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高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各高職院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牢記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持續加強和改進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新時代背景下,各高職院校必須更加重視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探索和創新工作機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
關鍵詞: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教育,務必深刻領會講話精神,堅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務必取得實效。當前,高職院校由于主客觀因素,在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存在工作方法落后、工作隊伍建設不足、教育內容無法與時俱進等缺陷,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因此必須全面加強工作機制創新,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
一、探索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運用的好壞,直接影響和決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各高職院校必須堅持立足高職學生自身特點,在探索和把握高職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采取切實可行的且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方法。
(一)堅持探索和使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具
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互聯網+的背景下,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的各種平臺時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學習,高職院校必須重視互聯網、QQ、微信、微博等媒介工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教育媒介工具上創新,通過這些新媒介、新工具,方便、快捷、持久、全方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要在思想文化互相激蕩更加突出的新形勢下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主動、自覺地占領網絡陣地的制高點,大力弘揚先進文化,用于應戰錯誤思潮。面臨網絡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不借助現代新媒體技術,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載體,充分發揮網絡育人的作用。
(二)堅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
思政政治教育載體,可以最大程度承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黨和國家的意志以及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有效地傳達給被教育者,結合被教育者的實際情況,科學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提高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手段。第一,各高職院校要深入研究當前高職學生特點,善于發現他們的興趣點,結合廣大學生的興趣,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貫穿于學生的興趣中,可以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第二,各高職院校必須重視第二課堂建設,充分挖掘活動載體的功效,使學生在活動中自覺的接受思想教育,寓教于樂。第三,各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學生社團建設,學生社團是學生加強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教育的重要平臺,必須加大相關工作力度,足額配好指導教師,充分發揮社團作用。
二、探索工作隊伍建設和管理的創新
“政策制定下來,干部就是關鍵”。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能否取得實效,能否促進在校學生自身思想水平提升,關鍵在于有沒有一支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一)思想上重視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由于歷史和現實的一些因素,長期以來,在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如部分學校沒有足額配備專職思想政治工作人員,面對新時代的要求,各高職院校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意識,首先,學校層面必須加大相關投入,引進和培養專職政工干部,打造成熟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第二,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比如黨委、學工、團委等部門必須圍繞著團隊建設思路,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過硬,工作能力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團隊,為開展實際工作打牢基礎。第三,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必須重視自身能力的提升,加強學習,主動思考,堅持研究高職學生思想行為特點,為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條件。第四,黨建系統的教育隊伍,要把院系的黨建思想教育和學校組織部門的思想教育整合起來,聯成一體,不是割裂、分散而零星的,否則,發揮不出足夠的作用。
(二)加強隊伍日常管理
隊伍組建好以后,必須加強管理,發揮其最大效益,堅持按照職責明,責任清,好落實的原則做好隊伍管理工作。比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堅持思政課主渠道地位,認真備課、認真講授、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探索思政課第二課堂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效果。輔導員隊伍必須堅持好日常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堅持思想教育和管理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寢室、深入學生個人生活中。學工部門的教育隊伍,要結合專項管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對特殊群體和重點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探索教育內容的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特點和人才培養需求,堅持教育內容的創新。
(一)圍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安排內容
職業素養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職業素養教育不是真正的職業教育,職業素養顧名思義,就是指個體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素養,是個體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大致涵蓋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信念、職業態度、職業作風、職業習慣等。首先,系統開設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是加強學生基礎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高職院校要科學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同時要考慮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以及其高中階段教育情況,做到全面性和針對性相結合。其次,專門開設成長成才相關課程。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務必開設成長成才課程,相比基礎課和通識教育課程,成長成才課程對于高職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第三,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內容。專業課占據了高職學生在校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各專業課教師在授課的同時,要結合專業特點和自身經歷,將職業素養內容有機融入到專業課中,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感受職業素養的重要意義。
(二)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其實是一致的,統一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但是,它們在教育內容上側重點不一樣,可以互相補充,兩者的契合點是貼近高職院校實際,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要求。目前,“已有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通過心理測試、個別心理咨詢等手段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進行專門的心理學專業培訓,給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開設心理講座,建立校園心理健康網絡等。”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創新工作思路,把兩者的契合著力點找準。
參考文獻:
[1]嵇恩華,劉茹.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大學,2023(21).
[2]吳俐.新形勢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教師,2023(19).
[3]鄔宗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創新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0).
作者簡介:崔利賓(1981—),河南省滑縣人,碩士,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來源:本文是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Z22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