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萍 倪銹霞
摘?要:本文聚焦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企業納稅實務的教材建設,梳理傳統教材存在的問題,分析活頁式教材開發的重要意義,提出活頁式教材開發的具體舉措,旨在為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開發提供參考,并對推進高職院校新型教材建設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職院校;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48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新時代財稅人才的素質需求發生了變化。同時隨著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深入,活頁式教材的建設也正成為高職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建設任務。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納稅實務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建設是當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教學評價指標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
1?企業納稅實務教材現狀
1.1?教材內容學科體系特征明顯,業財稅融合度低
通過梳理目前出版的納稅類教材,發現大部分的教材學科體系濃厚,仍然沿用高等教育以知識學科為主線組織內容的設計理念,注重系統知識,缺乏一定的統籌規劃性。比如絕大多數教材均是按稅種設計內容,重點圍繞各個稅種的認知、稅費計算、納稅申報和會計核算等內容展開介紹,缺乏基于業務流程的綜合性涉稅項目的內容安排。近年來隨著“業財稅一體化”管理思想的深入,現代企業為了提升企業運營及財稅風險的價值認知,將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稅務管理流程有機結合,力圖實現財務共享、財稅融合,凸顯管理協同的重要性。而企業的業務一般不僅僅涉及單一稅種,往往都是多稅種的綜合運用。如日常發生的銷售業務,需同時考量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稅、印花稅等多個稅種,甚至還會涉及到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對學生的綜合稅務處理能力提出了挑戰。按現有教材中分稅種模式學習之后,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是零散單一的,缺乏全面運用稅收知識的能力。通過訪企拓崗發現,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業“財稅一體化”意識薄弱,知識連貫性不足,綜合處理涉稅事項的能力較差。
1.2?教材內容更新慢,與企業需求脫節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隨著智能化技術廣泛應用帶來的全球工作體系的升級,行企對人才的素養和技能要求也正發生著變化,教材內容必須根據最新的行企環境及政策環境及時調整或更新。財稅崗位人員的涉稅處理能力是用人單位考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企業財務人員能正確理解與運用各項稅收政策,熟練完成各項稅費的計算與申報工作,并且根據會計準則或制度的規定完成涉稅事項的賬務處理。近年來隨著稅收政策的不斷優化與調整,涉稅處理方法與重點也發生著變化。例如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新冠疫情期間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地等,導致納稅申報流程與申報資料的填制、涉稅事項的賬務處理等事項與傳統的要求有所出入。目前紙質本的納稅類教材普遍存在著建設周期長、修訂頻率低等問題,不能適應稅制改革的步伐,致使教材內容與最新的稅收政策、準則要求脫節,也未結合產業發展對財稅人才的最新需求,未能及時從職業領域出發對現有教材進行更新或修訂,直接導致教材內容與行業發展脫節。
1.3?校企合作開發不夠,工學結合力度不足
目前納稅類教材的開發與維護基本由高校專業教師主導,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度較低,教材內容與企業真實的職業情境存在著較大差距,教材的職業性與實踐性不明顯。由于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缺乏深入企業頂崗的經驗,無法準確梳理出崗位必備的職業能力,直接導致學習任務的編排與實際工作任務脫節。同時專業教師在設計教材內容時,重點強調教材的規范性和知識體系的科學性,更注重學生從認識與理解層面學習納稅知識,缺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關注,學生畢業后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薄弱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傳統納稅類教材在介紹企業所得稅申報時,重點圍繞申報附表及主表的填制展開,缺乏實務中數字化辦稅平臺的實際操作介紹,導致學生上崗后無所適從,職業能力得不到認可。另外行企專家缺席教材編寫團隊,也導致行業發展新趨勢和財稅崗位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無法及時融進教材,教材內容的靈活性和時效性不足。隨著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的推陳出新,涉稅業務辦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智能化自助辦稅終端的問世、信息化辦稅平臺的優化等對傳統教材提出了挑戰。
1.4?課程思政內容缺失,育人功能不全
目前大部分納稅類教材偏向于介紹稅務處理工作應具備的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重點強調準確計算稅費和賬務處理,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誠信納稅意識和嚴謹的職業精神。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深入,近些年的納稅類教材積極導入思政元素,課程思政建設成為納稅類教材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的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較為零散單一或陳舊滯后,缺乏課程思政體系的整體設計,忽略了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沒有結合最新稅收政策環境充分挖掘課程思政育人資源,甚至有些教材導入的思政元素顯得有些“刻意”。目前,“誠信納稅、合理節稅”等傳統思政元素在大部分納稅類教材中被均提及,但缺乏對新的課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例如,借助新冠疫情期間出臺的多項稅收政策能梳理出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中美貿易摩擦凸顯出樹立民族自信心的意義、通過科技型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強調新時代職業教育中創業創新精神的培養的必要性等新的課程思政元素在目前的教材中體現不足。
2?活頁式教材的特征
自“職教20條”提倡開發使用新型活頁式教材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學者、行企專家、一線教師等便開始了多維度的研究,從活頁式教材的內涵與特征、開發建設思路、質量評價分析等方面展開激烈的討論。其中關于活頁式教材的主要特征,理論界普遍認為體現在“新”和“活”兩方面。“新”首先體現在活頁式教材是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的一系列模塊化的學習任務,打破傳統學科邏輯體系,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活”則首先表現在外觀為活頁式裝訂,方便學生增減或替換內容。同時模塊化設計教學內容的做法,也充分發揮了教材內容的動態性和使用方式的靈活性。活頁式教材要求校企共編,能夠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實時調整教材內容,體現職業教育的實踐性與職業性。通過對不同模塊內容的組合使用,滿足不同學生的使用需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和長處,助力不同類型學生的成長。另外,活頁式教材需要豐富完整的數字化資源作支撐,利于教師與學生靈活選擇不同資源進行教與學。
3?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開發的意義
3.1?業財稅融合開發,凸顯以學生為中心
近年來,業財稅融合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已成為助力企業發展的新引擎,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業財稅融合給新時代財務人員的轉型確定了方向。業財稅融合是要將企業整個供應鏈考慮進去,整合企業上下游信息,從財稅角度重新俯瞰企業業務流,并以此作為企業架構調整的依據,助力企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這就需要對現有納稅類教材進行變革,打破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跳脫單一零散介紹稅種的固有模式,構建基于業務流程的綜合涉稅項目,“以點串線”幫助學生掌握綜合稅務處理技能。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的開發采用真實經濟業務,從企業實際財稅共享工作中篩選出稅收數據的內容與種類,并總結涉稅處理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不同模塊的教學內容。鑒于學生職業經驗欠缺和社會閱歷較淺等原因,教材編寫時更要厘清業務與稅務之間的關系。例如,財務人員在編制研發費用預算的實際業務中,需要參考企業所得稅法中關于研發費用稅收優惠的政策要求,編寫教材時則可以將研發費用的所得稅優惠知識點與財務預算業務結合起來,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案例,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崗課賽證融通,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
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以職業崗位為主導,參考典型崗位具備的基本技能點梳理教材框架,并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選取典型工作任務系統化設計教材內容。財稅崗位要求員工完成稅款計算、納稅申報、涉稅賬務處理和稅務管理等基本工作任務,教材以此為導向,設計各個教學項目中的稅種認知、稅費計算與申報、會計核算及稅務數據分析等具體內容,實現以崗定課、崗課融通。教材編寫時,將職業技能大賽的內容和項目融入到教學內容和實踐項目中,實現以賽提技、以賽促學。截至目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職業技能大賽主要包括會計技能大賽和智能財稅兩個賽項,其中的涉稅事項主要考察參賽選手辦理日常涉稅業務的能力,具體包含增值稅的稅費計算與申報、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填制、個人所得稅及其他常見稅種的稅費計算與核算、納稅籌劃分析等內容。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開發時,應對接技能大賽中的知識與技能點,體現教材的引領性和示范性。活頁式教材開發時,還應對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如“1+X”系列證書中的涉稅處理內容和助理會計師資格考證中的納稅知識點與技能點,將證書考核環境融入學習環境,實現課證融通。
3.3?校企共同開發,深化產教融合
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采用產教融合、校企共編的模式,即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和行企專家能手共同建設教材內容,確保教材的職業性和實踐性。行企專家直接對接企業財稅崗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熟悉崗位的知識儲備與技能需求,了解最新稅收政策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與實踐,熟練掌握各類智能化辦稅終端與平臺的使用,對新技術、新工藝及新規范的理解更為深刻,能為教材編寫提供優質的實踐素材。專業教師熟悉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特點,對企業專家提供的崗位素材進行整理優化,將職業要素轉化為教學要素,有利于學校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教材開發過程中,校企雙方積極溝通,確保教學案例、信息化資源的實時共享,了解行業新動態,及時更新企業案例,滾動修改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3.4?堅持立德樹人,發揮育人功能
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引下,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必須要具備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樹立學生愛國愛黨情懷。教材開發初期,首先需梳理涉稅處理工作技能點與課程思政元素的關系,重視課程思政教育,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攜手育人。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和提煉企業涉稅處理的知識、技能與崗位工作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編寫的全程,打造集知識、技能、思政為一體的教材內容體系,貫穿學生成長成才的全程。同時,應注重課程思政的整體設計,結合時代背景和稅收政策環境挖掘更多更新的思政資源,培養學生的國家情懷、法律意識、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等。最后,通過綜合實訓與崗位模擬進行主流價值引領,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念與職業素養,確保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全方位育人。
4?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開發實踐
4.1?教材定位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鋪開,企業財稅管理逐步趨向稅收管理、財務管理、風險預測的數字化,這對財稅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財稅崗位人員不僅應具備相關稅收知識與技能,具備數據挖掘、數據處理與管理、智能技術及工具應用等能力,還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充分的民族自信、奮進的家國情懷和良好的職業素養。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內容對接最新稅收政策、會計準則,吸收財稅處理實務中的新技術、新規范,滿足用人單位對財稅人才的需求。教材內容組織上對接企業稅費計算與申報實際工作過程,以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為引領組織教學內容。教材注重稅收知識與會計核算的結合,突出稅款的計算、申報與繳納和會計處理的實際操作技能,推動教師在教中做,做中教,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
4.2?選取典型工作任務
明確教材定位之后,深入企業和稅務部門開展廣泛調研,掌握企業財稅崗位的工作內容與職業標準。不同行業、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企業的涉稅業務內容與范圍也不盡相同,財稅崗位的任務要求與工作流程也存在差異。例如,規模較小、業務內容較簡單的企業,財稅人員主要完成常規性的稅費計算與申報即可,一般不涉及其他內容。而在規模較大、業務類型綜合性較強的企業,財稅人員在完成稅費計算、納稅申報、賬務處理等基本工作之外,重點關注稅務數據的挖掘與分析、稅務風險的監測與防范、稅務籌劃的應用等問題。綜合不同企業的業務類型、工作流程和崗位職業標準,鑒于高職院校培養的財稅人才主要輸送到中小型企業,所以本教材選定“完成稅費計算與申報、涉稅業務的賬務處理”為典型工任務。
4.3?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元素
通過企業調研,熟悉對接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工作流程和職業標準等要求后,最終確定典型工作任務。但是工作任務不能直接用于教學,需要經過精心設計與處理,并結合高職教學規律與學習規律的特點,將其轉化為具有可操作性、可適用性的教學元素。以“項目—任務—能力”式組織體例重構教材內容,結合不同稅種將典型工作任務分解為多項子任務,每個子任務均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項目,具體涉及到流轉稅類、所得稅類及其他稅種的稅費計算與申報等共7個教學項目。每個教學項目均進行模塊化打造,模塊內又可以根據納稅崗位工作流程及其對應的工作能力分解為多項學習任務,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最小單元化。不同稅種的教學項目,基本均涉及到稅種認知、稅費計算、涉稅業務賬務處理、納稅申報與繳納等多項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之間必須緊密聯系、邏輯嚴謹。
4.4?配套資源開發
紙質教材開發的同時,應開發與完善數字化資源與信息資源庫,以更立體、多元的形式呈現教材內容。構建融媒體新型教材體系,首先需要搭建教材配套的線上學習平臺,將教材數字化資源鏈接到平臺,為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奠定基礎。數字化資源主要以微課、動畫、AR/VR等形式將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立體化呈現,例如用短小、精練的微課講述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利用VR仿真技術模擬納稅申報環境,幫助學生了解納稅申報流程,克服納稅申報實訓時間和空間受限的問題。會同思政課程教師一并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實際案例將誠信納稅、民族自信、愛崗敬業等思政元素融入教材,以新聞鏈接、視頻資源等形式導入到線上學習平臺,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了保證教材的靈活性與實用性,數字化資源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行業發展動態、稅收政策變動等及時調整與更新。
5?總結
企業納稅實務活頁式教材的開發是推動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三教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教材遵循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財稅崗位典型任務和工作內容,從業財稅融合視角重構教材體系,融合技能競賽與“1+X”內容,合理設計教材框架與內容,科學分解學習項目與任務,并豐富配套資源的建設,以滿足差異化教學、個性化教學的需要,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
參考文獻
[1]易穎俐,易穎博.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活頁式教材研究[J].河南農業,2020,(8):2631.
[2]黃河,楊明鄂,曠慶祥,等.職業教育“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內涵及建設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01):99103.
[3]曹陽艷,黃琛.職業教育新型活頁式教材建設路徑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22,(1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