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秋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90 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 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黨校初心,為新時代黨校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結合臨滄黨校實際,緊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折不扣地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
始終堅持黨校姓黨,把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融入黨校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持續開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心向總書記、心向黨、心向國家”等教育實踐活動,從黨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學出忠誠、學出擔當、學出信仰,讓黨校成為堅定守護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堅強前沿陣地,讓黨校人成為“三個心向”的忠實踐行者。
始終堅守黨校初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立足臨滄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強化對“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鄉村振興示范區”“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努力為臨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方法路徑,讓黨校工作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
始終堅持“從嚴治校、質量立校”的辦校方針,將“嚴”的基調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大力加強政治機關、政治學校建設,在教學科研上突出政治立場,在隊伍建設上突出政治標準,在日常管理上突出政治紀律。守好筑牢黨校作為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前沿陣地,當好黨的創新理論的積極宣講者、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堅定維護者、用黨的意識形態引導社會思潮的可靠排頭兵。
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集中資源力量抓好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專業化能力培訓,真正把黨校打造成領導干部掌握看家本領、提高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增強履職本領的重要基地。
一是推動理論教育深入人心。抓住理論修養這個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核心,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培訓,著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及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把黨校建設成為臨滄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平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堅持把開展社會宣傳宣講作為理論武裝的重要平臺,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組織黨校教師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到邊、到底、到心。
二是推動黨性教育觸及靈魂。把黨章和黨規黨紀學習教育作為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綜合運用情境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用好黨性教育基地,引導和推動領導干部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黨的宗旨、革命傳統、黨風廉政等教育,充分挖掘和運用臨滄本土紅色教育資源,持續推進“班洪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班洪四大嫂飯店”“滇緬鐵路遺址”等一批“可看、可聽、可學”的現場教學示范點建設,深入挖掘滄源老支書、張從順張子權父子、鮑衛忠等先進事跡,使黨性教育更加生動深刻、有血有肉,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推動黨性教育入腦入心、刻骨銘心。
三是推動能力培訓貼近實戰。抓住“為黨育才”這個核心,緊扣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加強政治培訓、理論培訓、專業培訓,組織開展務實管用的專業化能力培訓,幫助學員彌補知識不足、能力短板、經驗弱項,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政治能力過硬、專業能力優良的干部隊伍。緊盯黨員干部知識不足、能力短板、經驗弱項,依托全市開展的“六大培訓培養工程”,分級、分類、精準開展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培訓,著力提升領導干部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能力本領。聚焦“3815”戰略發展目標,組織開展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應急能力等專題培訓,為臨滄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黨校作為黨的思想理論戰線的重要方面軍,承擔著為黨獻策的重要職責。
一是持續深化理論研究。深入挖掘習近平總書記給滄源縣邊境村老支書們的重要回信精神中蘊含的學理力量和時代價值,積極開展“三好”理論實踐研究,力爭形成臨滄邊疆治理現代化的理論研究成果,力爭為黨的邊疆治理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示范。精心組織開展“三個示范區”建設、綠美臨滄、鄉村振興、強邊固防、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兩網融合”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闡釋,努力推出一批有價值、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二是積極推進智庫建設。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進行深入研究,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持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努力成為黨委和政府的“智庫”和“蓄水池”。加強與全國全省高端智庫的合作交流,持續推進與省委黨校、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并保持長期合作關系,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智力集群優勢,推進高端智庫建設。加強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積極為臨滄現代化建設建諍言、獻良策。
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培養引進相結合,持續推進“名師工程”,健全完善教研常態機制,采取招錄引進人才充實一批、名師幫帶培育一批、集中培訓提升一批等措施,改善全市各級黨校專職教師結構。堅持專兼結合,充分利用市內外各方面資源,建好用好由專職教師、專家學者、領導干部、先進模范、基層干部和鄉土人才“五位一體”多元化師資庫,促進全市優質師資資源共建共享,并積極探索與省委黨校、省內外高校以及在臨滄設立專家工作站的科研院所開展“名師進黨校行動”,促進全市優質師資資源共建共享,為黨校高質量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推進黨校辦學治校質量和水平整體提升。創新教研機制,持續推動“教、研、咨”三位一體發展,以提升質量為基礎,樹立精品意識,嚴把質量大關,努力推出更多高質量的課程和課題。實現科研咨詢出成果、培訓需求出題目、教學培訓上水平。創新課程體系,以舉辦黨校系統精品課評選、比賽活動為契機,著力打造“‘回信’精神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與臨滄實踐”“邊疆治理‘兩網融合’”等一批反映臨滄改革實踐創新、具有臨滄特色亮點的“好課程、好案例、好故事”,切實增強教學培訓質量,推進黨校辦學治校質量和水平整體提升。
在辦學治校全過程中,始終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堅持嚴以治校,把黨校工作納入整體工作部署和黨建目標考核,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著力推進黨校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堅持嚴以治教,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嚴格教職工管理,嚴肅課堂紀律,嚴把講臺、講座政治關,對教師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言行零容忍,確保黨校教師站穩政治立場、堅定信仰信念、恪守學術規范。堅持嚴以治學,打造從嚴管理學員升級版,在培訓中嚴格落實開展一次學風學紀教育、觀看一次警示教育片、簽訂一份承諾書、建好一個班委會等“九個一”管理措施,以嚴實學風校風促進干部優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