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濮海坤
摘?要: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應以中國紅色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蘊為給養,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社會責任擔當、新時代黨的先鋒隊使命感為教育之根本。文章對將優秀紅色文化的精神理念、新時代價值、思想精華和育人功能全過程全方位融入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培養進行深入研究,旨在為培養出新時代高素質大學生黨員人才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紅色文化;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60
文章通過對中國紅色文化核心意蘊的界定,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培養的重要意義的探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紅色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的內容闡析、將紅色文化功能全方位融入大學生黨員的全過程細化探究,將黨的崇高事業理想,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堅定的革命信念,敢于擔當的高尚品格、無私奉獻的道德修養融入大學生黨員培養過程中,內修外塑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心靈和行為,使大學生成為具有大格局、大情懷與大道之行有利于自身和國家發展之道的新時代高素養人才。
1?紅色文化核心意蘊的界定與分析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天下,取得新中國最終革命勝利成果并在社會事業建設過程中的革命理論和實踐經驗凝聚而成的寶貴精神資源與精神財富,積淀著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奮斗歷程、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優良的革命作風,富有濃厚的黨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引領中華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對中國走向富強文明的小康大道起著推動的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奮斗實踐中形成的革命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奮斗實踐相結合的文化理論源泉。紅色文化具有豐富的新時代價值內涵,具有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見證價值;是中國優秀文化中的鮮活生命,具有新時代的傳承與弘揚的價值;具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時代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價值與內涵,是推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政教育的精神食糧,孕育著革命精神和凝重的革命歷史文化,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功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功能;對大學生了解中國革命的過去起到啟迪作用、對培養未來人才和發展教育具有指引作用。紅色文化的傳承文明、育人價值和育人功能,是培養大學生黨員新時代精神的迫切需要。紅色先進文化具有黨的崇高理想、堅強的革命信念、新時代進取精神和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核心和鮮活部分,是黨員弘揚和傳承優秀文化融入人類文明的先進文化產物,成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事業的重要精神源泉和根本宗旨,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文化因素,是指引大學生行為準則、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是大學生具有集體主義、集體榮譽感、愛國愛民的充分體現,是黨員大學生敢于擔當、無私奉獻高尚品格修養和心靈塑造的催化劑。
2?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滋養,融入黨員大學生教育培養之中。對高校黨員大學生不僅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灌輸,掌握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應該在紅色文化知識背景的教育下,以紅色文化作為優秀中華的重要載體,有其跨時空的重要精神價值和現實教育意義,能夠引領黨員大學生對黨的忠誠度、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夯實理想信念、補足精神食糧,是新時代大學生黨性教育的優質精神資源庫,是大學生砥礪前行、自強不息、立黨為公與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為中華偉大歷史使命凝聚力量,使紅色優良作風之薪火代代相傳。紅色文化能夠使黨員大學生堅定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時期,將紅色文化孕育的樂于奉獻勇于拼搏的奮斗精神、愛國的激情與情懷等核心理念,作為大學生黨員培養的精神動力和精神食糧,不僅有利于引領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更能對朋輩引起到優秀的模范效果。傳承和弘揚黨的奮斗歷程,對黨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堅定黨性、凈化心靈有無可替代的功效。紅色優秀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光輝革命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人民百年來的革命文化積淀和寶貴的文化資源,是開展大學生愛國情懷教育的優秀文化素材,有利于提升黨員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在社會實踐中自省自覺自愿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主動投入到社會主義的實踐工作中,身先士卒,做一個對社會有重大貢獻并引領同輩的道德模范帶頭人。將自我融入于社會大家庭,積極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繼承共產黨先輩的光榮傳統,不斷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和道德品質。
3?將紅色文化功能全方位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全過程
3.1?紅色文化的引領與導向功能
充分利用高校課堂教育主渠道對黨員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教育和引導黨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紅色優秀文化孕育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價值,是新時代的創新文化,富含新時代的科學文化內涵,凝聚著新時代先進的中華民族信念和傳統美德理念,是大學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時代復合型優秀黨員的優質教育資源庫,能夠為高校培養大學生提供政治目標、教育方向和前進動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大學生優秀黨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之棟梁,紅色文化孕育著中國共產黨人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指引著大學生朝著奮發向上、健康有為的正確方向發展,不斷提升大學生光榮的政治感和偉大的歷史使命感,使大學生將來能夠成為勇于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優秀的接班人,因而其對黨員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具有鍛造功能。將紅色文化融入黨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使大學生獲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使大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教育中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不但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黨員道德素養,而且能夠將自己的偉大理想和對黨的堅定信念,保持與祖國和人民利益相一致,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能夠自覺地以紅色精神指導自己的行為與社會實踐,構建和諧文明社會起到重大的引領作用。紅色優秀文化教育,通過先輩們的無我浴血奮戰的犧牲精神和革命的豐功偉績,培養黨員大學生的愛國激情與家國情懷,堅定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逐步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底蘊與內涵,引領大學生黨員為實現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最終目標而無私奉獻和終生奮斗。
3.2?紅色文化的認知功能
紅色優秀文化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時代最強音,充分培養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認知水平和認可度,逐步提升大學生對紅色文化核心理念的認知水平。首先是對大學生最基本的紅色文化認識教育,使其能清晰地認知到紅色優秀文化的深層時代價值與育人功能,充分利用思政教育中的紅色文化元素這一寶貴資源,展開教學實踐中紅色文化知識的推廣度,不斷提升紅色優秀文化在黨員大學生內心的精神地位,實現紅色文化在高校中的育人作用與價值。紅色優秀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源泉,對新時代黨員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以紅色文化作為黨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旋律,能夠精準把握紅色優秀文化豐富的內涵與外延,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把美好的社會倫理和公德、高尚的職業道德、家庭與個人美德凝聚成新時代先進優秀文化的融合體,逐步使大學生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將紅色文化精神引領功能與黨員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紅色文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與影響,不斷提升黨員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著重培養黨員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深層認知,激活黨員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熱情和情感體驗,在紅色文化教育中達成共同認知,使大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追求目標,能將踐行紅色文化的自覺行為融入自身的價值觀念和價值體系中,成為自我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的核心組成部分。紅色優秀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和精神財富,引領黨員大學生傳承與弘揚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不忘初心,從革命先烈的崢嶸歲月中體會到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學習共產黨人在歷經的艱苦卓絕的歲月中留下的精神財富。不斷加強自我思想淬煉、政治學習歷練和社會實踐鍛煉,認真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學習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無限忠誠的革命精神,學習先輩們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加強黨性鍛煉,自愿接受紅色文化教育,不斷感悟與體悟紅色文化的精華,鞏固和提升自己的堅定理想信念。
3.3?紅色文化的傳播功能
要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思維。在新時期融媒體環境下,主流媒體應轉變紅色文化傳播思維和理念,追求直擊靈魂的傳播效果至關重要。主流媒體以強大的人才資源、資金資源、可靠的原創信息資源優勢等,以“互聯網+融媒體+黨史”為平臺優勢,采用網絡直播,展現精彩的紅色文化資源,從而推進和普及紅色優秀文化精神的大眾傳播。要創新紅色文化的傳播內容。紅色文化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中成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有絲毫的褪色。紅色文化的深刻價值,不僅在于其經濟和消費價值,更在于其教育的導向性、文化的先進性、思想內容的至上性和精神的激勵性。在融媒體環境下,“紅色文化+互聯網+融媒體”的方式傳播使紅色文化煥發生機,必須準確把握新時代脈搏,打造內容鮮活、感染性強、價值高的融媒文化產品,實現快捷、精準、精簡、針對性強的內容傳播,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影響力。要創新紅色文化傳播的技術手段。不僅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豐富的資源,充分利用新時期媒體融合技術,對紅色英雄人物、事跡或已經損壞或消失的紅色舊址與文獻等進行復原,通過虛擬、復原與再現紅色感人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弘揚先輩的革命精神,并不斷優化各高校各社區的網絡搜索、超鏈接等功能,使高校紅色文獻信息在多次傳播中能夠更快捷地隨時隨地使用,實現對紅色文化文獻能夠高效、快節奏地充分利用和傳播。要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和手段,使紅色文化傳播更加具有時代性、先進性和鮮活性,營造弘揚和傳承紅色精神的濃厚輿論氛圍。不僅要增加紅色文化傳播的及時性、泛在性和互動性,而且要更加重視大學生的身心體驗感,用融媒體賦予紅色文化多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多渠道、寬角度為大學生提供信息即時分享、泛在化學習、關注和互動紅色文化的具體內容,進而提升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精神的認知感和認可度。要創新提升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紅色文化素養,不僅提高媒體工作者的融媒體素養,還要提升新聞工作者堅定的思政素質、道德素質、豐富的紅色文化知識儲備。黨員大學生既是紅色文化學習的參與者,又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能夠增強紅色文化傳播的高效性和親和力,不斷滿足紅色文化傳播的現實需求,紅色文化將會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3.4?紅色文化的教化功能
新時代高校黨員培養與教育,更要充分挖掘紅色優秀文化,切實將紅色優秀文化發揚光大,充分發揮認識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和教化功能的重要性,使紅色文化成為大學生堅定的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高校將紅色優秀文化和愛國主義先進教育相融合、將紅色文化和廉政文化教育相融合,要全方位、多角度、多路徑挖掘紅色先進文化的精神食糧供給,壯大紅色文化教育規模,提升紅色文化素養,使紅色文化教化功能體現和貫穿于高校培養黨員大學生后續教育的全過程,潛移默化地塑造大學生的心靈,提升其思想品格修養、文化素質和價值追求,傳承紅色文化中歷經考驗的斗爭精神、自我犧牲精神等,牢記黨的使命和初心,做到無私無我之境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書寫風華正茂使命與擔當,明確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做到作風清正,踏踏實實做好身邊的小事情,立足于崗位工作,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增強為國為民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水平,堅持廉潔奉公,自律自強,不斷提升自己全心全意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意識,一步一個腳印向崇高的理想與遠大的革命目標奮進,從而達到紅色文化引導和教化黨員大學生終身報效祖國。
3.5?紅色文化的凝聚功能
紅色文化的向心力發揮著輻射功能和融合功能,兩種功能相輔相成,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紅色文化之源皆于人心。黨員大學生作為學生骨干力量,要強化紅色文化知識和理論,領會黨的創新紅色理論,并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親身體驗、傳承和運用紅色文化的思想精華,參與構建宣傳紅色文化思想的學習互動網絡,使紅色文化的凝聚功能不斷發揚光大。思政教育長期以來一直是教育部高度重視的、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傳統紅色文化豐富內涵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真正深入大學生的心靈,形成黨員大學生自省、自覺、自主和自律的意識并內化于心的思想素養。把紅色優秀文化滲透于各專業各學科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政文化建設中,高校管理者、教師和輔導員以身示范,在長期細化課程思政教育過程中,增強黨員大學生的品行修養,實施紅色文化、德育文化教育隨時隨地的泛在化教育過程中,采取融媒體、多樣化的授課模式,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紅色文化教育,最終成為具備高素質、高品質的優秀黨員。黨員大學生應積極持久地參與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傳播紅色正能量、弘揚紅色文化,不斷滲透紅色教育與涵養,使之從內心永久地成為自己的理想信仰與人生價值觀的黨性坐標。提升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加強紅色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向心力,擔負新時代歷史使命,是每一名黨員大學生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3.6?紅色文化的融合功能
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融合功能,把紅色資源與高校專業知識有機融合、紅色優秀文化與人文文化培養相融合、紅色優秀文化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紅色優秀文化與思政課程教育相融合等多維度協調教育,實現跨學科、跨專業和交叉學科的教育融合功能,才能富有新時代教育的厚重感,借以融媒體傳播新優勢,建構大學生對紅色優秀文化的深層認知,有助于大學生建立與紅色文化的情感銜接,并產生共情與共鳴,為大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服務、打造特色VR虛擬空間紅色文化教育課程,通過“沉浸式實景+使其身臨其境體驗”從參觀者→參與者→傳承者的角色轉變。充分利用新時代網絡數據庫等技術,推進紅色文化文獻資源保護性復原、紅色文化品牌的儲存和紅色文化文獻的數字化安全保存充分合理開發和利用,不斷激發紅色文化資源的新時代活力和影響力,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用紅色文化豐厚史料文獻寶庫,為高校思政課程提供最生動真實的原創素材,強化紅色優秀文化在高校三全育人教育中的價值引領作用,紅色文化具有的巨大融合能力、自我調適和重組能力,構建學校、院系、黨支部、黨員大學生思政培養體系,創新“大思政”教學新理念和新模式。
4?結語
以紅色文化視域的創新視角,把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研究中,紅色優秀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實踐進行有效融合,著重分析了紅色文化核心意蘊的界定、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重要意義、教育教化功能的核心內容,全面闡釋了紅色文化的引領與導向功能、認知與認同功能、傳播與教化功能、凝聚和融合功能等,以期在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實踐中,使大學生逐步化育為自覺自律、全心全意地服務于家庭、社會和國家的優秀黨員。為新時代黨員大學生后續教育提供紅色文化智囊庫,使其德者大成,德行天下的博大胸襟、家國情懷和新時代責任擔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王慧英.江蘇國際化人才德育培養的意蘊與路徑[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07):188190.
[4]魯巖,易剛明.協同視角下高校黨建與“立德樹人”機制化融合探析[J].高教學刊,2020,(36):177180.
[5]班惠英,向專.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黨員教育的三重邏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18):4144.
[6]林美群,楊麗艷.紅色文化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價值意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02):179180.
[7]張洋睿,王林清.論紅色文化在高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功能[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5):7576.
[8]尹煥晴.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的內涵、特征與功能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23):7173.
[9]陸超,黃曉娟.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黨員教育的路徑研究[J].活力,2021,(17):1213.
[10]孫昊,張靜.中國共產黨形象傳播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路徑研究[J].紅色文化學刊,2020(02):99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