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芝
隨著社會的進步,國民對子女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教育領域不斷深化改革,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豐富教學內容,以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吸收優質的教學經驗,完善課外閱讀的教學模式,革新課外閱讀的教學內容,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良好發展。文章通過分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存在的現狀及原因,介紹了目前養成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方法,闡述了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提出提升課外閱讀能力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為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一分力量。
因固有的語文教學理念影響,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獨立閱讀板塊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不高,進而影響其課外閱讀水平的提高。同時,班級學生因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其課外閱讀能力也存在不同。小學階段的學生缺少語文學習的熱情,大部分小學生都是采用敷衍的態度進行課外閱讀,并沒有形成每天認真閱讀的習慣。目前,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并且沒有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導致該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水平不高。小學生因缺少自主閱讀的認知,以完成任務的方式對待學習,卻沒有從根本上理解學習的意義,在小學整個學習階段缺少自主性、積極性,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小學生缺少有效的課外閱讀的學習方法,對課外閱讀的內容只是大概了解,把閱讀當作作業任務,沒有進行相應的讀書記錄、好詞好句的摘抄、讀書感悟書寫,降低了課外閱讀的效果,這也使學生對課外閱讀失去興趣,難以體會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小學階段語文教師往往都是以布置作業形式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沒有在閱讀方法上進行有效引導。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生只是粗略地閱讀課外文章,對其缺少興趣,降低了課外閱讀的效果,對課外閱讀產生排斥心理。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很難提升。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師教學內容的擴展,是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與思維模式的重要途徑。小學課外閱讀對語文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其具體表現如下:小學階段學生進行課外書刊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其語文素養,還能幫助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縮減擴展相應知識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小學階段小學生進行課外書刊的閱讀,能夠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增加語言素材積累,提高其寫作水平,充分實現語文教師開展寫作課堂教學的效果;小學階段學生進行課外書刊的閱讀,能夠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言交流能力,增加語文知識儲備,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課外閱讀的教學,改進教學方式,豐富課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實現課外閱讀的高效教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夠讓人益智、明理、篤行。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擁有豐富的閱讀資源,與此同時課外閱讀的種類增多,內容豐富,難度也是逐層遞增。小學生一旦沒有一個完整的閱讀規劃,面對大量的閱讀資源就會茫然不知所措,進而對閱讀失去興趣,無法體現課外閱讀對小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在設定課外閱讀的規劃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遵守合理性、變通性、有效性的特點,只有符合這樣的特點,小學生才能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才能感受課外閱讀帶來的興趣,進而提升語文的整體素養。小學生在制定閱讀規劃時要切實考慮自己的學習水平與閱讀水平,制定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閱讀規劃,這樣才能保證閱讀規劃的順利完成。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定制課外閱讀量,保證在完成日常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進行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相比之下,學習優秀的學生完成老師要求的必讀科目外可以進行其他種類的閱讀,增加知識的涉獵面,提高語文知識積累,為語文素養的提高奠定基礎。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突發性的事件會打斷原有的計劃。所以,小學生的閱讀計劃要靈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把課外閱讀當成興趣而不是每天的打卡任務,真正實現自身閱讀能力與思維的提升。小學生不能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作業打卡,而是要將其作為擴展知識,提升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與閱讀掌握情況。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故事,大課堂”活動,讓小學生分享自己課外閱讀中有趣的或者有意義的故事,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定期布置撰寫讀后感,掌握學生讀書的情況,充分實現課外閱讀的效果,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小學階段現在提倡的課外閱讀方法有泛讀、精讀、共讀。所謂的泛讀指大體瀏覽性閱讀,小學生因自身發育特點對外界事物充滿新鮮感,具有較強的探索欲,但其年齡小,身體發育與心智還不夠成熟,初次接觸事物難以充分認識事物的根本,從而影響其真正體會課外文章實際內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泛讀,掌握文章的大體內容。小學生通過泛讀,對文章有了初步了解,語文教師再進行分段詳細閱讀,引導小學生解析每段的中心意思、人物形象,進而掌握整篇文章的寫作主旨、寫作特點、流露的情感,幫助學生培養課外閱讀學習的思維方式。所謂的精讀是認真閱讀文章,品味每句話的意思。精讀要求小學生對文章的字詞、語句、段落進行詳細分析,理解字詞在文中的含義、語句的寫作手法、段落的中心思想。小學生采用精讀方式進行課外閱讀,提高了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進行精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先羅列出幾個經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樣能夠促進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能力。然后,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文章的寫作結構,得出文章總的中心思想。同時,引導學生對重點的字詞語句進行思考與分享。所謂的共讀就是家長陪伴學生一起閱讀。因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周圍環境影響,語文教師在學校開辦閱讀活動時,由于四周的學生均安靜閱讀,小學生受讀書氣氛熏陶會自覺加入讀書隊伍,自主進行課外閱讀。但是,課外閱讀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外進行的,尤其是放學后的時間段,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提倡的課外閱讀活動需要家長的鼎力支持。語文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共讀課外書科目,避免家長盲目購買課外閱讀資料。家長與小學生的共讀,能夠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幫助其克服因字詞不認識造成閱讀不順暢的情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學校可以開展以讀書為主題的活動,鼓勵家長與學生一起參與,通過互動答題環節,使家長意識到自身在課外閱讀中的重要性,促進小學生素質能力的發展,提高小學階段的教學效果。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果,自新課改推行以來,我國的教育行業不斷深化改革。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小學階段課外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需要重視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積極改革創新語文教學內容,實現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提升。語文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擴展了語文視野,打開學生語文閱讀的新世界,豐富課外閱讀種類的多樣性。由于網絡教學資源極其豐富,語文教師可以不斷豐富其教學內容,在開展課外閱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采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課外閱讀的技巧視頻或者分享一些學校優質的課件,還可以把課外閱讀的文章以動畫視頻的形式播放,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喜歡上閱讀,喜歡上語文課。例如,《西游記》作為我國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原版的《西游記》古文較多,對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學生容易缺乏閱讀興趣。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小學生版的《西游記》,直白的語言,豐富的插圖,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西游記》有許多電視劇、動畫片、電影版本,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版本或者具有代表意義的一節,單獨利用一節課進行播放。通過課上播放的視頻或者動畫,小學生對其他的章節會充滿探索的欲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語文教師在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主題活動時,需要注重小學生自主閱讀與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為小學生課外閱讀提供條件,鼓勵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幫助小學生深化自主閱讀時的感悟,提高語言能力。語文教師通過開展多姿多彩的讀書主題活動,能夠幫助小學生積累知識,激發小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興趣,促進小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整體文學素養。讀書主題活動可以是分享式的、比賽式的,也可以通過繪畫、思維導圖、手工制作反饋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例如,《三國演義》分了好多章節,語文教師可以開展一次“走進三國”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上,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他們最喜歡的故事,通過學生繪聲繪色的故事,促進學生對《三國演義》的了解。在《三國演義》里面有許多英雄人物,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角色,語文教師可以開展一次寫作課,課程內容就是:穿越到三國,你會變成哪位人物?有什么樣的神奇經歷?小學生會寫自己喜歡的人物,然后結合該書的相關章節進行自己的想象。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想象力與寫作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文學素養。在習作的時候,有的同學可能寫諸葛亮,會把課本中名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引用到作文中,基于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的喜愛,他才會深入了解他,對他相關的事件進行主動探索,寫作時就能流露真情實感,使作文質量明顯得到提高。
小學階段語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通過采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吸收優質的教學經驗,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語文對小學生教育的影響。同時,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融入課外閱讀的教學內容,擴寬學生的語文視野,幫助學習積累知識,使學生培養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提升自我思考、自我學習的能力。語文教師在進行課本某一課時學習時,利用網絡擴展相關的內容,課上通過提出問題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強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在講解《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中國的四大名著都有什么?作者都是誰?誰能簡單介紹一下四本名著都說的什么事情?如此,一篇教材內容就可以引出許多語文知識,鞏固了學生的語文常識積累。《草船借箭》中涉及人物較多,讓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并延伸出相關人員還有哪些事跡。在講述《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時候,語文教師還可以擴展一下描寫諸葛亮的詩詞,比如“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等。曹操被稱為一代梟雄,他有杰出的軍事才能,是一名偉大的政治家,“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看出他有野心有謀略。曹操還是一位詩人,他寫的《短歌行》一直被世人傳誦。周瑜為什么要陷害諸葛亮呢?周瑜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隨著老師講解的不斷深入,問題一個一個地推進,學生對《三國演義》這本書越來越感興趣。課下他們會主動去閱讀,對語文教師課上提到的問題他們會自己去查詢了解清楚。通過這樣課內課外結合的模式,小學生會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其自主閱讀與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小學教育的效果。
古語有云: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因此,讀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小學階段各年級孩子發育特點不同,學校需要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制定合適的閱讀目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感興趣的書籍才能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才能培養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針對低年級的課外閱讀,語文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語言易于理解,插圖比較多,篇幅較短,以故事為主的書籍、比如,《小豬唏哩呼嚕》《米小圈上學記》《猜猜我有多愛你》等。這些書籍插圖豐富,一般標注拼音,能夠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針對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師可以推薦學生版的四大名著、《愛的教育》《稻草人》等一些具有哲理的書籍。基于小學階段高年級同學的都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念樹立的重要時期,所以,這些富有哲理性的書籍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與生活態度,對提高小學階段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深遠影響。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深遠影響,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擴展,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思維模式的構建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通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知識儲備,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