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潔 楊承承



摘?要:為了更好發揮專業課程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的作用,會計專業課程如何與思政元素融合成為了各個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為實現三全育人,進一步提高高職人才的素質水平,本文將以會計專業課程中稅法為案例,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出發,如何將課程思政要素與稅法專業課程的教學進行高效、有意義的結合,并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實際課程教學進行展示,提出有效的稅法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
關鍵詞:高職;稅法;課程思政;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57
0?引言
立德樹人為教育核心的?“課程思政”?概念在2014年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這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理念。它不同于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的專業課程,它強調的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比如思想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專業課程中去,實現德才兼備、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標。黨的十八大以后,課程思政建設在各大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廣泛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人才培養重要論述精神中強調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進一步說明了積極促進每門課程與課程思政理論的結合成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一環。稅法作為會計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尤其是對于高職大專院校,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具備稅務知識的應用型人才。根據當前高職教學現狀來看,稅法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仍然未能實現有效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1?稅法課程思政等概念
1.1?稅法課程思政的含義
稅法課程思政是指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為前提,樹立學生職業道德意識為核心,以三全育人為教育目標,構建稅法課程與思政元素協同并行的全方位專業課程建設體系的一種理念。稅法課程思政不是將稅法與固定思政觀點做簡單加法的課程內容,而是從新的教學思維出發,在專業課程知識中融入思政教育,將原有的知識點升華,在結合案例講授的過程中達到學生不自覺積極主動去接收信息,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教授效果,在課程中思考現實問題,感悟實踐工作中的職業道德存在的重要意義。
對于原有的稅法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備符合社會需求的稅務知識的財務人員,進一步提高會計相關專業的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水平,培養一批具備高職業素養的財務人員,在處理實際工作業務中具備謹慎職業態度,杜絕徇私舞弊,防止偷稅漏稅等違法亂紀的行為,構建合法合規高效有序的行業秩序和規范環境。正是由于稅法課程本身的特點,因此“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與稅法的結合正是最佳搭配,與高職院校實現三全育人形成了良好的循環體系。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的教育目的不能再局限于學生知識點的把握和基本職業素養的建立,更需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構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高素質的價值觀體系,對培養應用型人才和未來行業、社會發展等都起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2?稅法課程思政的特點
(1)稅法課程思政推進課程“實務性”與“價值性”相融合。近幾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深化,稅收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大數據系統在稅務系統中的應用,因此稅法課程內容一直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更新,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發展對于掌握專業稅收知識的專業人才不再僅限于專業財稅技能,還有對人才高素質水平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必須改變原有的單一理論授課方式,拓展原有的職業道德內容,融入新的稅法價值觀體系,改變原有的重智輕質的教學現狀,提高學生對于價值觀的重視程度,調動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積極性,完善教學理念,改變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舊觀點,真正實現學生在稅法課程中的建立全新的、符合社會發展導向的新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稅法課程。
(2)稅法課程思政實現全面性與引導性相融合。
稅法課程的理論體系相較比較復雜,稅收知識點繁多,關聯性較強,是一門與經濟類等學科交叉的課程,主要內容以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等稅種為主,掌握各類稅種的征稅范圍、稅率、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以及征稅管理等內容。課程思政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思政理論教育的舊版格局,進一步促進了新的思政教育思想的發展。稅法課程思政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法,尤其是教案教學內容上需要進行新的更新,在教學手段上創新完善,有效實現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化和深刻性。在教學方式上結合了網絡教學平臺,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
(3)稅法“課程思政”建立四位一體的教學育人模式。隨著現在對教師群體尤其是高校教師的師風師德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提升高校的育人育德能力成為了高校思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構建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校外專家、輔導員教師綜合聯動的育人體系有助于推進高校尤其是高職培養一批具備高職業素養、高職業道德的專業技術人才,也有利于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實現三全育人目標。在稅法教學內容傳遞中更有效的發揮了思政的引導作用,在實現專業課知識內化的過程中達到思政教育的潛移默化作用,擺脫過去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終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專業知識、政治思想、社會實踐和信息平臺的四體化結構形式。
2?稅法課程思政教學現狀
2.1?與專業課知識點融合缺乏協調性
稅法課程的教學傳統模式是以各項稅種如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等內容為主,其中有一節關于稅法職業道德的章節內容。在稅法課程思政出現以前,稅法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僅限于案例講解對學生的啟發。而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沒有深入思考這個課題內容,更多的還是將精力放在了知識點學習和考證內容上,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我們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思政課程。在初期提出課程思政與稅法課程的結合實踐中,我們停留在將專業知識點簡單對接思政要點,這種課程聯動會表現得更機械、更缺乏靈活性、新穎性。因此我們提出要將思政案例的課程設計更具有人性化、協調性和統一性。不能只是思政要點的堆砌,更是要發掘學生關注的新聞熱點和思政時政,更好的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這樣既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對于課程的積極性,也減少了學生對于思政要點的厭倦問題,只有從學生本身出發,才能從根本上推進稅法課程思政的協同效應。
2.2?教學材料和教學方法落后
稅法課程是具有專業性強、政策性強、變動性大的特點,舊的教學教材主要以稅法種類或者以資格證書考試范圍作為中心內容,由于新冠疫情的發生,各學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對于網絡平臺教學走上了新的普及化的高度,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本質沒有改變,導致了教師教學過程中更多還是以單個稅種和簡單的稅法教學內容的法律規定內容來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從一開始就形成枯燥無趣的印象,對調動學生積極性產生不利的影響。隨著網絡平臺教學方式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稅法教學方式的互動性,由于稅法課程的時效性很強,每年都要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進行課件更新,增加了教師的授課負擔,有很多高職院校并不具備較強的實踐資源,比如無法全面展示繳稅征稅流程內容。這種情況對于缺乏教育經費的高職院校更甚,因此現階段要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困難的。
2.3?教師缺乏對課程思政結構性認知
稅法課程思政的實現離不開教師對于稅法課程本身與思政要素的融合理解,進而更新教學課程設計,根據既定的專業知識點來對應合適的思政點。近幾年,課程思政發展有限,大部分高職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理解也僅停留在平時的黨政學習水平,還不具備融會貫通至專業課程知識點的水平,因此教師的思政素養水平較低,在課程、教學方式和教案設計等方面存在創新不夠等問題。如何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加強思政學習,增提升思政素養水平也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努力方向。
3?稅法課程思政改革探索路徑
3.1?優化稅法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標準
3.2?稅法課程思政實際案例教學設計
3.2.1?思政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等內容納入教學考核目標。
(1)了解稅收的意義,培養完整的納稅意識。
(2)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掌握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內容。
(3)構建學生謹慎、兢兢業業的職業價值觀,掌握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4)培養學生作為財務人員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與操守,堅決不偷逃稅款,理解個人所得稅的征稅管理內容。
3.2.2?課前準備
首先利用信息化平臺發布課前討論,以現實“明星偷逃個稅”案例,提出本章稅種的相關問題,布置學生進行思考。其次上傳個人所得稅的相關案例,發布問卷內容,了解學生對于個人所得稅的理解程度。最后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傳個稅相關案例分析內容。
3.2.3?課中展示
(1)公布課前案例討論問題和問卷調查,由教師總結學生的答案和對于個人所得稅的了解程度。
(2)展示學生小組案例分析,以學生為中心,由他們來引出本次課程內容的要點。
(3)以學生案例為導向,進行本次個人所得稅的重點知識的講解。
3.2.4?課后活動
發布本次課程課后問卷調查,布置該章節課程的作業,總結自己小組案例分析,以課程思政知識點為要點,對應小組案例內容,編寫思想政治的感悟,并將小組總結文檔上傳至網絡平臺,以便教師評閱打分。
4?稅法課程思政教學結語
對稅法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改革推進了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的發展,還進一步推進了思政理念融入教育體系的發展,我們也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國家人才需求調整新的思政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標。課程思政的改良教學模式有效的推動了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和思想政治素養,也敦促了教師在平時的日常教學工作中的教書育人的工作使命,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定義,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思想政治的教育,而不是原有的思政課程教育的輸入式教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有利于學生培養高素質的職業道德、專業的會計技能水平、集體榮譽感、實事求是的工作精神等。我們也通過實踐看到稅法課程在加入課程思政后,課堂效果更佳,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學內容也更加具有融合性。作為教師,我們更應時刻掌握新的教學方式,教育學生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人才。未來的稅法思政課程教育中,我們還應不斷的改進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新的實踐,最終實現思政課程貫穿專業教學始終。
參考文獻
[1]涂偉.“課程思政”融入稅法教學的改革探究[J].財會學習,2021,(24):172174.
[2]閆建軍.高職稅法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1,(24):148150.
[3]朱明會.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設計與實踐——以《稅法》課程為例[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05):132133.
[4]楊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切入點[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22(02):98104.
[5]彭澤艷,張倩.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實施對策探析:以《財務管理實務》課程為例[J].南方農機,2020,51(0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