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蕾 樊欣雨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文化的影響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網絡文化育人的功能成為了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環,其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層次上得到了升級,內容上得到了豐富,形式上得到了創新。互聯網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網絡教育平臺建設的不完善、海量信息分散學生注意力、存在錯誤信息誤導的現實困境,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完善網絡平臺的建設和監督、加強教師網絡文化素質建設、健全完善網絡育人新體系,以此來面對這些問題的挑戰。
關鍵詞: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62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如今的大學生無論在生活還是思想上,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與沖擊。高校充當著為民族復興培養人才的重要一環,其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受到嚴重沖擊。2017年,教育部首次提出“十大育人體系”,其中將網絡育人作為重要教育方式,對高校提出了確切要求。面對新環境新起點,如何促進網絡思政教育的發展與完善,深入把握學生思想精神,更加準確掌握和創新網絡思政教育規律,是加快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課題。同時,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文化”一詞出現次數達58次之多,這意味著要注重文化建設,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因此,本研究試圖將網絡文化育人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闡述高校網絡文化育人視角下思政教育的現實挑戰,探索其增效路徑。
1?網絡文化育人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新環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論從層次、內容、形式還是發展上都有了較大的改變,使高校不斷開發與創新不同的教育模式,從而適應當前學生的學習模式與學習喜好,使學生樂思政,學思政。
1.1?教育層次得到升級
大學生由于處在成長的特殊時期,其思想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如何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為高校教育的關鍵。目前處于互聯網信息競爭激烈的時代,信息的更新速度加快,人們的關注點也隨之改變,大學生可通過網絡了解學習積極正能量的文化與知識,如今信息時代,各種碎片化信息真假難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可能誤導價值觀與思想不成熟的大學生,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高校可通過擴展網絡平臺,創新網絡文化產品,使學生主動地攝取思想政治文化與知識,增強道德的自我認知和情感的自我內化,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發展,由之前的課堂被動接受,發展成課后的主動探索。目前,高校網絡文化與高校的價值理念、教學方向和行為規范等內容相關聯,大學生可通過學習提升自身文明素養,弘揚正能量,守護好自己的精神家園。
1.2?思政內容更加豐富
由于網絡文化有著一定的思想文化傳播作用,具有更新快、傳播廣、途徑多、容量大的特性,如果能將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將會充分發揮其承載思想文化信息的積極作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由于網絡開放性,人們擁有更加自由表達權,使學生能通過各種網絡途徑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信息。網絡文化在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上起到了正向作用,但不能忽視學生在大量網絡信息的影響下,獲得的具有迷惑性、消極性等信息帶來的影響。在信息時代,消息具有多面性,大學生對其如何理解,如何作出反應,成為了網絡育人的關鍵。
其次,通過網絡文化育人方法的介入,豐富了教育工作者的眼界。當前大學生主要為00后,他們富有個性、活力和想象力,做事特立獨行,網絡也與他們如影相隨。因此,高校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大學生最關心的話題,不斷收集大學生可能感興趣的事物,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1.3?教育形式更加新穎
新媒體的共享性使人們體會到了他在互動時的巨大便利性。當前各個學校利用公眾號、微博和短視頻等號召學生通過學習強國APP和青年大學習網上課程等方式傳播思想政治文化,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評論與見解,由于這種網絡虛擬的交流狀態,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加輕松,讓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時也變得更加主動。因此,大學生了解和學習思政文化的途徑從原有的課本和課堂,逐漸發展成多形式、多路徑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的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展現出可信、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觀點之后,各網絡平臺更是出現了許多非遺文化傳人與作品,傳播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色彩,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的形式創新,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學生更加積極探索優秀文化,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加豐富有趣。
2?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實困境
2.1?平臺建設不完善
高校網絡教育平臺作為網絡文化育人的重要陣地,但部分高校并未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甚至一些教師對通過網絡進行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抵觸,對于網絡文化育人的平臺始終處于相關通知與時事新聞報道,并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內容單一,方式無趣,使學生提不起興趣,不能吸引學生主動攝取知識,達不到網絡文化育人的目的。對于網絡平臺的知識學習,部分平臺存在刷課時、不認真聽講、題目沒有正確率限制、沒有題目講解等問題,使網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效率低下。其次,部分高校的網絡平臺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大學生不僅是網絡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和制造者,網絡平臺的匿名性和虛擬性導致學生缺乏在網絡空間的自覺性,使其變得更加大膽,甚至有的學生可能會肆意妄為,發表一些不實言論來獲得關注或為自身謀取利益。但部分高校對于這些危險狀況不能做到及時的制止和管理,使其消極影響逐漸擴散,影響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建設。
2.2?海量信息分散學習注意力
當前大數據信息時代,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也帶來了更多的誘惑。在豐富便捷的網絡信息影響下,各種碎片化、即時化、泛娛樂化的內容層出不窮,強烈吸引著大學生的注意力,導致部分大學生更愿把時間分配在各種新媒體的娛樂中,不是將網絡利用在專業課知識上,造成專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校要自覺承擔起為黨和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歷史使命,自覺擔負起人才自主培養的時代重任。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避免娛樂至死的現象,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積極參加思想政治課程和專業知識課程學習,是當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這種碎片化的內容很容易對大學生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學習。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是一件并不快樂的事情,但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卻使大學生在接觸時就產生愉悅,通過這兩種感覺的比較與落差感,導致許多學生對學習的專注力逐漸下降。同時在把玩手機或電腦時,長時間保持低頭等動作,也會造成頸椎病,腱鞘炎等疾病,從而影響學習。高校要思考如何讓學生不再沉溺于網絡世界,樹立正確的網絡思維,豐富健康網絡文化,從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中吸取正確的思想觀念。
2.3?錯誤價值觀和思想的誤導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隨著網絡上的新鮮事物而改變,他們評判是非、辨別真偽的能力還未成熟,對于一些虛假信息不能及時辨別,導致被蒙蔽,受到錯誤價值觀和思想的沖擊與誤導。大學生具有好奇心大、興趣廣泛和對社交需求旺的特點。他們探索新鮮事物,對“新潮”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因此容易被心術不正的人利用,很有可能導致不良觀念形成,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沖擊。值得高校教育者注意的還有某些網上公眾號和網絡大V,打著科普教育的旗號,散布一些錯誤的言論。2021年的網絡大V“回形針”,擁有近千萬的粉絲,卻在科普視頻里穿插抹黑我國形象的內容。可想而知,若任其發展,可能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如何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使大學生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
3?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增效路徑
3.1?完善網絡平臺建設和監管
網絡文化育人的功效受到網絡平臺質量建設的直接影響,網絡平臺是網絡文化的展現。
首先,注重網絡平臺的主旨體現。思政工作者在建設網絡平臺時,應注重平臺的主旨體現,注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其次,要及時更新網絡內容,緊跟社會熱點,在平臺中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不被錯誤言論和思想誤導。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網絡平臺層出不窮,高校的網絡平臺工作者要緊跟形勢,優化網絡平臺,不斷更新平臺的傳播形式,對于學生喜愛的平臺進行重點建設。
最后,加強完善網絡平臺的監管。雖然網絡平臺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但對于不實言論要及時加以制止和監督。
3.2?加強教師網絡文化素質建設
網絡文化育人,要求教育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的運用,而且能夠將新鮮事物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上學習習慣。網絡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教師都應關注且參與的,在學習和生活中,傳遞網絡正能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網絡文明程度,真正發揮網絡文化教育的作用。由于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年齡差距較大,看待問題存在較大的差異,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做到對其愿意相信,愿意訴說,努力成為學生喜歡的“網紅”老師,增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3.3?健全完善網絡育人新體系
網絡文化育人不再是傳統的講授書本上的知識,是將政治、思想和價值觀融入到網絡和學生的生活中去。要善于借助網絡的優勢,將書本的知識與社會上的熱點相融合,做到理論用于實踐,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深化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以人為本,以文化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教育傳播形式,能將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融入到課程內容當中,真正實現網絡文化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共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2209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3]李思濱.淺談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傳媒,2017,(17):8183.
[4]鄭驪君,李石純.加快深度融合做大做強網絡思政育人主陣地[J].中國高等教育,2022,(12):3941.
[5]楊寶國,楊梅玲.關于文化自信的幾個重要問題[J].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2021,(1):91108.