為每名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相互交流的機會,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滲透合作精神,并在充滿創造性的活動任務完成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后任務,如利用課后時間去查詢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然后在第二天的課堂中進行展示,既能突破課堂教學局限,做到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信息搜集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教師應在精準掌握教學內容以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通過階段劃分,賦予教學靈活性;豐富情感,強化英語學習興趣;小組模式,交流合作學英語;巧設情境,培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實踐活動,促進學習效率提升等多種教學形式,制訂明確的學習任務和提供相應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按步驟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實現語法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雙向提升。
(作者單位:南京市六合區勵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