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娜
培養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學工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基礎與重點,且在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工作中所生成的積極教學文化對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教學場域主文化內涵不足、教師教學慣習行為文化失范、學生學習亞文化導向偏移、教學基本支持制度文化薄弱等問題限制著高職院校積極教學文化的生成。基于當前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大環境、高職院校教學文化建設實際情況,高職院校應大力倡導積極教學文化建設,從教學場域凈化、教師行為規范、學生學習糾偏等角度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文化的健康化、積極化、內涵化,以文化育、以文化人,帶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提升,為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奠定堅實的文化根基。
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是深化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訴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點在于培養高質量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在高職院校中,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本質原因始終是與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發展密切相關的教學工作。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學文化建設問題,教學文化作為高職院校教師在長期教學活動中形成的文化形式,具有歷史延續性與現實再生產性的精神生態,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具有重要引導作用。而由于當前高職院校缺乏深層次的文化支撐,使得教師教學潛力未完全發揮,學生學習缺乏動力,最終導致高職院校的教學文化場域難以成為推動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原動力。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有待提升、高水平高職院校目標有待實現。文化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素和內涵基因,而積極健康的高職教育文化是保障高等職業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積極教學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水平發展目標實現的重中之重。因此,立足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目標,基于高職院校積極教學文化生成視角,推動教學場域凈化、教師行為規范等目標的實現,實現教學文化的正常化和積極化,應成為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選擇。
1 高職院校教學文化建設的基本現狀
教學文化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由于高職教育所面臨的復雜外部環境與社會對高職院校的既有評價等,使得高職院校教學文化在場域文化內涵、支持制度文化等方面表現出明顯不足,并長期處于低層次水平,難以發揮對高職院校發展的內在驅動作用。
1.1 教學場域主文化內涵不足
文化內涵是文化形式的核心。高等教育旨在培養能夠引領進步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與之相匹配的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品類和層次。當然,這與高等教育所承載的社會職能密切相關,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在多種職能履行過程中,高等教育文化的品位、品質和層次都獲得質的飛躍,使得高等學校的教學文化成為價值導向的文化形式,指向學生發展與人類進步。與本科研究生教育相比,高職教育的文化內涵較為欠缺。高職院校旨在培養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因而便形成相對直白的文化。在此場域文化中,高職院校的教學文化會受到明顯影響,無論是高職院校的教學整體設計和安排,還是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可能更傾向于從工作角度、教學立場完成規定工作,缺乏對教學價值觀、育人理念的高度認知,因而導致教學場域的文化內涵不足。事實上,教學場域主文化內涵不足直接體現出高職院校教學場域中主體價值觀念、理想信念和道德理念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高職院校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
1.2 教師教學慣習行為文化失范
教師作為教學文化中的重要主體,其教學慣習行為是影響教學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基于高職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及高職院校當前發展現狀,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對高職教學的認知態度相對薄弱,直接反映在教師教學實踐中所呈現的便是教師教學慣習行為的失范。從教學規律來看,教師教學行為具有較強示范性,即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行為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校行為。而在具體高職教育中,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必要的教育情懷和教學精神,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還不夠來理解認識自身教學行為的意義和價值,備課的深度廣度有待提高,導致無法真正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似乎默許部分教師的教學慣習,并逐漸演變成默契文化,而事實上這是一種文化的失范,而非傳道授業解惑的先生。事實上,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慣習行為文化失范,如何從根本上破除這種狀態對于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意義重大。
1.3 學生學習亞文化導向偏移
學習文化是教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作為高職院校教學的對象和客體,其學習表現與學習行為對教學文化建設與發展具有現實價值。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亞文化屬于較為消極的教學文化類型。與本科研究生院校相比,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前置性學習能力基礎與后天性學習環境都相對較差,使得自身學習動力與學習行為都較為薄弱,不愿花大量時間學習理論知識。當然,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亞文化的出現與社會誘惑的顯著增多密不可分,進入高職院校后,大部分高職學生急于放飛自我,因此選擇利用最短時間拓寬生活“朋友圈”,迅速融入新的消費娛樂“交際圈”中,似乎都已將繁重的學習拋之腦后。在此學習和生活狀態下,高職學生參與高職院校學習中的心思和動力顯而易見,使得在高職院校教學場域中,不學習成為常態,認真學習則成為特例,這一消極的學習文化顯然與教學主文化格格不入,同時也會對其他高職學生和即將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形成負面引導,導致高職院校學習陷入混亂的局面和秩序中,難以滿足教書育人的基本目標,更無從談及高職院校的高水平發展。
1.4 教學基本支持制度文化薄弱
教學基本支持制度是指服務和保障教學運行的各項制度,制度文化則是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形成的基本教學制度文化。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所依托的相關支持制度較為匱乏,即教學基本支持制度建設存在滯后性。在實際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綱領性制度嚴重不足,因而難以發揮出教學基本支持制度中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約束力和影響力。制度文化的薄弱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制度層面的缺失,制約著高職院校教學文化內涵建設,最終使得高職院校教學文化始終處于低水平徘徊的文化形式。而教學基本支持制度約束力的缺乏,不僅使得高職院校教師的不良教學慣習行為更加擴大,而且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亞文化負面影響將持續擴大,師生難以將教學文化內化為自身教學行為和學習舉措,最終將導致教學文化建設舉步維艱,高職院校整體層面的文化建設工作也將直接受到影響。此外,教學基本支持制度的缺失既使得制度文化難以形成氣候,也難以督促師生主體遵循制度、敬畏制度、發展制度,使教學成為按章辦事的過程,使教學文化為制度文化保駕護航。因此,從教學基本支持制度建設入手,以制度文化建設為抓手,推動教學文化積極化、正常化,應成為高校推動建設積極教學文化的重要工作。
2 積極教學文化在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中的意義和價值
積極教學文化反映的是高職院校教學場域中教師教學的積極行動與學生學習的健康狀態。積極教學文化既是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路徑。在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中,積極教學文化有利于形成積極的高職院校建設主文化,共建高職院校發展共同體、解決關鍵的高職人才培養問題、提升師生的高職教育參與獲得感,具體闡述如下。
2.1 有利于形成積極的高職院校建設主文化
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本質是推動高職院校提升教學質量、促進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其中,高水平內涵更多體現在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的升級、辦學水平的提升、辦學文化的豐富等層面,而文化建設是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重中之重。與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相適應的應兼具強大感召能力與思想統一能力的主文化。只有在此主文化指引下,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才有文化深層次基礎。而推動積極教學文化建設正是抓住高職院校建設主文化的主要矛盾,有助于推動高職院校整體建設積極主文化的形成,能夠為高職院校高水平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推動高職院校在高水平建設過程中不斷取得新突破。
2.2 有利于共建高職院校發展共同體
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因此構建基于所有高職院校主體參與的高職院校發展共同體尤為重要。教學工作作為高職院校建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工作,其教學結果的優劣直接決定高職學生培養質量的高低、社會對高職院校評價的好壞。而推動積極教學文化建設,有利于將高職院校師生的工作重點和學習重心真正轉移到高職院校發展中,有利于進一步團結凝聚高職院校教師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有助于激發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推動高職院校發展共同體的構建。而且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目標指引著高職院校師生朝著共同的愿景不斷奮斗、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2.3 有利于解決關鍵的高職人才培養問題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的“虛化”和“弱化”。當前,在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各教學環節形式化內容居多,且并未營造出良好的“守正教學”氛圍,黨、國家、自身對高職教育的要求有待提高,使得人民教師的示范作用發揮受限,制約著高職院校發展。與此同時,教學培養弱化較為明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由于自身實踐技能薄弱,難以向學生有效傳遞知識,使得學生知識拓展與能力提升的需求難以得到有效回應,導致教學喪失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而推動積極教學文化建設,有利于從根本層面解決關鍵的高職人才培養問題。高職院校通過引導教師成為對學生有情懷、有情感的教師,使教師能夠真正服務學生、促進學生成長,從而有效規避高職教學中存在的“虛化”問題和“弱化”問題。在教師的集體行動下,高職人才培養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從而為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2.4 有利于提升師生的高職教育參與獲得感
高職院校教師與學生是高職教育開展的重要主體,而師生關系建設發展對于促進教師主體與學生客體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在現行高職院校教學文化背景下,師生關系處于相對隔離狀態,具體表現為教師未真正走入學生、學生未真正走入教師。而推動積極教學文化建設,有利于打破相對隔離的師生狀態,促使教師以積極的教學行為滿足學生知識獲取與技能掌握需求,從而以學生的積極參與激勵教師做出規范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相長,促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從高職教育實踐中實現成長,為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提供現實支撐。
3 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積極教學文化的生成路徑
“雙高計劃”標志著高職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期,同時對高職文化提出新要求。積極教學文化建設從服務主文化建設、共同體構建等方面可為高職院校高水平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性支撐。對此,高職院校應大力倡導積極教學文化建設,促進積極教學文化的生成,從教學場域凈化、學生學習糾偏等角度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文化的健康化、積極化、內涵化,實現以文化育、以文化人,在帶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的基礎上,為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夯實文化根基。
3.1 凈化教學場域:推動高水平建設目標下的教學文化換擋升級
教學場域是高職院校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空間。高職院校教學主文化內涵不足與教學場域的價值理性不足具有密切聯系,而推動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目標下的積極教學文化建設,需要先從凈化教學場域入手,推動教學文化換擋升級,實現教學文化從封閉性到開放性的轉變。在當前高職院校教學場域中,立德樹人氛圍不夠濃厚,使得積極教學文化難以有效生成。對此,高職院校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目標和要求對現有教學場域進行理念凈化、觀念凈化、信念凈化,使高職院校教學場域真正回歸到育人本質,為積極教學文化的換擋升級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現有高職院校教學場域中的工具理性導向較為明顯,使得教學喪失應有的教書育人價值理性,大多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僅停留于如何保住工作飯碗,而這種工具理性指引下的教學文化難以適應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因此,高職院校應引導教師真正樹立為學生發展服務負責的教學信念與文化價值理念,促進原有教學文化的換擋升級,以適應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發展。
高職院校內涵式建設的關鍵抓手和突破口是“研究”,從“建設”到“研究”是高職教育內涵發展范式的轉變,因而從服務學生價值理性出發,高職院校應致力于建設具有研究文化內涵的積極教學文化,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提升教學文化品質和品位。
3.2 規范教師行為:推動高水平建設文化下的教師習慣與時俱進
教學文化實質上是教師教學觀念與教學習慣的總和。在高水平建設文化下,積極教學文化建設離不開教師教學行為的規范和教學習慣的改變。因此,高職院校應規范高職院校教師既有的失范教學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并從高職院校發展全局出發對嚴重的失范行為進行懲處,使得高職院校師生對教學心生敬畏,反思自身教學行為,逐漸成為深受社會認可的楷模。高職院校教師應改變既有相對固定和保守的習慣行為。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教師應主動適應時代新要求,從積極教學文化建設角度出發,審視自我教學習慣行為,反思與糾正消極和負面的教學文化現象,通過集體培訓和自我學習嘗試改變以往相對固定和保守的教學習慣,按照高水平建設文化內涵和要求,從教學小事做起、從教學細節抓起,實現教學心智模式的改變,進而為教學習慣的破除奠定基礎,以更好地適應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下的教學工作,做到與時俱進、與時同行。
3.3 糾偏學生學習:推動高水平建設思路下的學生學習提質增效
學生學習亞文化作為高職院校教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知行為和行動。在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過程中,學生學習文化的主流化、正常化、積極化是建設積極教學文化的關鍵。事實上,學生學習亞文化與教學主文化的本質并不矛盾,關鍵點在于學生學習亞文化如何能夠更好地融合并體現在教學主文化當中。與此同時,學生消極亞文化的形成與學生不重視學習具有密切聯系。對此,高職院校應在引導學生重視學習方面下功夫,通過入學教育等方式使學生了解學習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設計科學合理的學習激勵方法,引導學生接受學習、重視學習,通過高職教育學習改變學習、生活習慣,削弱社會不良誘惑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此外,高職院校應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學習亞文化的形成與高職學生不知如何學習具有密切關聯。對此,高職院校應主動思考、系統謀劃,通過構建榜樣宣講、教師幫扶、行業聯動、社會支持、家長參與的高職學生學習幫助機制,使高職學生能夠全方面了解高職學習特點、掌握高職學習重點,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高效轉化,在提升自身學習有效性與針對性的基礎上,成長為社會所認可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
3.4 完善支持制度:推動高水平建設機制下的教學制度改革創新
教學制度文化是教學文化的基礎支撐,制度文化的健全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積極教學文化能否有效形成并發揮作用。在推進高水平建設機制下,高職院校應結合高水平建設目標、立足教學文化的本質內涵改革與創新教學制度。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從確保積極教學文化能夠有效形成并發揮作用的角度全面梳理、系統掃描現有教學制度,調整優化落后于時代的教學制度、規定和章程,制訂符合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要求的教學標準、要求和舉措,推動教學制度改革創新,進一步發揮教學制度對教學文化的基礎支持作用,發揮教學支持制度對教學文化相關主體的正面導向作用和約束作用,引領教學文化建設主體嚴格按照高水平建設機制開展積極教學文化建設,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文化推動積極教學文化的形成,從而為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